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高职课程劳动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12-22 23:20施丽娜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职课程五位一体劳动教育

施丽娜

摘要:劳动教育是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贯彻国家新时代劳动教育相关要求,本课题从分析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出发,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尝试从党团建设、师资建设、校园文化,校企合作,课程劳动育人体系等方面推进课程劳动育人改革,打造集“学生干部、专业教师、校园文化、创业创新、课堂教学”五位一体的课程劳动育人模式,为高职院校课程劳育工作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五位一体;高职课程;劳动教育

一、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

近年来,许多高校开设劳动必修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劳动教育在学科方面渗透、融合尚研究不足。在高职课程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忘却了学科教学的目标与价值,往往以象征性的体力劳动代替系统性的劳动教育;有些简单将课程学习中的实习实训等同于劳动教育;有些凭直觉随意、机械地植入劳动教育元素,劳动教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学生劳动意识不强,劳动技能薄弱,劳动教育缺乏实效性。2020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劳动教育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特征等新时代劳动精神。《纲要》明确指出,“大中小学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因此,“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加强高职学生的劳动教育势在必行。

二、“五位一体”课程劳动育人模式建设

2020年7月3日,陈宝生部长对劳动教育做了系统强调,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把目标树起来,课时定下来,内容选出来,评价硬起来;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好劳动实践平台;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和文化积淀,不断探索体现实效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基于以上指导思想,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本文尝试从党团建设、师资建设、校园文化,校企合作,课程劳动育人体系等方面,扎实推进课程劳动育人改革,打造集“学生干部、专业教师、校园文化、创业创新、课堂教学”五位一体的课程劳动育人模式。

(一)注重党团建设,做好劳动育人引领工作

学校可以将劳动教育和团员教育、党员教育相融合,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团日活动等开展劳动主题教育,以浸润式的学习让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深入人心,唱响时代强音。同时结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内涵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让学生了解重要节日的历史由来和含义,懂得“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的真理性意义。以党建带团建,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积极、劳动素质过硬的优秀学生干部队伍,以点带面,在青年群体中产生共振效果。通过让学生干部在班委会、社团、学生会、团组织、党组织等岗位履职,获得劳动体验和职业体验;通过组织学生骨干参加职业素质养成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懂得“劳动不分贵贱,职业不分高低”的道理。

(二)建立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提升劳动教育教师实力

目前高等院校普遍没有专业从事劳动教育的专职教师,劳动教育师资严重缺乏是制约劳动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对此,各类学科教师应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学习,领会其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立足教材,挖掘劳动教育相关知识点,结合劳动实践加以讲解,注重对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引导,转变以知识为主的授课。为了应对融合难的问题,可以组织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效果显著的教师从资源挖掘、教学设计、元素融入到言传身教等进行面对面示范、一对一评析;同时可以开展课程劳动育人教学案例设计比赛、说课比赛,以赛促教,切实解决课程劳动教育挖掘什么元素、如何融合劳动教育元素的难题。再者,可以鼓励教师编写新的劳动育人素材,用作主题课程教材,课堂辅助资料和网络学习资源。

(三)打造精品校园文化,开辟劳动育人沃土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营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劳动文化氛围。可以深入挖掘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劳动要素,比如学校精神、校风、校训、优秀在校生、优秀教师典型、优秀校友事迹等。通过学习优秀在校生、优秀教师、优秀毕业校友们勤奋刻苦、奋发向上、坚持不懈、苦干实干的励志故事,鼓励在校生不懈努力和奋斗。此外,可以利用展示和宣传栏开展劳动教育,展示能够体现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大量丰富真实的事迹、图片和高超精湛的工艺等来加深大学生对劳动、劳动者、劳动创造、劳动成果的体验和感悟,培育崇尚劳动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四)创建“劳动创新创业”模式,发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作用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作用,积极联系设有劳动实践基地的社会组织或企事业单位,努力与其建立起长效的合作机制,组织引导学生前往基地参与劳动实践或志愿服务活动,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加以淬炼,以实地的接触体验来激发学生奋斗奉献的热情。如物流专业学生在“双十一”期间,按照专业对口、课程对口等原则去顺丰等企业不同岗位开展现场教学,通过实践学习获得第一课堂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体会“一分耕耘,一分 收获”的劳动获得感。其次,可以视本土资源情况开展职业体验或职业技能大赛,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体验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在劳动过程中体验艰辛,在劳动中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劳动技能素养。再者,安排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体验企业实际环境和基本要求,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协助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五)完善专业课程劳动育人体系,把握课堂劳动育人主阵地

为强化本专业劳动伦理和职业素养教育,构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劳育价值体系,教师可以利用慕课、微课、在线课堂等方式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 “劳育金课”,发挥课堂育人作用,让劳动教育之水长流常清。在教学设计方面,可以搜集人们勤劳工作,热爱劳动,用诚实的劳动换取美好生活的例子,使学生感悟劳动最光荣,最美丽,懂得劳动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在专业技能活动方面,教师可结合当地、本校特点,开发学生可进行劳动实践的形式,场所,基地等;在作业形式方面,布置探究式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开展劳动育项目学习,注重创造性劳动的培养;在授课模式方面,创新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利用议题式教学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在评价方面,依据劳动教育目标,制定劳动素养评价标准,将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求与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比较,着重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品质与精神进行综合评定。注重平时表现评价,注意观察学生平时的劳动行为,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等表现,分析学生的劳动观念形成情况。

三、“五位一体”课程劳育实施建议

课程劳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课程劳育改革首先要注重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把握课堂主阵地,课程、学时安排要科学,每个学期都有侧重点,三年培养期结束形成一个合力。其次,注重第二课堂的辅助效果,依靠丰富的活动、社团的管理,让学生发挥特长,实现价值。第三,环境浸润,实现校园文化、身边榜样的引领和熏陶,最终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的协同育人环境。总之,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各自专长,发挥课程的优势,发挥各部门的职能,形成协同体系,同心同向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N].人民日报,2016-12-19(001).

[2]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3]林克松,熊晴.走向跨界融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认识与实践湖南师范[J].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年3月第19卷第2期.

[4]徐長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11) :12-17.

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项目基金:“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示范基层教学组织(项目编号:Sjszzz202101

猜你喜欢
高职课程五位一体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途径分析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职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训练策略与原则探析
慕课对于高职课程教育形态的创新与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