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实践和思考

2021-12-12 10:07王伟李欣薛冰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王伟 李欣 薛冰

摘  要: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替代了传统线下教学成为高校研究生培养的主流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混合教学在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优质教学资源匮乏、双线授课差异大、缺少有效监督管理以及新型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本文从课程资源、教学过程、监管体系、教师团队着手,提出与混合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为推动信息化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丰富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高校研究生培养;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9-0018-03

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其灵活的组织形式、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等诸多优势成为研究生培养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创新教学模式的不二选择[1]。近年来,如何开展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教育教学一直是备受专家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研究现状

很多学者认为混合教学模式应结合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以制订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为重点:如江凌结合慕课资源优势与线下面对面互动优势,提出了小规模限制性双线混合教学模式[2];白琳将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在线教学工具引入课堂教学,构建了面向个性化学习的双线混合教学模式;有学者就各学科的特点开展了教学实践。如纪欢乐在工程CAD课程中探索了双线教学模式下工程图纸绘制能力的培养;王明晓研究了基于PBL的双线混合教学的特点和方法,为临床专业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还有学者针对双线混合教学方法、管理体系、培养方案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例如徐丹从课程资源、教学方法、监管制度三方面制订了与混合教学模式配套的管理体系。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探究“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教与学改革创新的维度仍不全面,双线教學衔接、教学质量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等课题的探究也不够深入。基于此,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为促进信息化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二、高校研究生培养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问题剖析

(一)优质教学资源匮乏,桎梏教育学效果的提升

根据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单独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很难满足不同研究方向研究生的个性化需求。当前,研究生课程的优质线上资源相对匮乏,高水平的“金课”“教材”和高质量“精品课程”相对于本科生课程在数量上具有较大的差距[3]。所以,建设优质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并将其有效应用到双线教学中是必要且急迫的。

(二)线上线下授课差异,掣肘混合教学的有机衔接

授课效果的一致性是混合教学有机衔接的保障。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授课教师不同、线上线下授课进度不一致、缺乏线上监管制度等弊端,使得线上线下授课效果难以保持在同一水平。一定程度上使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脱节,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监督管理匮乏,致使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目前,依靠签到打卡、点名、提问等形式保证线上授课的出勤率已不能实现有效监管,学生“人在课堂,心在远方”已然成为信息化教育的共性问题,线上教学监管制度的缺失对自主性差的学生影响更大。

(四)新型师资力量薄弱,放缓信息化教育融合进程

作为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科学碰撞出的产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师在探索混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难以把握课堂节奏,易形成程序化教学,放缓了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进程。

三、高校研究生培养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举措与实践

(一)基于互动反馈建设课程资源:介入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全阶段

依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答疑三个阶段的实时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建设预习作业、预习资料、测试习题、教学案例、课后作业等教学资源,动态更新与调整教学内容,这能有效缓解教学资源匮乏、师生互动不畅的问题。(图1)1. 组织学生线上课前预习,授课教师通过设计预习作业引导学生有效预习,依据学生预习阶段的反馈情况,调整预习作业的广度和深度,有针对性地制作并推送线上预习资料;2. 进行线下课中研讨,研讨成绩将作为课堂表现纳入期末总成绩,教师依据研讨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进度,把握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建设课程案例、研讨内容等教学资源,以适应不同研究方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不断积累教学成果,建立教学案例库,撰写高水平教材;3. 布置课后作业、组织线上课后答疑,教师依据作业成绩和答疑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不断丰富作业的内容和形式。

(二)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设计:分组教学,统一教师,双线穿插

为了做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衔接,发挥出1+1>2的教学效果,在研究生“随机过程及应用”课程中设计了“分组教学、统一教师、双线穿插”的教学过程[4]。

对比传统教学过程中大班统一授课,再分组实践训练的方式,双线混合教学过程培训了教师的全面授课能力,实现了统一教师、分组教学、小班授课,其突出优势在于使得教学管理便捷、师生互动反馈顺畅,学情易于掌握(见图2)。在双线混合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穿插开展线上和线下教学工作,力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学期建档、多元评价、完善机制

通过建立电子档案、采用多元评价、完善监管机制的方式,建设了与双线混合教学配套的教学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1. 建立电子档案

建立包含学生信息、培养计划、考核成绩、选修内容、综合评价等模块的研究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以及包含教师信息、授课计划、学员状态、作业发放等模块的教师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电子档案关联了诸如“慕课”“智慧树”等线上教学平台,授课教师利用后台的教学统计功能,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布作业提示和教学预警,以此实现对学生的学习监管。教师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将授课计划报备教学管理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线上教学,监察组不定期抽查直播课堂,对授课内容、课堂气氛、教学方式、课程设计进行量化打分,将监察结果纳入教学评估,以此实现教师的教学监管。

2. 多元评价

将课堂表现、期末成绩、学术论文、研讨交流、科技创新比赛、参与科研项目等纳入评价体系中,依照学科特征制定科学的量化评分标准。

3. 完善机制

通过多种手段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例如鼓励授课教师在直播授课中定时设置问题弹窗,增加与学生的线上互动。在线上考核系统中增设防拖拽功能、视频监考等监察功能,以有效杜绝线上考查作弊现象。

(四)信息时代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管理、师资培训、教学激励

从教师切身利益、信息化教学现状出发,完善教学培训方案、考核与激励制度,力求整体提升教师素质、鼓舞教学热情。

1. 教学培训方案

定期开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帮助教师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在复杂网络环境下运用线上优质资源助力教學的能力。

2. 考核与激励制度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线上课程建设纳入考核绩效。提倡多元化的激励方式,通过设置信息化教学改革课题专项,举办教学创新设计比赛,建设微课、慕课等方式,推动信息化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

2020—2021年秋季学期,依托雨课堂在研究生课程“随机过程及应用”中开展了双线教学工作(见表1),从学生对课程资源满意度、教学过程满意度、评价体系的认可度、授课时长、师生互动次数、期末平均成绩六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同一授课教师近四年的教学情况[5]。

3. 学生满意度提高

学生对课程在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满意度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双线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打破时空的局限,使得学习活动变得快捷、高效。1. 优质的双线教学资源,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合理的教学过程设计,更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融会贯通;多元的评价体系更能体现科学性和公平性[6];2. 有效压缩学时,增加互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得以真正贯彻落实,有效压缩了教师理论授课的学时,与学生的互动次数呈现上升趋势,更有利于因材施教;3. 学习效果显著提升。双线教学的实施方案引荐了戴明环管理思想,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多次迭代循环“预习(计划)—授课(执行)—答疑(反馈)—考查(检测)”,使学生深入了解相关知识点,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显著提升。

实践证明,围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开展的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和老师的广泛认可。该改革措施与方案对于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学课程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杜春.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是后疫情时代的主要教学模式[J]. 中国农业教育,2020,21(02):30-35+54.

[2] 江凌. 移动终端视域下综合英语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讨[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07):179-181.

[3] 白琳. 面向个性化学习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11):51-53.

[4] 纪欢乐,徐开辉,张郃生,等. 工程CAD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研究[J]. 四川建材,2021,47(06):246-247.

[5] 王明晓,孟欣欣,秦伟. 基于调查问卷分析生理学线上PBL教学现状[J]. 基础医学教育,2021,23(04):274-276.

[6] 徐丹,董靖竹,周佳,等. 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在住院医师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07):13-14.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
论后疫情时代电视剧的创作生产
文艺界委员建言“后疫情时代”创作(关注两会)
下好“后疫情时代”的“先手棋”(观察家)
“后疫情时代”湖南乡村旅游发展创新及金融支持
后疫情时代高职学子服务于精准扶贫的方式研究
“后疫情时代”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融合研究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