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对淋巴瘤患者自我管理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1-12-09 22:52苏建梅
医学前沿 2021年17期
关键词:淋巴瘤个性化护理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概述个性化护理会否影响淋巴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心理状态。方法:将该次实验时间框定为2020-5至2021-5,样本素材即63例淋巴瘤患者,进行组别区分:对照组:31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个性化护理。划组方式:双色球法。将自我管理评分、心理状态、生存质量评分用作组间比照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非同一组数据呈现差异分布(P<0.05)。结论:在淋巴瘤患者中运用个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淋巴瘤;自我管理;心理状态;生存质量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甚至可侵犯患者的鼻咽、胃肠、骨骼、皮肤等部位,导致其受损,常合并发热、盗汗、消瘦等。该病对患者的健康危害非常大,容易造成患者死亡。临床上,除了加强治疗外,还应搭配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个性化护理较新颖,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依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特性,为其提供多元护理指导,使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改善预后。借由已知病例對个性化护理在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实施评价。报道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自2020年5月开始,至2021年5月结束,在该时段内选取63例淋巴瘤患者。通过双色球方式,划分对照(n=31)、观察(n=32)两组。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区间44-81岁,平均年龄(62.53±2.21)岁。观察组中,性别数量相等;年龄最小45岁,年龄最大80岁,年龄均值(62.51±2.27)岁。非同组数据信息(性别、年龄)保持均衡性(P>0.05),可比。(1)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查确诊;②患者均系自愿,签署知情协议。(2)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②精神、语言障碍。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提示患者遵医嘱用药,注意日常饮食,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淋巴瘤知识,为其解惑答疑,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具体如下:①基础护理:清洁消毒病房,保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处理。②心理指导:患者受自身疾病影响,难免存在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导致依从性差。护理工作中,主动与患者沟通,询问其想法、诉求,耐心为患者解惑答疑,分享成功病例,使患者重塑自信,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③安全管理:部分患者行动不便,为其提供特殊病房,内带防护栏等安全设施,为患者提供实时防护,保障其在治疗期间的生命安全。④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应依据淋巴瘤患者的化疗、恢复情况,为其提供康复指导,带领其进行康复训练,尽快恢复身体各项机能。⑤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绍淋巴瘤诱因、注意事项,为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在科室设施健康宣传展板,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更多疾病知识,并训练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协助其办理出院手续,反复告知、提醒其院外护理需注意的问题。

1.3观察指标

①自我管理:评价工具为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涵盖自我概念(8个条目)、自护责任感(6个条目)、自我护理技能(12个条目)、健康知识水平(17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4分,分值越高,提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②心理状态: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恐惧程度。SAS标准50分,划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以上;SDS标准53分,划分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3分以上。分值与焦虑、抑郁程度呈现反相关。

③生存质量:运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估,共计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4项,单项25分,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该次研究所用实验数据均填录至SPSS23.0版本统计学工具内读取。自我管理评分、心理状态、生存质量评分均属于计量资料,呈现形式(`x±s),验证方式t;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X检验。P<0.05标志差异性。

2结果

2.1两组自我管理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评分显著比对照组高,比较组间数据差别明显(P<0.05)。详见表1

2.2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同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比护理前低,组间数据差别可示(P<0.05)。具体见表2

2.3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两组对照可见差异(P<0.05)。如表3所示

3讨论

在各类恶性肿瘤中,淋巴瘤并不鲜见,该病对患者的身心危害非常大,需尽早治疗。现如今,在淋巴瘤临床治疗中,以化疗为主,虽说该治疗方法非常有效,能够对肿瘤细胞进行彻底消灭,但其存在相应的弊端,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健康细胞造成干扰,引起恶心、呕吐、腹胀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的舒适度及生存质量下降,这对病情控制非常不利。对于上述不良反应,部分可经药物缓解,部分则容易加剧患者的病情,导致预后不良。故而,该背景下,除了实施常规化疗之外,还应明确临床护理工作的价值,将其作为淋巴瘤治疗过程中的辅助,使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改善。尽管既往常规护理具备有效性,对病情控制具备一定的效果,但护理内容、方法等过于单一,难免存在局限性。故而,逐渐被各类新型护理模式替代,个性化护理便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一种,其临床有效性备受认可和肯定。

依据淋巴瘤特点及症状,实施个性化护理,结合患者术后机体状况,对其临床症状、病情进行全面观察和评估,查看有无异常,同时,兼顾患者的心理、情绪、饮食等恢复情况,从而保障整体护理效果,实现病情转归及控制。护理实践中,从基础护理、心理指导、安全管理、康复护理、健康宣教等多个方面,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指导,有利于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提高其心理愉悦度,而心理指导的作用在于疏解负性情绪,以免不良情绪加剧患者的病情,影响其后续恢复,安全管理则能够规避患者治疗期间的各类不良情况,保证其安全,康复护理的价值在于促进患者康复,缩短治疗时间,健康宣教有利于幫助患者了解更多淋巴瘤知识,进而提高认知及配合度,为后续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评分比对照组高;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则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不同组别呈现差异分布(P<0.05),提示在淋巴瘤患者中实施个性化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还能够改善其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

综上,优选个性化护理应用到淋巴瘤患者中,效果显著,无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是生存质量均显著提高,其不良情绪得到了明显改善,说明该护理模式有效性强,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然而,受病例信息、素材数量所限,以至于结果普遍性不足,未来,将扩充样本数量,延长实验时间,增加舒适度、希望水平等指标,得出更为全面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卢淑晶,龚要玲.个性化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1):3.

[2]魏艳荣.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8, 40(21):3.

[3]黄文秀.循证护理对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继发糖尿病发生率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9, 22(14):3.

[4]彭培培,顾俊红,顾莉.个性化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心理医生,2017,23(3):236-237.

[5]魏雯婷.个性化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J].饮食保健,2018,5(11):239-240.

[6]李雪梅.个性化护理用于淋巴瘤化疗患者的效果及满意度评价分析[J].饮食保健,2019,6(46):145.

[7]邓满贵.优质护理在淋巴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4):2.

[8]薛迎利,邹春芳,薛璐璐,等.优质护理在淋巴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2.

作者简介:

苏建梅(1976.12-),女,汉族,北京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血液内科、感染科)。

猜你喜欢
淋巴瘤个性化护理生存质量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淋巴瘤为什么不叫“癌”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防效果分析
剖宫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无误解无伤害关于淋巴瘤,我们只要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