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应试体育思维要有“真招”

2021-12-24 04:30于素梅
教育家 2021年49期
关键词:应试课程体系中考

于素梅

中考体育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体质持续下降、未能熟练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难以享受到运动乐趣等现实状况。然而,在中考体育推行的过程中,种种原因使其广受诟病,应试体育思维越来越突出,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人们对体育价值的错误认识。当下,应试体育思维亟待破解,中考体育方案亟待优化,以正本清源,回归体育的本真。

其一,提高对体育的认知度。

体育究竟是什么?对于中考而言,它是一门科目;对于强身健体而言,它是一种方式;对于育人而言,它属于一类教育;对于强国而言,它是一项重要内容。简言之,体育不能单单为应试,它还具有多重递进的功能。

作为中考科目,体育理应受到重视,其必要性应该被看到、被尊重。但中考体育的设置与实施过程必须符合教育规律,任何扭曲的做法皆应规避。作为强身健体的方式,体育无疑是最实用、最有效的,但若不养成习惯也恐难使身心真正受益。作为育人教育,体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还有助于智力的发育、人格的健全、意志的锤炼。作为强国的重要内容,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伟大梦想,有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是责任、是担当,我们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切实强化学校体育工作。

其二,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

无论是学习体育课程,还是接受中考体育测评,都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但综观当下,体育课程似乎出现本末倒置现象,本应教什么可考什么,逐渐变成了考什么就教什么。不仅体育课程标准难以顺利实施,体育课程内容也難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需求等进行合理安排,初中体育课几乎成了中考体育课。这一现象背后隐含了一定的功利主义,是“唯分数”弊端所致,应试体育思维也缘起于此。

健康可持续的中考体育,需要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各个学段的体育课程要上下衔接,内容目标要有针对性,方式方法要适宜。对初中学段而言,健康知识要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基本运动技能要针对初中生的身体素质,专项运动技能需达到规定水平。中考体育仅是测评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不应将目标盯在学生的考分上,而应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体育和健康素养,为其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其三,建立发展性综合体育测评体系。

中考体育的设置,实际上是对学生初中体育学业水平的测试,了解体育学业质量,把握学生该阶段的体育发展水平。但是,考什么、怎么考起着决定性作用。长期以来,中考体育内容主要聚焦体能和某几个项目的技术测评,而且大多是一次性、终结性测评。这容易造成应试化和功利化倾向,仅仅围绕几项考试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很难实现养成锻炼习惯、热爱体育运动、形成运动能力等目标。

发展性测评,是指把一次性体育中考分散到不同学年或学期,基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客观而精准的评价,使中考体育既有过程性又有终结性,更加科学地测评学生的体育发展水平。综合性评价,是指把原有体能与技术的评价拓展为知识、能力、行为、健康的系统性测评,更加注重体育与健康素养的测评。既有知识测评又有日常锻炼行为的考核,体现了知行合一;既有运动能力等级评价又有健康水平测试,体现了学有所用。

总之,破除应试体育思维要提高对体育的认知度,要优化体育课程结构,要建立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做到不为应试而体育,不为分数而锻炼,一切为了孩子对运动的热爱,助力孩子锻炼习惯的养成,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应试课程体系中考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错别字先生
应试良方
BEC加试:口试成了成败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