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油松赤枯病、松红斑病、立枯病综合防治
——以西牛庄资源管护站油松树苗病害防治为例

2021-12-25 09:04
南方农机 2021年24期
关键词:立枯病油松红斑

李 峰

(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正宁分局刘家店林场,甘肃 庆阳 745300)

油松作为我国特有的林种(即原变种),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但是也对种植地区的生态系统形成影响。赤枯病、松红斑病和立枯病是西牛庄资源管护站的油松苗的常见病种,且很容易发生跨树种感染,其危害会进一步扩大。油松的病害治理工作一直是油松培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油松常见病症需要从病原、传播途径、发病症状以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研究,找到切实可行的举措来做好防治工作。油松树苗培育工作者需要了解油松病害的基本情况,进一步针对油松常见的病害进行深入的了解,如发病原理、发病阶段细节和病害预防等。

1 油松病害的基本情况

油松赤枯病、松红斑病、立枯病主要发生在西牛庄资源管护站育苗基地,发病的季节主要是开春土壤解冻后,赤枯病、松红斑病、立枯病三种病几乎同时发生在2年、3年、4年留床苗上面,5月份后逐渐减弱至恢复到无病害状态。“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当中,生态建设成为国家发展国计民生的重点建设领域,西牛庄资源管护站的油松种植面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展,这使得油松树苗阶段的常见病种开始在林场中频繁出现,如赤枯病、松红斑病、立枯病就是常见病种,极大地影响了油松树苗的健康成长。经过初步研究发现,侵染因子和非侵染因子是引发油松常见病害的重要原因,而侵染因子则是油松树苗遭遇病害的“主谋”,如真菌诱发病害是主谋,在西牛庄辖区内的油松育苗区内,油松树叶上出现了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等多种真菌。

2 油松的主要病害

2.1 松赤枯病

松赤枯病是松树林区常见的叶部病害,在松树的幼苗培育阶段的新叶中比较常见。遭受松赤枯病的树苗的叶子刚开始的颜色基本上是褐色、淡黄色或棕色段斑,部分新叶呈现出浅绿到浅灰绿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会变成淡棕红色或棕褐色,发展到末期,新叶的病害部分会呈浅灰色或暗灰色,严重的看起来像是火烧过。遭受松赤枯病影响的树苗会提前落叶,对树苗的正常生长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对油松树苗培育工作者的树苗培育工作形成极大的威胁。就西牛庄油松育苗区来讲,松赤枯病是影响油松树苗生长情况的重要病害,做好松赤枯病的研究和预防工作十分重要。

2.2 松红斑病

松针红斑病是世界范围内的针叶部病害,这种病多发生于叶的尖端,症状比较轻的会导致松树针叶提前脱落,严重的则会导致松树枯死。油松树苗一旦被松红斑病侵袭,就可能导致出现针叶脱落的情况,严重的会导致油松树苗死亡,这种病害对油松树苗的培养会形成相当严重的威胁。因此,松红斑病的防治需要受到油松树苗培育工作者的重点关注,针对松红斑病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综合治理方案,可以考虑物理预防与药物预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油松育苗工作的病害综合治理工作。

2.3 松苗立枯病

松苗立枯病又可以称为苗木猝倒病,主要由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侵染引起,是危害针叶树苗木的重要病害之一,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对刘家店的林区育苗工作造成严重的威胁。松苗立枯病在每年的4—6月份是高发期,几乎所有的松树苗期都可能会受到松苗立枯病的危害,其症状基本可以分为种芽腐烂型、猝倒型、茎叶腐烂型、立枯型等。由于松苗立枯病对树苗的危害十分严重,做好松苗立枯病的防治工作是育苗工作的重中之重。

3 油松病害的主要防治举措

3.1 做好油松林的检疫工作

由于松树苗的病害发展有一个过程,而每一个阶段的病害处理都有相应的方式,越早发现松树苗的病害,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越有利于松树苗病害的防治。检疫作为一种“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的手段,可以在松树苗遭受病害的早期发现问题,便于林场工作人员及早处理问题,可以颇为有效地控制松树苗的病害发展态势,更有利于根治病害。

西牛庄资源管护站油松树苗培育过程中,油松树苗在培育期间最主要的三种病害分别是松赤枯病、松红斑病和松苗立枯病三种,但是这三种病害从产生到对油松树苗造成严重危害会经历一个过程,而在早期是可以及时检测出来和处理的。在缺乏检疫技术的前期,西牛庄资源管护站的油松树苗培育工作一度受到这三种病害的困扰,工作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而检疫理论和检疫实践的有效开展,将会推动油松树苗培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初春时节,土壤解冻,土壤中的真菌会开始活跃,部分真菌会对油松树苗造成感染,使其不同程度地出现病害表征,林场工作人员则完全可以在初春时节,定期对苗龄在2~4年的油松树苗进行检疫,发现并标记出现病害症状的树苗,然后通过科学、系统的治理方案根治松树出现的病害。林场工作人员通过育林实践,发现科学开展检疫工作可以有效控制松树苗的病害情况,使病害不会轻易地跨树种、跨区域传播,对松树苗的种植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西牛庄资源管护站的油松育苗实践工作中,需要将检疫工作作为大头重点推进,由于油松赤枯病、松红斑病、立枯病的暴发期主要是2~4年的初春阶段,所以林场的油松育苗工作者,需要在每年的初春阶段,针对2~4年苗龄的油松进行针对性检疫,保障油松树苗的病害能够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当然,在开展检疫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此过程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与对应的高校进行对接,以科学的研究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导依据。相关的专家学者在分析油松树苗防治的问题上,可能可以兼顾到更多细节,这对林区的检疫工作有查漏补缺的指导作用。高等院校的先进研究理论与林场的树苗检疫实践相结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油松树苗工作者的检疫效果,从而进一步推动油松树苗培育工作的圆满完成。

3.2 提升油松林的栽养技术

油松林的栽养技术也可以称为营林技术,营林技术对于松树病虫害的控制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由于早期的林场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比较差,导致林场的营林工作并没有作为重点来进行推进,使得油松林的育苗工作陷入窘境。一般情况来讲,科学合理地运用营林技术可以有效保护油松林的育苗工作,对提升园林系统的卫生环境质量有很大帮助,甚至可以预防油松林的病害发生。林场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科学的营林知识设计和改进油松树苗的培育方式,保障油松树苗能够顺利度过病害窗口期。在常见病害方面,“叶部病害”和“松针部病害”是常见的油松幼苗的病害,而林场的育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油松整形的方式剪掉出现病害的枝叶,以达到中断病害的传播的目的,这样做也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传播效率,起到保护油松树苗的积极作用。

当然,油松树苗还需要应对来自大自然的考验。就目前情况来看,油松树苗的营林技术应当从多维的角度去考虑,油松树苗在同一阶段遭遇的各种环境变化都会对油松树苗的培育形成重大影响。子午岭自然保护区的西牛庄管护站位于我国北部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春旱、夏涝、冬寒少雪的气候特点,使得育苗期的油松很容易受到大自然的威胁,最终导致油松树苗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若针对油松幼苗的土壤进行积极的研究,保障土壤的营养成分,促使树苗可以在土壤中汲取足够的养分,这对油松树苗抵抗病害有着积极的作用。可见,提升油松林的栽养技术是做好油松树苗病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内容。

3.3 利用化学手段进行防治

目前,化学手段在预防和根治油松幼苗病虫害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杀灭真菌方面有着强力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强化林场工作人员的育苗效果,还可以从根本上保障油松树苗的健康和质量。但是,化学防治的难度要高于一般的育苗工作,在不同的季节,油松树苗的病害情况和类型都不同[1-2]。另外,化学药剂在松树病害部位不易附着,且容易被雨水冲洗。而真菌更容易通过雨水传播,使得大量的油松林遭遇更大程度的病害威胁。因此,林场的育苗工作人员需要在育林专家的指导下,针对化学防治所使用的药剂进行系统设计,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气候下的树苗设计相应的防治药剂搭配,并且针对单种病害、多种病害的树苗设计相应的化学防治方案。只有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实施化学防治方案,才有希望保障绝大部分油松树苗能够健康成长,保障林场的油松能够正常发挥其经济效益。

以西牛庄资源管护站油松树苗的培育为例,油松树苗的发病季节主要是开春土壤解冻后,油松赤枯病、松红斑病、立枯病三种病几乎同时发生在2年、3年、4年留床苗上面,5月份后逐渐减弱至恢复到无病害状态。林场的树苗病害专家可以围绕开春至5月份这段时间展开实地调研,通过对油松育苗区域的各处进行调研,摸清油松树苗的实际病害情况,然后根据油松树苗的病害调研结果,配置相应成分、相应比例的药剂实施化学防治。从开春至5月份,有50天左右的时间,是油松的病害发病周期。育林工作者需要在这个阶段对油松树苗进行严格观察、实地调查、系统分析,采用适量的化学药剂来达到最好的树苗病害防治效果。在化学防治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同一株油松树苗同时患有不同程度的病害是最棘手的问题。单种病害的树苗,化学防治的难度比较小,且容易治疗;但是,部分油松树苗可能会受到多种病害的侵扰,化学防治的难度陡增,且康复效果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气温变化、大风等自然因素。因此,在面临复杂的情况时,育林工作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结合多种防护措施对油松树苗进行化学防治。

3.4 完善油松病害防治档案

油松树苗病害防治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油松树苗培育工作者需要经历长期的经验积累,才能够很好地做好油松树苗的病害防治工作。油松树苗的培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油松树苗病害的防治档案,针对油松树苗的各种病害情况如实记录,备注有效防治方法。针对个别比较特殊的油松病害案例,可以制作成“专题档案”保存下来。油松常见的这三类病害并非偶然事件,而病害治理也探索出了诸多有效的经验,油松培育专家可以根据建立的档案,结合当下的先进手段来创新治理手段,更好地提升油松病害治理效果[3-4]。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油松树苗的防治举措是通过文字叙述的方式保存下来的,一方面不便于他人阅览学习,另一方面保存难度比较大。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油松树苗培育工作者完全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来优化档案建立形式。例如,油松树苗培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视频、文字和图片的方式来建立油松病害防治档案,不仅可以推动无纸化办公的进一步改革,推动环保办公进度,而且有利于油松树苗病害防治经验的进一步推广。油松树苗的病害防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状况,有些问题可能是本地区之前出现过的,有些问题可能是本地区没有出现过但其他类似地区出现过的。而油松树苗病害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推广先进的工作经验,实现油松树苗病害防治工作的可视化与网络互联。西牛庄资源管护站油松树苗病害防治的实践,可以与子午岭自然保护区的其他兄弟单位一起合作,争取通过档案制度化来实现彼此的病害治理经验共享,促使西牛庄资源管护站油松树苗病害防治效果可以取得进一步的提高[5-6]。

4 结语

西牛庄资源管护站油松树苗病害防治不仅需要研究赤枯病、松红斑病、立枯病与油松树苗的关系,更涉及了西牛庄林场的各个方面,需要从地理位置、气候变化、油松林分布情况、病害专业化研究等多个方面展开综合性的研究。因此,在油松树苗培育工作者开展防治病害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基于西牛庄的实际情况,从更加广泛的角度去调研,分析调研结果并探究切合实际的综合防治方案,才能够找到科学系统的防治举措,以期在接下来的培育实践过程中实现预期的油松病害综合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立枯病油松红斑
试析油松的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
油松松梢螟防治技术
油松栽培和管理技术
辽西地区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研究
你是否了解新生儿红斑
大红斑的特写
松苗立枯病的防治
7种杀菌剂处理棉花种子防治苗期立枯病的效果
动物身上长了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