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在茶艺表演中的实际运用

2021-12-13 11:42全焉旖
福建茶叶 2021年4期
关键词:民间舞茶艺民间舞蹈

陈 岑,全焉旖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茶艺表演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关键形式之一,在茶艺表演发展进程中,民间舞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效,将民间舞合理应用到茶艺表演中,不仅促进了茶艺表演的进一步创新,而且还推动了茶艺表演的传承及发展。

1 茶艺表演的意义

1.1 茶艺表演动作美

茶艺表演动作主要囊括手部动作、眼部动作以及面部表情等。茶艺表演与戏曲表演进行比较,前者动作更为简单,怎样在舞台中利用简单道具与语言动作将茶艺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以及人文精神全面呈现出来,对茶艺表演人员提出极高要求。针对茶艺动作语言来讲,国内与国外茶艺专家与学者均存有不同见解,然而也需要遵守相同规定:首先,茶艺师在上场与谢场时,均需要行半鞠躬礼,而且行礼时双手应当自然交叉在身前或是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其次,在开始茶艺表演时表演者手部动作应顺时针画圆,这一动作代表着对客人的尊重;再次,表演者手臂动作需要自然柔和,将曲线作为主导,柔中带刚;最后,表演者要面带微笑,脸部口唇微张,视线需要跟随双手动作进行流动。上述这些表演功夫相对简单、基础,无法充分满足茶艺表演更深层次的要求。而且茶艺表演者利用兰花指与凤凰三点头这些简单动作和语言也无法满足观赏者审美趣味以及审美要求,需要注重推陈创新、勇于变化突破,要将茶艺表演提升到更高层次。所以,在茶艺教学与茶艺培训中,需要将形体训练融入进来,并且要占领相应比例,否则就无法呈现出茶艺表演的动作美。

1.2 茶艺表演结构美

茶艺结构主要囊括两方面概念,其一位置结构、其二动作结构。所谓位置结构,就是舞台、茶器与茶艺师相互间的关系及构成。因茶艺表演给观众最直接的视觉冲击即是位置结构,所以怎样调整好三者间的关系,让其结构更为科学合理,就成为当前社会人士所探讨的热门话题。茶艺表演与戏曲表演进行比较,前者属于静止的,其在舞台空间中占据的面积也非常有限,由此即需人们在舞台背景设计以及灯光布置上下功夫。例如,在舞台背景设计上可选择借鉴我国传统绘画中的透视法,将传统山水画、茶经茶谱以及古典诗词作为主题,增强茶艺表演节目的古典美。除此之外,舞台茶席设计、茶几与壁挂等相关物体摆放位置也非常重要,不仅需要注重其实用性,还应当全面考虑这些物体的视觉美感以及效果。所谓动作结构,就是茶艺表演进程中动作之间的关系与构成。因为整个茶艺表演时间相对较短,大约控制在20分钟左右,由此即要求茶艺表演者做到一气呵成,不可出现松散、冷场、拖拉情况。但是,结构紧凑并不代表中间缺少停顿,茶艺表演与音乐一样,传统大曲演唱时间一般都是十几分钟,然而音乐节奏有强弱、高低、停顿,而这些均是茶艺表演可以学习借鉴的。在茶艺表演过程中,强弱起伏能够由动作来实现,停顿与变化则需要由动作结构进行调整。例如,在煎水时需要一个等待时间,怎样合理运用这一空闲时间给予观众特殊感觉尤为重要。与书法及绘画类似,如果纸张满是墨水会让人感觉沉闷难受,恰当留白可以发挥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因此,在茶艺表演中利用绘画语言中使用的“密不透风”与“疏能走马”方式可以更好、更有效指导茶艺表演,从而推动茶艺表演进一步发展。

1.3 茶艺表演形式美

茶艺表演形式十分特别,只要应用茶席、茶几、茶器就能够展开表演,如若在茶艺表演中为了强化效果,亦可配备解说词、音乐与茶侣。所以从茶艺表演形式而言,茶艺表演与昆曲及京剧戏曲表演更为贴近。此种形式的优势即是简单明了、主题鲜明,能快速引起观看者注意力。而不足之处则是表演模式相对单一,表演内容大体相同,缺乏变化和创新,其艺术性、观赏性与戏曲进行比较要逊色很多。故而,在茶艺表演未来发展中,应当与戏曲进行密切结合,在表演形式与内容上进行创新变革,在故事与情节上勇于突破改变,使茶艺表演更具有趣味性及艺术性。但是在强调趣味性以及艺术性的同时,还应当重视茶艺具有的实用性以及独特性。从本质角度来讲,茶艺就是茶叶冲泡艺术,判断茶艺表演是否成功,刨除程式编排与文化内涵外,茶叶冲泡质量也会影响茶艺表演,千万不可为了茶艺而进行茶艺,从此点来讲,茶艺表演难度就要大于戏曲表演难度。另外,茶艺形式美还呈现在茶艺表演人员的服饰与装扮上。具体来讲,茶艺师与茶侣服饰一般将简洁、素雅作为主导,并且融入诸多复古意味,与戏曲中青衣类似。所以在制作茶艺服饰时,如头饰、服装颜色、袖口与头发样式等均应当与茶艺表演氛围相吻合,切记不可过于庸俗。在茶艺表演中,茶艺师可以佩戴手镯,在表演者纤纤玉腕上佩戴一只玉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茶艺表演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而且,茶艺表演者在小型表演时要注重仪容仪表,并将淡妆作为主导;而针对某些较大场合,则可以将浓妆为主,借鉴戏曲青衣使用的扮相,如此效果会更出人意料。

2 民间舞在茶艺表演中的实际运用

2.1 茶艺表演内涵

茶艺是中国茶文化体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茶艺特有的表现形式随着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呈现出更为丰富多样的内涵。一般茶艺表演人员均是专业人士,根据表演者技巧与手法的体现,让观赏者在品茶时,还能加强对茶叶与茶水的关注,进而从层次分明的茶艺表演中感受到烹茶的境界与底蕴。茶艺表演中蕴藏诸多内容,其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民间舞蹈元素,将民间舞应用到实际表演中,对茶艺文化不断传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民间舞基础练习就是锻炼表演者“提”、“沉”、“坐姿”、“站姿”等,而这些在茶艺表演中均发挥着非常关键的指导作用。众所周知,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价值意义,且属于一种特有饮品,由于人们对煮茶的重视与创新,使饮茶变成一种生活行为,渐渐成为一种特殊艺术。尤其是此种从劳动大众中产生的艺术形态,具有浓郁的民族性以及地域性特点,经过人们不断探索与创新,将民间舞蹈元素与茶艺表演相结合,即是创新又是对两种艺术的宣传和推广,为民间舞和茶艺表演更好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2.2 茶艺表演发展

要想为所有茶爱好者展开更好服务,茶艺表演不仅需要做到能登大雅之堂,而且还应当尽力让社会大众所认同。由此,使得雅文化和俗文化相互间形成一定互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进步。所以,可将茶艺表演发展到社会各领域,利用不同形式呈现出来,衍生出茶歌、茶舞以及茶戏等各种形式,以此用来宣传与推广我国传统茶文化。在史说民间茶歌中就有所记载,而其中影响最深的人物即是朱熹。在古代时期,并未存在“歌曲”这一词汇,许多文人雅士把自身想法利用诗词形式书写出来,随后由专人配备上对应曲调展开演唱,这是最早时期茶歌采用的演唱形式,而著名人物朱熹对茶的喜爱更是超乎人们想象。朱熹有属于自己的茶圃,其精心照料、呵护每棵茶树,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在茶圃中吟诗作对,在茶林中进行自我娱乐,同样也十分喜爱使用茶来招待客人、接待朋友。朱熹在《茶灶》这首诗歌中写到“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根据这首诗能够看出景色的优美秀丽,意境不凡,别有天地,使诸多骚人墨客流连忘返,故而吸引诸多学者到此拜访,深入探究茶圃中的奥妙之处。而这些文人雅士也开始各抒己长,利用诗词来表达自身对茶的喜爱,如《御碗采茶歌》以及《贡茶细鱼歌》等。《贡茶细鱼歌》这首歌曲词句优美、婉转动听,词意简单,使每一位听众均可做到过目不忘,琅琅上口。除此之外,就是茶农与茶工自身创作出的民间舞或是山歌。众所周知,江西地区整体产茶量较大,当地采茶工能够随口唱出各种茶歌,并在唱歌时融入当地民间舞蹈,以此发展成现代特有的茶艺表演。

2.3 茶艺表演形成

每到佳节将至,各种应对节日的庆祝活动均是层出不穷,如彩灯表演新颖又具有创意,但是这些节目表演均与人孝悌观点的不同而发生不断变化,龙灯与蛇灯均是很好的表演模式。正所谓灯火兴,人丁旺。而图腾形象则存在于客家人精神世界中,灯就是丁。常言道“百善孝为先”,而也有不孝有三,无后最大的说法,任何家族均希望儿孙满堂、人丁兴旺,由此使人们对灯形成浓郁的热爱之情。而在这一过程中,也衍生出采茶歌,人们把采茶歌与灯文化放置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茶艺表演中的民间舞蹈也受到社会更多人关注和喜爱。在古代时期,“十二月采茶歌”在民间广泛传唱,并被诸多茶艺爱好者配备对应的民间舞蹈。由于灯和茶地位相同,所以人们就将灯与茶进行有机结合,构成了“茶篮灯”,其工艺即是在彩灯的基础上增添纸扎茶篮与民间舞蹈动作等多种元素,而民间舞蹈与灯的有机结合,也代表着采茶舞蹈的诞生。由于地域的差异性,“茶蓝灯”把茶艺表演与采茶歌进行有机结合,但同时也受到马灯和龙灯的直接影响,从而构成表演和民间舞蹈结合的民间彩形式。除此之外,在不同区域文化的影响下,尽管各地区表演模式不同,然而也会形成一定共鸣,完全是由于茶艺表演和彩灯的有机结合,而在茶艺表演中融入的民间舞蹈动作一般均是将正采、蹲采与送茶等相关动作作为基础,充分呈现出茶艺表演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理念。

综上所述,在茶艺表演活动中,将音乐艺术和民间舞蹈元素融入其中,能够使社会大众更加了解茶文化内涵所在。从文化表达角度来讲,将民间舞合理应用到茶艺表演中,能够有效提高表演的人文属性和价值,为茶艺表演活动更好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猜你喜欢
民间舞茶艺民间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推广的思考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晋中民间舞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校园茶艺飘香
试析茶艺表演中舞蹈元素的文化表达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广西民间舞与旅游表演的链接现状与提升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