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影响生命的双重维度

2021-12-16 06:46李燕燕
关键词:博弈人工智能生命

李燕燕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对人的生命的参与度与影响力都不断提升。它从生命时间、生命空间与生命质感等维度对人的生命进行日益丰富地拓展,但同时也从制式生命、生命异化和生命价值等层面对人的生命频频产生挑战。鉴于此,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共存共赢的平衡点呢?这就需要在坚持生命不可替代、主体不可退让以及个性不可忽略的原则下进行长期博弈。

关键词:人工智能;生命;博弈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关注并提出“人工智能”的问题,随着60多年科学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已然渗透到人的生命之中,并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趋势和方向。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在人的生命中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出现挑战甚至战胜“人类智能”的现象,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反思人工智能视域下的生命问题,也不得不面对解决二者之间冲突和博弈问题。

一、人工智能对生命的拓展

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企图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类智能,从而了解生命的智能奥秘,以期掌握并延伸人类智能的功能,达到服务于人的美好生命的目的。随着理论与技术的日益成熟,人工智能从时间、空间以及质感等维度对美好生命进行了日益丰富的拓展。

(一)延长生命的时间

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人工智能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延长了生命的时间,增强了对生命时间的掌控。这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人工智能对生命时间的绝对性延长,也就是延长人的寿命。人的生命长短与其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开发监测健康状况、治疗疾病设备、甄别健康杀手等方面的智能产品,如智慧医疗、人工器官、医疗机器人等,改善人类的健康状况,从而延长人的寿命;另外,人的生命长短也可能受一些非健康因素的影响,比如意外事故、自然灾难等,人工智能也可以通过开发类似智慧城市、无人机等智能产品,来避免或减少这些非健康因素的影响,这在一定意义上都有助于延长人的生命长度。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对生命时间的相对性延长。其核心就是,缩短人们解决问题的必要时间成本。由于人工智能具有仿生性,能够模拟人类智能收集信息、思考与判断,甚至是作出行为选择等,这就节省了人们解决该问题的生命时间成本,使得人们能够在有限的生命中开展更多的生命活动,这在一定意义上延展了生命的宽度。其实,人工智能对生命时间的绝对性延长与相对性延长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二者从长与宽的双向维度扩展了生命的时间外延,当然在此过程中,人们也通过对人工智能的运用增强了对生命时间的掌控力度。

(二)延展生命的空间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对人的生命活动空间具有重要的延展作用。这种延展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对未知现实空间的延展,即人工智能通过模拟人类智能探索生命活动的可能空间,收集并判断生命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与问题,进而辅助人类智能解决这些问题,以期延展生命活动所在的现实空间的外延。如太空机器人、海底机器鱼等都为人类活动空间的延展做着贡献。其二,对已知现实空间的延展,即人工智能一方面可以通过延长生命时间,使人们换得更多的生命空间开展生命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提供更多便捷的可能性选择,使人们提升体验不一样的生命空间的概率,进而增加延展自己生命活动的现实空间的可能性。其三,对虚拟空间的开拓,即人工智能利用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为人的生命活动开拓了虚拟空间。这一空间的开拓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多维生命活动空间,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利用虚拟空间的特点在同一时间跨越生命空间的界限参与不同空间的活动,甚至还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VR PAY的發明与应用就是为达到此效果服务的。因此,人工智能对于以上三方面生命空间的延展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以人的生命活动为核心组合在一起的多维空间网。

(三)增强生命的质感

人工智能不仅从生命时间的延长和生命空间的延展等量能方面拓展生命,更关键的是它还从增强生命的质感层面拓展生命。首先,以便捷的方式为切入点。人工智能可以通过针对生命活动的问题收集和筛选有效信息,形成便捷的方式呈现于人们的面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命资源在此阶段之前所造成的不必要浪费,增强了问题解决的效能。如智能交通的出现就可以为人们提供便捷且安全的交通路线进行选择。其次,以丰富的生命内容为重点。倘若没有生命内容,生命质感也就无从谈起,为此,人工智能必须担负起丰富生命内容的重任。它凭借便捷且高效的方式减少了丰富生命内容的繁琐程序,为其创造丰富的生命内容提供了可能的时间与空间,同时人工智能也凭借涉足的领域的日益增多,不断地丰富生命内容的种类,扩大了人们的选择范围,为其提升生命质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最后,以提供优质资源为导向。生命质感主宰虽然在于其内容,但关键在于其优质内容。鉴于此,人工智能为拓展生命需以其优质资源为导向。如专家系统的应用就可以使得人们共享优质的专家资源等。承上所述,生命质感的增强不是某一个方面可以单独完成的,它需要上述方面有机组合,做到以高效而便捷的方式呈现丰富且优质的生命资源。

二、人工智能对生命的挑战

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虽然凭恃其所参透的智能奥秘,不断地致力于服务美好生命,但在这一过程中它的双刃性也逐渐凸显,从制式、异化以及价值等维度对人的生命造成不小的冲击与威胁。

(一)塑造制式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但人工智能的出现却使得人的生命出现制式化特点——趋同或相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人工智能的思维逻辑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知识论逻辑——结合当前知识和目标知识来推断某一行动或行动过程是否适合于实现目标来决定如何行事[1],忽略了影响其思维逻辑的个性化的因素,造成了人工智能由同一知识储备以及同一思维逻辑所提供的选择方式或模式具有趋同的特点;另一方面是由人自身相近的选择倾向导致的,尤其是择优取向。在人工智能提供的可选范围内,存在部分人长期或暂时并不考虑所选内容是否适合自身的需要或特点,而是盲目地奔向优质资源或其他潮流选项,使得大家在选择人工智能提供的方式时出现趋同的情况。正是在上述两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人们的生命活动出现了制式化特点,这极易将人的生命限制于由知识所主控的确定性的世界范围,减少生命因不确定性因素所增加的色彩以及活力,使得生命难以适应充满不确定性发展状况和趋势。

(二)造成生命异化

伴随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和深入,人工智能在由生命承载的人生大戏中扮演的角色日益凸显,甚至出现偏离生命运转轨迹与逾越生命承载边界的现象与趋势,这极易从多方面造成人的生命异化。具体而言,一是造成生命片面化发展的倾向。制式生命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工智能专注于生命的知识性层面发展,但问题在于,一个完整的生命不仅需要知识性筋骨,还需要与之协调的非知识性血肉填充,如情感、意志等。当然除了这一点之外,还有可能是人工智能研究由当前的研究水平所局限,或者人工智能各自为政并未形成一个有机的智能系统等,无论是哪种原因造成的,这都容易使人的生命偏离运转的中心轨迹,出现片面发展的倾向。二是形成对人工智能过度依赖的趋势。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每个生命追求的终极目标,人工智能本应为此而服务,但它却在人们挣脱了对人的依赖关系,正企图逐步摆脱对物的依赖关系时迷失了方向,逾越生命承载的边界,使得部分人过度依赖人工智能,一旦失去它,就不知所措,这无疑是对人的生命的谋权篡位。三是出现弱化生命间关系的可能。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使得诸多生命间的关系转移到生命与人工智能之间,如此一来,要么直接阻断了生命间的某些关系,要么以人工智能充当中介使得生命间的直接关系转变为间接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生命间的关系。

(三)挑战生命价值

无论是制式生命的出现,还是生命异化的发生,都潜藏着人工智能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巨大挑战。首先是质疑生命的存在价值。存在价值是生命最基本的价值,它是指生命存在即具有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利。[2]然而,人们却在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甚至被人工智能谋权篡位的过程中,出现让渡或交易自己作为人应有的尊严或权利的现象,反而使人的生命成为人工智能的寄生品,这不禁令人质疑生命的存在价值何在?其次是挑战生命的效用价值。效用价值是基于生命对自己、他人以及社会的有用性而言的,这实际上就是在探讨人的本质——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3]的实现性,毕竟人的生命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活着,更是社会意义上的存在。但人工智能制造出的制式生命,以弱化生命本身个性化的方式冲击着它对其他生命或社会需要的独特效用;另外人工智能对生命间关系的弱化,在一定意义上冲刷着人的本质的实现性。再次是滋扰生命的发展价值。人的生命从来不满足于活着或者实现有用性,相反是在生命活动中不断去超越局限性,创造新生的自我及其价值,事实上,这就是生命的发展价值所在。可是,人工智能却以确定性的立场干扰生命对不确定性的突破,以片面化的发展方式在追求全面发展的生命中作祟,以过度参与的姿态阻挠生命对自由的向往,这种种迹象都在描述着一个事实,即滋扰新生自我及其价值的创造。

三、人工智能与生命博弈的基本原则

人工智能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趋势,不能放弃;人的生命是亘古不变的核心焦点,不能不顾,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共存共赢的平衡点呢?这就需要进行长期的博弈。在博弈中须坚守生命不可替代、主体不可退让、个性不可忽略等原则。

(一)生命不可替代

人的生命之所以不可替代,就在于其生命本身的独特性。这种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其唯一性和不可逆性上,这就意味着生命一旦失去将永远无法挽回。人工智能虽然一直致力于人类智能的模拟,但它从未放弃尝试寻找甚至是超越人类智能的极限。尽管如此,即便在未来人工智能真的实现了对人类智能的超越,这也不意味着它可以替代人的生命而存在,因为智能仅仅展现了人的生命的一面,人的生命还存在许多非知识性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这些都是人工智能难以模拟或预知的。除此之外,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还表现在生命的意义上。人的生命是个体存在和其他一切社会存在的前提条件,没有生命一切就无从谈起,包括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可以将人的生命从繁杂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也可以提供丰富的生命活动的内容以供生命发展而用,但它却无法获取人的与生俱来的这种存在意义,更不用说取代实现人的生命所特有的效用價值和发展价值。因此,人工智能在应用与发展中必须坚守生命不可替代的原则,要做到这一点,必然要对人的生命存在敬畏感,处处将人的生命作为优先考量的内容,另外还要明确人工智能本身的角色定位——服务于美好生命。唯有如此,人工智能方可获得其存在的许可证。

(二)主体不可退让

在人类生命演进的历史长河中,主体从来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富有生命的人。纵使人工智能可以将人的生命活动模拟得非常逼真,甚至将其演绎得更好,那也不能使其与人的主体身份同日而语,更不可能将人的生命取而代之。因为,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属人的世界就可能在人工智能主导的非生命世界拔地而起时轰然坍塌,到时人的生命何以安放都成问题,更不要谈生命的拓展了。当然这也是我们绝不允许的,不仅因为它背离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将人的生命置于边缘化的地位,还因为它扰乱了自然生命进化的法则,随时可能强行将人的生命送上物种灭绝之路。因此,我们必须明确,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人的生命主体角色都不可退让分毫,而人工智能唯有坚守其配角身份一途可走。当然,这并不是否认作为配角的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它也可以将这一配角演绎成人的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但前提是在人的生命主导下进行的。总之,人的生命和人工智能唯有在各自的角色中,各司其职,各尽其力,才能将这场人生大戏演绎得精彩绝伦。

(三)个性不可忽略

每个人的生命都带有社会给予的独特印记——个性,这正是造成其生命独一无二的奥秘所在,也是决定每个人的生命主体角色不可替代的间接原因。人工智能不是批量产品生产,而是模拟人类智能分析、解决问题,但人类智能本身也渗透着人的生命个性,因此人工智能要演绎好人生大戏中的配角,必然不可忽略每个人的生命个性。不可否认,人的生命个性问题涉及较多的非知识性因素内容,这对当前技术条件下的人工智能来说存在较大的难度,亟需从多学科的知识与技术层面进行攻关,但这不等于放弃个性化的要求,人工智能依然要在目前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关注人的生命个性问题。当然,这并不是人工智能单方面的坚守的原则,作为个性的载体,人的生命也必须时刻注意自身的个性是否被忽略了,要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督促人工智能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另外,在接受人工智能的辅助时,应尽可能选择有助于个性发展的方式和内容,不要盲目择优或者跟从潮流。唯有上述两方面有机配合,双管齐下,人工智能才可能为每个人的生命提供更符合其需要的个性化方式和内容,从真正意义上,促使人们有效地解决问题,帮助人们避免制式化的命运,最终实现人的最高生命价值——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志鑫.逻辑与人工智能[J].哲学动态,2005(04):45-48.

[2]路日亮.人的生命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05):36-4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9.

责任编辑  姜淑娟

猜你喜欢
博弈人工智能生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审计意见选择行为的博弈分析
专车行业改革必要性探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