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驱动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25 09:04王志秀毕瑜林常国斌陈国宏
南方农机 2021年24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协同

王志秀 , 张 扬 , 毕瑜林 , 常国斌 , 陈国宏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随着国家人才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深入实施,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新要求新使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有机衔接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1]。这为新形势下高校依托产教融合拓宽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指明了发展方向。

1 校企协同驱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校企协同育人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建立的一种联合培养、协同运作、按需育人的长效机制。人才是第一资源。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向社会和企业发展提供实践能力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四新”经济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内核的新型经济形态。新形势下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也产生了新需求。对高校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制度,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是实现高等教育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重要途径。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畜牧业科技人才队伍,不仅关乎畜牧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还关乎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研究分析当前畜

牧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之策,对提高畜牧业科技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五化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为国家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特别是通过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强化政治思想引领,强化创新能力培养。

2 动物科学专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现状

2.1 学校培养目标与定位不精准

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是为畜牧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力军。为适应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需求,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既要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功底、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更要强调其应用型和技能型。当今社会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众多新兴产业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需求旺盛。但是在本科办学评估指标体系单一的情况下,大部分学校都存在办学目标与定位不准确的现象,导致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所具有的能力与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不匹配,造成毕业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而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2.2 办学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不紧密

在新农科的大背景下,顺应农业创新发展新要求,需要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培养一批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型农林人才[2];探索协同发展之路,创建产学研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旋转门”,推进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教育资源与科研资源紧密整合。对接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要求,需要着力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一批多学科背景、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3]。而我国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学生的动手实践及创新能力不足,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因此,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加入改革的进程中,探索培养符合我国畜牧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3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

3.1 人才培养定位精准

“新农科”背景下,在动物生产类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需与相关企业兼职教师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应用型学科建设,以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打造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类型[4]。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建设方向以及课程体系设置等要素上突出其特点,既要注重基础性教育,更应强调专业性及应用性,培养具有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5]。

3.2 课程体系建设合理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相关要求以及现代畜牧业发展特点,构建与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的教学体系,这不仅与社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相匹配,与新农科建设也更适应。要体现畜牧学科与生物科技、工程装备、大数据与信息技术、新材料及经济与管理学科的深度交叉和融合[6]。在应用型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融入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管理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提升畜牧业生产管理水平。同时,加强畜牧行业法律法规的课堂教育,使毕业生在就业中能够依法指导自己的生产经营,减少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3.3 “3+1”培养模式

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分段式将人才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实践。构建“3+1”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高校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及就业方向选择,一年在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围绕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发挥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巨大潜能[7-9]。

3.4 教师业务素质需提升

虽然农业是重中之重,但是“轻农、歧农”的思想仍存在于多数人潜意识中,导致动物科学等农科类专业第一志愿填报率严重低于高校内其他专业,调剂录取生思想动摇,转专业意愿普遍偏高。因而,造成的学习动力不足、学农却不务农等现象较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专业认可度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过硬的知识储备、丰富的实践技能、热爱本专业、饱含正能量的教师才能帮助学生 建立专业自豪感。因此,教师在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的同时,更应注重教学方式,活学活用,积极拓展知识结构,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4 结语

校企协同驱动是培养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应用与科学研究同等重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校企协同联合开展动物生产类相关科研项目,既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又能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学生的学术水平、创新实践能力、社会满意度都得以显著提升,有力推进我国畜牧行业的发展,形成“产-学-研-教协同育人模式”。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