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呼和浩特白塔机场一次冰雹天气分析

2021-12-10 06:36段金鑫
黑龙江科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冷涡白塔雷暴

段金鑫

(民航内蒙古空管分局,呼和浩特 010070)

呼和浩特市地势北高南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气候较为特殊,其中冰雹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1]。李一平等[2]认为,利用08∶00的探空资料预报午后的冰雹适用性较强。郑旭程等[3]发现,冰雹发生时,当总指数达到48℃以上时,对流有效位能比较大,SI或LI小于1,如果相当位温垂直递减率6℃以上,温度垂直递减率在29℃以上,0℃层、-20℃层高度、0℃~20℃层厚度及850 hpa、700 hpa、850 hpa相对湿度都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冰雹的强弱。

2019年7月13日,受东北冷涡后部补充冷空气影响,内蒙古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出现了一次雷雨冰雹天气过程。有必要对此次过程的发生机制进行分析,以提高机场短时临近预报的准确率。

1 天气实况

2019年7月13日12∶00-21∶00,机场附近区域30 km范围内都有间歇性的雷雨天气。16∶15雷雨,16∶22雷暴伴中度降水,16∶33雷暴伴冰雹伴强降水,16∶45雷暴伴强降水,17∶31雷暴伴中度降水,18∶00雷暴伴弱降水,之后逐渐移出本场,19∶00已移出本场30 km,但还能听到雷声,20∶30雷暴过程完全结束,总降水量10.8 mm。

2 预报服务情况

机场气象台分别于7月13日16∶13和16∶30先后两次发布冰雹预警:在呼和浩特白塔机场东1~2 km及本场上空有强孤立对流云团生成,范围5 km,云团顶高8~10 km,以20 km/h的速度向南移动,强度不变,预计北京时间13日16∶10-17∶10影响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呼和浩特白塔机场目前已出现冰雹天气,预计北京时间13日16∶30-17∶30影响呼和浩特白塔机场。17∶22解除冰雹预警。影响呼和浩特白塔机场的冰雹天气已经结束,对流云团预计于13日18∶00移出本场,解除13日16∶30发布的02号机场警报(雷暴)。

3 高低空实况

3.1 500 hpa高度场

从7月13日08∶00高度场图上可以看到,500 hpa为两槽一脊的形势,新疆北部、东北地区为低涡控制,河套地区到蒙古国为脊区控制。东北地区上空冷涡较为深厚,冷涡后部有-12℃的冷中心配合,伴随涡后短波槽的南下,不断有冷空气向冷涡中心输送,导致冷涡强度不断加强,维持时间较长。

图1 7月13日08∶00 500 hpa高度场和温度场Fig.1 500 hpa height field and temperature field at 08∶00 on July, 13

3.2 700 hpa、850 hpa高度场

从7月13日08∶00的700 hpa和850 hpa图上(图略)均可以看到,在内蒙地区上空东北冷涡后部有短波槽下滑,低层850 hPa短波槽随落后于500 hpa西风槽,850~500 hpa西风槽随高度前倾,为明显的“前倾槽”结构。呼和浩特地区处于500 hpa槽后西北气流控制之中,槽后不断有干冷空气输送到河套地区。呼和浩特探空站700 hpa和850 hpa的风速达到了10 m/s和6 m/s,与地面的风速切变加大,这种“前倾槽”结构属于不稳定层结,非常有利于强对流发展。

3.3 高低空配合

从2019年7月13日08∶00-16日08∶00,呼和浩特站点探空剖面图(图2)可以看到,7月13日08∶00-20∶00在呼和浩特上空700 hpa附近有切变线存在,500 hpa维持西北风,由于光照充足,随着地面温度的升高,在850 hpa以下的底层风向由东北风转为偏东风,说明底层暖平流加大,上冷下暖的形势造成不稳定程度加深。伴随700 hpa切变线的临近,不稳定天气爆发,白塔机场附近出现了雷暴冰雹天气。

分析显示,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随着中高层干冷空气侵入,底层暖湿平流有所加强,形成了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造成了对流不稳定增强,而200 hpa高空为辐散区,加强了底层辐合上升运动,弥补了500 hpa槽前动力抬升机制不足。由于前期长期为晴好天气,底层能量不断累积,均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出现提供了能量供应,但底层急流强度不够强,因此水汽输送有所不足,强对流天气持续时间不长,对于强降水的出现不太有利。

3.4 雷达回波分析

选取呼和浩特站多普勒雷达产品,用以分析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雷达回波特征。2019年7月13日14∶00,随着东北冷涡底部高空槽的临近,由于底层下界面暖平流及午后的地面加热共同作用,造成上冷下暖的形势加剧,出现了不稳定天气,华北地区上空有零散的对流单体生成。16∶00,在呼和浩特站点的东北部地区出现一个弱的对流单体,随着系统整体缓慢南落,强度迅速加强为超级单体。在速度图上能够看到在强回波的中低层存在中气旋结构,回波顶有风暴顶辐散;强度图上可以看到回波强度达到了60 dBz,最大中心强度65 dBz,基本反射率因子图上也存在三体散射长钉和旁瓣回波,均为冰雹出现的典型雷达回波特征。从不同角反射率因子图来看,雷达回波具有明显的悬垂回波和弱回波区,强度大于65 dBz回波扩展到0℃ 高度层以上,有利于冰雹的形成。地面监测显示,在雷达的强回波中心出现三体散射之后的大约10 min左右,呼和浩特站出现了冰雹天气至17∶54,对流单体减弱移出呼和浩特站,强降水结束。

图2 2019年7月13日08∶00-16日08∶00呼和浩特站点探空剖面图Fig.2 Sounding profile map of Hohhot Station from 08∶00 July, 13 to 08∶00 July 16, 2019

4 总结

内蒙古地区由于地形特殊,夏季的强对流天气频发。应在短时临近预报时密切关注雷达回波,追踪回波的移动及强度变化,及早做出预报预警服务,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

猜你喜欢
冷涡白塔雷暴
新德里雷暴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东北冷涡强度定义及特征分析
白塔上的白鸽(外二章)
东北冷涡气候特征及其对内蒙古降水的影响
梦里东方——CoCo都可白塔西路店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白塔小学
2000-2017年东北冷涡活动气候特征及分析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地域雷暴日数变化规律及特征分析
阜新地区雷暴活动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