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联动,拓展视野

2021-12-12 04:32张爱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31期
关键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融合

张爱玲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都至关重要。前者主要目的是教育和引导学生阅读,使其掌握阅读方法;后者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学生视野,使其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以及能力开展独立阅读,逐步提升自己,通过课外阅读使自己的阅读能力大幅提高。教师应当有机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利用有效的策略与手段促使学生爱上阅读,拓宽视野。基于此,本文分析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融合的现状,探究增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提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融合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融合

良好的教学需要逐步引导学生,促使学生独立成长,而非急于求成,如若不然将导致学生倍感压力,同时导致教师丧失教学的意义。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虽然阅读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但是小学生尚未积累丰富的阅历,词汇量较少,而阅读能够在较短时间中完善学生的词语库,一方面让学生掌握理解语文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其高效使用语文。为制订恰当有效的课内外阅读融合对策,应当结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借助所提出的对策处理各项问题,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融合的现状

根据现阶段小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生较为消极,他们的阅读速度比较慢,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导致花费许多时间,他们只是浅表阅读,甚至无法顺利实现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更加无从谈起。那么,也就不能有效融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所以出现该情况,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引导存在问题,学生既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也未独立思考,缺乏急切接触阅读的想法。当小学生独立探寻合适的阅读方式时,往往要经历一个迷茫期。在此期间,在学生急需帮助的这个阶段,许多教师缺乏相应的指导方法,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融入阅读中,盲目阅读,更加厌恶阅读。在学生阅读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圈出文章的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好词好句,了解文章的主旨,然后结合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主动请教教师。而教师则要教给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这样,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在课堂上,学生则可以将阅读任务落到实处,从而能够将阅读热情延伸到课外,融入课外阅读,同时能够增强个人阅读能力。

二、增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在古代,人们崇尚“头悬梁,锥刺股”,而当下小学生虽然不必模仿该行为,但是仍需学习该精神,勤奋向学。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丰富阅读量,可通过阅读书籍吸收相关文字与故事中蕴藏的知识理念,从而形成正确思想观念,提升自身文学见识。同时,书籍中存在许多教育意义重大的典故,通过阅读可以让小学生了解为何我国为礼仪之邦,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见识。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大鼓励,促使他们投入到文学探索中,从而拓展阅读题材,充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增强其阅读能力。另外,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文明的习惯,大幅提高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影响其品德。随着阅读的进行,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与探究,最终形成创新创造思维。所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融合的过程即为小学生自觉实践的过程。在小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阅读必不可少,有利于他们提升自我,在课内外阅读融合中合理有效运用阅读方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

三、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融合的策略

(一)做好课前准备,确保课堂阅读资源充足

在开展课堂教学前,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将要讲解的课文并搜集与之类似的文章,正式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阅读所搜集的文章,另外还可以让学生阅读来自同作者的情感基调大致相同的文章。这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情感基调,初步认识课文写作背景与思想情感,减小学习难度,在情感上促使学生产生共鸣。

举例而言,在《颐和园》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提前搜集相关的文章、 资料,或者将关于颐和园场景的描述、历史、文化解析等提前整理出来,在学习文章前为学生进行简要讲解,加深学生对于颐和园的认知与了解。如此一来,在学习课文内容的时候,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中融入课文中的场景,明确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情感,不仅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实现教学目的。除此之外,结束课文讲解后,语文教师还应该引领学生阅读相同类型的课文,丰富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并且帮助他们掌握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巩固相关技能方法,从而灵活运用于后续学习中。比如,在古诗词讲解过程中,通常语文教师先让学生背诵全文,然后理解诗词,灵活运用诗词。为此,学生需要熟背文中的诗词范文,并且清晰了解与认识诗词内容、当下历史背景、作者思想情感。

(二)延伸教材内容,实现课内外阅读衔接

结合小学语文课本来看,其中存在豐富的内容,那么,语文教师应当合理有效使用课本,以此开展创新教育,从而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神话故事占据较大比重,无论是色彩还是想象力都非常突出。当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神话故事并引领学生阅读,从而让他们明确历史进程与不同民族所具备的文化特征,提升其文化艺术修养。

举例而言,在《猴王出世》的教学过程中,当语文教师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必须清晰梳理故事发展层次,根据故事发展、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整合课文,共同寻找并发现各个段落的关键句,理解各段的意思,注意孙悟空出世的段落,而且再次为学生复述画面,切实体会神话故事独树一帜的魅力,进而把握课文重点,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由此利用自身语言复述故事,增强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想象力。此外,语文教师也可以合理推荐阅读《西游记》,进而感悟孙悟空这个聪明大胆、武艺高强、爱憎分明、仁义忠诚的形象,提高学生的对人物的感悟能力。

(三)联系民俗文化,实现课内外阅读衔接

在每个地区均有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而民俗文化便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比如,诗歌、不同地区的民俗文章等。当利用传统模式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通常都容易忽略民俗文化的讲解,由此导致小学生缺乏人文底蕴。针对该情况,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有效利用教材资源,实现各项资源的作用最大化。

如,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包含一系列民俗文化的课文,比如,《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等揭示地方民俗(或风俗)的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课文内容主要为老北京传统的春节风俗。在学生完成阅读后,可以大体了解北京文化。然而,文章篇幅较短,并且小学生较为缺乏认知能力,文章内容比较简短,许多传统习俗都是一笔带过,比如,臘八粥、庙会等,并未深入描述。那么,教师应该有机结合课外阅读教学,合理选用与老北京民俗等相关的优秀书籍,提升小学生对老北京春节文化的认识。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可以将相关优秀书籍推荐给学生,还可以要求他们上网查询,获取阅读材料,再带入课堂,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共同阅读、欣赏、交流,从而提高学生文化基础。

(四)寻找衔接点,拓展课堂面

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融合的过程中,语文课本仅仅扮演着桥梁的角色,之所以学习语文课本内容,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传授多种阅读技巧。然而,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来看,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尚且没有积累丰富的阅历,同时十分缺乏鉴别能力,所以导致课外阅读具有较强盲目性以及随意性。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需要全面深入考虑学生特征,寻求课本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根据具体计划为学生推荐书目,培养他们的鉴别能力,从而逐步拓展课内阅读,并实现与课外阅读的融合。

1.基于教材内容推荐读物

如,在完成《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的教学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书目并推荐给学生,比如《心田上的百合花》。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与体验百合花百折不挠的精神。

2.依据课文出处推荐读物

以《揠苗助长》为例,在结束这篇寓言故事的教学之后,借助历史典故能够让学生明白怎样正确处理事情,为他们推荐《成语故事》等书目。再以《景阳冈》为例,在结束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后,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对武松所呈现的英雄形象的兴趣,从而对梁山好汉感到好奇。那么,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水浒传》,同时指导他们分析人物形象,包括其性格以及命运,真正体会名著的魅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需要不断拓展课内阅读,丰富课外阅读内容,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目,从而更好服务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还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深度。因此,为高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积极突破课堂教学限制,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充分融合,从而扩大学生视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贝.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融合研究[J].考试与评价,2021(3):147-148.

[2]陈亚忠.探寻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途径[J].课外语文,2020(24):14-15.

[3]牛怀娟.有教无痕 润物无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2):66.

[4]宛小平.立足课内 拓展课外——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机融合浅析[J].基础教育论坛,2019(7):11-13.

责任编辑  罗燕燕

猜你喜欢
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刚柔并济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破次元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融椅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中课内与课外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