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采出液聚合物浓度检测方法可靠性研究及其应用

2021-12-10 12:40宋玉华赵相平叶军周聪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1年11期
关键词:吸光活性剂曲线

宋玉华,赵相平,叶军,周聪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第六采油厂试验大队(黑龙江 大庆163411)

目前采出液中检测聚合物浓度的方法主要是浊度法。弱碱三元体系由聚合物、石油磺酸盐和碳酸钠组成,其采聚浓度也是采用此方法[1-3]。室内研究表明,碱和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浓度检测结果均有影响,其中表面活性剂的影响更大,这主要是由于石油磺酸盐呈棕黑色,随着采出液中石油磺酸盐浓度的升高,采出液颜色变深导致测定聚合物浓度时吸光值偏高,检测结果偏高,最大误差可达100%左右。因此,为了消除采出液中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浓度检测的影响,开展了淀粉-碘化镉法、盐析-萃取法、标准曲线校正法等一系列研究,以提高三元采出液中聚合物浓度的检测精度,及时为现场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1 弱碱三元采出液现场取样调查

喇嘛甸油田北东块高Ⅱ1-18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现场试验于2018年12月进入三元主段塞阶段,注聚浓度平均在2 400 mg/L左右。随着现场三元液的注入,采出端逐渐检测出聚合物、碱和表面活性剂[4]。根据现场需要,对采出井进行了取样并采用浊度法[5]进行检测,不同采出井采出液颜色情况如图1所示,检测结果见表1。

图1 不同采出井采出液颜色对比

表1 现场采出井采出液各组分含量测定结果

现场注聚浓度为2 000~2 800 mg/L,平均注聚浓度在2 400 mg/L左右。从表1可以看出,部分采出井的采聚浓度高于注聚浓度,检测数据偏高,而且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采聚浓度越来越高。初步分析认为,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会使检测数据偏高。这主要是由于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呈棕黑色,随着采出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升高,采出液颜色变深导致测定聚合物浓度时吸光值偏高,检测结果偏高,误差增大。

针对此情况,开展了不同采聚浓度检测方法的探讨,以期找到更适合于弱碱三元采出液的检测方法。

2 不同采聚浓度检测方法探讨

弱碱三元采出液中含有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3种组分,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表面活性剂对采聚浓度测定结果的干扰最为严重,消除它的干扰也最困难,因为表面活性剂本身显色,它与聚合物共同存在于三元液中,会使聚合物浓度测定值严重失真。为了消除表面活性剂的干扰,采取了以下检测方法。

2.1 淀粉-碘化镉法

淀粉-碘化镉法是利用霍夫曼重排反应,在一定pH值下,溴与酰胺基生成N-溴代酰胺,甲酸钠还原过量溴,N-溴代酰胺水解成次溴酸,定量地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形成蓝色三碘-淀粉络合物,由分光光度计在580 nm处测其吸光值,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吸光值与聚合物质量浓度间存在线性关系[6]。为了降低采出液颜色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可将待测溶液稀释到10 mg/L以下,经稀释后的溶液颜色会变浅,从而降低颜色对检测数据的影响,减少误差。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三元采出液中聚合物浓度可达2 000 mg/L左右,表面活性剂含量可达0.2%,因此,室内配制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 200×104,浓度为2 000 mg/L,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2%的二元体系,极限剪切后,用淀粉-碘化镉法检测聚合物浓度。为了尽量减少表面活性剂颜色对聚合物浓度测定结果的影响,将待测液用模拟污水稀释至低浓度(10 mg/L),即稀释200倍后测其吸光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其浓度,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该方法检测误差仍较大,为22.6%,这主要是由于该方法也是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分析,而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也会导致吸光值的增大,使检测结果偏高,而且此方法的操作步骤繁琐,检测试剂中液溴有强腐蚀性,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该方法不宜推广应用。

表2 淀粉-碘化镉法检测聚合物浓度数据表

2.2 盐析-萃取分析法

针对浊度法进行改进,采用盐析-萃取分析法。利用盐析原理,尝试在待测液中加入饱和的NaCl,在有盐存在的情况下,待测液中的表面活性剂溶解度会降低,从而导致表面活性剂从溶液中析出,出现盐析现象。表面活性剂为有机物质,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被石油醚、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提取,而溶液中的聚丙烯酰胺却与这些有机溶剂不相溶[7-8]。采用盐析-萃取法后会降低待测液中表面活性剂含量,再利用浊度法进行检测。

用模拟污水配制浓度为5 000 mg/L的聚合物母液,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 200×104,然后用模拟污水稀释至1 000 mg/L,极限剪切后,再配制聚合物浓度为200 mg/L,表面活性剂浓度为20 mg/L和50 mg/L的二元体系,在每50 mL二元液中加入40 g固体NaCl进行盐析,然后分别用二氯甲烷和石油醚对盐析后的溶液进行萃取(每30 mL溶液中加入100 mL二氯甲烷或石油醚),然后再用浊度法检测各溶液中聚合物浓度,与标准浓度进行对比。表3为盐析-萃取法检测聚合物浓度数据,图2为不同萃取次数图片。

表3 盐析-萃取法检测聚合物浓度数据

图2 不同萃取次数实图

实验数据表明,经过一次萃取后,很难将待测液中的表面活性剂萃取完全,误差有所降低但仍高达17.5%,这是由于处理后的待测液中仍然含有表面活性剂,萃取不完全,影响检测结果。经过二次萃取后,误差可下降至8.5%,经过多次萃取后,实验误差可下降至4%,满足检测要求。但此方法需对每个待测液进行反复萃取操作,操作复杂、耗时长、可实施性差,不便于现场使用。

2.3 标准曲线校正法

考虑到表面活性剂和碱对采聚浓度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以及上述两种方法的弊端,研究了新的标准曲线校正法,可准确地检测待测液中聚合物浓度。

首先用浊度法[9-10]绘制聚合物标准曲线,再分别测定出加入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和碱时聚合物溶液的吸光值,与标准曲线吸光值进行对比,算出差值,绘制曲线。检测三元采出液中聚合物浓度时,首先测定三元液中聚合物吸光值,同时检测三元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和碱浓度,然后在曲线上查找对应的差值,对聚合物吸光值进行修正,再利用聚合物标准曲线计算浓度。

1)绘制聚合物标准曲线。用模拟污水配制浓度为5 000 mg/L的聚合物母液,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 200×104,然后用模拟污水稀释至1 000 mg/L,极限剪切后再进行稀释,分别稀释为100、150、200、250、300 mg/L的聚合物溶液,用浊度法测其浓度,按测定步骤分别测其吸光值,以浓度为纵坐标,吸光值为横坐标,绘制聚合物标准曲线,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聚合物标准曲线线性关系很好,符合使用条件。

图3 聚合物标准曲线

2)不同表面活性剂含量对溶液吸光值的影响。用模拟污水配制浓度为5 000 mg/L的聚合物母液,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 200×104,然后用模拟污水稀释至1 000 mg/L,剪切后再将聚合物溶液稀释至200 mg/L,在此溶液中分别加入5、10、20、50、100 mg/L的表面活性剂,用浊度法检测各溶液吸光值,与不加表面活性剂的聚合物溶液吸光值进行对比,绘制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吸光值差值随着表面活性剂含量变化曲线

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加,与不加表面活性剂的聚合物溶液吸光值的差值越来越大,基本成线性关系。

3)不同碱含量对溶液吸光值的影响。用模拟污水配制浓度为5 000 mg/L的聚合物母液,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 200×104,然后用模拟污水稀释至1 000 mg/L,极限剪切后再将聚合物溶液稀释至200 mg/L,在此溶液中分别加入100、200、500 mg/L的碱,用浊度法检测各体系中聚合物浓度,与配制的二元体系中聚合物浓度进行对比,考察碱含量对聚合物浓度检测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碱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二元体系的吸光值是定值,与不含碱聚合物溶液的吸光值差值为固定值0.017,说明碱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时,对聚合物浓度测定结果的影响是一定的。

表4 加入不同浓度碱后溶液吸光值变化数据

根据上述表面活性剂和碱对采聚浓度的影响,对聚合物吸光值进行修正,再利用标准曲线计算聚合物浓度,测定结果对比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对标准曲线进行修正后检测的结果与真实值接近,未修正前的最大相对误差可达81.2%,修正后相对误差可下降至2.4%,误差明显降低。而且此方法按照正常浊度法进行检测,易于操作,可行性好,便于推广。

表5 修正标准曲线前后聚合物浓度检测结果对比

4)运用加标回收实验验证优化后的检测方法。为了明确该方法是否准确可靠,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加标回收实验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也是重要的质控手段,加标回收率是判定分析结果准确度的量化指标。当被测物含量≤1 mg/L时,加标回收率允许范围为80%~120%;当被测物含量在1~100 mg/L时,加标回收率允许范围为90%~110%;当被测物含量在≥100 mg/L时,加标回收率允许范围为95%~105%[4]。

加标回收率计算公式:加标回收率=(加标试样测定值-试样测定值)/加标量×100%。

为了验证标准曲线校正法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选取了试验区采出井8-S3E2421和8-S3E2503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验证数据见表6。测定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6%和99.0%,完全符合加标回收法的要求,说明改进后的浊度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该方法可行。

表6 标准曲线校正法加标回收率验证数据

采用标准曲线校正法对现场采聚浓度进行修正,修正前后结果对比见表7。从表7可以看出,含有表面活性剂的三元采出液中,未修正的采聚浓度均偏高,而且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误差越大,最大误差可达93.8%,与真实值相差近一倍;经修正后的采聚浓度均在合理范围内。

表7 现场采出井采聚浓度修正前后结果对比

淀粉-碘化镉法、盐析-萃取分析法、标准曲线校正法3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对比见表8。

表8 3种检测方法优缺点对比

3 结论

1)三元采出液中,碱和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浓度检测结果均有影响,其中表面活性剂的影响更大,采用常规浊度法检测误差可达100%左右。

2)通过加标回收实验验证优化后的新检测方法—标准曲线校正法,测定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6%和99.0%,完全符合加标回收法的要求,说明改进后的新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该方法可行。

3)采用新的标准曲线校正法可以将检测误差控制在5%以内,准确率较高,而且此方法就是按照正常浊度法进行检测,易于操作,可行性好,便于推广。

猜你喜欢
吸光活性剂曲线
未来访谈:出版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
金色的吸管
三次采油用新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及应用
T-501色泽分析方法的建立
活性剂对不锈钢A-TIG焊接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幸福曲线
金色的吸管
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天然表面活性剂在空间站洗浴中发泡性能的初步研究
梦寐以求的S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