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以学为主”的教研活动 促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

2021-12-16 12:49杨翠陈燕琳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武松打虎武松教学

杨翠 陈燕琳

一、引言

“以学为主”的课堂除了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外,更要对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的“教”摆正了位置,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学生的“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方式才有可能得到根本的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发挥“首席”与“导演”的作用,组织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把“要我学”“我要学”转变为“我会学”“轻松学”,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以学为主”的课堂是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课堂。从教学关系上说,“学”是主体,“导”是主线,教学活动的重心是学;从活动形式上说,学生的主要活动形式是自学,是自读、自写、自思、自解、自测、自我总结,而教师的主要活動形式则是引导、主导、诱导、及时指导、因材施导、因势利导。

“以学为主”的课堂是以学生的学情为线索来组织和实施的课堂。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平等相处的同伴、是相互的交流者,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生生的“多言堂”“群言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学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体现以学为主?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呢?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的小学语文学科“以学为主”的教研活动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开展:

1.教学目标、任务如何设定?

2.学习活动如何组织?

3.问题设计的张力与思维能力如何提高?

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调动?

5.情境如何创设?

6.信息技术如何有效辅助与支撑?

围绕上述六个研讨着力点,笔者以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武敏老师执教的《景阳冈》(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课时)进行展示。

二、教学设计

《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 武 敏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借助资料、猜测词语意思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3.能够对武松做出简单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4.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原著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水浒传》中的一个经典故事《景阳冈》——武松打虎。

2.回顾内容。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喝酒时:酒量惊人;上冈时:胆量过人。

(2)上节课学到了哪些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阅读古典名著,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阅读经验、生活实际等猜一猜词语的意思)你知道怎样读《水浒传》吗?(聚焦人物、把握性格)

3.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这篇文章,我们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四部分,同学们认为哪一部分最为精彩?(预设:“打虎”部分最精彩)

(2)请同学们默读“打虎”部分(课文第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①画一画: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语句;②想一想:武松的表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③写一写: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批注。④归纳:先读句子,再谈感受,有理有据,这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

(3)品读“打虎”部分,感受武松“智慧胜人”“力量超人”“武艺高人”的特点。

①老虎的“三招”对武松的“一招”。出示:

那一阵风过后,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老虎一出来,武松就开打了吗?他是怎么做的?(教师引读)

面对老虎的“三招”:扑、掀、剪,武松只用了一招“闪躲”。

初见老虎,武松一闪再闪,你怎么看?(板书:智慧胜人)

武松打虎,尽显“力量超人”。

②武松摸清了老虎的底细,还要不要再闪下去?继续闪下去会怎样?

所以,此刻武松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打虎。找一找,“打”字出现了几次?(一次)武松怎么打虎?(找出课文中的动词)这么多打法,就这样,武松赤手空拳将老虎打死了。说说此时武松“神”在哪?(板书:力量超人、武艺高超)学生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感受当时武松打虎的激烈场面。

(4)请同学们先读一读武松打虎的部分,想一想武松是怎样打虎的,再用自己的话,并加上适当的语气、动作和表情,在四人学习小组内详细讲述一下武松是怎样打虎的。出示复述要求:情节完整不遗漏;用上重点词语;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形式上,可自己复述,也可合作完成。

(5)多元思考、评价人物。

①在武松上山之前,店家曾多次劝说,可武松偏偏不听,才有了后来惊险的打虎故事。对此,人们有不同的评价。出示课后习题4的内容。

②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元评价人物。(交流点一:我们说武松神就神在他的酒量惊人,胆量过人,力量超人,智慧胜人。这时老师有一个问题,假如武松在下冈的途中,又碰到一只大老虎,这回是老虎制服武松,还是武松制服老虎呢?读读课文第7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并说出自己的理由。交流点二:假如你是导演,让你拍摄武松挨下冈的镜头,你会拍哪些细节来突出武松“精疲力竭”的样子?你认为此时的武松是人还是神?)

无论武松是如何的酒量惊人,胆量过人,智慧胜人,力量超人,武艺高人,但在与老虎的几回搏斗中,武松最终还是筋疲力尽,只能挨下冈来,可见他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4.迁移拓展,激发兴趣。

(1)认识了打虎英雄武松后,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水浒英雄——青面兽杨志。请同学们阅读《智取生辰纲》。出示阅读要求:①阅读时,遇到不懂的词语,猜一猜意思。②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把下面内容补充完整,再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杨志遇枣贩七人→(  )→(  )→杨志失掉生辰纲。③结合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说说杨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阅读资料。出示课后“资料袋”内容,了解《水浒传》中的部分人物,听《好汉歌》,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三、专家点评

1.目标、任务如何设定?(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 高辉)

本课从单元视角出发,紧扣单元语文要素,确定明确的目标,并能抓住小说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初步了解故事人物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路径清晰,学习活动可操作性强。

(1)紧扣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基于学生已有的阅读名著的经验这一学情,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2)品读动词,感受武松形象。引导学生抓住“闪”“按”“挨”三个动词(特别是“闪”)通过换词、比较、筛选,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锤炼学生掌握字词的能力,使武松形象呼之欲出。

(3)复述故事,感受人物的多面性。在教学中不仅设置了加上表情动作复述故事这个任务,还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武松。采取多样评论的形式让学生对武松这个人物形象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以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并教会学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能够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物和事物,让学生对武松的看法进行交流,以丰富认识。

(4)1+x阅读,拓展阅读整本书。引导学生用学习课文的方法阅读《智取生辰纲》,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

2.怎样组织学习活动?(昆明市五华区江滨小学 鲁柯米)

“以学为主”的语文课堂,就是通过教师连续地指导,学生慢慢步入自学领域,有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体验学习的过程。

(1)有效的情境创设。在开课前,武老师言简意赅直奔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回忆武松打虎的故事及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让学生讲述故事内容以及学习方法。

(2)有效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引领学生根据目标去学习,也正因为有了正确的指引和目标,学生才能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在合作与交流中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包括学生独立自学阶段存留的问题和讨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老师提出来的深化与拔高的问题。武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的同时,一方面检查学习效果,鼓励学生有水平地提问题;一方面引导学生解决小组间交流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怎样提高问题设计的张力、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翠)

问题设计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设计有梯度、有价值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1)面向所有学生设计递进性问题。武老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把难以解决的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2)紧扣教学重点设计关联性问题。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武松打虎的段落,深刻理解武松机智勇猛的英雄形象。紧扣这一教学重点,武老师设计了四个问题:武松是如何打虎的,动作有哪些?武松打虎时的神态、心情是怎样的?武松打虎的结果怎样?武松打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四个问题都和武松机智勇猛的英雄形象有关。要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就必须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再动脑分析才能找到准确的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抓住重点,问得关键,练在实处,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预留想象空间,设计思辨性问题。武老师引导学生对阅读方法进行深究,同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维,敢于创新,用学习到的方法阅读《智取生辰纲》,用巧妙的方法认识英雄杨志。如:通过“说说杨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的潜力,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去解决问题。整节课设计的问题面向所有学生,体现出层次性,能紧扣“武松打虎”做到以问促读、以问促思,给学生的思维预留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维,进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如何调动学生思考、质疑、活动参与的主动性?(昆明市官渡区教师进修学校 胡华)

调动学生思考、质疑和活动参与的主动性,一定要进行语文的深度学习。语文学科的深度学习,要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

(1)“阅读初感”深加工。武老师在教学中选准了深度学习的第一关,从“阅读初感”出发,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思维的“逆程序”,推进了学生“阅读初感”的再发展和深加工,从而将他们的思维引向了更深处。

(2)“对比探究”的深思维。武老师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欣赏了武松打虎的过程,品读、推敲打虎的关键动词,然后引入一篇新的文本《智取生辰纲》,巧妙地进行学习方法的迁移,同时也对比探究了两个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语文学习引向深处。

学生细读文本,从感受人物形象中理清了打虎的层次,从“两闪一躲”的提炼,到后来对老虎拳打脚踢过程中一系列动词的品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去感受,去探究。学生不断潜入文字内核,去探究文本的思维逻辑结构。

5.情境如何创设?信息技术怎样有效支撑“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燕琳)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打虎,探索武松打虎的过程是本节课情境创设的重中之重。开课伊始,武老师就通过与学生的对话,直击“打虎”部分,引导学生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批注,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也为之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生成创设了趣味性的情境。

在教学中,武老师通过小组讨论、师生探究等方式,抓住文本的重点词、句进行点拨、赏析,使得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增大信息量,在不断借鉴他人的观点中对武松打虎的动作、方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并适时运用媒体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利用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对学生形成刺激;再通过观看武松打虎的连环画、欣赏影视作品,理清打虎的全过程,之后在图片、视频的展示下,经过学生的想象和补白,使打虎过程的讲述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在此情境的渲染下,学生对于文章的主旨内容与文中的人物心理、形象的理解也就更加地清晰。

总之,在武老师巧妙创设情境及信息技術的有效支撑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力,较好地拉近了学生与名著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猜你喜欢
武松打虎武松教学
中国动画艺术史溯源
我家里的武松
浅谈戏曲动画短片《武松打虎》的创作思路
动物论反腐
The Alcohol Culture in Water Margin
武松打虎,他是英雄吗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武松的醉与不醉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