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做数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21-12-11 04:46丁成学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做数学小学数学

【摘 要】为了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笔者提出“做数学”的概念,赋予“做数学”全新的内涵。“做数学”特指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去表达数学、解释数学和运用数学。在实践层面,笔者围绕实验操作、说数学、画数学、写数学四个方面展开“做数学”活动,丰富“做数学”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有温度的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做数学”;表达数学;解释数学;运用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8-0131-02

数学一直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导致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难以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提出“做数学”的概念。

1   “做数学”的概念界定

“做数学”特指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去表达数学、解释数学和运用数学。这里赋予了“做”表达、解释和运用的含义,体现了“做数学”的三个层次[1]。如对于一个算式,学生可以用图画、故事、视频、语言等自己喜欢的形式对其进行表达,这是一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表达”是“做数学”的第一层次,用于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做数学”的第二个层次是“解释”,即用数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原有知识解释新的知识,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研究“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并用数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做数学”的第三个层次就是“运用”,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数学专题研究等形式,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解决“怎么用”的问题[2]。

“做数学”的三个层次,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小学中低年级以“表达”和“解释”为主,在小学高年级更加注重“解释”和“运用”。三个层次体现了不同的数学水平,同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可开展不同层次的“做数学”,让学生有选择的空间,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做数学”的路径

2.1  实验操作

皮亚杰认为,动作产生智慧。实验操作有传统意义上“做”的意思。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操作活动来理解数学知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拆装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的过程,反复操作验证,直到发现它们棱长的特点;在“展开图”的教学中,让学生拆装各种长方体纸盒,记录展开图的形状,在拆与还原的过程中,形成关于展开图的丰富想象;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感受各种轴对称图形的美,感受创造轴对称图形的快乐。

把实验操作融入数学学习,的确能够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但也要注意以下要点。

2.1.1  避免单纯操作,操作要与思考相结合

在操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既要动手也要动脑,不要把操作实验活动当成走过场。否则操作有形无实,是低效的。

2.1.2  避免用演示代替操作,让学生获得真正的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教师用演示代替了学生自己动手,或者只让少数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而让其他学生观看。也有的教师用课件演示代替了实物操作,学生没有切身体会。这样的操作活动看似节省了时间,但却收效甚微,理解能力差、接受速度慢的学生有时难以理解知识。

2.1.3  避免纯粹模仿,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

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主动探寻达成目标的路径是必要的。这样的操作活动不是模仿,而是创造,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挑战性,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完全按照流程一步一步操作,学生的思维只会越来越僵化。

2.2  说数学

说数学,顾名思义,就是把数学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组分享、全班分享等学习形式自然是说数学的重要形式,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课堂只有40分钟,教师难以兼顾每一个学生。所以教师应拓展说数学的形式,针对重点教学内容,开展说理、说题等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可以拍成小视频或录成语音。在说的过程中,学生能理清思路,说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让学生把自己的视频或录音发到班级群中,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展示,学生能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在课堂上没听懂的知识,学生可以观看其他学生的视频进行复习、巩固。说数学的过程既是主动学习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开展说数学活动,通过教师示范说、优秀学生带头说、全体学生共同说,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努力做到人人过关,每一个人都有进步。

2.3  画数学

画数学是用图形、图画等方式表达对数学的理解或解释数学的原理。在画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画手抄报,整理数学知识,探索数学文化;画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系统,查漏補缺,建构知识网络;画示意图,学会图文转化,将抽象变直观,数形结合;画联想树,让数学不再是冰冷的知识,而是现实的、丰富的、有情感的、有温度的。

如在分数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分数,让学生用各种图形来表示这个分数,这样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在分数乘除法的学习中,让学生用图形表示分数乘除法的算理,通过画长方形图、线段图不断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在百分数的学习中,让学生收集关于应用百分数的事例,制作成手抄报在班级展示交流,可以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4  写数学

写数学就是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解释和运用数学。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鼓励他们写数学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数学学习经历,写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以此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让他们研究有挑战性的问题,尝试用小论文、研究报告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研究结果,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在学习了“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之后,笔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能被6整除的数的特征”。某学生通过实验、猜测、验证等多种方法,发现一个整数除个位外,各个数位数字之和乘以4,再加上个位上的数,如果能被6整除,这个数就是6的倍数。以2538为例,(2+5+3)×4+8=48,48是6的倍数,所以2538也是6的倍数。这种方法虽然比较麻烦,但是却可以看作是研究一个数的倍数特征的通法。这位学生把自己的发现整理成小论文发表在学校的公众号上,受到了其他学生的认可。

“做数学”的三个层次与四种实践类型,不是零散的,而是系统的、相互关联的(如图1所示)。它们的实现都是依托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对于同一学习主题,可以同时使用多种类型。如在“探究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这一活动中,有的学生用实验的形式进行研究,有的学生用拍摄视频的方法进行解说,有些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小论文。同一个活动,用到了说数学、写数学和实验操作三种实践类型,“做数学”丰富的表现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探究。

总之,“做数学”的内涵与类型体现了形式的多样性、难易的层次性、结果的开放性和参与的广泛性。“做数学”活动的开展能够让每一个学生爱上数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温度。

【参考文献】

[1]庄燕琴.小学“做数学”的价值思考与实践路径[J].现代教学,2020(7).

[2]王庆芳.“做数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小学教学参考,2020(27).

【作者简介】

丁成学(1977~),男,汉族,安徽铜陵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做数学小学数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动手实践“做数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如何开展在实践中“做数学”
探索“做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