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选择,国家的未来”主题备考

2021-12-23 02:32陈婷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示例太空物理

陈婷

抢分素材

北航新生邢益凡:太空没重力,我就和别人一样了

2021年9月2日,北航迎来了第一名2021级本科新生邢益凡。他在父母的陪伴下,提前入住校园爱心宿舍。邢益凡今年18岁,体重却仅有18公斤。6个月大时,他被确诊为LAMA2-相关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渐冻症的一种)。

因为患病,邢益凡最大运动能力只能独坐,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站立、行走,一堂课最多能坚持坐着听课30分钟。他的头几乎不能自己转动,肌肉几乎不能生长,稍有不慎骨头就可能折断。他不能一只手翻书,要用下巴撑在桌上支起头……但这些都没有压倒邢益凡。

学生运用示例:生命可以有多种选择,不管条件允不允许。邢益凡用他的选择,改变了人们对生命的看法,也打破了生命的极限。明明渐冻症已经快要把他的精力摧垮,但是他仍然相信,只要到了太空,就和别人一样了。他听从自己的内心,考进了北航。所以,决定自己生命价值的关键,重在你我自己的选择。

逐梦21年终摘金,她把冰冷的铅球焐热了

东京奥运会田径项目女子铅球决赛,奥运会“四朝元老”巩立姣出战。巩立姣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四次参加奥运会,虽说前三次实力都在,但始终未能站上最高领奖台。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她第一投就投出了19米95,仅凭这一成绩,就足以夺金。随后,巩立姣又在第五投中,投出20米53,创造个人最好成绩。最后一投,球再次越过20米线。20米58,巩立姣再次刷新个人最好成绩,夺得中国田径队在东京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也是中国田径史上首枚田赛项目奥运金牌。

七届世锦赛和四届奥运会,走上东京奥运会最高领奖台,巩立姣用了21年。在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中,她不断努力,不断突破,即使有遗憾,也从不放弃,而是奋力拼搏,永不停歇!2009年,巩立姣投出20米35的个人最好成绩。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巩立姣最终投出了20米58。12年,23厘米,巩立姣用这两个数字概括了自己作为一名运动员的坚韧与刻苦。凭借梦想的力量,她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也应验了她的“没有什么比梦想更加值得坚持”的座右铭。

学生运用示例:只要选择了,就不放弃,梦想终究可以实现。巩立姣用21年的时间做到了。只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只要用心去坚持,就算花费的时间再长,花费的心血再多,也在所不惜。而也正因她的選择,成就了中国田径史上首枚项目的奥运金牌,她的选择,也改写了中国田径史。所以,只要选择了,坚持下去,梦想终会开花。

为浩瀚太空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将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浩瀚星空再添访客,中国航天又创辉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根据本次任务实施计划,在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式生命保障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学生运用示例:选择太空,往更深处的太空,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只要做出选择,就是一种努力,全力以赴的努力。神舟十二号发射的圆满成功,既见证了历史,也厚重了我国的航空航天史。只要做出了选择,并从一而终,那么,极限是可以一点点突破的。

用“兼容并包”的思想改变中国的教育史

蔡元培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投入了毕生心血,为中国的兴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身上的北大精神,倡导的“学术救国”理念值得赞扬。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一年后,有感于整饬校风之必要,于1918年1月中旬发起组织“进德会”。他认为,“吾人既为社会之一分子,分子之腐败,不能无影响于全体,如疾疫然。其传染之广,往往出人意表”“私德不修,祸及社会”。他提倡“进德”,以与社会之浊流作斗争。先生所提倡的“兼容并包”、延揽人才的教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大学的根基。在他看来,大学需要多元的思想碰撞,无论是革命派的陈独秀,还是留辫子的辜鸿铭,只要有专长,都能到他的大学里教书。

学生运用示例:蔡元培选择了教育的形式,改变了教育的方式,从而改变了中国的教育史。一个人的选择,就是国家的未来。所以,不要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更不要怀疑自己的影响,只要从自己的选择开始,去影响他人,便是在改变世界。

用自己的选择报效祖国

韦东奕的父亲是数学教授,他从小就经常翻阅父亲的书籍。在环境的熏陶下,韦东奕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一的时候,韦东奕参加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五个项目拿到四块金牌,并获得当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个人全能奖。纽约大学的林芳华教授说:“由于韦东奕动作太快,很快可以把别人文章方法和结果大大简化,所以有些大人物不敢轻易在文章发表前,提前放在网上。”哈佛、麻省理工等名校都对他投来邀约。得知韦东奕文科较弱,他们甚至愿意修改招生规则:“你不用学英语也能被录取。”但韦东奕还是拒绝了,而是选择在北大读硕士、博士,直至留校任教。

学生运用示例:韦东奕选择留在北大,用自己的选择去报效祖国,在自己的领域里,征服整个世界。所以,用自己的选择,去改变国家的未来,你我皆可以。

文题

材料一:有同学认为新高考中选物理比选历史重要,因为能选择更多的专业;也有同学认为历史比物理重要,因为能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材料二: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但仍有许多领域受限于他国,遭遇“卡脖子”窘境,如芯片、光刻机等。

材料三:一个民族丢了历史,那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前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郑强。

联系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主题为“我的选择,国家的未来”的文章。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在写作前,应先明确材料背后的涵义:其一,通过契合考生的选择实际出发,阐释不管是选择历史还是物理,都有各自的原因,没有对错之分;其二,通过联系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现状,阐释选择物理所面临的问题,及其紧迫性;其三,通过名人名言来阐释历史对民族的重要性。三则材料围绕主题“我的选择,国家的未来”来展开,选择物理也好,历史也好,两者之间并没有权衡比较的关系,所以,选择其一,谈谈自己的想法,并结合材料进行阐释即可。

例文

选择无优劣,态度定一切

□湖南省雅礼中学  蔡佳慧

近年来,教育部针对目前中国教育的发展瓶颈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其中与我们高中生息息相关的就是新高考改革了。

就学生个人发展而言,选择物理还是历史似乎并没有多少需要纠结的,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可各所高校的招生政策却又直接影响了许多家长及其孩子的选择,尤其是目前热门的电子信息类、理工科类等专业都强制要求首选物理,许多学生也正是冲着96%以上的择业率才选择物理。还有相当多的同学选择历史,是认为物理太难学。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选科在“合适”之外还要考虑很多现实因素,这就导致了我们左右为难。

不过有一句老话说得好,“站得高,看得远”。当一个人脫离个人的视角局限,从全局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会不会更容易把握住那个正确的方向?

若站在国家发展进程来看,两种学科或许代表了国家发展中对两类人才的不同的需求。一方面,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受限于他国,遭遇“卡脖子”窘境。这就得培养一批人才,能在高中阶段就接受较为系统的物理学科的熏陶,为之后更好地开拓前沿技术打下坚实的思维能力基础。另外,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这些同学还可以收获细致严谨的态度、分类讨论的方法,更可以学会开拓创新,学会耐得住寂寞。这些不仅是能突破“卡脖子”窘境的人才所需要的基本素养,也同样适用于所有技术性工作领域。另一方面,中国又需要培养能在历史中汲取智慧,有敏锐判断力的现代化公民。虽然这些判断力可以凭借平时的经验养成,但是系统学习过历史的人看待当下发生的问题无疑会更有体系感,更有前瞻性。而这种素养也有益于任何人文性工作领域。由此可见,选择什么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得到相应学科的能力和素养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即使选择了物理也并不代表这些同学就会放弃历史,更不意味着整个中华民族会丢掉历史。浙江大学的前党委书记郑强曾说:“一个民族丢了历史,那离灭亡也就不远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应该是所有中国人的使命与担当。同理,如果有同学选择了历史,难道就意味着他们会忽视物理在国家、社会发展上的重要性吗?一定不!每一个国人一定都记得,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史之所以会发生,重要原因之一不就是科技发展的落后么!

一方面,只有每个人都明晰了各自的主体发展方向,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分工。另一方面,也只有大家相互合作,共同进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让东方雄狮立足于世界舞台的中央。

选择只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机会,真正影响到国家未来的是我们对待选择的态度——现在认真严谨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将来踏实负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为人为学,追求完美。”我想,无论我们喜欢什么,选择什么,只有在选择以后的每个环节都尽力做到最好,才能对得起我们大声说出“我是中国人”时的自豪,才会有底气喊出“今天我以中国为荣,明天中国以我为傲”!

(指导教师:李兰/编辑:彭宇)

猜你喜欢
示例太空物理
只因是物理
上太空,安个“家”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我不是教物理的
太空遇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