柠檬灰霉病防控药剂及防控时期研究

2021-12-09 01:45王自然李进学杨建东毛加梅岳建强
中国南方果树 2021年6期
关键词:次药果面春花

王自然,郭 俊,李进学,杨建东,毛加梅,杨 帆,赵 俊,岳建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德宏,678600)

灰霉病是重要经济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由葡萄孢属灰葡萄孢真菌Botrytiscinerea引起[1]。灰葡萄孢是典型的死体营养型真菌[2-3],能杀死植物细胞后获取养分,引起植物组织腐烂[4-5]。美国、新西兰和日本均证实灰葡萄孢菌B.cinerea能在柑桔花期感染花瓣引起腐烂,腐烂花瓣黏附在幼果上,致使幼果表皮形成凹陷斑点或斑块[6-7]。国内朱丽等[8-9]也研究结果发现,柑桔花瓣灰霉腐烂与果实表面疤痕有关。全球每年因灰霉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亿~1 000亿美元,被列为十大植物真菌病害之一[10]。柠檬Citruslimon属芸香科柑桔属枸橼柠檬类果树,是柑桔中的第三大水果。云南省是我国第二大柠檬产区,其柠檬种植主要分布在德宏、保山、普洱、曲靖等干湿热气候区域[11],一年四季均可开花挂果。灰霉病是影响柠檬果面质量的主要病害之一。国内柠檬灰霉病防控研究主要为防控药剂筛选[12-14],但防控关键时间节点一直未能提出。为了实现柠檬灰霉病的高效防控,笔者开展了防控药剂筛选和防控时期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室内毒力测定按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杀菌剂 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 平皿法》(NY/T 1156.2—2006)开展试验。

供试柠檬灰霉病菌分离自云南柠檬综合试验站基地内,纯化培养后,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再将菌种接种于PDA培养基中,在24 ℃、相对湿度90%条件下培养5 d,菌丝长满培养皿后用0.4 cm打孔器取菌饼备用。

供试药剂:① 32%戊唑醇·嘧菌酯悬浮剂(12%嘧菌酯+2%戊唑醇,新势威,北京富力特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②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国光,四川润尔科技有限公司);③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扑海因,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④ 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灰灭,江苏省南通神雨绿色药业有限公司);⑤ 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凯泽,德国巴斯夫公司);⑥ 40%嘧霉胺悬浮剂(施佳乐,德国拜耳公司)。各药剂配制的浓度梯度均为0.04、0.2、1、5、100 mg/L,以清水为对照,共31个处理。

每处理以3皿为一个重复,3次重复,共9皿。将含药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分别接种菌饼后,放置在24 ℃、相对湿度90%条件下培养。接种后第3天(72 h)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并计算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

1.2 田间不同时期防控试验试验于2019年进行。柠檬灰霉病主要在春花开花期发生,因此,以柠檬春花现蕾期至果实膨大期不使用任何杀菌剂为对照(CK),设计5个防控时期进行药剂全株喷雾处理。除对照外,其他各处理均使用化学药剂2次:第1次使用50%啶酰菌胺WG 1 500倍液全株喷雾,第2次使用50%异菌脲1 000倍液全株喷雾。防控时期处理1为在春花现蕾期(2019年2月3日)施用第1次药,间隔20 d(2019年2月23日)施用第2次药;处理2为在春花初花期(开花量小于1/3,2019年3月4日)施用第1次药,间隔20 d(2019年3月24日)施用第2次药;处理3为在春花盛花期(开花量1/2~2/3,2019年3月28日)施用第1次药,间隔20 d(2019年4月17日)施用第2次药;处理4为在春花谢花期(谢花2/3以上,2019年4月25日)施用第1次药,间隔20 d(2019年5月15)施用第2次药;处理5为在春花果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期(2019年5月20)施用第1次药,间隔20 d(2019年6月9)施用第2次药。随机选定一个区域内3行共21株作为一个处理进行全株均匀喷雾。

在柠檬果实膨大期(果实纵径大于1.0 cm,2019年8月24日),以每个处理区域第二行的中间5株作为调查样株。按照柠檬果面灰霉病分级标准:0级,果面无灰霉病病斑;1级,灰霉病病斑面积占果面的5%以下;3级,灰霉病病斑面积占果面的6%~10%;5级,灰霉病病斑面积占果面的11%~25%;7级,灰霉病病斑面积占果面的26%~50%;9级,灰霉病病斑面积占果面的50%以上,调查灰霉病为害情况。每个样株按东、西、南和北4个方位,每个方位分别按上、中和下3个部位随机选定2个纵径在1.0~1.5 cm的果实作为调查对象,每株调查24个果,每个处理共调查120个果实。调查记录灰霉病为害果数,每个果为害级别,并计算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治效果。计算公式为:病情指数=100×∑(各级病果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果数×最高级代表值);相对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 对照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6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看出,供试杀菌剂浓度在 0.04和0.20 mg/L 时,40%嘧霉胺 SC对柠檬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最大,分别为19.93%和37.09%;浓度在1、5和100 mg/L时,均以50%啶酰菌胺 WG 的抑制率最大,分别为57.96%、81.48%和97.53%(见表1)。

表1 不同浓度供试药剂对柠檬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 %

毒力回归分析结果看出,50%啶酰菌胺WG、40%嘧霉胺SC和0.3%丁子香酚SL对柠檬灰霉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毒力,其次为50%异菌脲WP和32%戊唑醇·嘧菌酯 SC,再次为50%腐霉利 WP(见表2)。

表2 供试药剂对柠檬灰霉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48 h)

2.2 大田不同时期施药的防控效果在柠檬春花的显蕾期至谢花期进行第1次施药的处理,灰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CK),防控效果在54.35%~87.25%之间,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开始第1次施药的处理防控效果(8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后才进行第1次施药的处理,病情指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几乎没有防控效果(见表3)。可见,柠檬初花至盛花是防控灰霉病用药关键期。

表3 柠檬春花不同时期施药对灰霉病的防控效果

3 讨论

柠檬灰霉病主要在柠檬春花开花期发生。柠檬开花期,花柱头裸露在外,尤其此时遇到果园温度降低、湿度增大,会大大加重灰霉病发生概率,因此,初花至盛花是防控灰霉病的关键时期。柠檬开花期,果园连续2 d或以上遇低温、连续阴雨天气,或露水较大,应加强灰霉病的防控。

柠檬果面灰霉病病斑是以死体营养型的真菌菌丝侵染所致,因此应以关键防控期化学防控为主,辅以农业防控才能起到较好的防控效果。秋冬季,应结合柑桔修剪和清园工作,彻底剪除树上残枝、残叶,并清除桔园内枯枝、落叶和落果,带出园外烧毁,尽量减少病源。生产中,还应通过合理修剪和整枝增强桔园通风透光性,降低园内湿度,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当柠檬园处于开花期,遇温度骤降,湿度增大,尤其是出现连续阴雨天气时,需及时喷药防控,可选用的药剂有啶酰菌胺WG、异菌脲WP、32%戊唑醇·嘧菌酯SC、嘧霉胺SC以及腐霉利WP等。

猜你喜欢
次药果面春花
1%苦参碱水剂对甘蓝菜青虫和蚜虫的田间药效
昼夜温差大要防果实破裂
春花依然盛开
葡萄日灼病的发生与防治
蜗牛:造成猕猴桃采前果面污渍的“真凶”
聪明的收银员
几种杀菌剂防控大棚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又见春花遍地开
让汽车开到终点不停车
美丽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