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抗旱栽培技术

2021-12-26 07:05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抗旱分蘖种苗

姜 丽

(景东彝族自治县锦屏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普洱 676299)

0 引言

水分对甘蔗生长的影响很大,当干旱缺水时,甘蔗叶绿素将明显降低,相对含水降低,进而抑制甘蔗的正常生理活动。很早之前,老百姓就有改善栽培技术,选择抗旱品种,以确保甘蔗顺利渡过干旱季节的尝试,并取得不错的抗旱高产效益。

1 前期抗旱准备工作

1.1 选种

受遗传因子的影响,不同甘蔗品种环境适应性不同。就外观形态来看,细茎种根系萌发能力好,能形成较发达的根群,有利于促根深、快发根,促叶脉发达,叶片贮水增多,相应增强抗旱能力。比较先芽后根,前快后慢,自动脱叶等品种,会增加作物蒸腾作用,而降低自身抗旱能力。现阶段,甘蔗抗旱品种的选育、推广,是国内较长一段时间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些年,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自主选育的甘蔗新品种云蔗03-194,经国家甘蔗新品种鉴定,该品种适栽云南省多个地区,为不错的抗旱性品种,值得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1.2 整地

比较水田甘蔗,旱地出苗率低30%左右。就其原因分析,与缺乏必需的萌发水分有关。由此,旱地甘蔗高产,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保持土壤水分、提高种苗对水分的利用。基于这样的观点,深耕地普遍被认为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通透性、达到保水、保肥、蓄水目的的重要抗旱手段。尤其在干旱条件下,深耕地有利于根系发育,刺激根系纵深发展,增强其吸水能力,提高其耐旱、抗旱水平,提升甘蔗产量和糖分。有比较试验得出结论,经深松的甘蔗田,甘蔗可增产10%以上。当前,推广蔗田特制的深松耕,经大马力拖拉机牵引,有效深耕40 cm以上,配2犁2耙,有效打破耕犁层,平整地面。同时,开40 cm上的种植沟,经晒田后种植。

1.3 种植沟

深耕是基础,深挖种植沟,同样有利积蓄土壤水分,增强其抗旱能力,获得不错的产量。不错的开挖种植沟措施有:深沟浅种,挖50~60 cm沟,播种时,沟底再挖7~10 cm,用足底肥,覆土10~15 cm,播种,效果不错。甘蔗槽植,按坡地等高线开沟,沟底宽30 cm,深30 cm。间隔10~20 cm,加一个宽20 cm的隔埂,以形成闭形的槽状。槽植法,有利于蓄水保墒,提高出苗率,增产26 t/hm2。穴植栽培法,免耕地挖穴,后起穴熟土聚于前穴,深层生土置于外风化。穴深40 cm,穴与穴中心距100 cm,穴直径70~80 cm。穴植同样有利于蓄水,增产达21~34 t/hm2。

1.4 用足基肥

旱坡地,有机质少,而且多贫瘠。为实现高产,用足基肥很关键。基肥要占总肥量的60%~70%,推荐施加方案:腐熟农家肥23 000~35 00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复合肥500 kg/hm2;钾肥150 kg/hm2。考虑到,磷肥影响甘蔗苗分蘖,钾肥吸收后会转移到中后期。为此,磷肥、钾肥,要配合有机肥早施。施肥方法改为,开沟后先用有机肥覆盖均匀,再用无机肥,而后覆盖一层薄土。

1.5 合理播种

播种工作注意:选择适宜播种期、控制播种量、处理好种苗。合适播种期,确保干旱期有一定生长量,以增强其抗干旱能力。建议秋冬植,早春植,这样有利于刺激萌芽、促进前期生长,增强后期抗旱能力。适量播种量,当前,建议加大播种量,以保证足够有效茎数,以增加出苗、促进分蘖、提升产量。一般情况,要保证有效播种量在12万~13.5万个/hm2。行距控制在100~110 cm间,株间距在30~50 cm。种苗处理,播种前,用稀土、多效唑、矮壮素、赤霉素、三十烷醇、生根粉、二苯胺等,适量拌种处理,以增强种苗糖分转化,还原糖分比例,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苗素质,提升抗旱能力。

1.6 种植

种植时穴面低于地面,有利于今后抗旱和培土。在坡地和地下水位低的土地上种植甘蔗,使甘蔗沟低于地面10~15 cm,有利于今后淋水盖草、施肥和培土,有利于抗旱。生产上的常用种植方法。双行品字形排列,小行距为15 cm左右,两段种苗顶端的距离根据种苗节间的长短和播种多少而定,一般在20~30 cm。下种后撒施农药,然后盖土,一般盖土5~8 cm。

1.7 反季节种植

景东冬春季节干旱,建议调整冬春植为秋植,以确保苗期免受干旱影响。这样到次年的冬春季,甘蔗已分蘖封行,具备基本的抗旱能力。

2 苗期抗旱栽培技术

苗期生长特点,根系生长快,茎叶生长缓慢。对此,管理的重点,确保苗齐、苗全、苗壮,早分蘖、争取有效茎数,增强抗旱能力。

2.1 及时补苗

断行40 cm上都要补苗,补苗用准备好的预备苗,预备苗用3~4片叶时最佳。移栽需雨后、土壤湿润时。补栽后,淋生根水。

2.2 除草害

草害影响甘蔗苗生产,由于甘蔗苗行距宽,极易滋生杂草,在杂草3~4片叶时,及时中耕除草。倒伏杂草,覆盖在蔗沟,还能起到保湿的目的。

2.3 灌水抗旱

进入干旱期,及时浇灌跑马水。雨后中耕松土,增强抗旱力。田间有积水,会造成烂根。出苗后,根系发育不良,会影响后期产量。由此必要时,要排水防渍。

2.4 间作绿肥

甘蔗行宽,为套种绿肥创造条件。而且种植绿肥,能抑制杂草,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强土壤肥力。当前易选短生、直立、压青易腐烂、养分含量大、茎叶产量高的绿肥。其中以豆科,如绿豆、黄豆等为最佳。

3 分蘖期抗旱栽培技术

分蘖期,是根、茎、叶生长旺期。管理的重点,促孽生,保孽壮,抑制无效分蘖,为保证有效茎数奠定基础。

3.1 追施分蘖肥

分蘖肥,为种植后首次追肥。用尿素225 kg/hm2。结合除草施肥,将肥料播撒植株周边,经除草将肥料盖严实,这样用肥效果更好。

3.2 间苗定苗

长势好的甘蔗田,一般苗数也多。保证有效茎数,确保蔗田整齐度,应及时间除无效分蘖苗。间苗的原则为留强去弱、留健去病、留早去迟。一般分蘖盛期,间苗1次,伸长初期间苗1次。基本保证,每丛5~7条蔗苗。

3.3 病虫害防治

分蘖期,需水多于苗期。为此,注意土壤湿润,养分充足,以保证足够分蘖。但也要禁忌涝渍,做好排水排灌。期间,重点防的虫害为棉蚜虫、蔗螟、蔗龟等,防控措施为分蘖盛期培土,同时追施呋喃丹60~75 kg/hm2。蚜虫应早防,用40%乐果乳油,兑水1 000倍液,用于喷施防控效果不错。

4 伸长期抗旱栽培技术

伸长期是自拔节到节间伸长停止这一营养期,该期是长茎的敏感期,直接影响茎数和质量。该期管理的重点,保证有效茎数,促进茎伸长,争取茎重量,实现茎高产。

4.1 重施攻茎肥

此期为甘蔗需肥最多期,一般需2次追施。首次追肥,拔节2~4节,株高70~80 cm,重施尿素150 kg/hm2,复合肥375 kg/hm2。二次追肥,在伸长盛期,拔节15~20节,株高2 m,重施复合肥225 kg/hm2,钾肥300 kg/hm2。施肥后,培土15 cm,效果更好。

4.2 培土抗倒伏

培土的目的,以促根生,抑制分蘖,抗倒伏,方便排灌。培土的方法:先剥除茎部枯叶、无效分蘖,重视攻茎肥,行间加深畦沟,将碎土加盖到甘蔗基部,以促进蔗株发育。

4.3 灌溉与排水

伸长期为甘蔗需水敏感期,期间干旱严重,将造成植株矮小,影响产量。由此,期间注意土壤湿润,保证持水80%左右。遇到高温多雨季节,应注意排水,避免泥浆松溶,而造成甘蔗倒伏。

4.4 剥除枯叶

伸长期,叶片更新快。需要将下部枯黄叶摘取,以改善田间环境,增减甘蔗纤维素含量,增强其抗倒伏能力。凡水肥条件好,甘蔗生长茂盛,田间荫蔽和温度大的田块,应剥除枯叶2~3次,每次可剥除3~4片叶。高旱地甘蔗易受秋旱威胁,为了防旱保水,一般不剥除枯叶,或剥叶后留在蔗地,覆盖蔗畦。如为加速良种繁殖,准备全茎作种的蔗田,只去掉叶片保留叶鞘护芽。剥叶时不要剥去青叶。每株甘蔗要保持9~11片绿叶,否则会影响产量。

4.5 防病虫害

伸长期蔗螟持续危害,同样为重点防(治)对象。此期,棉蚜虫繁殖也会加快,同时,加重黄斑病、褐条病、眼点病的感染几率。由此应加强检查,做好及时防治。

5 后期抗旱栽培技术

生长后期,为茎生长停止至收获这段时间。该期间茎叶生长缓慢,茎部糖分积累多,为提高茎重的关键期。该期管理重点,保持一定生长量,能正常过度到高产、高糖工艺状态。

5.1 灌溉、抗旱

后期应保持土壤湿润,稳定糖分合成。条件允许的,干旱水分不足时,及时灌溉。但收获前4周,应停止灌溉,促甘蔗成熟。

5.2 剥枯叶

剥除枯叶,改善通风、光照,促成熟,便于收获。

5.3 防倒伏

后期遇暴风,尤其大雨过后,应做好培土、排水,确保高产高糖。

猜你喜欢
抗旱分蘖种苗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北方茶园抗旱节水栽培关键技术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