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元素的挖掘

2021-12-20 07:24卢凤馨安宏李滨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杨开慧思政道德

卢凤馨 安宏 李滨

摘要: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问题,想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组编著的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为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探讨思政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模式研究。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人文性课程,在提高学生思政素质方面较其他课程具有独到的优势。《语文》将思政理论转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使学生在受到文学熏陶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的洗礼。

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组编著的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教材的思政内容总体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青春与梦想,针对此类对学生进行青年励志、爱国主义教育;第二类是生命与人生,针对此类对学生进行珍爱健康生命教育;第三类是美德与美感,针对此类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与审美教育;第四类是文明与敬业,针对此类对学生进行文明科学和职业教育。每大类分若干小类,依据每一小类的思政教育项目,搜集与课文关系密切的经典故事、有借鉴价值的典型案例、有代表性的珍贵资料,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补充佐证课文主题,潜移默化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

从目前来看,语文课教学始终局限于“照本宣科”教法,不重视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实施思政教育,同时,缺少对教材中中国精神、美育、道德等思政教育内容的有效应用。加之,灌输式、填鸭式教法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影响到了思政融入效果。为解决这个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积极革新语文课教学模式。

一、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

“人而无德,生而何益。”日常教学中,为取得1+1>2的育人效果,要转变以往过分侧重于职业技能培养的教育理念,立足立德树人这个目标积极挖掘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资源,熏陶学生思想,将他们培养成高品质人才。同时,课上,要精心选择包含思政教育因素的文章,引导学生全方位分析文章,从不同角度品味文章。此外,要结合课堂教学重难点挖掘思政教育素材,适时引导学生感知思政因素,慢慢形成良好道德品格。例如,在《报任安书》一文教学时,可深入挖掘文中对司马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发奋著书、乐观向上道德品格的赞美,利用这一因素渗透思政。课上,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弄清文章大意。接着,引导他们分析课文结构,使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图,把思政内容融入其中,学生们将被作者身上的美好道德品格所感染,懂得珍惜现有学习环境,努力成为像作者一样道德品行高尚的人。

二、创新思政融入教学方法

美德是心灵的装饰,课上,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灌输式教法融入思政。教法创新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同时,要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直观展示教材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提升教育效果。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教学为例,文中内容故事性较强且情节紧张生动,人物个性明显。课上,为渗透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反抗斗争精神,对他们实施思政教育,可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林冲人物形象和性格发展变化,认识他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接着让学生上台表演,学生们将切身体会到林冲人物特点,领悟林冲惩恶扬善的思想境界,受到较好的人物精神熏陶,实现自身思想观念的完善。在每学期开学第一课中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时为《第一册》的第一课《我很重要》铺垫好氛围。例如把讲好杨开慧烈士的故事设置为开学第一课内容,先提问学生对杨开慧烈士的了解情况,再简介杨开慧的身世,引导出关于杨开慧家乡湖南省板仓老家的房子里发现的杨开慧手稿,教师以朗诵杨开慧给弟弟杨开明的一封托孤信开讲杨开慧的故事,最后播放中央电视台录制的一台《蝶恋花·答李淑一》的经典传唱节目,让学生在知名学者、著名主持人、著名歌唱家的演绎讲解中体会杨开慧烈士的慈母情怀和坚强不屈的革命者的形象。以此故事开启《语文》课的讲授,导入《我很重要》课文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在民族大义面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对国家而言我很重要。思政内容渗透进课堂,学生心灵得到洗涤,情操得以提升。

三、利用写作训练渗透思政

语文写作训练,能帮助学生塑造理想人格,实现思政教育的更好渗透。例如在《我的母亲》一课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字音,再引导他们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文中对母亲勤俭诚实、热情好客、善良隐忍、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的描写。然后,结合课文中作者对母亲由衷感激之情的描写布置一个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我与妈妈”为题写一篇美文,说一说自己最让妈妈烦心、高兴和感动的一件事,谈一谈妈妈最让自己感动的一件事。写作训练中,通过用文字叙述自己妈妈的形象,学生们将从中体会到要学会感恩,遵守孝道。思政教育内容渗入写作训练过程,起到潜移默化的道德品行教育作用。

四、组织实践活动渗透思政教育元素

道德准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为了渗透思政,端正学生道德品行,要重视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基于知行合一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如在《師说》一课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研读文句,理解作者对从师的认识,之后组织演讲比赛,要求每一位学生在3-5分钟左右的演讲时间里阐述自己对“从师”的独到见解,自然、生动地诉说自己的从师观,倡导建立师生相互学习、平等对待的良好师生关系。整个演讲活动进行中,学生们将受到良好的道德观熏陶,能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从师观,更加懂得尊重老师爱护学生的重要性。

古人云:“润物无声,教育无痕。”语文课,是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实际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要积极融入思政教育,改变以往过分重视职业技能培养的问题,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思政教育资源。同时,创新课堂教育方法,并利用好写作训练和实践活动,对学生实施思政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杨开慧思政道德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湖湘红色文化—杨开慧文化创意系列
杨开慧:“牺牲我小,成功我大”
跟踪导练(五)(2)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道德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