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与乡村振兴的地位、机制和方向

2021-12-26 07:05张文斌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标准化农产品生产

张文斌

(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办公室,山东安丘 262100)

0 引言

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是重要的战略之一。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不同推进,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可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根本上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撑。比如:乡村振兴中,生态保护极为重要和关键。而生态治理的前提,就需要治理的标准化,包括治理评估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等等。今后,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持续推进,只有更加努力的执行标准化措施,才能更加有效的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1 标准化与乡村振兴

1.1 乡村振兴

1.1.1 战略提出。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

1.1.2 内涵与要义。“乡村振兴战略”,涵盖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作为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为目标而坚持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乡村振兴战略”某种程度向社会各界释放信号:资源要素配置将继续向“三农”倾斜,“三农”事业大有可为[2]。

1.2 农业标准化的内涵

农业标准化是指为了有关各方面的利益,对农业经济、技术、科学、管理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各类对象,制订并实施标准,使之实现必要而合理的统一的活动。其目的是将农业的科技成果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制订成“文字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便于操作”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向农民推广,最终生产出质优、量多的农产品供应市场,不但能使农民增收,同时还能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3]。其内涵就是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

2 标准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

2.1 乡村规划建设的基础

推进乡村标准化建设,将使乡村振兴的规划更合理、目标更明确、布局更合理。比如说:依据国家标准《镇规划标准》的相关要求,村镇建设用地根据性质分,有居住用、生产用、仓储用、道路用、广场用、绿化用、水域用等,每块地的规划建设不能违背其属性,最终确保乡村规划建设用地的合理规范。

2.2 美丽乡村高质量建设的保障

通过相关建设标准的制定,将进一步明确建设具体内容,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的质量达标,大大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硬件水平。比如:某地制定的《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明确了乡村硬件建设的相关要求,规定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应符合规划要求,住宅卫生标准应达标《农村住宅卫生规范》,要求在形式、体量、色彩、高度等诸多方面都应协调美观。门口设置门牌,要有地域特点,体现乡村风格。同时,还对排水建设、道路建设、信息建设等诸多方面,均提出了标准化的要求。

2.3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生态环保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样,只有借力与标准化建设,农村的绿色发展、低碳环保必将终究实施。实际上,在相关建设规范中,相关生态环保、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卫生等都有明确规定。比如:农村卫厕的改造,对选址、类型、改造、卫生管理等,都要严格依据《农村户厕卫生规范》要求执行。只有借力这些标准化建设,才能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的卫生生活水平。

2.4 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基石

标准化建设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基石,随着各项工作的标准化推进,农村产业逐步振兴也将变得顺理成章。根据乡村建设的标准化要求,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应尝试适栽性强的新品种、实用强的新技术、应用广的种养模式。同时,要依托地域特色资源、人文历史和产业特色,探索融合旅游、休闲等特色的多元化旅游服务业,并借力多种标准化实施以引导农业产业的可续发展。

2.5 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

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标准化则乡村精神文化振兴的潜在动力。通过标准化建设,将深度锤炼乡风公约,有利于培育特色文化产业,有利于挖掘传统文化习俗,有利于开展地域性文化活动。有关乡村建设的规范标准中,对教育、社保、文化服务、公共卫生等诸多方面都提出相关要求。比如:有相关古桥、古井、古路、古树等文物的保护与抢救。有鼓励村落挖掘村规民约、祖训家规、民族风情等特色文化的,同时,鼓励其在文化墙、展示馆等公共区域展示。

3 标准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

3.1 由标准化建设,生产优质农产品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离不开优质的农产品及衍生物。而生产优质的农产品及衍生物,则离不开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应用。随着优质农产品及衍生物标准化生体体系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宽农产品生产的技术应用面,逐步渗透到农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此,一方面促进老百姓增收增产,另一方面提高农民生产技能,这样就形成一种内在动力的刺激机制,调动老百姓生产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产业集群。

3.2 由标准化建设,搭建农业产业链

经济刺激农业振兴,必须做到产业与市场对接。借力农业标准化建设,将实现农业生产、流通与消费的桥梁搭建。通过标准化生产,能满足消费者不同级别、质量、规格的农产品消费需求,能通过分级、筛选降低消费成本。就生产者而言,最大利处,是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生产损耗。就流通者而言,进一步切合购买标准,购置符合表现的农产品,降低购置成本,降低产量损耗。

总之,无可厚非的是,标准化的对接,极大的延伸了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产业链条,有利于构筑“三方”互通的产业发展平台,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市场经营成本。此外,还有利于维护农企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3 由标准化建设,促进农业产业振兴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政策的引导。而可续性发展的内动力,则有赖于农民生产经营意识、技术、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同步改善。标准化建设推进中,农民在与企业、消费者的沟通中,将逐渐摒弃传统的小农经营意识,更加切合市场发展要求,围绕着降低生产成本向更加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发展。在与市场的博弈中,会掌握农产品行情,了解市场需求,更加注重标准化生产的意识。在此类过程的探索实践中,会逐渐提升农民标准化生产的意识、技术和能力,进而形成标准化生产的习惯,为乡村振兴提供远远不断的内动力。

4 标准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

4.1 产业振兴标准化,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产业振兴标准化,要紧密切合地方特色,紧密围绕国家蔬菜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寿光、安丘)和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建设,推进蔬菜良种选育、质量等级划分等方面的标准化研制,构建潍坊独具特色的蔬菜标准化体系。加快推进花卉、苗木、肉禽等优势产业的标准化平台建设,积极培育支撑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团体标准,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强力推进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国家级农业开发综合实验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向生产经营成果的转化。

4.2 人才培训标准化,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做好返乡人才引进,落实好返乡培训计划,形成“能人创业先导、能人致富先导、能人带富先导”的局势。利用好各职业院校、农业标准化培训基地等培训机构,做好新型农民的职业培训,提升新型农民的综合素质,引导本地农民标准化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

4.3 文化振兴标准化,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积极弘扬社会正气,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能干、敢干的民族精神。深度挖掘乡村记忆,推进乡村家谱、史馆建设,增强老百姓的社会归属感。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发挥村规民约在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破除迷信、浪费之风。完善文明村镇评定标准,做好五好家庭、文明村镇等常态化评选,切实提升村镇文化程度。

4.4 基础建设标准化,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紧密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设备配套标准化、公共服务职能标准化、工程质量建设标准化、长效管护标准化等工作,切实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化水平。紧密围绕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加快病险公路的补救,逐步完善村庄道路建设标准化、管护标准化、验收标准化,提升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水平。

紧密围绕高标准美丽乡村工作,遵循美丽乡村发展规律,彰显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形成村中有景、景融在村的高标准村落,实现美丽乡村的升级建设。

猜你喜欢
标准化农产品生产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标准化简述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