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锦绣事业,扬龙马精神
——记功夫警察王马万

2021-12-24 05:12曹森
少林与太极 2021年11期
关键词:特警少林寺武术

◎曹森

河南伊川,北临龙门石窟,东依嵩山少林,山川秀美,历史厚重,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因属洛阳管辖,处于“当秦陇之禁喉”的地理位置上,所以自古以来就是各路豪杰枭雄龙争虎斗的战场。这块土地上逐渐形成了尚武、习武的民风。

在深圳特区,就有一位来自河南伊川身怀少林绝技的人民警察,他被称为深圳警队 “功夫王”、深圳警队的“武打明星”。这位拥有传奇人生的人民警察是著名武打明星释小龙的师兄——王马万。

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底有多少青少年因为看了电影《少林寺》热血沸腾,继而萌发拜师学武的念头。某杂志在相关的新闻报道中这样提道: “《少林寺》掀起的‘武术热’和‘功夫片热’,热到一个什么程度?它热到了在外出需要带介绍信、全国粮票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青少年纷纷离家出走,赶赴河南少林寺要求学艺的程度(但当时少林寺并不对外招收武术学员);有的即便离不了家,也会去各地体委、体育馆组织的各类武术学校报名习武。‘少林寺热’由此可见一斑”。

电影《少林寺》上映的那一年,王马万年仅10岁。

与那些从天南海北跑到少林寺学艺的少年们不同的是,王马万的家乡伊川县与嵩山少林距离不远,当地本就有尚武之风,再加上电影的风靡,让10岁的王马万对少林功夫产生了万般痴迷,父母经不住王马万的软磨硬泡,终于同意他学武的要求。

王马万

于是,1983年4月,10岁的王马万来到了嵩山少林寺。一段传奇的人生就此拉开序幕。

“拳以寺名,寺以拳显”是对少林寺因“武”而闻名的最佳形容。“天下功夫出少林”,说的是少林寺乃中国功夫的集大成之地,荟萃了各朝各代和五湖四海习武之人的技艺和精华。日出嵩山,金刚挥杵,佛陀狮吼。武者们在绿树掩映下拳脚翻飞,棍摆枪舞。

少年王马万(上)的“无影脚”

王马万在去少林寺学武的前夜,激动得睡不着觉,年少的王马万一直在想象自己练成少林功夫后的身姿,期盼着自己能像电影中的李连杰一样身怀绝技。然而父亲知道,英武潇洒的背后都是血汗,习武不经苦练难以成材。这条路,就是一条吃苦的路。于是父亲对王马万说:“这条路是你自己的选择,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一个年仅10岁、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对这些,还似懂非懂,但是懂事的王马万还是点了点头,算是父子之间的一个约定。

王马万(前排蓝衣)早期学武时与师兄弟合影

与王马万一同前往少林寺学武的,还有王马万同村的5个小伙伴。到了嵩山少林寺,开始正式学武,两天下来,几个小朋友的幻想全部受挫。王马万当时还不知道,他到少林寺拜的这位师傅,是位“魔鬼教练”。王马万的师傅出自武术世家,训练自己的徒弟以严苛著称,就算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毫不客气。早上五点钟,师傅会拽着自己两三岁的儿子和所有的徒弟一起跑步,因为儿子年龄太小,经常跑着跑着就从队伍里消失了。后来师傅发现原来儿子跑到操场中间玩小石子了。师傅一脚就把儿子踹出老远。在一段影像资料中,播放了这么一个片段:师傅带着自己的儿子练武,让儿子倒立,两三岁的小孩双手撑着地,一边流着泪一边咬着牙说:“要命!”师傅则不为所动,要求儿子继续坚持。一个动作练完,儿子已经是哭得满脸泪水。师傅在一旁说:“儿子,要做男子汉,好好练武,将来把武术发扬出去!”

这位师傅名叫陈同山,因为自己的儿子在龙年出生,所以取名叫陈小龙。1991年,陈小龙拜少林寺住持大和尚为师,获得法名“释小龙”。几年之后,小龙成为电影明星,红遍祖国大江南北。

王马万跟着陈同山学习少林功夫,师傅要求,早上五点起床,跑步,蹲马步,练拳法,学套路。这些从未经受过体能训练的小孩儿哪能受得了这个,一个个全都兴奋不起来了,一天练下来,浑身肌肉酸疼。学武的地方条件也非常艰苦,王马万跟着师傅一起吃斋菜,师兄弟一起睡双层的硬木板床,很多人在一起睡成一排,即便生了病也要继续坚持,刮风下雨也不能休息,这不仅是对身体的打磨,也是对意志力的考验。

没多久,和王马万一起来的几个小孩就受不了了,实在太苦了,有人开始喊着要回家。那个时候,王马万也萌生过回家的想法,但是他又想起父亲说的话,想起自己对父亲的承诺,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一起来的小伙伴,开始陆续离开少林寺,不到一年时间,其他几个孩子全部离开了,只剩下王马万自己。王马万不走,连这点苦都受不了,又怎么能学好武艺?他决定留下来,一定要练好武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王马万(前排左二)在上海表演功夫,前排左一为乔红亮,前排左三为王德庆。后排左一为陈正雷。

王马万与释小龙、郭富城合影

拍摄电影的间隙在酒店进行热身

王马万曾在1994年2月登上《少林与太极》杂志封面

师傅陈同山非常喜欢王马万,因为王马万身上有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练武的人就需要这种韧劲。于是陈同山也经常对王马万说,今天的苦是为了未来能够练出水平,将来在武术比赛中拿到成绩,那样就不会感觉到苦了。这种鼓励也是王马万能坚持到底的原因。陈同山的少林功夫精湛纯正,精通各种武术套路,尤以黑虎拳、达摩杖、春秋大刀等功夫见长。王马万意志坚强,不怕吃苦,又加上热爱武术、天资聪颖,很快从陈同山的弟子中脱颖而出,陈同山更是对王马万倾囊相授。名师出高徒,拜师之后仅三年,王马万的武艺已有小成。这个13岁的少年,已熟练掌握了少林传统拳术和各种器械套路。他的表现也受到少林寺住持大和尚的赞扬,并且收王马万为徒,给王马万起了法名“释延心”。

又过了三年,1988年,王马万15岁了。在这一年,郑州市举办武术比赛,王马万一举获得拳术、剑术、枪术和对练冠军。1990年,王马万又参加港台武术友谊赛,获武术全能冠军。1991年,王马万参加首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获得表演一等奖,剑术第三名,枪术、拳术第二名。同年又参加了在河南新乡举办的河南省武术比赛,获剑术、枪术、拳术、对练冠军。几乎是一年一个台阶,王马万在武术比赛上屡创佳绩,斩获一个又一个大奖。在武术界,王马万一时风头无两,被称为“赛坛黑马”。

1982年到1992年,是王马万快速成长的十年,王马万由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全国顶尖的武术高手。该拿的奖都已经拿过,未来何去何从,要一直在登封少林寺待下去吗?

王马万身上有一股与生俱来的正义感,他从小就有一个警察梦,小小的心里就有一种中国人自古所赞扬的侠义精神。师傅陈同山了解王马万的心思,他给王马万提出了一个建议——去读大学。当时的武汉体育学院正在特招一批有武术成绩的人,读了大学,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警察梦。王马万欣喜若狂,这是一条可行性非常强的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建议。

1991年,师傅陈同山给了王马万三千元钱,王马万叩谢恩师,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在招生考试中,王马万以武术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录取。然而,王马万在少林寺的日常生活就是练武,进入大学以后,对文化课有一定的要求,不仅要练得好,更要懂武术理论,这方面王马万稍有欠缺。恰逢当时王马万收到了本少林寺关于参加日本少林拳法武术大赛的邀请。于是王马万又回到了少林寺,参加了日本的比赛。这一去不打紧,又获得一个全能冠军。拿了这个冠军之后,王马万也离开了武汉体育学院。

1992年,王马万在练功之余,也学习了不少文化知识,这一次他自信自己在进入大学后,能够成为一名称职的学生。不服输的王马万又一次来到武汉体育学院,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被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录取。进入大学后,王马万仍坚持苦练少林功夫,从未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有任何懈怠。在当年的全国武术锦标赛中,王马万又一次获得剑术冠军、对练亚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王马万和师兄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比赛。前排左一为王马万,前排右一为乔红亮。后排左二为陈同山老师,后排右二为陈同川老师。

在王马万成为大学生的这一年,他的师弟释小龙参加了第二届中国郑州少林国际武术节,在这届武术节上,释小龙大放异彩,他以敏捷的身手、规范的动作赢得了满堂喝彩,再加上他年纪小,形象可爱,赢得了现场所有人的好感。最终释小龙获得了通背拳、罗汉棍两项优胜奖,爆出了该届武术节的最大冷门。

九十年代王马万在电影拍摄场地展示少林功夫

王马万在武汉体育学院读书时期留影

王马万与元华、元彪合影

王马万与吴樾合影

王马万与释彦能合影

1993年,中国少林寺佛学文化访问团前往台湾进行一系列活动,刚满4岁的释小龙也是访问团成员之一。台湾的影视公司看中了释小龙可爱的形象和武术功底,邀请释小龙拍摄电影。释小龙的父亲陈同山担心释小龙年纪太小,生活上无法自理。这时候他想起了自己的爱徒王马万。

释小龙从3岁起就跟着师兄王马万学功夫,跟王马万最亲近,让王马万陪同释小龙去拍戏最合适不过。

此时王马万已经在大学待了一年多的时间了。在大学里,王马万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项武术比赛,成绩很好。参赛多了,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就少了,王马万对此非常焦虑。当时王马万的辅导员叫梅汉超,梅老师了解了王马万的情况以后,鼓励王马万抓住机会,并且表示,王马万由此拉下的文化课由他来负责为其补习,王马万这才放心请假出行。

就这样,王马万随着释小龙一起,进入了影视圈。释小龙拍戏之余,王马万就带着释小龙练功,拍戏的时候指导释小龙的武术动作,几乎相当于释小龙的半个动作导演。在拍摄《新乌龙院》的时候,导演朱延平注意到了王马万,他发现这个小伙子年轻帅气,而且武术功底扎实,打出来的动作非常好看。于是朱延平导演就力邀王马万在电影中出演角色。王马万也觉得很好玩,在电影里本色出演释小龙的师兄,并且导演给王马万安排了几场展现少林功夫的戏,结合喜剧剧情,打出来既好看又好笑。影片公映以后,很多影视界人士都注意到了这位身手敏捷的释小龙的大师兄,王马万也与影视圈有了越来越深入的接触。

在电影《无敌反斗星》中,释小龙有一场戏是要闯关,遇到了黄飞鸿(蜡像),在剧本中,黄飞鸿(蜡像)是武功非常高的,所以对演员的要求也很高,最后导演选择让王马万来饰演黄飞鸿(蜡像),与释小龙拍动作对手戏。释小龙说,他与王马万师兄一起拍戏的那段经历,最难忘的就是这一场。当时这场戏在摄影棚中拍摄,为了营造电影中需要的神秘感,剧组每天拿几捆香在摄影棚中点,演员们熏得两个鼻孔全是黑的。释小龙和王马万经常一打就是一个通宵,又脏又累。王马万穿着黄色长袍,这件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释小龙也是一样。释小龙和王马万把武者身上的意志通过电影展现了出来。通过这次拍摄,王马万结识了郑少秋、洪金宝等明星。

拍摄《龙在少林》的时候,王马万已经成为真正的主演了,他在电影里本色出演释小龙的大师兄,与香港著名影星罗家英、元彪都有不少对手戏。拍戏也很辛苦,在拍摄期间,王马万累得靠在地铁旁的柱子上睡着了,当时他穿着剧组的戏服,醒来的时候居然发现身边有人给他丢硬币。拍电影被当成了乞讨,大家都哈哈大笑,觉得有趣。

此后,王马万又受邀前往美国,担任了电影《中国龙》的武术指导。

王马万和恩师——小龙教育集团董事长陈同山

王马万和恩师——小龙少林武术学校校长陈同川

王马万与幼年释小龙一起打电子游戏

王马万与释小龙

神奇的是,拍戏也没有耽误王马万拿奖。1993年,他在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中获全能冠军。1994年,他又在全国武术锦标赛上获得全能第一,被授予“武英级”(中国武术运动员最高等级,也称“健将级”)运动员称号。

刚刚成为特警的王马万

王马万拿的奖越来越多,拍的戏也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很羡慕他,劝他专心从事影视行业。就连师傅陈同山也说,不如以后就和小龙在一起搭档,负责释小龙在电影上和生活上的所有事务。但是在王马万的内心深处,仍然“不忘初心”,那个警察梦一直在他心中。因此,王马万并未在演艺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他梦想着有一天成为人民警察。

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年,王马万一门心思投入到了学习中,他没有被影视圈的花花世界迷惑,依然是在校内努力学习,在校外不断拿奖。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995年,深圳市公安局来到武汉体育学院特招警察。当时王马万正在国外参加武术比赛,待赶回来时招生期限已过。王马万不服输的劲头又一次冲上来了,他决定毛遂自荐,只身前往深圳市公安局。下定决心后王马万向学校请了假,他带着自己的各种荣誉证书和一柄长剑来到了深圳市公安局。见到公安局的面试官以后,王马万向对方解释了自己错过招生期限的原因,并且拉开自己的背包拉链,一大堆获奖证书涌了出来,堆了满满一大桌子。面试官被王马万的勇气和决心打动,同时也因为王马万获得如此多的奖项而震惊,他要求王马万现场表演功夫。王马万当即抽出自己随身携带的长剑,当场耍了一套“醉剑”。精彩的功夫表演震惊了面试官。在经过深圳市公安局领导研究后决定,增加一个特招名额。王马万带着通知书回到武汉校园,老师和同学们都为王马万感到高兴,因为他终于实现自己的梦想。

王马万就这样被特招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进入深圳特警支队工作。儿时埋藏在心底的种子,此时开花结果。

深圳市公安局把王马万放在了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上。1996年,深圳特警队是全国第一支警察队伍中的特警队。那一年王马万依然没有停止参加比赛,他在全国武术锦标赛中获得了剑术第二、拳术第二的成绩。由于武术成绩优异,王马万成为深圳两百多名特警的武术教官。

功夫在特警工作中的应用更讲究实战性。王马万经过这么多年的习武,又在大学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对武术运动规律的理解已经非常透彻了。他总结了特警工作的特点,又将少林武术中的精华融入其中,钻研出了综合格斗拳、特警长棍术等特警实战功夫。这些实战功夫从编创到教学,几乎都是由王马万一个人来完成的。其中,特警长棍术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发挥了有效作用,少林的棍法本身就威力较强,王马万从实用性出发编排的这套棍术,让特警在抓捕过程中可以有效制止歹徒,这套长棍术受到了公安部的表扬,并被迅速推广到了全国。

在特警队工作的日子里,王马万一方面作为武术教官,提高了深圳特警支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王马万代表警队外出参赛,获得很好的名次,提升了警队的知名度。2000年,香港国际功夫协会组织了功夫大赛,王马万再一次获得全能冠军。

王马万(右二)与深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领导和教官一起观看学员训练情况

王马万指导特警队员的武术动作

王马万与深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领导、教官及队员合影

就这样,王马万做了十一年特警支队教官。这多多少少与他儿时的梦想有一点点差距。因为王马万想做一名一线警察,真正参与到案件侦破中去。所以王马万向组织提交申请,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一线警察。领导一开始是不同意的,因为王马万在特警支队属于特殊人才,但是王马万认为,一定要到基层去,进一步锻炼、实践,去积累破案经验,这样才算是满足自己最大的心愿。

于是,经过一番努力,2007年王马万被调入罗湖公安分局东湖派出所,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后,2012年王马万又申请调入深圳罗湖分局刑警大队工作。当了刑警,接触的案件更多,王马万将自己的一身武艺发挥得淋漓尽致。

令人羡慕的成功就只有一种,那就是以自己热爱的方式过一生。

王马万习武时勤奋刻苦,工作时兢兢业业。作为警察的王马万,不仅仅只是有一身武艺,还有灵活的头脑,缜密的心思,快速的反应和高超的侦查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王马万带领特警队员练习拳术

对待群众,他热心细心。王马万曾在巡逻时接到110报警,有一位年迈的老人疑似走失人员,请求帮助。王马万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只见一位八十岁左右的老妇人,站在路边手足无措地看着来往车辆。王马万立刻上前与其交流,并观察其特征:老人精神正常,沟通正常,带手包,衣着干净。通过一系列观察,王马万认定,这绝不是流浪人员或精神失常人员,这位老奶奶只是一时找不到回家的路。既然如此,就可以锁定其辖区住户身份了。然而老奶奶表达不清,王马万协调警力一方面调取周边监控,一点点查找线索;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网络寻人。王马万自己则带着老奶奶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地去寻找,终于在第十个小区,找到了老奶奶的家。从接到指令到完成任务,仅用了四个小时。

对待犯罪分子,他毫不留情。王马万从事刑侦工作后,主要负责毒品案件,兼路面伏击。破毒品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从事毒品交易的犯罪分子往往会携带凶器,这就要求我们的公安民警能够快速制敌。王马万这一身少林功夫,对付一般的犯罪分子绰绰有余。特警长棍术在实际抓捕过程中,也发挥很大作用。同事们都开玩笑说:“犯罪分子碰到王马万,真是倒了大霉。”从警以来,王马万先后被授予“广东省破案能手”“十佳特警”市局“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荣获集体三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两次。

王马万(左三)在电影《打出头》新闻发布会上

许多人在谈及王马万时,都会提到释小龙。在谈及释小龙时,又都会说到王马万。唐代李郢的《上裴晋公》诗中有言:“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用来比喻奋发向上的精神。在中国古代,龙和马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周易》中龙马均属“乾”,是天之纯阳,代表着热烈、刚正、奋进、高昂、刚健。释小龙的名字里有龙,王马万的名字里有马,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两者的结合成就了许多经典影片。假如王马万一直从事影视行业,他可能会赚许多钱,但那绝不是他自己想要的人生,经历了一段让许多普通人羡慕的传奇,却仍然坚持儿时的梦想,王马万做到了“不忘初心”。

工作之余,王马万仍然参与了一些电影的制作。他一直和影视圈保持比较紧密的联系,与关系最好的师弟释小龙每年都要有一两次见面,除此之外王马万和影视明星吴樾、释彦能等私交甚好,大家经常在一起聊武术和电影。今年年初,王马万参与了一部动作悬疑电影《打出头》,担任总监制。王马万说,参与创作一部打击罪犯类的影视作品,也是多年以来的一个心愿,电影的成功制作,是满足了自己的另外一个心愿。

王马万也早已为人父,曾经怀揣梦想的少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拳脚打出了一片天地。

在谈及自己的孩子时,王马万说,自己并不想让孩子去学专业的武术,因为这条路实在是太难、太苦,但是他本人一定不会放弃武术,因为武术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强化人的体能,武术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哲学,能让人获得更好的思想提升。王马万从未停止习武,至今仍身手敏捷。

这就是王马万,一个热爱生活、敢于追求梦想的功夫高手。一个曾在中国影史上留下经典作品的厚道“师兄”。一个坚韧、厚道、努力、勇敢、身怀绝技、心怀正义的人民警察。

猜你喜欢
特警少林寺武术
“95后”特警的用情守护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编辑部的故事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少林寺2》立项拍摄
联合演习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少林寺与政治的千年恩怨
我要去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