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

2021-12-18 02:25雷晓斌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雷晓斌

摘  要:当今时代,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弘扬传承中华文化,而且能够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内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但是,大学教育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上还存在着许多弊端。针对这些弊端,文章提出了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即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堂,通过互联网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并且在校园中开设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建设文化校园。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1-0095-03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引以为傲的宝藏,一直指引着人们前进,给人们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撑。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道路自信、理论执行、制度执行、文化自信”四个自信,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作为国家的未来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接班人,大学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但是,在目前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当中,对传统文虎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本文意在探讨如何在传统文化的视域下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期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一、高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思政教育活的源泉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中其他的专业课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适用马克思主义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需要考虑学生的主观兴趣,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现实相结合,展开教学。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凭借其五千年的沉淀和积累,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永不枯竭的资源。而且虽然历经了五千年之久,但是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未过时,反而历久弥新,指引着人们向正确的道路前进。例如“厚德载物,自强不息”“选贤举能,天下大同”这些与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都是相一致的。

第二个方面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经历了時间的洗练之后,早已经沉浸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只要稍加激发就能立刻显现。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校应该通过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教育学生要“乐于奉献”“乐于助人”,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传统节日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古人的习俗,还能透过传统节日受到古人悲天悯人思想的熏陶[1]。

(二)思政教育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供源泉,后者也同样能够促进前者的传承,二者本身就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标签,是我国国民特有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对国民的熏陶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保持了高度一致。比如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正义、奉献、爱国、自强等精神都是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

但是在目前的高校中,许多院系和学校过于注重专业课的教育,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导致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识不全面、理解不深刻,甚至在部分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崇洋媚外的思想。将优秀传统和民族文化全部融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政治课堂中,能够极大地提升高校对于优秀传统和民族文化的认识和重视水平,能够促进高校大学生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和认识传统和民族文化,达到发展和弘扬优秀传统和民族文化的目的。

(三)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拥有基本的道德素质是社会对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大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观。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提供了多方面的范本和要求。其中爱国精神是素质培养的根本要求[2]。

爱国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也是基础组成部分。自从秦朝统一六国开始,中华民族就永久地成了一个整体,尽管两千多年来,中国经历了许多的入侵和战乱,但是每个朝代都有仁人志士都将收复中原、统一全国当作毕生的梦想,正是这些人强烈的爱国思想使我国保持了几千年的统一,使爱国精神融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当中。近代列强入侵使我国遭遇最重大的危机,大半个国土遭遇沦陷,成为各国列强的殖民地,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苟活,而是奋起反抗,以烈火和鲜血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华大地是不可分割的,证明了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在今天,虽然世界看似处于和平当中,但是在和平之下是各种暗潮涌动,豺狼虎豹们依旧对中华大地虎视眈眈,作为国家的未来,大学生必须养成强烈的爱国精神,不断奋斗才能够保卫国家和谐安宁。

二、高校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存问题

(一)高校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足

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大部分学校重视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实际上高校中此项文化教育的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有的高校并不重视这项文化的教育;另一方面,有的高校注意到了要加强对这项文化的教育,但是却没有实施正确的方法,并不能真正解决对这项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

(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较低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我国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一个群体,大学生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他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应该能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体系,但是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却严重不足,许多学生不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如孟子、荀子、庄子、王阳明等人的思想体系,对于我国一些非常经典的著作作品也有很多人不能够背诵,甚至一些不常出现的字都有很多学生不认识[3]。

传统文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中蕴含着许多美德,但是在现在的大学生群体中,传统美德的影响力也在不断降低,在大学生中更多存在的是相反的道德观念,例如利己主义、内卷等。

(三)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缺乏认同感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也都在不断互相影响,我國社会涌入了许多外来文化,其中许多欧美的节日在我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圣诞节。在我国的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大学当中过圣诞节的现象非常普遍,作为文化交流和文化碰撞的结果,这种现象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有些甚至人过了洋节就抛弃传统节日甚至回过头来指责传统文化无趣,不如西方圣诞节。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我国春节、中秋节等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许多人眼中只是放假的工具,失去了作为节日的意义,其他一些没有列入法定假日的节日更是存在感微弱,如重阳节等节日,有的大学生都说不出这些节日的来源和习俗[4]。

(四)大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的渠道有限

许多人都以为大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拥有各种活动、各种社团,志趣相投的人会在一起交流思想,因此,大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的渠道也非常丰富。另一方面,除了各种现实中的社团,由于网络的普及,学生可以随时在网络上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全民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关于传统文化的各种电影电视综艺节目也层出不穷。然而,现实却是一般的大学生并不会从这些渠道获取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只有那些对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才会关注这些渠道[5]。

三、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把传统文化纳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课程当中

首先高校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将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和思政教育课程相结合。事实上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下发了《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高校应该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6]。

其次,应当向全校广泛征集意见,询问学生对待各种传统文化的态度,开设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课程;要求教师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如果课程的报选人数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就划分款项和时间帮助教师开设相应的课程。以此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最后各个学校甚至有的学院和年级都可编写自己的杂志和报纸,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成立弘扬传统文化的组织社团并推出相应的媒体杂志。

(二)将传统文化引入校园的建设

优秀传统文化是活的文化并非死的文化,所以,除了在课堂中凸显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之外,还应该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扩散到整个校园,营造浓厚热烈的传统文化氛围。

首先高校应该开设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活动,营造出全员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例如开设大型讲座、讨论会、研讨会等,热门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各大校区选拔点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学校可以仿照诗词大会开设自己的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也可以和其他兄弟学校联合开办各种活动。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一般是团活动和班会,应当将传统文化和团活动结合起来,增加团活动中举办传统文化相关活动的比重[7]。

最后,要加强学生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通过在节日前开设专题讲座的方式向学生普及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在节日当天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营造节日氛围。

(三)利用互联网开设弘扬传统文化的新阵地

互联网是当今时代传播各种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高校在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相融合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着眼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而是要将互联网和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

在上课过程中,应当引入多媒体,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课件等提升学生对课堂的专注度,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有趣的表现画面,从而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学校还应该积极发挥互联网的舆论影响力,在学校官网上开辟专门的栏目,进行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内容的宣传,号召学校师生进行积极宣传,扩大学校的影响力[8]。

(四)进行多样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最有效的手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历史名胜等各种景点,让学生通过切身感受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目前存在有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失去了应有魅力的现象,因此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应当深入挖掘每一个传统节日的内涵和魅力,通过各种实践形式将传统节日的内核再现,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真正魅力。

学校还可以邀请有名望或有权威的人士到学校开展讲座或演讲,加强对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进程中,并没有忘记回顾过去,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建设最重要的预备军和生力军,加强对大学生的各项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因此,学校应当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并且在对学生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重点突出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弘扬传统节日,开设各种主题教育和主题团活动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 胡文红,兰蔚.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以“二十四节气”为例[J]. 消费导刊,2020,(07):83-84.

[2] 郜嘉琪. 新媒体视阈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探索与应用[J]. 北方文学(下旬刊),2019(11):190-191.

[3] 刘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J]. 青年时代,2019(34):69-70.

[4] 付娇,陆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9):91-93.

[5] 汪莹,林益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探析[J]. 新西部,2019(02):122-122.

[6] 徐梅,张金媛.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 才智,2019(24):182-183.

[7] 梁婷. 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才智,2019(29):164-165.

[8] 胡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4):153-155.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