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思考与探索

2021-12-25 09:04李华任
南方农机 2021年24期
关键词:种植者甘蔗机械化

李华任

(南宁市兴宁区昆仑镇农林水利综合服务中心,广西 南宁 530214)

0 引言

甘蔗是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在世界食糖总产量中,蔗糖约占65%,在我国则超过80%。糖是人类必需的食用品之一,也是糖果、饮料等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同时,甘蔗还是轻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因此,发展甘蔗生产,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扩大甘蔗的种植和生产规模,能为农民创造可观利润。

我国种植甘蔗的历史极为悠久,有一定的成熟理论经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种植甘蔗的目标要求也发生了改变。甘蔗种植者除了要扩大甘蔗的种植规模,还应结合甘蔗种植所需的自然气候条件,对甘蔗种植进行全过程质量管控。因为甘蔗的质量容易受到种植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需要种植者深入实践和动态管理。甘蔗种植者必须要强化甘蔗种植生产的各个环节,使甘蔗在合适的环境中种植生产,还要有效防控甘蔗生产过程的病害,以免甘蔗因营养成分流失而降低质量。而在传统的甘蔗生产过程中,大多数地区甘蔗种植仍以家庭种植为主,并未真正实现集约化高效化种植,对甘蔗生产的制约因素并未科学考量,难以及时对甘蔗生产的环节进行调整和完善,甘蔗生产未受到质量管控。因此,农业工作者必须要及时转变思路,应用机械化技术助推甘蔗生产的高质高效。仪器开展工作,从而使农业生产专业化和集成化。甘蔗生产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节气和地质条件等,生产过程中极其容易耗费资源,对生产者来说是艰巨的任务。

应用机械化技术设备,能帮助农业工作者改造种植和生产甘蔗的环境,使生产工程周期大大缩减。而应用机械化技术思维,农业工作者能在生产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动态管理,确保所有不良因素被有效排除,快速地达成质量价值目标。总的来说,应用机械化技术设备保障的是甘蔗生产前期质量,而应用机械化技术管理的配套设备,则能够有效地保障甘蔗生产中后期的质量。因而,农业工作者理应在甘蔗生产全程投入使用设备。

1 甘蔗生产全程应用机械化技术的优势

一般来说,在农业生产中投入机械化技术,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应用机械化设备标准化生产种植;二是应用机械化技术思维,在农业生产的风险监控和生产资源的集中管理等方面,借助有效的自动化监测

2 甘蔗生产全过程应用机械化技术的制约问题

从我国种植甘蔗的整体情况来看,大体上尊重了自然发展的规律。由于甘蔗喜好阳光,适宜在土壤肥沃的区域种植,因而我国的低纬度地区大范围种植甘蔗,如广西和云南等地,种植甘蔗的比例连年扩大。这些区域分布大量平原和丘陵,有利于种植者修建高度差不大的梯田和沟通灌溉水渠,有效地保障了甘蔗中微量元素的沉淀。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这些地区种植者提高了甘蔗种植质量,但是甘蔗种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种植者还必须要长时间观察地质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并且及时地作出改进,才能确保种植成本有效控制。研究表明,许多种植者依靠传统理论和主观经验判断种植甘蔗,常常出现根本性的错误。在新的时期,推动甘蔗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强化极其关键。现如今,尽管很多农业地域有序地投入了机械化设备,使甘蔗生产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升,但是由于机械化技术投入甘蔗生产全过程需要一定的成本,而不同地域甘蔗生产全过程仍有许多实际问题未曾解决,造成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未针对性产生价值,反而使农业甘蔗生产处于疲怠境地,并不能形成科学化的格局。具体问题如下。

2.1 传统观念未转化,机械化设备使用有限

以广西为例,虽然广西的自然条件对甘蔗种植极为有利,但是广西的经济产业并不发达,并未形成以甘蔗种植为主体向外大范围扩散的现代化产业规模,甘蔗生产种植的模式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种植者局限于传统的认知观念,始终无法扩大甘蔗的经营市场规模。广西北海以及柳州等地的种植者长时间进行农产品种植,将自己定位成小农种植者,仅仅向订购商输送产品,并不能自主经营和深加工。正因为如此,这些种植者无法扩大资本规模,也并没有决心定制标准化生产的任务,引入的机械化设备有限。广西多地的种植者对机械设备的认知不深,只是在家庭种植的过程中简单应用少量设备。但是这些机械化设备不适宜在这些环境应用,往往难以提升生产效率[1],在缺乏专业化和集成化管理的情况下,家庭种植成员往往按照主观判断开展机械化生产,没有全面考察甘蔗生产全程的需求,使机械化设备的应用流于形式。

2.2 土地零散化,不利于机械化开展

由于种植甘蔗的很多地域在地形上分布有着一定特点,对甘蔗种植带来局限,导致甘蔗种植区域呈现零散分布。广西是典型的丘陵山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很多种植甘蔗的地块无法适应农业机械化需求。因此,甘蔗种植区域亟需进行宜机化改造,使农艺更好适应农机发展需求,同时,这也对甘蔗种植区域的机械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目前来看,很多农机具的质量并未有效提升,反而出现了粗制滥造的情况。这是由于机械化技术设备采购和营销的市场以资本为导向,并未真正结合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研发生产技术,从而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面临着淘汰的境遇。甘蔗的生产会受到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合力影响,如果机械化设备未有效更新,也就难以及时匹配甘蔗生产应用的环境。另外,机械化设备的使用主要依靠专业化人才,而很多农业地域缺少具有机械化生产技能的综合型人才,尽管这些地区有意识地组织集成化联合生产团队,但是却并没有成熟的人才培训经验,在生产、加工以及运输全过程配套的机械化设备管理方面,难以拥有具有市场责任意识和专业技能的人力资源。这也就造成甘蔗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生产链脱节的情况。因而,必须要尽快转型升级,吸纳高端人才。

3 全程机械化助推甘蔗高质高产的有效措施

3.1 改变蔗农传统观念,实现大规模种植

新形势下,要想进一步实现机械化种植,则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可在地区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规整现有的土地,使土地可满足高效栽培的各项需求。并积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开展有效的土地流转工作,进而在此基础上设定集约化种植的方案,为大规模种植创造条件。另外,农业工作者必须要及时调整农业经营模式,将农业地域的甘蔗生产农户以及甘蔗食品加工企业等集合起来,推动甘蔗生产与加工等链条延伸过程的资源集约进程,使甘蔗生产和市场经营一体化发展,通过协同的统筹管理技术和战略方式,使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更加便捷而高效[2]。打破原有的家庭种植生产模式,通过优先分配种植土地面积较大的农户机械化生产,为其他农业生产者提供试点方案。对农业经营产业作出分配和指导,负责调配各区域农业工作者使用机械化技术的方向,使各区域农民连片经营,共同创造可观的经济收入。

3.2 加快土地整合,提升大型机具效率

目前,用于甘蔗生产的大型机械保有量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大型机械价格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农机农艺融合度不够、经营管理经验不足、机械作业效率难以真正发挥等。现阶段,相关单位需要将土地资源有效整合,逐渐优化甘蔗机械化生产存在的缺陷,选用适宜的农机具,大大提高农机具的适用性以及有效性,并基于此带动产业链发展。负责农业地域管辖的有关部门人员必须秉承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以质量管理的原则逐步加强对甘蔗生产加工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督促有关企业及时地调整机械化技术应用的方案,在机械化技术设备的研发和采购等方面,根据农业生产地域的实际需求调整并更新,及时打通农业工作者交易的便捷渠道,使生产全过程真正实现一体化效益。

3.3 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近年来,国家对我国甘蔗产业高度重视,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给予农机合作化的大力补贴,从而提高蔗农机械化应用的积极性。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2018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由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烘干、秸秆处理全过程发展,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延伸,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2020年,广西出台的《广西糖业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提出要创新甘蔗经营管理模式,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生产模式,提升糖料蔗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降低物资采购、农机耕种、病虫害防治等支出,对规模经营主体在良种良法补贴、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补贴、农业贴息贷款、融资担保、技术推广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大力推动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向糖料蔗生产倾斜,积极引导和鼓励制糖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糖料蔗种植大户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大对糖料蔗种植机、联合收获机、北斗远程监控、自动驾驶系统等农机装备的购置力度。依托广西糖料蔗生产大数据平台,提升糖料蔗生产信息化、精细化水平。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广深耕深松、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间作套种、蔗叶还田、滤泥还田等技术。提高农艺农机结合水平,推广应用适应机械化收割的种植模式。着力示范循环农业生产,创建蔗叶过腹还田、立体种养的生产模式。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组织,推行规模生产、适度经营、精细化管理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物资采购、农机耕种管收、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化服务。发展无人机与气象卫星遥感观测互补的一体化监测体系,强化在土壤墒情、蔗苗长势、自然灾害及产量预报等方面的应用,全面提升甘蔗专业气象服务水平。将更多的高新技术呈现在农民面前,使他们充分了解机械化生产的优势所在。农业地域必须要组织起一批试点示范产业集散群,让围绕着甘蔗生产相关的农业主体人员落实生产责任制,主动在机械化生产应用的过程中投入思考,并且在竞争中学习和实验,逐步强化个人的机械化实操技能,实现甘蔗生产链条各部分内容的角色转变,真正地提升甘蔗的机械化标准化水平。

3.4 加强农机技术培训,建设人才队伍

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糖业协同创新机制,鼓励科研人员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域联合开展糖业关键领域科技攻关。加强糖料蔗种植、机械化作业、制糖加工等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降本增效行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相关单位应根据乡镇农业发展需求,增加对农村合作社的补贴,可在制度的约束下,对农机农艺推广起到重要作用。实现全过程机械化可以说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农业技术培训力度,组织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水平,使他们可运用专业知识展开高效的推广工作,并将高新技术与新型农机具使用方式呈现在农民面前,实现技术指导,共同探讨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推进甘蔗机械化技术使用的过程中,应当让农民通过新时代学习和实践的新形式,在各种媒体平台实现农业学习培训的成果共享,从而挖掘更多愿意投身农业生产的技术型人才[3]。与此同时,必须要为农业培训人员制定目标体系,使他们明确各自在甘蔗生产应用过程的工作内容,并且进行密切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不断地提高质量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将机械化技术应用于甘蔗生产有着重要效用。只有真正提高甘蔗生产应用技术的集成化水平,才能稳定地提高甘蔗生产的质量和产量[4]。有关农业工作者必须立足于实际,考察机械化技术应用的多方面制约因素,积极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助推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种植者甘蔗机械化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甘蔗的问题
甜甜的甘蔗
黑熊吃甘蔗
橡胶树开割季在5月已经开始
逆境菩萨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2009年花卉新品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