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介入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实诉求与路径选择

2021-12-22 22:09陈君锋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乡贤公共服务体系

陈君锋,唐 玲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

习近平强调“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1]。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2月19日发布《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夯实农业基础”,“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2]。三天后,农业农村部根据指示精神,发布《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指出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保障能力和质量效率”[3]。可见,不断完善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成为今后“三农”工作重要举措之一。新乡贤是“当代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居于优势地位且为村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并得到村民敬重的农村精英”[4]群体,其加入构建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应证现实诉求,且具天然优势,更有助于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本文就此问题略作探讨,并就教于方家。

一、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概念界定及基本内涵

欲想科学界定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就必须了解什么是农业公共服务,学界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农业公共服务是指一种“为满足‘三农’发展所需,提供以农业信息、农业技术或劳务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社会服务的农村公共产品”[5];二是农业公共服务是指一种由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提供,以实现农业稳定发展目的,以物质性的公共产品与制度性的公共服务为代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社会化服务[6];三是农业公共服务包括有形公共产品如农业技术推广,无形公共产品如农产品生产安全。所谓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是指在政府主导下,市场与社会共同向农业经营者提供科学技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等服务的网络框架体系,旨在解决“三农”问题,以期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7]22。以上有关“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界定皆具合理性与借鉴性,本文在合理吸收以上观点之余,认为所谓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是指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构建的,以盘活三农问题——夯实农业,保障供给;扎实乡村,补齐短板;壮大产业,拓宽渠道;让农业有奔头,让农民有尊严,让农村有希望[8]394——为目标,随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农业现状,向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相关科技服务、公共服务的全方位网络体系。

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体是政府、市场与社会三位一体。政府是投资方,有建设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的义务与责任,但不能直接参与其中,必须采取招标的形式聘请社会市场参与建设。市场与社会是参与方,其参与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得到政府的鉴定与许可,受政府的监督与引导。当然三者在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可以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创出多种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例如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型,政府、社会共建型等。

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途径是与经济、社会、农业发展相结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选择走政府主导,财政投入、政策引导、市场参与之路径,即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依靠政府力量提高投资效率;完善市场体系,依靠市场力量创新机制体制;改革“七站八所”,依靠企业力量构建公共服务网络;优化农业资源,依靠科技力量提高公共服务效应[9]。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则是盘活三农问题。

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内容主要有制度服务、生产服务、科技服务、发展服务、金融服务、保障服务、风险管理服务等全面性服务。其中制度服务包含基本经营制度、市场体系、市场监督、支农长效机制等;生产服务即为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而向农民所提供的服务;金融服务即新型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资金支持;科技服务包括农业科研服务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发展服务包含农业文化、农业生态保护和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相关服务;保障服务包含权益保障、养老保险等。

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有别于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是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是两个独立的服务体系,但交集于农业生产性服务内容。

二、新乡贤介入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诉求

新乡贤介入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新乡贤自身优势可助力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同时招引新乡贤介入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为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还可成为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模式、内生动力。

第一,党和政府重视新乡贤在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2014年9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我国首次提出“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此后,中央1号文件自2015年开始连续四年对新乡贤提出相关要求,强调要培育新乡贤文化:2015年提出创新乡贤文化;2016年进一步提出发展新乡贤文化;2017年明确指出要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新乡贤文化;2018年强调指出发挥新乡贤作用。“十三五”规划纲要则提出培育新乡贤文化的要求,即“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的不断演进,如何发挥新乡贤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优势,介入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已然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三农”工作的重要议题。

第二,新乡贤自身优势为其介入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可能。新乡贤乡村归属感与认同感强烈,且具新知识、新眼界,掌握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及知识技能,可充当城市与农村、传统与现代的交流媒介,为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注入内驱力,即提供政策服务;新乡贤可从知识产权入手,推动农产品商标申请,提升品牌价值,增加村民收入,推动乡村淘汰落后污染产业,优化乡村产业,助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扶贫,即提供生产服务;新乡贤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更多传播农村特色产品,实现技术扶贫,即提供科技服务;新乡贤可扎根乡村,充分发扬传统乡贤文化,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即提供文化服务;新乡贤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就业扶贫,即提供就业服务;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实现和谐乡村建设,即提供社会治理服务;新乡贤打造资金回流的“归雁经济”,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实现金融扶贫,即提供金融服务等。新乡贤所提供的各类农业公共服务皆是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新乡贤介入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可能。

第三,招引新乡贤介入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乡贤是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在乡村社会衰落和人、财、物大量流失的背景下,缺乏有效引领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的精英群体。如何开发利用合适、有效的人才资源,成为当下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新乡贤作为乡土社会有资材、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的贤达人士,能够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影响力为实现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资源支持。招引新乡贤介入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可为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提供传统智慧。推进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现代化关键在于要以当前乡村农业公共服务面临的问题为导向,立足乡土中国的国情,不断挖掘我国传统的社会管理经验、农业服务经验,吸取其中的智慧营养。根据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乡村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实际,重构乡村权威,重塑现代乡贤,推动乡贤治村、乡贤助村,通过发挥当代乡贤(新乡贤)在乡村治理、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逐步构建一个包括乡贤在内的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弥补乡村基层党建在该领域领导力薄弱的不足,不失为优化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振兴的可选途径。

三、新乡贤介入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新乡贤介入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基于其自身优势,针对新型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诸如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供需失衡、农业科技应用率低、农产品市场化服务滞后、农村义务教育体系局部缺失等问题进行路径选择。

第一,新乡贤搭建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平台,确保供需关系平衡。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是造成农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用大型机械短缺,除平原地区机械化率较高外,山区丘陵仍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止2016年末,全国被调查村中有效机电井659万眼,排灌站42万个,灌溉用水塘和水库349万个,其中东部平原地区(含东北地区)分别占45.2%、45.3%和13.5%,西部山区丘陵地带各自分别只占23.1%、16.7%和22.3%[10]8,明显分布不均,西部地区农业基本水利建设滞后。二是农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严重降低了农业基本水利使用效率。例如2018至2019年,全国多地因普降暴雨,导致多地农田被淹、水利设施受损、拦河大坝摧毁,皆跟年久失修有关。三是交通运输设施滞后,交通网络不畅,瓶颈过多导致生产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供需失衡。虽然近年来随着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交通网络得到改观,但是经济落后地区的交通问题依然不容乐观,生产基础设施落后严重掣肘着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我们要充分运用新乡贤中的企业家群体,尤其是涉及到农业、农村的企业家、商人等,让他们以发展产业、承包工程和项目的形式介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例如承包乡村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既能解决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又能让这部分新乡贤从中获取一些经济利益与名誉权益。同时,充分利用好新乡贤中的基层干部、族长等群体,他们虽然没有企业家新乡贤的财力、见识等,但是在乡村中尤其是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当中,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声望、人情、面子等,组织、动员村民一起参与水利工程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新乡贤提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平台,提高使用效率。农业科技资源分布失衡,县市农业科技进展缓慢;农业科技资源集成度差,创新效率不高;农业科技投入水平相对较低,科技投入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成果供需缺乏协调,成果评价机制不尽完善;农业企业创新力弱,产业竞争力不强;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政策体系不完善;应用型、经营型农业科技人才严重匮乏,农业科技服务不成体系等问题一直是掣肘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体现。新乡贤群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应用型、经营型、技术型农业科技人才,我们要充分运用好这部分群体。一是招引农业科技人才下乡,平衡农业科技资源分布,推动县市农业科技发展;二是聘请农业科技乡贤培训农民,提高其农业科技水平,充实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库;三是农业科技乡贤将农业创新技术引入乡村农业,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农产品的价值附着;四是农业科技乡贤参与政府部门设计平衡农业各领域科技资金投入,平衡各领域的金融服务;五是政府优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农业科技乡贤手中的农业创新成果能够转化为经济效益,并提供乡村技术脱贫;六是健全农业科技乡贤介入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保障其合法权益,为新乡贤提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创造条件,以提升农业科技使用效率。

第三,新乡贤构建农产品市场化服务体系,防控失灵、滞后。农业属于弱势产业,要求政府适当干预,但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监管以市场为主导、宏观价格调控为辅,容易造成农户错误判断市场需求和农业发展趋势,作出错误的生产决策,农产品市场化服务体系失灵、滞后。新乡贤群体中的精英群体大多居于城市,对于农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具有天然的敏感性,且市场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可以为广大农村产业农民提供可靠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甚至市场信息交互平台。同时,新乡贤中的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家群体不仅可以帮助建立专业化农产品市场,还可以帮助构建完善的市场化信息工程。农业市场服务不仅包括农产品市场化服务,还包括病虫害防治、疫情防治等服务。完善的农产品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同样可以大量招引新乡贤介入,例如专业化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人才、病虫害防治的专门企业皆可参与其间。当然,企业家、富人新乡贤亦可提供大量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参与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业市场化服务,例如建设农业产品的货场、冷库、销售渠道乃至网络销售渠道等。

第四,新乡贤助力农村义务教育服务体系,弥补局部缺失。现代乡村义务教育虽随着国家教育资金的不断注入而有所发展,但是相对广阔的乡村地域而言,依然是杯水车薪,其直接结果便是乡村群众总体文化水平较低。人力资本投资是新型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核心所在,其中教育支出则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学历高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农户发展的未来走向,高学历者往往能够经济、合理、灵活地运用农业研究成果、方法和农业设施,以期彻底改革传统农业;低学历甚至无学历者通常难以脱离“靠天吃饭”一途而有所发展。乡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也使得农业科技推广难且效果差。新乡贤中以精英型为主,大部分都是高学历人才,他们不仅拥有农业科技文化的优势,而且大多有着“回报桑梓”的意愿。故我们要充分引导这些高学历精英型新乡贤回馈家乡,让家乡的发展“后继有人”。例如招引村中走出去的大学生回村支教,甚至留在乡村成为乡村教师为农村义务教育服务。此外,经济较宽裕的新乡贤可以为乡村中小学提供资金金融支持,缓解乡村义务教育资金困难。成功企业家新乡贤还可与村中在学青年签订用工协议,只要学业优秀或者应用型学生都可招入该企业工作,以激励乡村青年在义务教育阶段认真学习。党政干部型新乡贤则可以参与构建城乡义务教育交流平台,为乡村学生提供“走出去”的机会。通过新乡贤助力农村义务教育服务体系,弥补国家教育投入的局部缺失。

猜你喜欢
乡贤公共服务体系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