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2021《中国工人》创刊97周年回眸

2021-12-13 17:43
中国工人 2021年12期
关键词:送温暖劳务劳动者

11月26日,《中国工人》杂志社与陕西省延安市总工会共同打造的“中国工人号工会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在延安市工人文化宫揭下红色幕布,向延安广大劳动者张开怀抱。

从爱心驿站向西南方向4公里处,《中国工人》编辑部旧址静静地伫立在杨家岭半坡上。81年前,正是在延安各工厂劳动者的捐款和支持下,《中国工人》得以重生。“农具工厂募得基金27元”“印刷厂全体工友捐款58元4角订阅本刊共25份”“难民工厂发动募集资金以文教费百分之一作《中国工人》经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字不仅烙刻在当年的刊物中,也烙刻在《中国工人》一路走来的历程中。

新老两处建筑遥遥相望,时光一眼到底。广大劳动者永远装在《中国工人》心中。

(每月20日,关注“中国工人小管家”微信朋友圈参与话题讨论)

本期话题:2021年立下的Flag实现了吗?

@辽宁读者 付洪敏 年初我立下Flag要考取健康管理师证书。已经年过半百的我,尽管记忆力明显减退,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只要有毅力,没有什么是战胜不了的。于是报完名后,我便开启了备战高考一样的复习模式。每天工作之余便拿出复习资料,周六日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会去图书馆,晚上也不敢懈怠,每天看书刷题到很晚……学习的过程是枯燥的,有些数据反复几遍还是记不住,有时差点坚持不下去,但一想到自己立下的Flag,一想到学习带给我的收获,我便咬牙坚持下来了。在我的坚持和努力下,终于考取了国家健康管理师三级证书,在网上看到考试分数时,我无比激动、开心,也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

@四川读者 宁敏 一晃眼,已过小雪节气,来到工会工作正好一年。从最初时对工作的毫无头绪到如今的逐步熟悉,感觉这一年过得十分充实。年初曾设定的几项目标,如拍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系列宣传短视频、策划一场“中国梦·劳动美”主题音乐会等工作都如愿实现。然而,由于系统学习工会理论不深、了解工运历史不够、掌握业务知识不全等原因,在工会工作理论研究上还不深入,调研也是浮在面上,导致要写的3篇调研报告始终不能成型。接下来的12月,各种总结、会议和慰问活动将接踵而至,只能带着未完成目标的遗憾告别2021,迎接2022。

@山东读者 迟敬义 2020年末时,我还是一个超过200斤的大胖子。在此之前我也曾努力地进行减肥,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直到今年3月24日,学校工会组织了2021年“云走齐鲁”线上万人健步走活动,我踊跃参加成为其中一员。每天打卡,坚持行走3公里以上。100天的风雨无阻,我的体重从200多斤减至180斤。虽然现在活动结束了,但是我运动的步伐还在继续前行中。网上有一个很火的公式,1.01的365次方等于37.8,如果每天进步一点,一年以后就会有很大的进步;0.99的365次方等于0.03,如果每天退步一点,那么一年后会有很大退步。有志者事竟成,加油!

@四川读者 浦站先 我是一名三班倒的一线生产工人。刚工作不久就养成了用读书来丰富业余生活的习惯,而后又爱上了写作。写得越多,越感觉自己知识储备不夠,因此读书的欲望就更加强烈。原计划今年利用工作之余每个月读两本书,但这个Flag由于工作繁忙没有实现,这一年来读了鲁迅先生的书、吴运铎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以及我身边作家白云的《国家血脉》等7本书。读书使人快乐,虽然今年的Flag没有全部实现,但以后我会再接再厉的!

@浙江读者 曹影棠 今年我最大的愉悦就是把年初立的Flag—攒钱,实现了。都说“家有余粮心不慌”,真的是这样。这一年来,我通过每日记账、强制储蓄、时常总结反思等方式还真存下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巨款”。这笔钱对我而言不仅仅是银行卡上数字的递增,更是欲望与理智的博弈。我很庆幸,在这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我能够通过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物质花销来充盈、丰沛自己,从而撕去“月光族”的标签,增强自身对财富的掌控力。要说其中的秘诀便是,无论在买任何东西前都先问自己“我需要吗?我适合吗?我喜欢吗?”而且三者顺序不能变。长期坚持下来,攒钱就变得不再痛苦了,而这个过程中的问题也能因这三个问句迎刃而解。想要攒钱的你,也可以试试看。

@江苏读者 王开顺 我喜欢给自己制定读书计划,每月不管多忙也要读两至三本好书。我给自己限定上网时间,需要查阅的去搜索一下,那些没用的跟我无关的八卦、微信上无趣的聊天,我坚决不去浪费一分钟,每月不折不扣地完成读书计划!今年己阅读了茅盾文学奖作品《主角》《北上》、莫言的中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曲黎敏的《生命沉思录》等等。在网上闲逛不如读书有意义,印在脑子里的知识才是最大的财富。

工人君:完成Flag需要坚持和毅力,也需要一个适合自己的进度,我们一起加油!

(您关注的焦点热点、正在经历的冷暖,欢迎告诉我们)

工会要多关注劳务派遣工

祖志宏

我们单位之前很多劳务派遣工都加入了工会,但有一名劳务派遣工被落掉了,工作半年还是没能入会。因为没有入会,单位工会发米面粮油等福利时,都没有她的份。个人认为,单位工会有责任和义务邀请所有职工加入工会,即便是劳务派遣工也不容忽视,不可以拖延或者停止办理入会。

尽管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但是国家也实施了相应的针对企业的减税减负政策。企业要有企业的担当,企业工会更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职责和义务。目前,一些职工还缺乏对工会的全面认识,如果工会不作为,就会给职工带来工会是摆设、是花架子的错误理解,这会严重影响工会的形象。建议企业工会工作人员在向职工宣传工会职责和服务范围的同时,也去积极了解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为职工服务,就是为企业减负。职工没有后顾之忧,没有抱怨,才能积极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去。

真心希望企业工会多关注这些劳务派遣员工的福利待遇,让每一位劳动者的权益都能得到保障!

工人君:近年来,全国总工会一直在推进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的工作,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送温暖不妨送点精神食粮

戚思权

每年年底,企业工会都会开展向困难职工送温暖活动,大多单位工会准备的是米面粮油等慰问品以及慰问金。对困难职工来说,这可以解一时燃眉之急,固然很好。但我觉得,企业工会除了给困难职工送财物外,更应该考虑送点精神食粮,这或许比送财物更有用。

企业送温暖资金毕竟有限,困难职工很难从根本上彻底摆脱贫困,经常出现年年助困年年困、年年扶贫年年贫的现象。企业工会订份报纸或者杂志,买些有意义的书籍送给困难职工,这些看似不值钱的东西,可以让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时下热点等,这有助于他们改变认识上的差异,增加他们创造新生活的知识储备。也许不经意间的一个致富信息,就可以让他们的生活获得大大改观。

赠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精神助困比物质助困意义更加深远。其实,企业工会的“四季送”活动,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送助学、冬送温暖,都可以试试加送一些精神食粮。

工人君: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加送一些精神食粮”的建议很有道理,期待更多工会组织看到。

猜你喜欢
送温暖劳务劳动者
致敬劳动者
致敬最美劳动者
送温暖献爱心
“送温暖”也要多些精准性
劳务派遣转向劳务外包的分析与思考
心中的太阳
送温暖如何暖人心
劳务派遣策略思考
在云端
劳务派遣,面对一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