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草害防治措施与方法研究

2021-12-25 09:04化占勇吴闪闪
南方农机 2021年24期
关键词:病虫草害种养稻田

化占勇 , 吴闪闪

(吴江区平望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 苏州 215221)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关注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助于地方经济和农业产业的长远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为了让水稻种植过程更加高产高质高效,一方面要健全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另一方面还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种植管理,尤其是在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这一关键环节。笔者针对水稻种植生产过程中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展开论述,以期能够为稻米生产种植者、经营管理者等带来农业发展的启发。

1 实现水稻优质高产的现实意义及相应要求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农业生产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的同时,人们对稻米的绿色生态、色泽、口感、品质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却相对比较明显,这就会产生一些粮食问题,粮食问题的产生必然会影响到我国在粮食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因此,要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寻找更加优质的高产水稻种植方式,为保障我国的粮食食品安全提供可靠的支撑。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对高产的种植技术以及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进行分析,本身就是国际大环境对于发展水稻产业所提出的客观要求,要寻找粮食的遗传因子,使其为突破粮食产量问题作出相应的贡献。

在此基础上,要明确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基本条件。第一,气候条件。要了解水稻作物的生长特性,水稻作物相对来说更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而实际上会受到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体现出差异化的熟制。具体来说,在东北地区种植水稻时,作物的成长周期是一年,而在华东地区种植水稻时成熟的周期仅为半年,在海南地区种植水稻时周期仅为四个月。因而在种植水稻前,要积极探索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适时调整水稻栽植时间,结合实际情况去采取更加优质而高产的栽培技术,使水稻的种植效果更加理想。不仅如此,鉴于一些水稻的品种特殊,还要结合品种本身的生长习性,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便于保证整体优质的水稻种植工作和自然环境以及适宜的生长条件更加匹配。第二,要维护好适宜水稻生长的土壤环境。土壤是水稻生长发育的基础,对水稻的产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种植水稻前,首先要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对拟种植水稻地区的土壤成分进行测定,确保此地区土壤的环境合乎水稻的生长条件,确保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达标,为水稻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1]。

2 水稻高产栽培方法

2.1 因地制宜选择优质水稻品种

水稻的种植环节必须高度关注选种工作,这个过程需要充分结合水稻的土壤环境和气候特点。如今,水稻种植的种类丰富多样,一个品种的水稻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地区。因此,在开展水稻种植工作前,首先要对目标种植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考察,深入了解这些品种所需要的土壤、水质以及气候条件。其次,农民还需要亲自到田地里对水质和水温进行有效的测试,并聘请专业人士研究土壤营养成分,确保这些营养成分符合水稻的种植要求,之后再选择相对应的水稻品种。另外,农业技术工作人员还需要协助农户开展工作,确保这些良好的品种的优势得到发挥,进一步确保水稻高产栽植的效用[2]。

2.2 科学管理水稻

全方位细致入微的管理有利于水稻的种植和成长,水稻种植户要结合水稻的生长特点和不同阶段所需要汲取的生长要素,对灌溉时间、施肥时间以及施肥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控。在水量充足的前提下,要确保为水稻生长所提供水源的质量。另外,施肥时也要选择一些污染相对较小、产生效果较高的肥料,并结合实际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配比,为下一阶段水稻的高质发展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假如水稻的某个生长环节出现营养物质不足或者水分缺失的现象,有可能造成叶片枯黄以及水稻生长速度太过于缓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水稻死亡,此种现象直接关乎水稻的质量和产量[3]。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是,对水稻作物进行施肥时,务必要坚持一定原则,绝对不是量越多就越有利于水稻生长,而是需要结合水稻的实际情况控制施肥的量,这样才能够防止由于肥力不足或者肥力过剩而导致水稻的实际生产效果受到影响。

2.3 推动应用机械化生产技术

农作物播种、收割过程中部分甚至全面采用机械化生产技术,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种植户的支出。就水稻种植来说,机械化操作可以解决传统水稻种植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劳动力短缺难题,而且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双季稻、杂交稻等水稻的插秧、施肥、施药、除草等环节均可应用机械化手段。需要明确的是,在应用机械化作业的时候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充分结合水稻的种植环境选择适宜的机械,以期达到水稻规模化栽培、优质高产种植的目标,从而使水稻种植的整体效果符合预期[4]。

2.4 应用合适的田间杂草清除方式

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杂草会抢夺土壤中的养分以及光照,从而限制水稻成长的条件。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水稻产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除草工作。实际操作中,可以采取的除草方式体现出多样性,在除草的过程中,化学除草效率相对来说会更高,但是与此同时也很容易出现药物污染的现象,对于生态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在水稻的高产种植过程中,当水稻中的杂草数量保持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时,要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科学的决定,判断是否真正需要采取人工除草的方式,如果有条件也可以采取放鸭子到稻田中吃草的方法[5]。

3 水稻高产栽培中病虫草害防治的相关举措

3.1 增强水稻病虫草害的预防意识

在水稻的实际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问题是极为重要的内容,病虫害问题造成水稻低产是客观的现象,甚至还会导致水稻死亡。为了确保水稻的健康成长,不可忽视水稻病虫草害问题,因此,增强水稻病虫草害的预防意识极为重要。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病虫草害问题产生的时间并不是完全固定的,为了顺利减少病虫草害所产生的损失,要对其提前进行防治,如果等到病虫草害产生之后再进行治虫,必然影响到种植户的收入。因此,水稻种植户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要全方位细致入微地了解水稻的实际生长状况,如果发现问题,则需要对其及时分析,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症下药,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防止病虫草害产生,进一步增强病虫草害防治效果[6]。

3.2 推广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

灯光诱捕法是采取物理方式防治病虫害的一种常见方式,它主要是借助一些害虫有趋光性的特点,使用灯光来吸引害虫靠近而后将其进行扑杀。另外,使用测报灯也能够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提前预测,进一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准确性。生物防治技术则是使用生物之间的关联性来控制病虫害的繁殖,比如说引进引诱稻飞虱天敌的一些杂草,从而使田间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实现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目标,为水稻的生长以及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7]。两者的搭配使用,不仅可以减轻田间的病虫害,而且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也微乎其微。

3.3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防治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实践国家之一,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 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三国时期已有文字记载[8]。当前,我国已经在传统水稻种植生产基础上发展了“稻-鸭”“稻-鳖”“稻-鱼”“稻-虾”“稻-蟹”“稻-蛙”“稻-鳅”“稻 -螺”等多种共作和共生综合种养殖模式[9-11]。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与单一种植水稻模式相比,大幅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可以做到基本不施农药,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同时生产出了水产品和禽产品,大大增加了水稻生产的经济附加值。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养殖的共生动物代谢活动带来了田间有机肥投入量的增加,有机肥含氮量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粒率及垩白度[12]。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能改善稻米品质,为生产优质水稻提供了一条较好的技术途径,市场上出售的稻鸭米、稻鳖米价格通常高出相同品种大米的两倍以上。多种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中,以稻鱼、稻鸭、稻鳖、稻虾等较为常见,综合种养能够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能够增强水稻自身生长活力,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现以稻鸭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为例进行说明,以期对水稻生产种植者带来启发。

稻鸭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也称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以优质稻种植为中心,建立以家鸭野养为主要特征的自然生态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在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鸭在稻田间捕虫、吃草、踩泥(耕耘)且刺激水稻生长发育,能显著减轻病、虫、草危害,排泄粪便成为稻的有机追肥,使水稻生长健硕。水稻收割后碾出的大米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蒸煮的米饭黏糯性、柔软性和光泽度较好,极大地改善了米饭的质地和适口性[10]。

该系统中的鸭主要食虫食草并辅以稻谷喂养,运动量大,肉质蛋白质含量高,生产出的稻鸭产品无公害、低成本、高效益,对比工厂化养殖不造成面源污染,对环境友好。稻鸭共作技术要点是选择适宜的水稻、鸭品种,培育适合稻田养殖的健壮雏鸭,田间管理合理运筹和调控肥水。

稻田养鸭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稻田里的害虫、杂草、浮游生物和底栖小动物为鸭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茂密的稻茎叶为鸭提供了避光、避敌的休息场所。鸭在稻丛觅食多种害虫,减少了虫害发生。鸭在稻丛踩踏,起到中耕的作用,使杂草明显减少,有着替代人工和化学除草的效果。鸭吃草觅食,浑水松土,通气增氧,降低有害物质侵蚀水稻的概率。鸭粪的氮、磷、钾养分齐全,是水稻的天然沃肥,能促进水稻根系的分蘖和深扎,加快发育成穗。鸭过稻动,增强水稻抗病虫、抗倒伏能力。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不仅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达到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环境友好、稻鸭双丰收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形成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稻的生产体系。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正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不再单纯追求面积和规模的快速扩张,而是兼顾农民增收增效、乐业乐居和粮食品质提升、总产稳定。科学遵守农业产业发展规则,以水稻商品化和市场化为导向,让农民能将稻谷和水产品、禽产品以最合理的价格卖出去,不再“谷贱伤农,谷贵伤民”。要真正使稻田生态综合种养产业成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丰收多赢的绿色优质产业,需要多部门多领域参与,如政府的政策引导,社会的投资关注,科研部门的新技术、新手段、新物料开发,农技服务部门的全产业链跟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管理等,建设更加全面、到位、灵活、有效的责任与风险共享共担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

4 结语

让水稻在高效种植的过程中实现高产,同时生产出高品质的大米,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目标,能为实现我国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巨大的助力。“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抓好以水稻为核心的粮食生产,关乎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因此,针对水稻种植,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加强病虫草害防治意识,因地制宜采用水稻和水产、家禽共作的综合种养模式势在必行,这样可以在实现水稻高产的同时,达成生产出绿色生态优质特色大米的目的。

猜你喜欢
病虫草害种养稻田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技术信息来源对水稻农户病虫草害防治行为的影响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我从金黄的稻田看到我的祖国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