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实效提升路径探究

2021-12-12 03:16王志坤王超董卉
关键词:第二课堂共青团课程体系

王志坤 王超 董卉

摘  要:本文立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致力于研究和解决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共青团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目前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建设现状,发掘和拓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共青团育人育才的有效途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服务,最后提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创新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育人有效路径。

关键词:课程体系;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思想政治引领

2018年7月,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共同出版了《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1],目的是激励高校团支部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其中,对高校团支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广大共青团员素质,为教育工作更新换代探索有效路子。在实施此制度时,要坚持为共青团员成长成才的服务意识,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全程育人功能,发挥学生主导地位[2]。这个制度的实施可以更好地记录高等学校共青团在思想和价值上引领学生的整个过程,实现人才养育过程可记录、可复制、可评价、可定制和可复现[3],是在继承第一课堂思政课程教育机理和运作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培养更高质量的共青团员,提高在思想和价值上的引领作用[4]。通过调研发现,在各大高校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过程中,存在在深度和广度上认识不统一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认为第一课堂是教师主业课堂主阵地,“第二课堂”是副业只能位于从属地位,有时候,甚至是可有可无的[5]。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都源于各部门无法形成有效合力[6]。

在这个网络信息化和推崇创新的时代,为使高校共青团发挥出“第二课堂”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党和国家提高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准则,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与参加工作。这是当下“双创”背景下的一项长期十分艰巨的工作任务[7]。在实践中发现高校共青团在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中存在的缺点,努力发掘其在“双创”背景下发挥育人育才的有效途径,对提高高校共青团员创业的热情和就业竞争力影响深远[8]。

一、当前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科学构建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课程体系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作为“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职能部门,“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着如何聚焦于服务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如何有效融入當代“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理念,如何引领当代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如何拓展当代大学生成才育人途径;如何才能让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贯穿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全过程;如何有效解决当前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人才脱节问题;如何提升高校当代青年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就业竞争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当今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趋向于对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培养既有德又有才且综合能力突出的大学生,仅仅依靠第一课堂的教学是无法完成的,这也正是必须充分论证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所在。纵观目前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需在广泛和充分的调研的基础上,深挖目前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高校落实“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能够对高校共青团员青年政治思想和价值引领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同时也能使高校共青团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地提高相应作业水平。将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入到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体系中,是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思政体系尤为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各高校中开展落实第二课堂课程体系过程中,存在良莠不齐、内容枯燥等现象。如何使第一课堂的作用最大化,规划好第二课堂,对所学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和整理,通过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重考核的措施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体系,将更加有利于共青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对推动高校青年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重大引领意义。

(三)夯实“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目标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载体,根据课堂的授课形式和内容可以将课堂分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根据教学大纲和老师制定的教学计划,按照校历上课,理论与实验、实践、实训等教学环节相结合;第二课堂在高校共青团指导下,严格按照课程体系计划灵活开设课程,学生凭兴趣参加,上课地点、课堂内容、讲课形式不定,过程丰富,与第一课堂相互呼应,是实现教育目标最为重要的一步,同时它也是人才培养的最后一步,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教育使命的直观体现,对民族和国家发展有着最为直接的作用力。

二、分析如何科学构建“第二课堂”课程体系

在《中国制造2025》以及智能“互联网+”和“双创”的新时期背景下研究本项目,使广大共青团员具有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创新能力和拓宽专业知识能力,通过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使广大共青团员能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极大提高在校共青团员的创新素质及创业能力,进一步提高高校共青团员的就业竞争能力。共青团员通过“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培养,同时在广大共青团员中广泛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共青团长效育人机制,以培养和提高高校共青团员的创新创业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

(一)合理构建实践育人第二课堂课程体系

立足共青团的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功能,紧跟双创时代要求,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可满足高校广大青年的成长成才发展需求,同时兼顾第一和第二课堂有机衔接和良好互动,能更多地吸引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加实践和锻炼,提高综合素质能力,这是打开高校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和协同培养人才良好局面的要道。要给学生建立数据库,运用大数据记录和分析每名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以及取得的成绩或荣誉,并将其经过科学量化转换成学分,运用课程地图理论和学生成果矩阵分析学生在思想政治引领、素质能力拓展、社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学术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对学生获得的成果进行分类和量化赋予学生学分,并允许此类学分有条件的折抵成“第一课堂”学分,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补充和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政策保障制度

建立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相匹配的高校政策保障制度,高校共青团可以有序地开展相关课程体系,同时也可以保证广大师生规范有序地参与相关课程。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教师有规范可依,学生有度参与,学校方便考核,因此建立和完善配套的高校教学政策制度,可以很好地保障第二课堂活动的落地和开展,通过建立和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使高校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和价值引领功能有法可依,提高师生对课堂的热情和参与度,更能确保该制度在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过程中生根发芽。

(三)运用大数据分析第二课堂成果矩阵

高校共青团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将学生所取得的成果,运用矩阵系统进行记录以方便量化考核。成果矩阵系统地记录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全过程,是分析学生成长经历,分析学生能力提升维度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通过课程地图和学生成果矩阵,留下了海量庞杂的学生学习过程数据,在离散的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通过优化的数学计算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情况,通过科学运用大数据,高校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状况,可以及时动态的调整教学活动内容或形式,有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可以为整个教学服务活动保驾护航,同时也为高校提供了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评价手段,可以有效促进高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序衔接,可以直观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显示出高校实践育人的优势,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招聘单位提供选人用人的参考依据。

(四)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深度融合

将“互联网+”和“双创”时代要求下的高校共青团如何规范和扩展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体系工作路径作为研究对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是以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为育人的中心目标,各学科门类课程都有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任务,只有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融合起来,才能实现广大团员青年课堂教育和课下实践教育的融会贯通。研究当代高校如何与时俱进地且科学地通过“思政课程”与“第二课堂”的融合进行课程体系框架设计,探讨建立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框架之间的关系,通过高校第二课堂的稳步进行,通过实践教学逐步探讨和总结出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评价机制。

(五)建立科学的第二课堂评价机制

对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课程矩阵理论和课程地图(Curriculum Mapping)理论进行评估评价的方法。在对课程矩阵和课程地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构建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设计空间和实践空间,运用课程矩阵方法构建学习成果矩阵,深入探讨成果矩阵在实践全程育人中的作用。课程地图基于OBE理念,学生可以依据未来职业规划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同时使教师备课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课程知识点,并结合适当的现代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内容安排。运用OBE理念的课程地图,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合拍问题,逐步完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和反馈机制。高校结合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将效果评价反馈到教学全过程。运用该理论,将思政课程两课堂有机融合的思政课程体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通过图表形式可视化地展现出来,突出学生培养质量,活化传统第一课堂教学模式,同时消除重复或者缺失的教学环节以及内容,可有效解决教学计划与教学质量评价的一致性,从而获得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机制。

三、科学构建“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方案的有益探索

笔者基于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把拓展和规范“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体系工作路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实现融合的有效路径,合理地进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构建和开展,以不断丰富第二课堂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路径的外延和内涵,最终在新的时代要求下,构建了“2+2+2”模式下的高校共青团 “第一”和“第二”课堂课程体系。 其含义是:“2个靶心”:以思想政治引领为中心和以价值引领为核心;“2条主线”:第一课堂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课程思政育人[9])和第二课堂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思政育人[10]);“2个平台”:第一,课堂平台和第二课堂实践创新平台。框架体系如图1和图2所示。

在推进第二课堂课程体系过程中,始终将如何与时俱进地满足“双创”尤其是智能“互联网+”这一时代需求,如何提高高校共青团员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率,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作为研究重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必然能够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该项研究机遇与挑战并存。要科学地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之上进行大刀阔斧的优化和创新,必须更好地适应当代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势,其目的是为了让国家更多的发掘和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大量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基于此,根据吉尔福德智力三维结构模式理论,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在智能“互联网+”的新形势下不断丰富内涵。要通过深入研究,归纳总结出使学生感兴趣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元素。要勇于探索,认真归纳总结,不断丰富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和外延,本研究旨在丰富和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不断探究教育新途径,给出可行、可复制和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四、小结

高校共青团的本职工作就是适应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继续加大对广大青年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和价值引领,依托高校共青团广泛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率,逐步探索拓展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的新途径。研究高校青年大学生适应当代社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变化,全面夯实“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全程实践育人的根本任务。德州学院能源与机械学院依据多年学生管理的一线实际工作经验,大胆探索新时代要求下,“2+2+2”模式下的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课程框架体系,通过实践调查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出建设性意见,大胆探索和构建“2+2+2”“双创”和智能“互联网+”背景下的共青团“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审视现在的制度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了尝试性改正,在新时代要求下进行“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第一课程理论、课程教学体系、课堂组织形式、课堂管理、实践教学运行及考核机制、“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專兼职学管队伍建设过程中不断改革,且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外实训基地。随着研究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推进,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各高等院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改革和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可面向全国高校进行宣传,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智能互联网+”新时代下为高校高等教育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提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蒋欢.高校共青团工作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

[2]刘建军.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原则与路径[J].高校辅导员,2019(4):54-56.

[3]秦涛.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初探[J].高校共青团研究,2018,(03):23-27.

[4]宋丹,崔强,陆凯.提升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实效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5):119-122.

[5]魏晶,贾曦,刘栋.以促进发展为目标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理念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8,(09):132-137.

[6]吴疆鄂,唐明毅,聂清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运行机制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0):91-93.

[7]沈忠华.高校第二课堂学分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2018(12):32-37.

[8]张德江.坚持内涵式发展实施优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8(10):33-35.

[9]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N].人民日报,2017-04-14(01).

责任编辑  韩谦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共青团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01—02合刊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