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澳军事同盟与美国战略转向

2021-12-16 11:08胡峰笙
世界知识 2021年22期
关键词:威慑印太核潜艇

胡峰笙

9月15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领导人宣布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的联合声明有四个重点:第一,提升在“印太”地区的外交、安全、防务合作,加强“共享与融合”,“维护印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第二,“利用美国和英国的专业知识,在两国潜艇项目基础上”帮助澳大利亚尽早获得核动力潜艇;第三,围绕网络空间、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和水下能力等新兴技术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第四,促进更深层次的信息和技术共享,推动安防科学、技术、产业基地、供应链的“深度融合”。组建AUKUS是拜登政府强化全球联盟战略的重大步骤,更是其推动美“印太战略”走深走实的举措,将对地区和平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美国战略转向的重要标志

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开始推进全球战略重心的调整,不仅将焦点从反恐战争转向大国竞争,更制定和实施“印太战略”。这些动作均以中国为矛头,突出特征是发动对华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但在实操过程中,美国未能明显受益,其期待的“制造业回流”没有出现,国内失业现象加重,关税收入不增反降,政治外交上也没有占到便宜。因此,拜登政府对迄已进行的美国全球战略调整进行“再调整”,一方面痛下决心从阿富汗、伊拉克等地撤光美武装力量,将战略资源的投放重点从中亚、中东进一步转向“印太”,从陆地进一步转向海上;另一方面从所谓美“实力地位”出发,更加注重推进“印太战略”的实际威慑力,在军事层面转向更具优势的手段。

拜登政府正在制定的升级版“印太战略”,聚焦海上特别是水下作战,瞄准核潜艇这一“大国重器”,殚精竭虑制约对手的远洋作战能力,特别是抵消其臆想中的中国“反进入/区域拒止”战略。相对于常规潜艇,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具有运行时间长、巡航速度快、对陆攻击强的优势,可在几十天内保持水下潜航状态,无需上浮换气或补充燃料,不仅可以采用伏击战法攻击目标舰艇,而且可以凭借高机动性紧紧咬住目标舰艇,装备有远射程的巡航導弹(例如美军“洛杉矶”级核动力潜艇,装备的战斧巡航导弹射程2500公里),能从“第一岛链”外对遥远的内陆目标发起攻击。更重要的是,核潜艇作为构建“三位一体”核威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二次核反击”的必要利器。

核潜艇的战略优势,加上澳大利亚所处的重要地缘战略位置、与美英的“盎格鲁—萨克逊”血缘联系,符合美强化岛链包围圈的意图,契合美利用海上军事优势遏制对手的需要,催生了AUKUS。美智库分析,一旦美国将核潜艇部署到澳西部的军事基地,将有能力对印度洋重要海上通道实施封锁,对对手的能源安全构成有效威胁。这就是美为什么愿用核技术武装澳,将其作为“印太战略”的重要“棋子”,为什么自2014年推行“第三次抵消战略”以来,大力发展水下作战力量并高度重视核潜艇升级研发和部署调整的原因。

拜登政府升级“印太战略”并组建AUKUS所反映的另一动向是更加注重构建紧凑联盟。特朗普时期推行以“美国优先”为核心的单边主义政策,对美全球伙伴关系造成负面影响,部分盟友的离心倾向加重。尽管当时已建立美日印澳“四国机制”(QUAD),但其只是以政治外交为主要议题的“论坛”,不是基于严密协约的军事联盟,更没有规定成员国在战争或危机中的互助义务,且从近几年实践看,也没有对“印太”格局做出实质性改变。更早就在活动的“五眼联盟”虽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拥有共同的“盎格鲁-萨克逊”血统,但相关合作主要限于情报分享,今年4月新西兰外交部明确表示绝不会将本国外交权力“外包”给“五眼联盟”。

2021年9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与英国首相约翰逊、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举行视频会议,宣布组建三方安全合作关系。

拜登政府上任后,立即着手重整美国的联盟体系,构建更紧凑的“印太”联盟。在众多伙伴中,印度虽占据一定的“印太”地缘优势,但因其游走于美俄之间,既在美主导的QUAD中发挥作用,又与俄加强合作,同俄签署五个团的S-400防空导弹系统供应合同,引发美不满;日本虽紧抱美国“大腿”,但毕竟是迄今唯一遭受过美国核打击的国家,美断然不敢冒险对其进行核武装。美英澳的组合在血缘、价值观、意识形态、切身利益上相对一致,传统关系更为紧密,更便于分享核心军事技术,同时将北约盟友英国实质性纳入“印太战略”,分担了美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压力。AUKUS具有更强的军事目的性和更高效的行动协同性,未来或将吸引美其他盟友加入,强化运用联盟战略围堵对手的能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AUKUS更加注重通过“一体化威慑”推进“印太战略”。今年4月美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出席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换届仪式时,“一体化威慑”与历史上的威慑截然不同,既要基于现有能力,又要打造新的能力,还要同盟友伙伴国家紧密联合。9月,美助理防长梅丽莎·道尔顿称,“一体化威慑”还将主导新版《国防战略报告》的编制,强调核威慑与网络威慑在该概念中的作用。可见,“一体化威慑”不是单纯依靠军事优势或数量规模优势,而是借助联盟力量,发挥核威慑作用,把尖端技术、作战理念及其他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对手形成综合性威慑。AUKUS正是“一体化威慑”的有力落实,三国特别强调网络空间、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和水下能力的合作,加强安防领域的深层次“共享与融合”,与“一体化威慑”关注的重点内容高度契合。

战略转向背后的深层问题

以成立AUKUS为突出标志的美国战略转向,反映了背后的许多深层次问题。

首先是美对华战略认知的变化。自中美建交以来,美精英层力图通过与中国长期“接触”,将中国纳入美主导的国际体系。但随着时间推移,美发现中国并没有按其预想的路线行进,而是崛起为一个可以挑战美地位的大国。所以自奥巴马政府开始,美国战略重心逐渐转向亚太。特朗普上任后,否定美数十年的对华“接触”战略,重新掀起大国竞争。拜登上任后,不管是“最严峻竞争对手”定位的确立,还是“一体化威慑”的提出,本质上都是进一步放弃“接触”战略,AUKUS正是直接体现。

其次是美自身实力的变化。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通过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军事行动,进一步展示了军事实力和霸主地位。但随着两场反恐战争的展开,美痴迷信息化装备,过于重视战争军事形态和技术形态,忽视战争的社会形态,以致深陷战争泥淖。同时,俄罗斯、中国、欧盟、日本、印度等国实力快速增长,对美霸权优势形成现实挑战。此次拜登政府从阿富汗快速撤军,如同在英国一战后、苏联在解体前撤出阿富汗一样,都是综合国力相对下降后的战略收缩。美国不仅是想把有限资源聚焦在“印太”,更要聚焦在海上,因为长期以来,美视海上优势为全球霸权支柱。卡特政府制定“航行自由”计划,旨在防止沿海国家“过度海洋主张”对美海洋大国地位形成挑战。里根政府制定控制包括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在内的全球16个最具战略价值的海上咽喉通道计划,旨在抓住战略枢纽确保海上霸权。美对他国的陆上扩张尚能容忍,对海上相关动向却予以坚决回击。其认为对手发展航母、大型舰艇、远程打击能力等,是对其以确保海上霸权为核心的“航行自由”的挑战。这与一战前英国与德国进行白热化海军军备竞赛,极力塑造对德海上优势的举措如出一辙。在AUKUS框架中,美不计得失帮助澳建造核潜艇,就是为了借助盟友力量牢牢掌控海洋,也是在自身国力相对衰落、其他方面遏制对手难以奏效的背景下“以退为进”。

再就是美国国内环境的变化。据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民调,超过50%的受访者认为美最大敌人是“其他美国人和国内敌人”,20%的人认为“经济力量”是最大威胁,8%的人认为“外国威胁”是美最大敌人。这一结果反映了美国社会的撕裂,也凸显了美深重的国内矛盾。目前美国内面临疫情、经济、党争、种族等问题。疫情损害了美经济,美为转嫁国内矛盾,大肆渲染“新冷战”,极力挑动外部对抗。尽管美国两党分歧严重,但在遏华问题上高度一致。AUKUS的军事意图明确、对抗色彩浓厚,正是这种战略态势下的必然结果。

“印太小北约”?

AUKUS在“五眼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同盟范围,进一步突出军事意图,进一步扩大合作与共享空间,将对国际安全局势产生重大影响。它会成为下一个“北约”吗?长期以来,美都企图复制“北约”模式,在除欧洲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拼凑联盟体系,以维护其全球霸权。为了掌控中东、遏制伊朗,奥巴马政府曾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讨论组建军事联盟的问题,特朗普政府曾计划建立由沙特、阿联酋、埃及、约旦等国组成的“中东战略联盟”。为了主导“印太”,应对大国竞争,特朗普政府建立了QUAD,拜登政府进一步组建AUKUS,但都无法复制真正意义上的“北约”,因为时代背景、现实威胁和地缘环境均已不同。

北约诞生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争霸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严重对立背景之下,在地缘上紧密相连的西欧国家为寻求安全庇护不得不依靠美国。而在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的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与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对立与分化截然不同,地区国家处在不尽相同的地缘环境当中,也没有足够的共同威胁使美国持久获得其在北约当中那样的号召力和掌控力。

再者,北约内部的多边同盟关系十分深厚,军事委员会、北大西洋议会、北大西洋理事会等机构作用明显,而AUKUS和四国机制均不具备相应条件,加上美国的霸权相对衰落、在盟友当中的信誉大不如前,也需要付出一定核代价和安全风险,这些都决定了美难以吸纳众多盟友特别是欧洲盟友加入,难以形成“北约”般的凝聚力和行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发起AUKUS,企图通过长期的技术支持绑定澳,一旦核潜艇建成并批量投入使用,将大幅提升澳的远洋机动作战能力,为美构筑岛链包围圈、封锁关键海上通道、进一步保持海上霸权提供便利条件。但正如三国领导人联合声明所称,项目需要“18个月的努力”,同时美媒也分析,核潜艇建造的时间和资金投入较大,仅训练水手和舰上官员就需要至少两年,在澳发展核潜艇并形成战力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另外,“五眼联盟”中的新西兰明确表示,澳大利亚核潜艇必须远离新西兰水域;北约中的法国,对澳大利亚撕毁合同异常愤怒。邻近澳大利亚的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因其潜在受害者身份更是明确表示反对。因此,从美国的传统盟友到地区国家,都会持有复杂的心态,虽不能左右澳核潜艇项目,但或多或少会对其落地产生影响。

在美英澳加强军事联系、强化集团对抗之时,中国作为一支崛起力量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无论AUKUS及其相关项目如何进展,中国都会继续秉持建设性、负责任的大国姿态,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主动作为、苦炼内功、增强实力,团结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全球发展、守护国际正义,美国联合一些西方伙伴构筑遏华战略包围圈的企图终将破产。

2021年9月4日,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搭载F-35战机停靠日本神奈川县的美国海军横须贺基地。这是英国航母首次访日。

猜你喜欢
威慑印太核潜艇
094型战略核潜艇
“印太”概念视野下的印度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及应对
澳大利亚国防战略的调整及对印太安全形势的影响
大揭秘——核潜艇的武器库
印太战略:深化与勾连
警惕印太战略“实心化”
网络空间威慑研究及其关键问题
中国核潜艇亮相备受期待
伊拉克战争中美伊双方战略 威慑与反威慑的特点及启示
论新中国建立后常规威慑思想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