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学习型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探析

2021-12-21 05:28李慧良
决策探索 2021年22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李慧良

【摘要】高校教工党支部是高校进行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在新时代下,依托“互联网+”建设学习型党支部有助于拓展教工党员学习渠道,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工党支部网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以“互联网+”视角,探讨了建设学习型高校教工党支部的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学习型高校教工党支部;教工党员

高校教工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凝聚团结高校全体师生的桥梁。《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高等学校组织应当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在当今时代,“实时感知、资源共享、高效协同、智能分析”已成为高校“互联网+”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发展方向。利用“互联网+”建设学习型教工党支部,对全面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开创高等教育工作新局面、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教工党支部网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教工党支部网络学习载体建设水平受制约

一是高校教工党支部网络学习载体内容更新不及时,内容缺乏吸引力。众多高校布局线上的智慧党建云,开发自有独立的党建学习载体。但由于载体内容更新速度慢、时效性差,对教工党员缺乏吸引力。

二是不同网络载体的学习内容相似度较高,缺乏高校教师工作所需的针对性党建学习素材。所推荐的各级党建学习网络载体的信息内容重复的较多,针对性和独特性不足,缺乏新颖性。

三是部分高校党支部所运用的网络载体技术落后,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单一。仍以传统的网站、博客平台为主体,关注度较低,党建信息化建设进程滞后于互联网发展速度。

四是线上集体学习活动形式匮乏,线上活动载体推广不足。目前高校教工部大多以传统的线下集合会议的学习模式为主,没有推广运用互动网络载体进行集体学习。

(二)教工党员参与网络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

一是教工党员工作繁忙,主要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有效党建学习的时间不足。

二是教工党员的主要活跃网络阵地与党建学习网络载体不一致。抖音、知乎等媒体平台已逐渐成为青年教师的主要活跃阵地,以网站为基础的学习平台无法充分拓展和发挥党建平台的管理和育人功能。

三是部分教工党员对党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目的不明确。

(三)网络学习的制度保障机制不健全

一是管理制度不完善。网络化党建学习总体要求和每期的学习要点缺乏量化指标,导致党支部学习目标不清晰,支部成员的学习时间难以妥善安排。

二是激励奖惩机制缺失。对于积极进行网络学习和讨论的教工党员,并无额外奖励,对于未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工党员也没有敦促措施,长此以往,削弱了教工党员的学习自觉性。

三是缺乏经费保障机制。部分有偿使用的、功能较为完善的互联网平台因缺乏经费支持而无法正常应用到党建学习渠道的拓展中。

二、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型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路径

(一)建设全方位的新型党建互联网平台

一是及时升级网络学习载体和更新内容。布局线上的高校党员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各级党建学习微信公众号、支部微信群等新型网络载体,及时更新单位党支部微信公众号内容,保证党政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力求搭建全方位的党建理论学习网络。

二是提升网络发布的党建学习内容的相关性、针对性、特色性和吸引力。在遵循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的前提下,对发布内容的题材和领域进行筛选,与各大党建网站内容形成互补,提高党建学习素材对教工党员的吸引力。

三是建立多元化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升级网络载体的软件和硬件技术,将传统的网站、博客模式转变为以新型网络载体为主体,包括推荐权威的微信公众号、头条要闻APP等,提高载体的受关注度和接受度,让党建信息化进程同步于互联网发展。

(二)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型高校教工党支部

一是精简党建网络学习内容,提高教工党员碎片化的学习时间效率。凝练和简化在主要网络载体的党建学习内容,形成口号化记忆,有助于教工党员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快速牢记理论要点,在独立思考中寻找改善和优化工作学习的方法,升华思想。

二是布局主流网络载体的党建学习内容,增强党建学习内容对教工党员的吸引力。逐步向教工党员关注的主流网络媒体平台延伸拓展,打造教工“思政讲台”;注重发布内容与教工工作的相关性,选择党员比较关注的重点热点时政问题,突出典型生动案例和先锋模范事迹。

三是增设学习信息提醒,培养教工党员定时进行网络学习的习惯。按周定时发送党建学习的时间、内容、形式和途径选择等信息提醒,提醒教工党员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规定的党建学习内容,在学习互动中善质疑、敢发问、勤改进。

四是强化舆论引导能力,树立高校教工党支部成员的“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理念。将党的价值准则、方针政策融入高校教工党员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使其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日常行为模式。

(三)健全高校教工党支部网络学习的制度保障机制

一是党建制度与“互联网+”同向同步,党支部的基本学习活动做到年有计划、季有安排、月有主题,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党组织生活制度,对网络化党建学习的总要求和每期学习要点进行指标量化。

二是设置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勇于争先,督导后进。增加对教工党员的奖励,增强教工党员荣誉感和自豪感,提高教工党支部建设的内在动力。

三是全方位将党的政治标准和学习要求贯穿教工党支部的网络学习建设全过程。将“两个维护”“四个自信”“四个意识”融入学习型教工党支部建设工作,努力促使党支部建设良好的支部政治生态,推进样板教工党支部建设,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四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拓展高校教工党支部的网络学习形式,提高活动质量。基层教工党支部可以申请网络学习主题经费,提升党支部党建工作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盖天昊,田树学.高校“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20(5):110-116.

[2]孙秀成.“双一流”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考察维度与提升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7):55-57.

[3]余国师,何伟炬,刘格帆.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89):80-82.

[4]罗永忠.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1):44-46.

[5]杨俐,樊继福.新时代学习型高校教工黨支部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2):47-48.

【本文受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2020年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项目支持】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