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药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噻虫嗪在菜薹上的残留行为
    2,2 次、3 次药后2 h,菜薹中噻虫嗪残留量为0.586~2.03 mg/kg;2 次药后5 d,菜薹中噻虫嗪残留量为0.0795~0.797 mg/kg,2 次药后7 d,菜薹中噻虫嗪残留量为0.0419~0.158 mg/kg,2次药后10 d,菜薹中噻虫嗪残留量为表2 噻虫嗪在菜薹中的最终残留量(n=3,2018)3 讨论与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菜薹中噻虫嗪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噻虫嗪进样量在2.5×10-11~1×10-8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20期2023-07-27

  • 苏云金杆菌对青花菜菜青虫的田间防效
    查均最高,除第1次药后7 d,后2次药后7 d苏云金杆菌处理后菜青虫的减退率均随着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第1次药后7 d,苏云金杆菌用量最低的处理1虫口减退率显著低于中等用量的处理2、高用量的处理3和化学药剂处理4,处理2、处理3、处理4虫口减退率无差异。第2次药后7 d,各处理虫口数有所增加,虫口减退率有所下降;虫口减退率处理1极显著低于处理3和处理4;处理2显著低于处理3,极显著低于处理4;处理3与处理4差异不显著。第3次药后7 d,虫口减退率处理1极显著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5期2022-09-28

  • 银法生对黄瓜霜霉病田间防效试验
    线带作标记,第1次药前调查病害基数,第1次药后7 d调查1次,第2次药后5 d、9 d调查2次,用药2次共调查3次,计算各点、各处理或小区(包括重复)病叶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1.4.5 天气情况记录从试验第1 d至试验最后1次调查结束,记录特殊天气变化情况。8月31日下小雨,9月3日下短小雨,9月6日夜晚下大雨,9月7日早晨下中雨,9月8日中午下小雨,此外9月6日晚至9月8日长期阴天多云;下雨天气温21~27 ℃,其余晴天气温22~30 ℃。1.5 数

    云南农业 2022年9期2022-09-15

  • 六种药剂对广河县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效果六种药剂第2次药后3 d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见表2。由表可知,六种药剂对防治玉米大斑病均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效果最好的是32%丙环·嘧菌酯悬浮剂,防效达73.5%;其次为30%苯甲·丙环唑乳油,防效为72.1%;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最低,为57.1%。表2 六种药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第2次药后3 d)六种药剂第3 次药后6 d 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见表3。由表可知,防效最好的是32%丙环·嘧菌酯悬浮剂,达83.9%,比第2 次

    南方农业 2022年11期2022-07-08

  • 1%苦参碱水剂对甘蓝菜青虫和蚜虫的田间药效
    每7 d 施1 次药,共施3 次。施药时间分别为4 月30 日、5 月7 日、5 月14日,用药量见表1。表1 各处理施药时间及用量1.5 试验调查1.5.1 调查方法苦参碱处理和清水对照同时调查菜青虫和蚜虫,甲维盐处理仅调查菜青虫,阿维·吡虫啉处理仅调查蚜虫。选择有虫株定点调查,每个小区随机选择15株,施药前调查菜青虫和蚜虫的虫口基数,每次施药后7 d 调查1 次活虫数,共调查3 次,计算防治效果。1.5.2 药效计算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基数-药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2期2022-04-02

  • 草莓白粉病不同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共测定4次(第1次药后5和7 d,第2次药后7和11 d),每处理重复3次,记录标记叶片在4次叶绿素测定中相对含量的变化。数据调查。每小区选取10株草莓果实有白粉病的病株,每株自上而下调查5个果实,分别于4月16日(施药前)、4月21日(第1次药后5 d)、4月23日(第1次药后7 d)、4月30日(第2次药后7 d)、5月4日(第2次药后11 d)调查,共调查5次,记录病果的病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并进行方差分析。1.2.4 病果分级标准草莓白粉病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3期2022-03-19

  • 氟酰羟·苯甲唑等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2月28日(1次药后7 d)、3月6日(2次药后7 d)、3月10日(2次药后11 d)调查标记株上的所有果实,并记录发病级别。0级,无病斑;1级,病斑占果实面积10%以下;3级,病斑占果实面积11%~20%;5级,病斑占果实面积21%~30%;7级,病斑占果实面积31%~50%;9级,病斑占果实面积51%以上。防治效果计算方法:病情指数=病情指数增长率(%)=防治效果(%)=1.4.2 安全性调查每次药后3 d、7 d调查植株各部位是否有矮化、褪绿、灼

    中国南方果树 2021年6期2021-12-09

  • 柠檬灰霉病防控药剂及防控时期研究
    月3日)施用第1次药,间隔20 d(2019年2月23日)施用第2次药;处理2为在春花初花期(开花量小于1/3,2019年3月4日)施用第1次药,间隔20 d(2019年3月24日)施用第2次药;处理3为在春花盛花期(开花量1/2~2/3,2019年3月28日)施用第1次药,间隔20 d(2019年4月17日)施用第2次药;处理4为在春花谢花期(谢花2/3以上,2019年4月25日)施用第1次药,间隔20 d(2019年5月15)施用第2次药;处理5为在春

    中国南方果树 2021年6期2021-12-09

  • 荔枝麻点病田间防治药剂筛选及评价
    施药1次,共施3次药,喷药液量以喷湿整个树冠至叶片欲滴水为准(下同),于第3次药后16d(6月27日,成熟期)调查1次。2013年,试验地点设在3个果园:1)深圳市南山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职院)荔枝园,荔枝树龄23年,种植密度约为12株/667m2,供试药剂及剂量设置见表2。分别于2013年5月15日(小果期)、5月28日(中果期)和6月9日(转色期)各施药1次,共施3次药,于第3次药后9d(6月18日,成熟期)调查1次。2)湛江市廉江市新民镇李氏果园,

    植物保护 2021年4期2021-11-12

  • 4种生物农药防治水稻主要害虫效果比较试验
    3 防效调查于2次药后14 d(8月13日)进行防效调查。二化螟的调查:每小区平行跳跃式取样50丛稻,调查每丛稻枯心数,调查枯心率,根据枯心率计算防效。稻纵卷叶螟的调查:每小区五点取样共查25丛稻,调查每丛稻的卷叶数,统计卷叶率,根据卷叶率计算防效。稻飞虱的调查:每试验小区平行跳跃法10点取样,每点调查2丛,共调查20丛,调查每2丛拍下的活虫数,计算百丛活虫头数。按下式计算防效。防效=(空白对照区枯心率或卷叶率或百丛头数-施药处理区施药后枯心率或卷叶率或百

    农技服务 2021年9期2021-11-11

  • 40%烯酰吗啉·氟吡菌胺悬浮剂对 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研究
    查2次,分别于1次药后7 d、2次药后7 d调查。1.5.3 药效计算方法采用下列公式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并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统计,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2 结果与分析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供试药剂40%烯酰吗啉·氟吡菌胺有效成分用量12、15、18 g/667 m2,第1次药后7 d防效分别为78.71%、83.47%和85.57%,第2次药后7 d防效分别为85.37%、89.27%和94.73%,供试药剂40%烯

    世界农药 2021年10期2021-11-06

  • 8种杀菌剂在不同施药时期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析
    5月19日(第1次药后18 d)、5月28日(最后1次药后8 d)对各小区开展调查。施药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穗。对照区每小区2点取样,每点调查100穗。各小区以枯穗面积占整穗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录病穗、病级,并按式(1)、(2)、(3)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效。小麦赤霉病严重度按照0~7级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1级:病穗面积占穗总面积的1/4以下;3级:病穗面积占穗总面积的1/4~1/2;5级:病穗面积占穗总面积的1/2~3

    现代农药 2021年5期2021-11-02

  • 不同作用机理药剂防治草莓白粉病试验
    防效调查 第1次药后7 d、第2次药后7 d和14 d进行调查,共调查3次,每次分别调查病叶和病果,计算病指(病果率)和防效。防效数据经DPS数据处理系统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后用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测定。病叶调查: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病叶分级标准及防效计算参照农业行业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19部分:杀菌剂防治草莓白粉病》(GB/T 17980.119-2004)进行。病果调查: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9期2021-09-16

  • 新型无机杀虫剂C610对辣椒蓟马的防治效果
    查虫口基数,在初次药后3、7 d(5月18日、22日)和第2次施药后7 d(5月29日)调查各处理中蓟马存活数量。计算公式: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虫数×药剂处理药后虫数)/(空白对照区药后虫数×药剂处理药前虫数)]×100%。各药剂处理间的显著性采用SPSS软件做DMRT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供试药剂对辣椒蓟马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见表2,第1次药后3 d,供试药剂无机杀虫剂C610的防效最高,为80.33%,说明其速效性良好。供试药剂防效优于

    蔬菜 2021年7期2021-07-20

  • 200 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评价
    2次(生产中用1次药较难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因此试验设计为连续2次用药,间隔7 d)。试验设7个处理,供试药剂200 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有效成分100、130、200 mg/L,对照药剂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284 mg/L、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100 mg/L和25%乙嘧酚悬浮剂有效成分800 mg/L,空白对照,每1 hm2喷施药液675 kg,喷药时注意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

    长江蔬菜 2021年10期2021-07-04

  • 唑虫酰胺对西兰苔主要害虫的田间防效
    结果见表1。第1次药后24 h,15%唑虫酰胺悬浮剂850倍液、1700倍液处理防效均为90%以上,速效性较好;第1次药后3 d,15%唑虫酰胺悬浮剂850倍液处理防效在91.5%~92.9%、1700倍液处理防效89.6%,均有较好的防效。第1次药后7 d,各处理防效83.1%~90.1%,以15%唑虫酰胺悬浮剂的高浓度处理防效更优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第1次药后14 d(第2次药后7 d),15%唑虫酰胺悬浮剂施药2次的处理防效84.4%~89.3%,极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2期2021-02-02

  • 70%多抗霉素·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辣椒炭疽病控病效果观察
    月10日)施第1次药,此时辣椒处于盛果期,7d 后(6 月17 日)施第2 次药,此时辣椒处于盛果期末期。喷药器械为3WBD-16L 多功能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工作压力0.40-0.60MPa,喷孔口径1mm,流量60-85L/h。喷药用水量为每667m250L。1.5 试验调查共进行3 次调查,药前(6 月10 日)调查病情基数,第2次药前(6月17日)进行中期病情调查,末次药后10d(6月27日)进行终期病情调查。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

    湖北植保 2020年6期2020-12-22

  • 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研究
    的防治效果,第2次药后7 d,防效均在70%以上;第2次药后14 d,防效为76.3%~88.0%。建议在生产使用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48~60 mL/hm2、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48.0 mL/hm2+25%阿米西达悬浮剂496.05 mL/hm2或25%氟噻唑吡乙酮48.0 mL/hm2+25%瑞凡悬浮剂400.05 mL/hm2进行喷雾,可有效地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发展蔓延。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25%氟噻唑吡乙酮悬浮剂;防效中图分类号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7期2020-09-17

  • 草莓炭疽病药剂防效试验
    防效较好,第1 次药后7 d、第2 次药后7 d 和14 d 的防效分别为40.84%、56.07%和62.33%;50%氟啶胺悬浮剂(农割)30 mL/667 m2处理和500 g/L氟啶胺悬浮剂(福帅得)30 mL/667 m2处理的防效次之,第1次药后7 d、第2次药后7 d和14 d的防效分别为39.43%、51.89%、57.29%和38.40%、50.77%、54.41%;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补益通)80 mL/667 m2处理的防效最差

    上海蔬菜 2020年4期2020-08-27

  • 贝莱斯芽孢杆菌NSZ-YBGJ001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于施药前、第1次药后7d、第2次药后7d、第3次药后7d,共调查4次,记录发病等级。叶片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果实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15%以下;2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16%~30%;3级,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0年4期2020-07-29

  • 6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
    法于施药前、第1次药后7 d、第2次药后7 d、第2次药后28 d共4次调查草莓的发病情况,每小区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3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和果实(膨大期及以上),每叶片(果)按病斑面积占叶(果)面积的百分比分级,记录调查总叶(果)数和各级病叶(果)数。分级标准参照徐锦瑾[3]方法进行。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果)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果)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果)面积的16%~25%;7级,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7期2020-07-20

  • 几种复配型杀菌剂对紫皮石斛疫病的田间药效评价
    处理在第1~3 次药后7 d 病指逐渐降低、防效逐渐增加,第3 次药后7 d时病指降为最小、防效达到最好,第3 次药后7~14 d 病指逐渐上升、防效逐渐减弱。从病指上看,施药处理平均病指在1.73~4.27,病害较轻发生;处理5(CK)的平均病指在8.13 ~9.33,病害中等发生,且略有加重趋势。从防效上看,第1 次药后7 d,4 个处理差异不显著;第2 次药后7 d,处理3 显著高于处理1,其余处理差异不显著;第3 次药后7 d、14 d,处理3 显

    云南农业科技 2020年1期2020-06-10

  • 几种杀菌剂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供参考,特开展此次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药剂为10%氰霜唑SC [日本石原产业(宁波)石原金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68%精甲霜·锰锌WG(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80%烯酰吗啉WG(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0%甲霜·锰锌WP[美国陶氏益农(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53%烯酰·代森联WG[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10%氟噻唑吡乙酮SC[美国杜邦公司(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代森锰锌W

    云南农业科技 2020年3期2020-06-09

  • 蛋白质VdAL 施用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示范试验
    稻破口期只施1 次药,每亩施用VdAL0.7 g,不施VdAL处理产量为413.1 kg/亩,处理5 丘田平均产量459.5 kg,比不施VdAL 处理每亩产量高46.4 kg,增产11.2%;每亩施0.56 g 的处理D 丘田平均产量454.4 kg,比不施VdAL 处理每亩产量高41.3 kg,增产10.0%;每亩施用VdAL0.37 g,处理3 丘田平均产量446.3 kg,比不施VdAL 处理每亩产量高33.2 kg,增产8.0%。水稻破口期和抽穗

    农业工程技术 2020年8期2020-06-02

  • 四种杀菌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初步分析
    (4)最小。第2次药后14 d(5月1日),处理(6)草莓叶部白粉病的病情指数仍为最高,而各药剂处理中,处理(2)草莓叶部白粉病的病情指数最高,处理(5)次之,处理(1)最小。表1 各处理草莓叶部白粉病的病情指数变化由图1可知,各药剂处理对草莓叶部白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第1次药后7 d,处理(1)对草莓叶部白粉病的防效高于其他4个药剂处理,且显著高于处理(2),其他药剂处理间的防效无显著差异。第2次药后7 d,各药剂处理对草莓叶部白粉病的防效均在60%以上

    上海农业科技 2020年1期2020-02-12

  • 苹果褐斑病的诊断与防治实用技术*
    10~15天喷1次药,共喷3~5次药,干旱少雨,可适当延长施药间隔期至20~25天。套袋园一般在套袋前喷1次药,套袋后喷2~4次药。5 防治措施苹果褐斑病防治以彻底清除落叶、加强栽培管理来增强树势、注重修剪创造通风透光的果园环境为主,及时合理喷药降低病菌基数为重点。(1)清除菌源。秋末冬初彻底清除落叶,剪除病梢,集中烧毁或深埋。(2)加强栽培管理。施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疏果,避免环剥过度,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力;合理修剪,夏季及时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9年11期2019-12-09

  • 植保无人机防除水稻直播田杂草效果评价
    生的时间,并在每次药效试验调查时,观察药害变化情况和完全恢复的时间,按目测法分5 级确定药害程度。安全性分级标准:1 级,水稻生长正常,无任何受害症状;2 级,水稻轻微药害,药害少于10%;3 级,水稻中等药害,以后能恢复,不影响产量;4 级,水稻药害较重,难以恢复,造成减产;5 级,水稻药害严重,不能恢复,造成明显减产或绝产。表1 各处理试验设计 (单位:667 m2)表2 第2 次药后7 d 各处理杂草株防效表3 第3 次药后7 d 各处理杂草株防效2

    中国稻米 2019年6期2019-12-05

  • 无人机施药液量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
    花叶片数,第1 次药后5 d、7 d 和第2 次药后7 d(第1 次药后14 d)、13 d(第1 次药后20 d)调查残留的绿色叶片数,计算无人机喷施药剂后的脱叶率。1.2.3产量、品质调查。待田间吐絮达到90%左右时,对各处理区进行棉花样品采收,每个处理采收3 个样点[15]。每个点在其周围棉株的上、中、下部共采收25 个吐絮棉铃,晾干至籽棉含水率低于12%时进行室内考种和轧花,计算铃重、衣分、籽指、衣指;并从中随机称取100 g 皮棉样品送至农业农村

    中国棉花 2019年6期2019-07-17

  • 5种生物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研究
    2、表3),第1次药后7d,各药剂处理防效在43.91%~70.46%之间,第2次药后7d,各药剂处理防效在32.96%~75.99%之间,第3次药后7、14、21d,各药剂处理防效分别在10.97%~65.18%、-5.81%~60.08%、-24.54%~21.09%之间。第1次药后7d,各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第2次药后7d、第3次药后7、14、21d,0.5%大黄素甲醚水剂的防效与其他药剂相比有显著差异;1 000亿芽孢/g枯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9年1期2019-03-06

  • 甬优12抽穗动态调查及稻曲病预防适期研究
    g/hm2各打1次药的处理于10月4日已见病穗,除9月10日打1次药的处理在10月8日始见病穗外,其他处理均在10月5日始见病穗。药剂处理与空白对照的始见病穗期几乎无差异。从10月8日起每2 d调查1次病情。用75%拿敌稳WG 180 g/hm2在9月4和9月7日只打1次药,9月4日和17日各打1次药(共打2次药)的处理其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在10月5日稳定。其他处理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稳定期均相对延后,病情指数的稳定期要比病穗率延后,表明稻曲病发病穗数稳定后,

    中国稻米 2019年1期2019-03-01

  • 几种杀菌剂防控大棚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供参考,特开展此次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药剂为25%凯润EC[巴斯夫植物保护(江苏)有限公司]、43%戊唑醇SC(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3%多抗霉素WP(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6%硝苯菌酯E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25%乙嘧酚磺酸酯SC(欧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3%氟菌·肟菌酯SC(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清水对照(CK)。供试作物黄瓜。1.2 试验地概况试验大棚位于弥渡县红岩镇王武村,户主丁国防

    云南农业科技 2019年1期2019-01-23

  • 6种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
    防治效果最好,2次药后7 d、3次药后7 d和3次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82.4%、86.4%、77.5%,均高于其他药剂处理;其次为100 g/L氰霜唑悬浮剂,2次药后7 d和3次药后7 d的防效虽均低于氟菌·霜霉威处理,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而其3次药后14 d防效(72.6%)则显著低于氟菌·霜霉威药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和47%烯酰·唑嘧菌悬浮剂防效一般,3次药后7 d最高防效分别为65.1%、70.6%、7

    长江蔬菜 2018年24期2019-01-16

  • 苹果病虫害全年防治历
    0 d左右喷第2次药。主要防治的病害有:斑点落叶病、炭疽病、轮纹病、黑斑点等;虫害主要有红蜘蛛的若螨、卷叶蛾、蝽象等。药剂配方:大生或必得利+灭扫利+哒螨灵。3.2.3 间隔10 d左右喷第3次药。主要防治的病虫害有:褐斑病、炭疽病、轮纹病、黑点病、褐腐病等,主要防治的虫害有:卷叶蛾、绿盲蝽象、康氏粉蚧等。药剂配方:戊唑醇+25%灭幼脲。3.2.4 间隔10 d左右喷第4次药。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炭疽病、轮纹病、黑点病、褐腐病等;主要虫害有:红蜘蛛活动螨、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7期2019-01-06

  • 防治芦笋茎枯病药效评估试验简报
    病发病初期施第1次药,9月3日、9月11日再各施1次药,共施3次药。芦笋长势良好,处于成年期。采用3WBD-16型(家乐)背负式电动高压喷雾器进行均匀喷雾。1.4 调查方法药前调查病情基数,以后每次施药前调查1次药效,最后1次药效调查于未次施药后10~14天进行,共调查4次。每小区随机5点调查取样,每点调查10株,每小区共调查50株芦笋,统计各级病株数,计算防治效果。分级标准如下:0级:全株无病斑;1级:茎部或侧枝上有少部病斑;3级:茎部或侧枝上病斑较多,

    现代园艺 2018年15期2018-08-03

  • 3种铁肥对苹果黄化病的防效
    加最为明显,第1次药后10 d、第2次药后10 d、第3次药后10 d的叶片铁质量分数分别为95、112、143 mg/kg,分别比空白对照增加15、32、63 mg/kg;处理B次之,第1次药后10 d、第2次药后10 d、第3次药后10 d的叶片铁质量分数分别为90、101、132 mg/kg,分别比空白对照增加8、19、50 mg/kg;处理C居第3位,第1次药后10 d、第2次药后10 d、第3次药后10 d的叶片铁质量分数分别为85、95、108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3期2018-05-18

  • 不同生物药剂对草莓灰霉病防效试验初报
    7~10 d施1次药,连施3次。施药日期分别为2017年1月26日、2月6日和2月16日,首次施药时田间灰霉病为中度发生。表2 试验小区排列1.3 调查方法每小区采用随机取样法调查3个点,每点连续调查长势相当的 20 株花序,记录花序的发病等级。第1次药前摘除整个试验区病果和已成熟的健果,第2、3次药前和第3次药后7 d各调查1次防效,共调查3次。每次药效调查后摘除整个试验区病果和已成熟的健果。整个试验期间除每次药效调查好后能摘果外,期间不能随意采摘健果,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4期2017-08-30

  • 5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研究
    间隔10d施第二次药,具有良好防效。丙硫菌唑;戊唑醇;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黄瓜白粉病是大棚黄瓜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损失20%左右,高的30%以上,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质量[1]。生产上常用戊唑醇防治黄瓜白粉病,但由于长期使用,易产生抗性和由于剂量加大而造成药害[2];丙硫菌唑作为一种新的三唑类药剂,属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内吸性、保护性、治疗性、根除性,其结构新颖独特,同其他三唑类杀菌剂相比,具有更广谱的杀菌活性,和戊唑醇混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5期2017-06-19

  • 40%稻瘟灵乳油防治柑桔炭疽病田间试验初探
    6月6日)施第1次药,6月21日施第2次药,7月6日施第3次药,共施3次药。3.3.4 使用容量 用药液量750L/hm2。3.3.5 其他病虫害防治 试验前30d至结束未施用其他杀菌剂防治病害,杀虫剂施用按当地生产习惯进行。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4.1 气象及土壤资料4.1.1 气象资料 施药当天(6月6日)天气为晴,微风,气温23.2~32.0℃;第2次施药(6月21日)为晴,微风,气温28.8~35.9℃;第3次施药(7月6日)为晴,微风,气温23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23期2017-04-12

  • 45%戊唑·咪鲜胺EW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扬花5%时喷第1次药,喷药后5~6 d喷第2次药。小麦赤霉病;45%戊唑·咪鲜胺EW;防效赤霉病是影响小麦产量与品质的重要病害,近几年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中等偏重发生[1]。其防治策略是在小麦扬花初期坚持主动出击用药防治,但多年来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药剂以多·酮系列为主,导致赤霉病病菌对该药剂的抗性逐年上升。为更有效地防治小麦赤霉病,笔者于2016年应用45%戊唑·咪鲜胺EW,进行了其田间防效试验,旨在为该药剂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1期2017-03-08

  • 水稻纹枯病农药减量增效控害技术研究与应用
    病发病初期用第1次药,20 d后(8月2日)用第2次药。试验设5个药剂处理及空白处理(见表1)。1 农药减量增效控害技术试验研究1.1 试验基本情况表1 2013年不同药剂2次用药防效对比试验处理2013—2014年试验地位于泰兴市济川街道光华村,供试水稻品种为“武运粳24”。水稻田间长势均衡。各药剂处理按制剂量对水750 kg/hm2,用静电喷雾器均匀喷药。1.2 试验设计1.2.1 不同首次用药时间防效对比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①240 g/L噻呋酰胺S

    现代农药 2017年1期2017-02-18

  •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研究
    安全性调查第1次药后7 d、15 d和第2次药后7 d、15 d进行农药安全性调查,查看药剂对水稻生长有无不良影响。1.5.2 病情和防效调查统计每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6穴,每处理共调查30穴,调查水稻总株数、发病株数和病级数,计算各小区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并与对照比较计算防效。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1级,倒4片叶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2级,倒3片叶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3级,倒2片叶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4级,剑叶及其以下叶鞘、叶片发病;5级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6期2016-12-23

  • 苯醚甲环唑·嘧菌酯(30%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及对其安全性研究
    7mm,其中第1次药后第8天降雨3.2mm,第2次药后第3天、第6天分别降雨0.8mm、0.7mm。2.土壤资料。试验地土壤为偏黏土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1%,pH值8.2,灌溉条件良好,井水与黄河水交替灌溉。(二)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1.调查时间和次数。共调查2次,分别于2015年8月6日(第1次施药前)、8月30日(第2次施药后14d)进行。2.调查方法。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小区内固定取样5点,每点调查相连5丛,共计25丛,挂牌标记,分别于

    河南农业 2016年9期2016-09-20

  • 梨树春季萌芽前管理技术
    刮掉老皮后再喷一次药,就可以杀死大部分病虫。有干腐病、腐烂病、轮纹病的树更要精心刮皮。刮皮工具要及时消毒,刮后要及时涂药。涂抹的药剂可用施钠宁、果腐康、石硫合硫等。刮皮时应在树下铺塑料布接刮下的碎屑。病枝、病皮一定要带出果园烧掉。3 肥水管理3月上中旬结合春季施肥浇一次水。春季果树萌芽、开花、坐果、长叶、长枝都需要大量的营养,秋季未施基肥的果园667 m2应施入腐熟有机肥2 500 kg或尿素10 kg、过磷酸钙25 kg、硅钙钾肥20 kg,环状沟施或多

    河北果树 2016年3期2016-03-08

  • 不同药剂防治早实核桃黑斑病田间试验
    明(表1),第1次药后7 d,40%二氯异氰尿酸钠和72%农用链霉素对早实核桃黑斑病病叶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防效均在75%以上,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但以40%二氯异氰尿酸钠的防效最佳,可达83.80%,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80%乙蒜素乳油和1.5%噻霉酮水乳剂对早实核桃黑斑病病叶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26%和69.27%。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效最低,为68.13%。第2次药后7 d,各药剂的防治效果均高于第1次药后7 d,其中40%二氯异氰

    果树资源学报 2016年4期2016-03-04

  • 小麦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研究
    月14日)用第1次药,间隔7 d(病情激增期,4月21日)用第2次药;按每667m2药量对水30 kg,使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空白对照喷清水,其它水肥管理与虫害防治与周围大田一致。表1 不同供试药剂品种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剂量设计1.5 药效调查和计算方法每小区随机选10点,每点查3个相邻的分蘖上部3张功能叶,每小区计查90张叶片(固定),以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录各级病叶数和总叶数。分级方法: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

    福建稻麦科技 2015年2期2015-12-18

  • 52.5%抑快净防治葡萄霜霉病药效试验
    2000倍液第1次药后7d的防效分别比对照药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提高11.9、7.0个百分点;第2次药后7d的防效分别比对照药剂提高17.4、14.1个百分点;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在葡萄霜霉病发生初期及时使用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进行防治,5d使用1次,连续使用2次,可有效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蔓延。52.5%抑快净;葡萄霜霉病;药效葡萄霜霉病是葡葡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病害,其危害叶片,常造成大量落叶。该病也能侵染嫩梢、花序、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12期2014-09-07

  • 苹果套袋后更需要补钙
    套袋前普遍只打2次药,补钙量少,远远不够,必须再补。②套袋前果实只能吸收42%的钙,套袋后是果实吸收钙的第2个高峰期,能吸收58%的钙,套袋后补钙是关键。③苹果痘斑病主要是果实二次膨大期(套袋期)缺钙引起的,套袋后果实吸收钙的能力下降,此期不补,易引起痘斑病。④套袋后果实缺钙,会加重皱皮、裂纹、黑点病的发生。因此,生产中不仅要重视套袋前的补钙,更要重视套袋后的补钙。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果实各种病害的发生,改善品质,延长果实贮藏期。本文摘自《烟台果树》20

    山西果树 2014年3期2014-07-15

  • 6%低聚糖素AS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规均匀喷雾。第2次药后到试验调查结束,未用任何对纹枯病有防治作用的药剂。第1次用药时,天气多云,偏南风3~4级;第2次用药时,天气多云,东风4~5级。8月2日降雨2.9mm,8日降雨0.2mm,9日降雨0.1mm,10日降雨2.3mm,14日降雨17.4mm,18日降雨5mm,19日降雨9.8mm。1.4 试验调查1.4.1 调查内容 每个小区对角线式固定调查5点,每点5穴,计25穴。用药前调查病穴、病株、病级等药前基数;第2次药后7d、14d,分别调查病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4期2014-03-11

  • 倍内威防治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查虫口基数,第1次药后3d、药后7d和第2次药后14d调查烟粉虱虫口变化情况。每个小区5点取样调查,每点调查2株。根据虫口基数、药后虫口变化情况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效。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活虫数×处理区药后活虫数)/(对照区药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100。2 结果与分析由表1可知,倍内威750倍液第1次用药后3d、7d和第2次药后14d对烟粉虱的防效分别为92

    上海蔬菜 2014年1期2014-02-19

  • 5种化学药剂对苹果白粉病的防效
    治效果最好,第1次药后7d、第2次药后7d和14d的防治效果分别在70%、81%和87%以上。从经济、高效考虑,这两种药剂与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400倍液及29%石硫合剂水剂500倍液交替使用,也可起到较好的防病节本增效作用。化学药剂;苹果白粉病;防效;兰州市由苹果白粉病菌[Podosphaera leucotricha(Ell. et EV.)Salm.]引起的苹果白粉病是发生于兰州市园林苹果树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不仅危害苗圃幼树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6期2014-01-16

  • 溴氰虫酰胺防治豇豆豆野螟试验初报
    方法分别于第1 次药后7 d (7月29日)和第2 次药后7 d (8月6日)进行调查,并观察豇豆生长情况。调查豆野螟采用平行跳跃法,每小区查5点,每点10 根豆荚,调查被害荚数和残留活虫数,计算保荚效果和防治效果。1.3.3 药效计算方法保荚效果/%=100× (对照区被害荚数-处理区被害荚数)/对照区被害荚数。防治效果/%=100× (对照区活虫数-处理区活虫数)/对照区活虫数。2 结果与分析2.1 对豇豆的安全性倍内威第1 次用药至第2 次用药后7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5期2013-11-08

  • 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药后14d,第2次药后7d、药后14d分别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每个处理调查5个点,每个点20株,共计调查100株。发病率(%)=(发病棵数/调查棵数)×100病情指数=[(1 级发病数×1+2 级发病数×2+3 级发病数×3+4 级发病数×4)/400]×100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病指×处理区药后病指)/(对照区药后病指×处理区药前病指)]×1002 结果与分析表1 不同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60%氟菌唑+甲基托布津WP 500倍液第1

    上海蔬菜 2013年2期2013-10-23

  • 美宝烧伤膏涂搽厚度对疤痕的影响
    ,每天按同法换2次药,第8天后每天按同法换1次药,第12天创面痂壳脱落,皮肤幼嫩呈粉红色,1个月后,受损皮肤与周围皮肤同色。对于对照组处理同治疗组一致,只在美宝烧伤膏涂搽厚度上低于1 mm。前8天换药过程中,受损皮肤较治疗组受损皮肤干燥,14 d后痂壳完全脱落,受损皮肤干燥呈乳白色,1个月后受损部位皮肤色素沉着。1.3 临床表现:均为Ⅱ度烫伤,局部红肿疼痛,有大小不同的水泡,浅Ⅱ度烫伤表现为剧痛,感觉敏感,有水泡,泡皮脱落后可见创面均匀发红,水肿明显。深Ⅱ

    吉林医学 2013年30期2013-09-14

  • 药剂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研究
    WP60g,喷1次药;(2)每亩用15%三唑酮WP60g,喷2次药;(3)每亩用15%三唑酮WP80g,喷1次药;(4)每亩用15%三唑酮WP80g,喷2次药;(5)每亩用12.5%烯唑醇WP20g,喷1次药;(6)每亩用12.5%烯唑醇WP20g,喷2次药;(7)每亩用12.5%烯唑醇WP30g,喷1次药;(8)每亩用12.5%烯唑醇WP30g,喷2次药;(9)每亩用25%丙环唑EC30ml,喷1次药;(10)每亩用25%丙环唑EC30ml,喷2次药;(

    山东农药信息 2013年1期2013-03-29

  • 30%嘧菌环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试验
    隔8d后喷施第2次药(6月22日),共施用2次。试验前后没有施用其他杀菌剂。表1 处理设计施药当日天气,6月14日和6月22日为晴天,第一次施药至未次调查期间只有2次小降雨。气象资料见表2。表2 试验地天气状况表3 调查与计算3.1 调查时间于第1次药前(6月14日)调查基数,第2次药后10d(7月2日)作最终病情结果调查。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5丛,共计25丛,每丛随机调查10片叶片。采用0级~9级分级标准进行调查。3.2 分级方法0级:无病;1

    湖北植保 2012年6期2012-06-04

  • 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防治辣椒病毒病田间药效试验
    隔7d后喷施第2次药(6月25日),共施用2次。试验前后没有施用其他杀菌剂。表1 处理设计表2 试验地天气状况表第一次施药(6月18日)和第二次施药(6月25日)为晴天,第一次施药至末次调查期间有3次降雨,气象资料见表2。3 调查与计算3.1 调查时间于第1次药前(6月18日)调查基数,第2次药后10d(7月5日)作最终病情结果调查。每小区随机取5点,每点调查5株,如小区不足30株应全区调查,以株为分级单位,调查总数、各级病株数。按照0~9级分级标准进行调

    湖北植保 2012年5期2012-06-04

  • 植物源农药小檗碱与化学农药交替使用防治莴苣霜霉病试验初报
    无基数),在第4次药前、第6次药前和最后1次药后10 d(收获前15 d)3个时间各进行1次调查。在每小区中随机选取5棵莴苣,固定标记,每株由下而上查5张叶片,每叶按病斑占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分级标准如下:0级为无病斑;1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 以下;3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5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7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75%;9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76% 以上。防效 (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3期2010-05-30

  • 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30m2。共施2次药,2008年7月3日水稻活棵后施第1次药,7月10日施第2次药。每次将药剂按试验设计的浓度稀释成药液,用标禾牌电动式喷雾器(流量4.5L/min,工作压力0.3~0.4MPa),按用药量对水750L/hm2均匀喷雾。1.4调查及统计方法第1次施药当天阴,西南风3.2m/s,气温23.6~34.1℃,平均气温29.40℃,相对湿度83%;第2次施药当天阴有小雨,西南风2.8m/s,气温25.4~31.8℃,平均28.0℃,相对湿度87%。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5期200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