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参与

2021-12-14 19:52劳丽珍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动机机会语文课堂

劳丽珍

在新课程实施的这些年里,实验的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并不轻松。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相当一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偏低,因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浯文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健,是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提供决策参考,从而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堂参与度,避免无效劳动,进一步提高语文成绩。

一、小学生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参与的现状

(一)学生课堂参与的意识不高

小学语文教学是双向的,它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关联的,二者缺一不可。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依靠的教师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照单全收的机械填鸭方式,课堂效率很难提升。

目前一些语文课堂上稍微注意到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效率,增加了一些例如舉手回答、与其他同学讨论的形式,学生参与课堂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了增强,学习自主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但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形式仍然单一,这表明学生的参与意识不足,主动性有待提高。这也与小学生心理特点中的动机和目的的被动性和依赖性有关。

(二)学生课堂参与的机会不均等

课堂上,每个学生参与机会不均等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当然,教师不可能给每个学生均等的机会回答问题或表达自己的问题和想法,但是我们在这里谈论的是除了正常情况之外被教师忽视的那部分学生。

(三)学生课堂参与的条件不足

教师为学生参与创设的条件是否足够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动性发挥,若条件不足,学生参与的动态发挥自然效果不佳。

(四)学生课堂参与的动机单一

我国教育学者的一项调查发现,小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有以下动机: 第一是为了兴趣而参与学习,只关乎自身内心,是与学习本身活动联系最紧密的动机,也称为内部动机;第二种是为了考试取得优异成绩,获取家长和老师的认可与赞扬,从而产生心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第三种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升学、为了理想而学习。

(五)学生的课堂参与易受师生关系影响

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若是教师在与学生朝夕相处时没有摆正心态,不能意识到自己与学生是平等的个体,则势必会让学生在对待教师的观点上产生变化。小学生的心灵单纯脆弱,一旦察觉到教师以不好的态度管束领导自己,首先会产生焦虑、紧张、受挫等负面心理,还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

二、小学语文的特点

(一)基础性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瀚若星海的学科,它不仅承载了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还体现了先辈们崇尚仁义礼智信的生活哲学。而小学语文知识的启蒙和学习,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学生遨游知识海洋的舟船,是小学生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二)人文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还是是传承弘扬传统知识、培养文学文化底蕴的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

(三)部分工具性

因为语文学科所衍生的产品种类内容繁多,并不是所有产品内容或要素都具有工具性,所以我们说语文只有部分工具性。从学习过程和活动的角度看,小学语文学科也具有实践性。

(四)实践性

从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过程看,记住语文的实践性特征更为重要。只有在生活里不断的使用实践小学语文的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才能逐步熟悉理解和更好的掌握这些内容。语文扎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小学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频繁的使用语文知识,才能更好的巩固朗读、背诵、表达、书写、作文六项主要语文技能。

三、促进小学生语文课堂参与的教学策略

(一)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参与意识

1.学生学习的目的动机受到于自身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进行某项学习活动时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可以让学生有了一个检验学习效果的参考,同时能让学生有了对自身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肯定,老师和家长也能根据学生的目标完成情况给予赞扬和合适的指导。

2.学生在学习活动时完成了明确目标,取得了好成绩,教师就该及时公开的表扬,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3.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也是一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方法。阶段性的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是否达成了既定的学习目标,也可以强化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增加学生语文课堂参与机会的教学策略

1.变“全班统一学习”为“独立学习、共同探究”

决定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数量。

2.变教师“讲”为学生“说”

学生在课堂上“多说”是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机会的一种途径。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这种没有互动的教学方式的效率很低。

为了不剥夺孩子们观察思考的权利,不抢夺孩子们发表意见和参与课堂的机会,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变教师“讲”为学生“说”。

3.照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否有积极的动机和参与机会,不仅取决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还取决于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尽可能的均等。

4.关注学生的想法

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成功的课堂应该是老师和学生融洽合作,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学生理解并接受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点,并且在其中体会到乐趣所在。

(三)为学生语文课堂参与创造条件的教学策略

1.创建学习和生活的联系:情景教学

语文学科知识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对周边事物的描述和归纳总结。

2.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

首先推荐使用五官教学的教学策略,由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差,爱玩的天性,通过多种器官的刺激,可以让小学生长时间的关注参与教学活动。

总之,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创设学习参与课堂的机会多了,学生的成绩和个人能力素质的提升也就水到渠成了。

猜你喜欢
动机机会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没机会下手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成长的机会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