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1-12-25 09:04樊爱东
南方农机 2021年24期
关键词:石嘴山市制种种业

樊爱东

(宁夏石嘴山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宁夏 石嘴山 753000)

1 发展背景与现状

1.1 国际背景与现状

农作物种质是支撑农业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物质基础。全球种业寡头加紧投入研发经费进行种质开发和创新,争先抢占全球种业技术市场,在育种技术专利及种业知识产权方面激烈竞争。截至2020年2月,全球种业公司排名中,拜耳占据首位,科迪华次之,先正达紧随其后,隆平高科暂居第9位。截至2019年12月,世界种子市场份额占比中,美国为35%,中国为23%,法国、巴西、加拿大、印度、日本、德国等其余国家共计占42%。

1.2 国内背景与发展现状

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较快,但面临国际先进技术的竞争,在种子企业风险投资、种业科技自主原始创新和“育繁推”一体化等方面,皆需投入大量研发经费。国内农作物种业面临的这种严峻挑战,其表现特点为“多、小、散”,在规模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种业科研领域始终坚持技术攻关与经费投入,产业发展机遇势头良好。目前,我国的玉米、水稻和小麦育种水平已走在世界前列,分子育种技术如品种定向改良、DNA 筛选等也居世界领先地位。截至 2020年10月底,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总申请量为3.9万件,总授权量为1.5万件。先正达—中国化工和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进入全球种业前10强。隆平高科在全球范围内建设有49个育种基站,投入研发的经费占收入的12.55%,在我国宁夏地区,农业自然条件优越,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好,粳稻生产区、最佳马铃薯生态区、西北春小麦优势产区、“黄金玉米”产业带和蔬菜种子生产一直被业界认定为是最佳的良好适宜区。

2 石嘴山市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和创新发展情况

2.1 石嘴山市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

石嘴山市作为宁夏黄金制种产业带的核心区,发展制种产业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石嘴山市有关部门引导当地企业与国内种子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了委托、合作育种及成果转让方面的合作,在育种研发、亲本扩繁、纯度鉴定和开拓市场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研究与融合。截至目前,石嘴山市已连续8年举办宁夏种业博览会,吸引了全国各地多家企业参展。石嘴山市的制种产业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程度最高、辐射带动农户最广、农业经济效益最为显著的支柱产业之一。

2.1.1 石嘴山市农作物种业种植基地情况

目前,石嘴山市蔬菜种子繁育基地以平罗县头闸镇、黄渠桥镇、高庄乡、渠口乡、灵沙乡、陶乐镇、惠农区庙台乡、燕子墩乡为主;水稻种子繁育基地以平罗县通伏乡、姚伏镇为主;杂交小麦、玉米种子繁育基地以平罗县渠口乡、陶乐镇为主。

近年来,石嘴山市委市政府为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以平罗县“种子小镇”建设为核心,依托26家制种企业建设200亩(1亩≈667 m2,下同)以上制种园区20个,全市农作物繁制种面积稳定在16万亩左右,制种品种达90多个。农作物种业现已成为石嘴山市农业产业化程度最高、带动辐射农户最广、农业效益最为显著的支柱产业之一。

2.1.2 石嘴山市各类农作物繁制种面积情况

目前,石嘴山市各类农作物繁制种面积为 16.5万亩,占宁夏制种面积24.6%。蔬菜制种面积12.6万亩,占宁夏蔬菜制种面积93.9%,其中:蔬菜制种作物占蔬菜制种面积比重依次是豆类59.6%、叶菜类34.2%、瓜类3.2%、茄果类3%。粮食制种面积3.01万亩,占宁夏粮食制种面积5.6%,其中:粮食制种作物比重依次是小麦37.1%、杂交玉米32.1%、水稻30.8%。

2020年石嘴山市各类农作物种子繁制种总产量3 600万千克,总产值达5.2亿元。目前从事繁育种子的制种企业有26家,注册资本在3 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家,500万元以上的有9家,拥有固定资产1.9亿元;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地市级企业10家。建设形成制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122家,吸引带动2.26万户、4.2万名农民从事种子产业。2017年,平罗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2.2 石嘴山市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情况

近年来,石嘴山市农作物种业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石嘴山市共有25个主要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国家、省级审定,经过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备案了9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由宁夏昊玉种业公司选育的“昊玉501”(以企业命名的新品种)玉米新品种填补了石嘴山市历史上没有国家级优良高产玉米品种的空白。

石嘴山市出台的《石嘴山市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积极引导企业自主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科技合作。市政府在宁夏泰金种业股份公司建立“宁夏蔬菜分子育种与繁育院士工作站”,从事优质蔬菜新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质量控制等相关基因挖掘与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同时,柔性引进了18名高端人才帮助企业开展育种技术创新,重点在分子标记技术、抗病育种技术和新品种选育等新技术上取得突破。

2.3 企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

石嘴山市种子生产企业有26家,拥有固定资产2.95亿元,注册资本在3 000万元以上的3家,500万元以上的9家,200万元以上的14家,其中宁夏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地市级企业10家,带动了7 660个农户近3万人从事各类种子生产。26家企业现有从事种子生产、管理、经营人员161人,具有农业专科学历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31人,占19.3%。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宁夏泰金种业、宁夏中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宁夏穗丰种业等企业,其他制种企业以家族式成员为主。市县(区)种子管理部门现有工作人员32人,从事农作物制种的技术人员10人,占31.3%。

2.4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对于育种至关重要,它能够提供生物遗传物质的多样性,有利于种业研发新品种。2020年以来,石嘴山市对县域内粮食、经济、蔬菜、果树、牧草等栽培作物,古老、独特、珍稀地方品种及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等进行了全面普查,共调查收集有效种质资源62份,其中粮食作物类4份、经济作物类6份、蔬菜类40份、果树类12份。石嘴山市部分种子企业(泰金种业、昊玉种业、中青种业等)针对市场和业务需求开展以育种应用为目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分别动态保存种质资源(品系)玉米300多份、蔬菜500多份。

多年来,石嘴山市重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一方面,全市重视农作物品种改良和良种应用推广,为全区粮食“十七连丰”、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和农业高效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石嘴山市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种子产业,农民积极参与种植、加工和流通环节,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2]。

3 石嘴山市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种质资源收集和保护力度不够

尽管石嘴山市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已初步建立,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流转、鉴定评价的技术标准不完善、技术规范不统一。现有大量的种质资源分散在科研院所、育种者及其团队手中,保护主体不明确,保护力量薄弱,市、县(区)级政府缺少种质资源保护机构、设施和人员,保护意识比较淡薄,文献资料零散缺失,一些粮食和蔬菜中的古老、特有、珍稀资源逐渐消失。

3.2 种质资源挖掘和利用不足

当前有关部门对种子“芯片”的挖掘利用程度明显不足。目前,石嘴山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数尚未被开发利用,已开发利用的资源主要集中在提升产量方面,对抗病虫害、抗旱、抗寒、提高品质等优良性状的鉴定挖掘不够,原创性种质少,育成品中同源或者近似品种比例较大。另外,农作物种质资源被种业企业、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等单位或个人分散保存,缺少种质资源整合共享和创新利用的公共平台。

3.3 制种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在石嘴山市制种产业发展中,大多数企业以代繁常规品种为主,品种多而杂,制种作物价格优势不突出,市场竞争力弱,整体经济效益较低,带动农户增收不明显,效益低的常规制种作物面积逐年减少。石嘴山市26家制种企业中,除宁夏泰金种业、宁夏昊玉种业、宁夏中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之外,多数企业运营为家族式运营,制种企业整体运行质量不高,带动能力不强,无法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规模企业。

3.4 产业品种结构性矛盾突出

石嘴山市制种产业结构不合理,多以菜豆、菠菜、韭葱等传统常规技术繁种为主,绝大多数种子企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亩产值效益在3 000元左右,与杂交制种亩产值相差5 000~18 000元,生产的种子适销不对路,缺乏新品种和品牌。同时,制种基地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节水滴灌等高效农作物节水设施配套比例不高。此外,在品种选育的研发上投入少,市、县政府支持产业发展的扶持资金投入不足。

3.5 缺乏农作物制种专业人才

目前,石嘴山市从事制种产业的生产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技术更新能力不强,对品种提纯复壮和茄果类、瓜类等杂交制种新技术掌握不够,难以承接高附加值的繁种订单。因种子产品附加值不高,加之开展品种提纯复壮不系统,种子产品质量不高,影响了企业种子市场竞争力,致使企业收入增长受限,后续发展缺乏动力。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快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护

全面构建石嘴山市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依托宁夏科研院所和有实力的育种企业,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研究。同时,加快对近两年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集中鉴定、评价、编目和入库工作,完善自治区级种质资源数据库,建立育种专家信息库、品种DNA指纹数据库和标准样品库;支持科研机构和“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申报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广泛宣传教育[3]。

4.2 加大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通过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鼓励“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主动开展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创制,同时,通过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项目,建立石嘴山市的种质资源管理、研发和共享数据平台。依托宁夏科研院所和有实力的育种企业,挖掘和筛选适合石嘴山市农业生产环境、适宜机械作业、抗病虫、耐瘠薄、抗旱、抗逆性的绿色优异种质和优异基因,构建符合石嘴山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种质资源表型与基因型鉴定评价体系,为推动现代种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4.3 加快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农作物种业要从源头上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通过强化种业科技创新扶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制种企业建设种业科研平台和技术创新基地,努力打造在石嘴山市乃至全区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创新高地。加快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立项和成果评价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研发与产业实际需求紧密衔接,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聚焦市场新需求和科技前沿,在种子选育、标准化生产、精选加工、病害防治、质量监控、智能化和信息化等基础研究和实用技术领域重点攻关,为现代种业高效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4.4 推进制种产业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

市政府职能部门应引导企业在产品结构、生产技术方式上转型升级,增加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种子的选育,应以品种选育创新和种子质量提升供给为突破口,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增加经济效益。同时,通过标准化生产、加工引领,推进种子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制种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打造优质种子产品及品牌。其次,为企业搭建各类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引进专家团队,建设科研平台、实施新兴产业项目、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制种产业转型提质发展,实现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4]。

4.5 强化制种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制种人才智力成果转化,从完善机制、实践培育、转化成果、优化环境方面着手加强育种制种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石嘴山市的重点及龙头制种企业集聚,通过引才提升企业的育种研发能力[5]。鼓励支持制种企业瞄准关键核心技术,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共享“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鼓励支持育种制种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围绕“互联网+农业”,加强对制种企业、合作社、制种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制种技术培训,为种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石嘴山市制种种业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互联网+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中央财政下达奖励资金10亿元支持制种大县建设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检察院依法对王炜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石嘴山市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