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多变的中山装及派生服装

2021-12-20 06:34洪晨魏鹏举
设计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中山装口袋服饰

洪晨 魏鹏举

中图分类号:TS94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12-0100-04

引言

中山装诞生于二十世纪初叶,以孙中山生前所着套装为原型,分别为立领式与翻领式两种形制,立领式中山装受日本学生装影响较大,而翻领式中山装则受到英国猎装的影响。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开始在全国推行中山装,此时迎来了中山装的普及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山装的演变主要表现在胸前的口袋变化,主要呈现平面贴袋式与立体吊袋式两种造型。1949年以后,受到多元因素影响的中山装,派生了一系列的服饰造型,其中包括受到毛泽东影响的毛式中装、暗袋设计的军便装、结合列宁装特点设计的人民装以及受年轻群体欢迎的青年装等,这些服制均以中山装为母体,但又区别于中山装造型,有的是单纯吸收了中山装的代表性元素,有的是与其他服饰品类相结合而成。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处于兴盛期的中山装及派生服饰成为中国民众着装的不二选择,形成了全民着中山装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中山装服饰文化作为其中一支构成,厘清中山装由诞生阶段曾借鉴过的服饰品类到普及时期本身款式变化特点至最后兴盛阶段所派生的一系列服饰之间的关系及各自造型特征,为当代社会更全面的研究中山装服饰文化补充理论依据。

一、集中在领型变化的产生期中山装造型

中山装最初分为立领式与翻领式两种形制,立领式造型出现时间要早于翻领式造型。两种类型中山装均借鉴了其他相关服饰品类造型元素,立领式中山装吸收借鉴了日本学生装部分元素,以小立领造型为代表性特征,而翻领式中山装出现时间在1923年左右,具体确切年份至今在学术界尚存有争议,其造型来源主要借鉴了英国猎装元素,基本造型特点为立翻领加四个口袋样式,翻领式中山装成为后期中山装演变发展的主要造型依据。

(一)吸收日本学生装特点的立领式中山装造型

日本学生装是参照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日本陆军军装的样式而制订的。日本学生装这一品类名称较多指的是男生校服,亦称之为诘襟服(图1)。日本学习院在1879年将诘襟服指定为校服,1886年,东京帝国大学也指定为其学生装,随后,相关院校开始纷纷效仿,诘襟服逐渐在日本全国普遍流行。成熟后的日本学生装为立领、前开襟五粒金属质纽扣,共有三个挖袋:左胸位置一个手巾袋,下面两个配有方形袋盖的暗袋设计,袖口缀有两粒纽扣。

《良友》画报在1926年孙中山纪念特刊中曾有“先生喜服学生服,今人成称为中山装”的说法,此处所讲的学生服即为日本学生装,结合历史留存照片来看,立领式中山装与日本学生装有很大的相似性,尤其立领造型与日本学生装如出一辙。但是,将立领式中山装(图2)与日本学生装做对比观察,仍可发现两者存在较大的区别。首先,立领式中山装纽扣为塑料质,与日本学生装的金属质纽扣完全不一样,并且扣数有五粒、六粒之分;其次,立领式中山装左胸位置的手巾袋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并不是固定的造型元素;再者,立领式中山装下方两个挖袋为双嵌线暗袋,且全部省去了原本日本学生装固有的袋盖部件;最后,袖口部位亦不像日本学生装造型缀有两粒纽扣,而是采用不开衩、不缀扣样式。因此,综合上述区别来看,立领式中山装与日本学生装相比,虽相似度极高,但是,就整体外观造型而言是更为简化后的日本学生装,省去了部分不实用的设计元素。

(二)吸收英国猎装特点的翻领式中山装造型

英国猎装是英国殖民时期盛行的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服装,上下四个口袋用来装子弹,故有袋盖褶裥式的口袋,后背有腰带背缝。这种形制的英国猎装与1923年以后孙中山频繁穿着的翻领式中山装从外观来看有较高的相似性(表1)。首先,两者领型均为翻领式、前门襟皮质纽扣,英国猎装常为五粒,而翻领式中山装最初为了粒。其次,衣身共有四个贴袋且都附有袋盖,有所不同的是,英国猎装四个袋盖为倒“山”字型,无弧度处理,而翻领式中山装袋盖较为复杂:胸前袋盖为倒笔架型,有弧度设计处理,下面两个袋盖为方形,另外,两者胸前贴袋有工字褶设计,英国猎装为阴褶,而翻领式中山装为阳褶。再者,二者均有腰带设计,但翻领式中山装仅在后背有中腰带。最后,两者的袖开衩结构略有不同:英国猎装袖开衩结构同衬衫袖,设有宝剑头,而翻领式中山装袖开衩同西装制式,缀有两粒皮质纽扣。

翻领式中山装的产生致使立领式中山装逐渐退出主流地位,1923年以后,中山装这一服饰类别基本指代翻领式中山装造型。

二、集中在口袋变化的普及期中山装造型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进而在全国开始推行穿着中山装,先由政府首脑穿着示范,后规定为公务员办公制服,中山装自此开始得到大面积的普及,形成翻领式与四个口袋的基本样式,演变焦点集中于胸前的口袋造型,其余各部件承袭翻领式中山装造型特点。

(一)立体吊袋式中山装造型

1925年蒋介石执政后,中山装在继承了孙中山时期的基本形制上,又产生了少许的变化。首先,最明显的地方在于胸前的工字褶贴袋,改成了立体吊袋且造型異常肥大但仍保留了工字褶造型,此时的胸袋造型占比衣身面积,达到了中山装胸袋演变过程中的最大值(图3),另外,以往中山装的口袋下边缘会做抹弧处理,但立体吊袋式的中山装口袋下边缘常常以方尖造型呈现,外观显现更为刚硬的气质。其次,立体吊袋式中山装前开襟有五粒塑料质纽扣,与最初的七粒皮质纽扣有明显区别,至此以后中山装门襟纽扣数量固定下来,全部为五粒。再者,立体吊袋式中山装的猎装元素减少,表现为:后背中腰带设计元素去除,另为表达“国家统一”之意愿,后背不再采用背缝结构,改为完整式一片布幅,也是由此阶段开始,中山装后背结构全部采用此种制式。这种三开身结构体现了中式服装注重二维空间设计,使服装达到适合身体而又不完全合体的二维空间效果,含蓄地显现了人体的曲线美。最后,袖口的纽扣数量也由两粒变为三粒且可以开衩也可以不开衩。

(二)平面贴袋式中山装造型

普及阶段的中山装胸袋造型除了立体吊袋以外,还流行另外一种平面贴袋样式。平面贴袋式中山装除胸前口袋与立体吊袋中山装不一致外,其余基本形制大体相同。平面贴袋式中山装胸前口袋省去了工字褶结构,造型不似立体吊袋那样尖锐肥大,而是呈现上方下圆的对比形态。胸袋位置的倒笔架型袋盖形状更加接近水滴状,尖且弧度增大,整体造型偏向柔和气质。

平面贴袋式中山装即是现代社会所熟悉的中山装最初形制,其后来由中山装派生的一系列服饰均保留了或多或少的平面贴袋式中山装元素。

三、多元素交织嬗变的兴盛期中山装派生服饰

一定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也在无形中引导出一种美学的发展方向,既要满足服装的基本功能,又要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从新中国成立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山装及派生服装成为中国民众的基本着装选择。中山装集中民众智慧,在发展的过程中派生出一系列的服装造型,而导致这种派生变异的原因有很多种。第一,中山装在建国后,制式造型过于单调统一,民众的求新求变心理致使其发生裂变,民众根据穿着喜好以删减或增加元素的方式改造中山装,进而得到新的服装样式;第二,中山装作为日常男性装扮,对于女性的着装心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演变出亦适合女性穿着的派生服饰,结合列宁装设计而成的人民装即是代表女性参与革命力量的最完美诠释;第三,领导人的带头穿着示范作用致使中山装得到广泛的流行,民众竞相跟风模仿,以及受“革命”风气的政治导向等因素影响,中山装吸收其他服饰造型元素以用来表达自我所代表的政治内涵,军便装即是集合了军装的特点以及中山装的元素所设计的服装样式;最后,各个年龄层级人群的审美眼光不同,导致中山装发展演变出适合年轻人以及中老年人穿着的样式,青年装就是应年轻群体穿着需求而发展演变出的中山装创新样式。构成中山装派生多种服饰品类这一现象的因素错中复杂,每种制式服装的诞生原因并不是单一孤立的,往往伴随着多重因果关系,但每一种派生服饰均是在继承了中山装母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不断进行演变出新,这与当时社会所提倡的创新变革精神一脉相承。

(一)毛式中装

1956年中央组建办公厅服装加工部,专门为国家领导人量体制衣,田阿桐作为其中一名成员,为毛泽东设计并制作了一款中山装。首先,结合毛泽东个人体态形象,田阿桐将原本中山装的领尖拉大,以用来更完美地衬托毛泽东的脸形气质。其次,将后背衣片加长,使毛泽东高大挺拔的身材更为突出有型,随着衣片的扩大,胸前口袋亦做了部分调整,造型更加胖而圆润、小而精巧,与下面两个方形口袋形成刚柔对比,增强了中山装的美观性。由于毛泽东及国家领导人着此种样式中山装常出现于会议场合,久而久之,国际友人将这种中山装称之为毛式中装。

(二)人民装

人民装是在中山装的基础之上,结合列宁装特色设计而成的服饰品类,它打破了中山装为男性专属着装的束缚,成为女性革命的代表性装扮。其保留了列宁装的斜插袋与翻领元素,舍弃双排扣设置,采纳中山装的单排扣设计,且人民装可系扎腰带,凸显女性腰姿美感,在建国前后普遍受到女性的青睐。

(三)军便装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受政治因素影響,国民崇军热情高涨,国内革命之风与尚武之风盛行。民众竞相模仿解放军穿着打扮,偏爱穿着军装样式服装,军便装即是中山装与军装相结合而成的产物。军便装继承了中山装的四个袋盖样式,胸前袋盖分为明扣与暗扣两种,下面两个袋盖不缀纽扣,另将四个贴袋全部改成暗袋设计。腰身收量加大,比中山装更为合体。军便装虽男女皆可穿着,但是,女性军便装更为简洁,省去了胸前口袋,下面两个挖袋仅保留袋盖而无纽扣,且基于女性身材因素考量,门襟纽扣一般为三粒。女性军便装较男性军便装而言更加简洁,装饰元素成分减少。

(四)青年装

应青年人群体需要,中山装演变出更为年轻态的造型即青年装。青年装款式变化丰富,主流造型大致为两种。第一种与日本的学生装样式相似,除领型采用中山装的立翻领及袖口不缀扣以外,其余各元素和日本学生装一致。第二种款式造型变化较大:采用立领式、门襟五粒纽扣样式,与以往中山装的派生方式所不同的是,青年装保留了中山装的口袋,但是却去除了袋盖设计,左胸贴袋为上方下圆且口袋上边缘略有倾斜,此外,原本中山装的下面两个立体贴袋也变成了平面贴袋。

四、纵-横向解析中山装及派生服装相互关系

中山装依随纵向历史发展顺序,自身不断进行变革演化,演变的关键时间节点可分为1925年孙中山逝世之前、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以及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1980年之前三个历史阶段。各个纵向阶段下的横向空间内的中山装造型变化并非单一独立,往往是吸收相近服饰品类代表性元素以及结合自身服饰特征的方式进行分化革新(图4)。纵向历史发展下的中山装造型演变特点在于:先集中在领型的变化,后表现为口袋的变化,进而综合口袋及领型两者穿插交织演变。

产生阶段的中山装借鉴了日本学生装和英国猎装的服饰特征,主要区别在于领型的变化以及口袋造型上,最早的中山装雏形就是立领式中山装,后被吸收了英国猎装元素的翻领式中山装所取代,而翻领式中山装成为后来所有中山装派生服饰的“母体”。普及期的中山装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发展演变,未和其他服饰造型进行融合交织,此阶段的中山装集中于口袋造型变化,为以后的中山装在口袋造型上的变化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也致使兴盛期的中山装造型多重嬗变。兴盛阶段的中山装,积累产生期的领型变化和普及期的口袋演变基础,派生出多种新式样服饰造型,除领子及口袋变化外,还主要集中于袋盖的变化,袋盖时而成为演变主题时而又被舍弃省略,这与人群的不同审美情趣直接挂钩。

五、中山装及派生服装的衍变设计方法与思考

中山装及派生服装的演变元素主要为领型以及四个口袋。领子变化分为立领与翻领,在保持两种领型的基础上,可适量夸大领型或者减小领型的体量,亦可结合相关元素改变领型外观,比如在立领上再次添加小领型,使之处于翻领与立领之间的新型式样等,诸如此类的创新设计方式可实现领子造型的多重改变。中山装口袋的变化最为丰富,时而附有袋盖时而袋盖消失、时而口袋有褶皱设计时而褶皱消失、时而为吊袋时而为贴袋、时而为明袋时而为暗袋。中山装的领型及四个口袋的演变基本上为上述几种情况,且变化有限,但是根据中山装有限的变化元素,结合当今创新设计方法即可衍生出无限的造型变体。

(一)根据细节衍生的中山装创新设计

以袋盖为主要演变造型时,可以将袋盖的弧度设计进行调节,弧度越小袋盖给人的视觉感受偏向越刚硬,形状也越接近水滴型,反之,袋盖会显得柔软圆润,倒笔架形状也越突出。而口袋的衍生设计亦可追随袋盖的方式,可采用抹弧或者方形处理,抹弧处理的袋型可与弧形袋盖互为映衬,弱化中山装以直线为主的刚性视觉感受,使中山装造型变化更加丰富,审美观感强化。口袋可增加褶皱元素,褶皱亦可分为阴褶和阳褶,且阴褶可以表现更为含蓄的美感,而阳褶可以扩大口袋的容量。进而,将袋盖的衍生造型及口袋的变体以搭配的方式进行组合,即可产生多种形式的造型外观。(图5)为中山装典型元素及部分衍生细节尝试。

(二)根据结构衍生的中山装创新设计

中山装的创新设计除改变上述原有代表性细节元素以外,还可改变常常被忽略的衣片结构。中山装给民众的固有印象即是翻领以及四个口袋造型,因此,保留典型元素的前提下,改变其衣片结构,从结构的角度出发,将中山装衣片进行解构重组,不仅可以使中山装的外观造型不受影响,且赋予了中山装无尽的创新设计新思路。例如,中山装衣片由于非常的整体,那么,在整体的衣片上增加周边相关的图案设计(图6),便给中山装创新改良带来了很大的可行性,图案不仅可以表现得更加明显,同时减少了中山装衣片的大量空白之处。再者,这些衣片也可以做舍弃处理,即减少衣片的整体占比面积,比如通过镂空(图了)或者拼接的形式,保留必要的结构成分,将其他的衣片部位做删减处理,以此增强中山装创新设计的趣味性。

(三)中山装的发展途径

中山装创新设计发展大致有两条可供探讨的路径。第一,继续发扬中山装的深厚文化内涵,努力将中山装提升至中华国服的地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直迅猛发展的阶段,就服饰文化而言,各类“国潮”时尚单品层出不穷,市场发展前景空前宽阔,但是属于中国人的国潮礼服至今位置空缺,甚至鲜有人意识到关于中华国服这一概念。中山装作为二十世纪对中国服装影响最深的服饰品类,成为了中国人民在创新求变时代下的特殊烙印,这种烙印深深植根于国人的记忆之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及象征意义,对于唤起国人内心深处的情结共鸣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中山装创新发展为国人礼服具有光明的前景與空间。第二,中山装应该拓宽受众人群,这就要求中山装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而做出相应的适度改变。因此,以中山装的典型元素及廓形、面料为代表的创新设计,应紧跟世界时尚发展趋势,走向国人生活,扩宽穿着人群层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得到年轻群体的青睐,打破国人对中山装在现代社会只适合年长者穿着的固有思想,使之重新焕发流行活力,让中山装也能够成为时尚穿搭单品中的一员。总之,中山装对于现代时尚设计发展有着丰富的可资借鉴的参考元素,无论是从文化内涵或者实用审美出发,探讨中山装及其派生服装的创新设计均有着大量的资源可供发掘。结语

文章从历史的纵向发展,对中山装的形成、演变及派生展开探讨,逐一说明了中山装相关服饰品类的造型特征,进一步将中山装服饰系统进行结构化图示解析,浅论演变过程中的成因及各服饰品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关于中山装的创新改良设计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及思考。中山装作为二十世纪对中国服装发展影响最长久的服饰类别,其造型特点及文化内涵至今有着相当高的研究价值,发掘中山装服饰创新设计源,使其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命活力,是中山装再次重返大众生活的有效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中山装口袋服饰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浪漫口袋
中山装团体标准首次发布
中山装起源图考
基于人体测量的现代中山装造型研究
猜朝代
也析中山装的政治含义
会喝酒的大口袋
Wearing History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