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策略探究

2021-12-25 11:20吕四龙
考试周刊 2021年91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劳动教育策略

文章系2021年度平凉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21】PLG304。

摘要:劳动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有效途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利因素阻碍着劳动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因此,在农村地区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和困难,展开学校劳动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弘扬光荣传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探讨在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以期为今后劳动教育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学校;劳动教育;策略

一、 引言

劳动带来了生存物资和生存价值,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当前农村开展劳动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学生以及家长对于体力活动的意义认识不清,将文化知识与劳动的关系分离开来,不少学校和教师仍然保持着老一套的应试教育思想,对于劳动教育的意义认识上不去。结合这几点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意见。

二、 劳动与学习相结合,树立正确劳动观念

在劳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其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公益性劳动、生产性劳动、生活性劳动。这三种类型对应的对象和展开的方式均有所不同。针对学生的劳动意识不强的情况,教师必须加强意识建设,将学习与劳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展开形式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劳动价值的同时,自身的学习能力也能获得提升。

(一)结合劳动内容开展特色学习活动

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劳动教育活动与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在语文写作能力训练过程中,培养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要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而在教育开展过程中,学生从室内环境来到户外,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中进行活动,挥洒汗水的同时,也为其学习生活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他们在实际的活动中丰富自己的精力,获得独特的感受。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结束后,安排他们进行相关类型文章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体会用文字描述出来,使得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的写作能力也同样获得提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公益性活动,例如捡烟头、捡垃圾等活动形式,结合所学的统计相关知识,将这个过程模拟为数据搜集整理的过程,通过对垃圾种类和数量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二)让劳动成为知识实践的平台

借助相关活动將所学的知识梳理之后应用到实际中,再从实际的应用中积累相关经验,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提升,帮助学生、家长、教师认识到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使其从内心接受劳动教育带来的优势。同样的,在劳动过程中,能够运用到的学科知识远远不止这些。这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自我学习,利用周边环境,努力将学科知识与活动结合在一起,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让劳动与学习相互渗透,让劳动教育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 联系地区具体情况,开展劳动教育

农村学校在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具有独特而天然的优势:资源丰富,劳动空间广阔,靠近各个农作基地和工厂,为劳动教育的多样性展开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在开展相关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校应积极沟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环境,寻求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家乡、热爱生活。

(一)结合学生年龄,选择适宜的劳动类型

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按照学生的年龄阶段开展相关活动,将他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使活动的效果最大化。例如,小学生年纪较小,好奇心旺盛,活泼好动,对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缺乏足够的认知,因此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校应主要展开公益性劳动教育,组织学生捡拾垃圾、打扫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的卫生等。这些活动的主要展开区域多在人群集中、人口分布密集的区域,便于管理的同时安全性较强。针对中学生,学校应主要开展生活性劳动教育,例如养老院照顾看望老人并为他们表演节目、为环卫工人送茶水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们带去开心和欢笑,通过实际体验感受劳动的价值。

(二)因地制宜,利用周边具体环境

在学校和教师设计相关活动的过程中,注意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化的相关活动。例如有些农村学校靠近河流山川或是农业基地,学校领导可先行去相关地点进行考察研究,开展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如靠近树林,可开展“林业资源保护活动”,在活动内容上调查一些相关的珍稀树种,制作相应的标牌,通过悬挂标牌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乱砍滥伐。部分地区如河北、河南一带多有种植小麦,在一定时节,必须及时采收避免洪涝灾害等恶劣天气造成减产。因此这部分学校可以将原本的“麦假”改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组织学生到一些困难户中帮忙进行采收,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帮助当地居民解决生活实际困难;更可以借机展开德育教育,一举多得,使教育的价值完全展现出来。

(三)融入地方特色,感受古老文化传承

许多地区具有独特的手工技艺,这些技艺本身在当代更多的作为一种传承遗留下来,开展活动让学生进行学习和了解,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相关的技艺和文化传承下来,增加学生的见识,陶冶他们的文化情怀,更可以结合相关内容,专门开展一些特色课程,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使地方特色传承下来,更加广为人知。

四、 开展劳动主题班会,加强认识

在劳动教育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班会,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将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参与活动的价值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明白参与劳动的意义。在班会开展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多种内容和形式展开。

(一)结合信息技术,举办主题班会

在班会开始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介绍一些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之外,还可以对一些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描述,帮助他们提前认识和了解这些内容,做好相应的心理建设和准备工作,更好地应对之后需要面对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提前为班会内容制作相关课件。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将一些活动的具体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深化他们的理解。除了具体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一些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提前说明,帮助学生认识到危险行为的危害性。例如设置一些图片或是视频内容,让学生判断这些动作是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并说明不能这样做的原因,使危险观念成为学生认知的一部分,提升之后活动展开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二)结合代表性人物,举办主题班会

在举办主题班会之前,教师可以先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邀请相关地区的工作人员到班会上进行讲话,在讲话中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工作体会,深化学生对于具体活动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工作的展开形式,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保持着怎样的心态进行工作。对于工作细节内容的讲解便于学生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更快上手进行活动,使自身的效率得到提升。

五、 建立评价体系,鼓励参与

在活动结束之后,如何进一步深化活动的展开效果,使其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是教师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因此,教师可以在结束之后,及时开展相关活动,对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以及结果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感受自己与他人的成长,鼓励竞争意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结合相应的奖惩措施,奖励那些勤奋刻苦的学生,督促那些在意识和动作上落后的学生,让他们在今后的活动开展过程中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活动当中。

(一)多样化评价形式

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评价结果绝非是单纯地对劳动结果进行审核与调查,因为开展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优秀的劳动品质,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对待遇到的困难。因此在设立评价标准的过程中,除了劳动结果之外,学生的参与热情、专注度、进步速度和积极的劳动品质都是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评价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说出自己以及对方的优点,加深彼此的交流。教师也可以在参与过程中将观察到的每个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并加以鼓励,从多个方面展开综合评价。

(二)建立奖惩措施

教师可以根据评价体系的表现,建立奖惩措施,激发那些在活动过程中想方设法逃避劳动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对比得到奖励的学生与受到批评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在设计奖惩措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适度原则,尽量避免使用实际的物质利益进行奖励,而是用一些学习用品或是荣誉性质较强的激励手段对学生进行奖励。在惩罚过程中考虑学生的自尊,適度安排惩罚,避免造成学生之间的对立态势。惩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接受惩罚之后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从而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劳动中证明自己。因此在惩罚过程中,仍需以激励为主,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三)阶段性成果展示

教师可以结合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阶段性展示。例如在工厂和农业基地制作的手工艺品、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制作的文化产品、在劳动结束之后收到的精神回馈,如锦旗、奖状等。定期展示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体会到自己的工作价值,在成就感的鼓舞下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今后的劳动活动之中。也可以将他们获得的成果对学校和学生的家长进行展示,学校可以增设荣誉角,用以展示这些学生的劳动成果,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家长在看到孩子在活动中收获的成长结果,也会逐渐改变自己的原始认知,从否定不理解的态度逐渐转变为认同和支持,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宝贵的家庭助力。

六、 依托家校合作,开展劳动教育

(一)增加沟通渠道

为了推动家校合作,争取家长的支持,提高他们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教师必须密切与家长的沟通,增加沟通渠道,方便家长与学校取得联系。在农村学校中一部分学生存在隔代教育的情况,因此在沟通中,教师除了平时的微信沟通之外,还要定期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在电话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家长座谈会,或是开展陪伴型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活动,让家长亲身感受孩子在活动中发生的变化,理解开展劳动教育的优势以及必要性。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外出务工,时间上较为忙碌的家长,教师应定期与他们进行电话沟通,让他们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彼此的沟通过程中增加信任,促进教育顺利展开。

(二)开辟家庭劳动空间

在当前社会中,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再加上教育观念的提升,许多家庭不支持学生做家务。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预留相关的作业,并提前与家长进行沟通,寻求他们的配合,创造开展空间,引导他们主动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家庭劳动负担,在锻炼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七、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居中协调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安全地投入到相关活动当中,再将教育的成果展现给学校和家长,获得外部环境的进一步支持,便于后续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文博.高校劳动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与价值探究——以四平市为例[J].经济师,2020(12):209+214.

[2]汪萍.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与进路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12-16.

[3]周兴国,曹荣荣.论劳动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条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30-38.

[4]陈南.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地位流变——兼论开展劳动教育的时空背景[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39-49.

作者简介:

吕四龙,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司桥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劳动教育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