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地理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农业”为例

2021-12-24 08:14
科学咨询 2021年45期
关键词:农业活动学生

谢 琳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选取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农业。本节内容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农业、农业类型以及重要性;第二部分为我国农业的东西和南北差异;第三部分为发展农业的措施——因地制宜;第四部分为走科技强农之路。

二、学情分析

首先,八年级学生经过前期的学习,已经了解掌握了我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和自然资源类型,具备学习我国农业的基础知识以及地理读图能力;其次,八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对生活和社会现象有了探究欲,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能够产生兴趣,教师在本节课内容中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农业知识;最后,八年级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尚且缺乏,需要教师不断引导。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狭义和广义概念,能够结合生活现象判断农业类型,并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2.能够看懂和分析图表、地图和示意图,学会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辩证理解、分析我国农业在东西和南北的差异和原因。

3.理解因地制宜的必要性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进行因地制宜。

4.了解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果,激起民族自豪感,树立可持续的资源观、人地协调观,并能够给予家乡的农业发展以关注,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五、教学难点

1.分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农业差异;

2.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分布;第二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科技强农之路。

七、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南海”为主题,突出案例探究教学思想,采用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将爱国主义认知、情感和行为目标落实到地理教学过程中,从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见图1)

图1 教学设计思路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PPT展示学习目标;教学用具:PPT、相关材料。

【学生活动】学习工具:课本、地图册、笔记本、笔、平板电脑;预习:农业的概念及分类。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陈述性知识,将本节课目标提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二)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农业发展》一分钟短片;每个人、每时每刻、不管你在哪,在做什么,农业都离不开你的视线。它能带给你美食,带给你好的居住环境,带给你成长和希望。今天,将要探索的这片区域就是——农业。首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预习内容,并回答:什么是农业?

【学生活动】回答:狭义和广义的农业概念。

【设计意图】播放一分钟农业从原始到现代发展变化的短片,让学生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中来,利用视频做背景来引出问题,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农业的强烈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农业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为后面板块的学习做铺垫。

【承转】农业是基础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前面知道了什么是农业,那么,农业所包含的部门有哪些?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的地位是怎样的?这将是这节课我们首先要来探索的内容。

(三)讲授新课——识农业

【教师活动】1.分别将盒装牛奶、牛肉卷、黄豆、珍珠大米、鱼、原木与畜牧业、种植业、林业、渔业进行连线;2.将各农业部分与概念进行连线。小组完成以上两个活动,并阅读课文回答:复习巩固一下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是哪些?

【学生活动】1.完成连线活动,并回答问题:狭义农业:就是平常所说的种植业;广义农业:通过培育植物、饲养动物等或者其他方式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就称为农业;2.农业的主要部门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部门。

【设计意图】小组通过连线活动,学会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达到对农业概念以及农业各部门概念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教师活动】在早上,你会选择吃什么呢?除了“食”,在其他方面比如生活、生产中,还需要农业吗?请结合你的家乡,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回答:衣、住、行。查找资料,结合乡土地理举例说明农业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的密切联系。

【设计意图】1.引导、引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农业的重要性,结合乡土地理,激起学生的家国情怀;2.学生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对提取和归纳信息能力的培养很有好处,同时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了学生钻研学习的兴趣。

【承转】在日常生活中,农业提供了可口的早餐和丰盛的午餐、温暖舒适的衣服;在工业活动中,也提供的廉价的原料和消费市场。可见,农业的重要性。但每个人对中国农业的重视程度都是不一样的,下面两位同学的说法,你同意谁的?为什么同意,请说出你的理由。

小红──农业是只要每个人都能吃得上饭就行了,其他的没必要发展,还不如发展第二三产业。

小明──虽然我国的农业发展已经有了进步,但是仍然得向现代农业发展,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的道路。

【学生活动】从小组中选出代表发言,组内同学相互反馈补充,教师引导同学们从横向和纵向来看待问题。

【教师小结】从横向——我国人口角度来分析:确实,解决我国人民温饱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环节也是其他一切的基础;从纵向来分析:中国农业要实现现代化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难题,但也是未来的发展的道路;再者,从国家层面——决策者来分析:第一产业农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是基础、重中之重。

(四)讲授新课——析农业

【教师活动】让学生读P93图4.10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图,对于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有一定的了解,并回答下面所列出的两个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畜牧业和种植业被分成两个部分,是哪两个部分呢?畜牧业和农牧业的分界线在哪里呢?小组合作填写下表1。

2.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布有哪些农业类型(部门)?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差异,有什么主要原因?小组合作并填写下表1。

表1 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及原因

3.在我国的西部地区,降水相对来说是稀少的,那么,种植业主要将会分布在哪里呢?在这些地区又为什么发展种植业呢?

4.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农业的这些类型或者部门都是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呢?

5.你能否举出天然林和人工林的例子吗?我国的哪些地区主要是林业集中的呢?

6.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在我国的什么地区呢?

【学生活动】读图,思考后进行小组分组回答。

【教师活动】让学生读P94图4.11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小组合作,完成表2。

表2 我国东部地区农作物分布

【学生活动】小组读图并讨论,分工填写表2,组间相互完善反馈并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1.通过读图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农业的地区(东西部和南北部)分布的差异性;2.采用一系列、逻辑紧密的问题链让学生打开思维,设置悬疑,让每位同学参与到课程中来,理解我国农业在不同农业部分的地区分布的差异;3.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自然地理知识,分析形成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还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承转】小组共同完成活动图4.12 “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

(五)讲授新课——析农业:慧眼识差异

【教师活动】展示课件并提问:对照P96图4.1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说出影响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的主要因素?

【师生总结】影响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条件。

【承转】自然条件是进行因地制宜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发挥其自然条件优势,进行作物与地区的完美适配,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但是,再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中,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下面同学们请看到P97活动图4.15东南沿海某区域,回答:当进行具体的农业生产时还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这些因素可以称之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并派出代表回答。

【师生总结】这些因素是社会经济条件

【承转】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也有社会经济条件,与城市的距离是社会经济条件因素之一。请同学们结合活动,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你所在的地区(如家乡农业结构的调整),还有哪些社会经济条件因素能够影响农业发展?请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在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思考家乡身边的地理问题,培养民族、家乡责任感。

(六)讲授新课——走科技强农之路

【师生活动】播放视频《袁隆平:“共和国勋章”获得〈致敬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并展示袁隆平爷爷的科技成果,以及国家对他的肯定和表彰。教师和学生发表对视频的看法,引导学生们思考:作为一名中学生,如何为国家的农业发展出一份力量?

【设计意图】以播放视频作为结尾,将同学们的精力集中起来,产生兴趣,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更重要的是深化主题,体现出我国对科技强农的态度,对袁隆平爷爷的崇拜和敬畏之情,燃起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感,点燃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九、教学反思及建议

“农业”这节内容的课程标准,主要是想要培养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仔细剖析其涉及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可以提取如下关键词:“因地制宜”“科学技术”。而根据这两个词进行延伸,我们就能够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联系:一方面,培养学生乡土情怀;另一方面,培养民族自豪感。按照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在初中地理或者是高中地理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落实爱国行动就是水到渠成的。爱国主义要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日常生活、学习、实践的每时每刻、一言一行、一思一虑。爱国概念不再那么空洞,而是变得非常细致、非常具体,爱国就是用实实在在的行为去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支撑国家尊严和未来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产业、具体的领域。爱国意识的培养,需要全面的成长和全面的发展,能做到全民不乱丢垃圾的民族未必是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但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能做到的绝不仅限于全民不乱丢垃圾;爱国意识的培养,不能寄希望于一曝十寒、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只有扎扎实实的常态化落实和长期坚持,才能真正培养出有觉悟、有能力、有思想、有智慧、有担当的爱国新生代。

所以,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要扎扎实实将爱国主义教育分解落实到孩子的日常生活、日常学习、日常思维、日常实践、日常活动中去,借助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流程为孩子创造条件、优化方法途径,引导鼓励青少年通过自觉主动、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实现一系列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自觉努力培养高效率消化吸收知识,活学活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习素质和能力;自觉努力培养提高与操作、实践、生产、制造相关的生产实践素质和能力;自觉努力培养提高认真严谨、精益求精、敢于创新、争创一流、遵守并引领行业标准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自觉努力培养提高遵纪守法的法制素质和能力;自觉努力培养提高和谐共处的社会素质和能力;自觉努力培养提高科学保养、合理锻炼以保持身强体健的身体素质和能力;自觉努力培养提高勇于探索、敢于超越的创新素质和能力;自觉努力培养提高树立正确是非观、荣辱观、责任观并自觉以其规范和约束自己言行举止的文明素质和能力;自觉努力培养提高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并时刻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国防素质、爱国素质和能力。

猜你喜欢
农业活动学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赶不走的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