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羽毛球WH2级别男子单打运动员技战术分析

2021-12-27 09:39王丹彤赵毅博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远球杀球后场

李 桐,王丹彤,赵毅博

(1. 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2.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根据残疾人运动的需要,残疾人羽毛球项目应运而生,并且东京残奥会第一次将残疾人羽毛球项目纳入残奥会。羽毛球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与常规羽毛球项目不同,残疾人羽毛球项目大致分为轮椅组和站立组,每组按残疾程度又细分为不同的级别,轮椅组无论在场地、规则和技战术等方面都与常规羽毛球项目差别较大,特点较明显。轮椅组WH2级别特征为腰、背部肌肉有力,腰部以下肢体瘫痪或单侧膝上截肢,或双侧截肢(一侧过膝,一侧膝下),且轮椅组WH2级别运动员与WH1级别运动员相比,运动机能损伤相对较小,竞技能力相对较强。同时,残疾人体育既能体现残疾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又能体现残疾人高超的竞技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但是,国内外对残疾人羽毛球技战术鲜有研究。鉴于此,本文研究通过对中国优秀男子WH2级别羽毛球单打运动员不同位置得失分、不同性质得失分、不同胜负关系得失分、直接得分技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残疾人羽毛球WH2级别男子单打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运动员提供针对性训练和备战东京残奥会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残疾人羽毛球WH2级别男子单打运动员技战术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世界羽联官网、中国羽毛球协会官网整理比赛相关资料和数据,并根据具体需求,运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进行各类文献资料检索,有针对性地查阅大量羽毛球理论与技术发展、残疾人运动特点的资料,以及对所获得的多种资料进行整合。

1.2.2 录像观察法选取世界排名前列的中国WH2级别优秀男子单打羽毛球运动员赵某、麦某为主要观察对象,并对2019年中国残疾人羽毛球国际公开赛9场比赛进行技战术分析。通过观察现场录制的赵某、麦某的比赛录像资料,利用视频播放软件,对所需采集的指标定格录像观察,并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

1.2.3 数理统计法将所获取的数据运用Excel 22.0、SPSS 19.0软件加以整合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不同位置得失分其主要包括发接发技术得失分、前场技术得失分、中场技术得失分、后场技术得失分。

2.1.2 不同性质得失分其主要包括主动得分、受迫性失分、非受迫性失分,其中运动员主动进攻或调动对方的击球在对面场地直接成死球,或对方运动员未接触到该球时的得分界定为主动得分运动员受到对方压迫或强攻时,不能把球回到对面场地,出现回球下网或出界造成的失分界定为受迫性失分;运动员自己主动进攻或调动对方或接对方并无威胁的来球时,出现回球下网或出界造成的失分界定为非受迫性失分。

2.1.3 创造直接得分技术指主动得分技术的前一拍技术,通过此项技术的铺垫,下一拍直接得分。

2.1.4 得失分率指使用该项技术得分与失分的百分比。

2.2 不同位置得失分分析

2.2.1 前场技术得失分由表1可知,WH2级别男子单打运动员前场以挑球为主,究其原因,与轮椅羽毛球单打比赛场地有关,如图1该级别单打比赛场地是前发球线到后场底线,因为回击网前球的距离较长,要控制弧度与落点,使用放网、勾球等技术难度较大。杀球和推球得分率较高,与常规羽毛球比赛相同,杀球一直是羽毛球比赛的最主要得分手段,前场杀球距离对手更短、球速更快,所以杀球成功率较高;同时WH2级别运动员使用轮椅进行比赛,前后场移动速度慢,而推球技术动作隐蔽性强、球速快,因此推球技术得分率较高。同时,推球技术失分率也较高,其原因是WH2级别运动员坐在轮椅上击球,而推球技术的要点是抢高点、拿高点,在击球点变低的情况下,击球时机把握不好时出现失误的概率将会增加,这一点在对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的空间效用分析研究中同样得到证实。勾球得分率最低,因为WH2单打比赛场地是由中线到常规双打比赛的边线,运动员的移动范围小,所以两侧的勾球都在对手的控制半径之内,因此得分率最低。

表1 前场技术使用情况及得失分统计

图1 轮椅羽毛球单打场区和发球区(注:=场区;=发球区)

2.2.2 中场技术得失分由表2中场技术使用情况及得失分可知,WH2级别男子单打比赛,中场回击球总体次数较前后场回击球次数相对较少。中场技术以挡网前球为主,且得分率低于失分率,说明挡网前球大多是在被动情况下完成。中场勾球技术得分率虽高,但出现次数极少,不是中场技术的研究重点。与前场杀球的0%不同,中场杀球失分率达23.08%,究其原因是与杀球击球点有关,网前杀球击球点较高,而中场杀球因为运动员坐在轮椅上,击球点相对较低,很容易出现杀球下网和杀球出界,这与网前推球失分因素大致相同。

表2 中场技术使用情况及得失分统计

2.2.3 后场技术得失分通过表3可知,后场技术使用情况与常规羽毛球相同,大致分为高、吊、杀三种技术。高远球技术是WH2级别男子单打运用的主要技术,该技术使用率高,但得、失分率较低,因此高远球技术是该级别比赛中两人相持阶段的过渡性技术。吊球技术的得、失分率在杀球和高远球之间,较高远球更加有进攻威胁,较杀球失误率更低,是主要的得分手段。杀球技术在后场技术中使用次数极少,究其原因,其一是后场杀球距离长,对手有充足的防守反应时间,对手防守成功率会提高;其二是WH2级别运动员坐在轮椅上,后场杀球击球点低,杀球角度变小,同时防守运动员坐在轮椅上,击球点低导致上手球防守增多,遵循羽毛球拿点高、抢点高的特点,上手球防守成功率高,所以WH2级别男子单打运动员的后场杀球次数较少。

表3 后场技术使用情况及得失分统计

2.3 不同性质得失分技术使用率分析

由表4可知在主动得分技术方面,吊球和高远球技术运用较广泛,使用率分别为30.64%和21.97%,放网和勾球技术运用较少,使用率分别是6.36%和2.89%。高、吊、杀技术得分数远高于挑、勾、推、放技术,因此主动得分技术集中在后场,这与常规男女单打主动得分技术分析结论相似。获得比赛胜利另一方面因素是减少对手的主动得分,所以要把对高远球、吊球的防守当做重要的练习内容,提升整体水平,这与羽毛球运动中以进攻促防守,以防守促进攻这一发展思路相同。

表4 不同性质得失分技术使用率

在创造主动得分技术中,以高远球和挑球为主,使用率分别为41.89%、20.95%;推球使用率仅为2.70%,结合主动得分技术分析,推球是一项得分手段,推球直接得分的比例较大,所以相对的创造主动得分的次数变少。通过观察视频发现,在高远球作为创造主动得分技术时,下一拍的主动得分技术主要是吊球,这种通过前后调动对手使其回球质量下降,最终得分的战术在该级别比赛中应用较广泛。

受迫性失分技术统计中,吊球技术占总受迫性失分的26.51%;失分数排在第二位的是高远球和挑球。其原因是WH2级别单打比赛以控制底线为主,因此处理后场球较多,吊球技术对击球点以及落点、弧度的控制较高,并且对吊球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关节角度、击球点会导致不同的运动表现,而高远球技术失误较少,因为受迫性失分是在运动员受到对方压迫或强攻下的失分,所以受迫性状态下吊球难度更大,受迫性失分较多。

非受迫性失分方面,高远球、吊球、挑球技术占比较多,可能是因为这三种技术使用率高,基数大,导致最终数据方面失分较明显。挡网前球几乎无非受迫性失分,挡网前球是为下一拍的连贯做准备,属于过渡性技术。杀球非受迫性失分率较高,但杀球是主要得分手段,所以杀球技术的非受迫性失分是研究的重点,通过观察失分基本上集中在中后场,究其原因是后场杀球距离球网远,并且运动员坐在轮椅上击球点会降低,对落点的控制难度更大,导致杀球出现失误,所以杀球并不是首选的、有较高得分率的后场技术,但对中场杀球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减少失误是关键。

2.4 不同胜负关系得失分统计分析

对胜负样本量各为8局的不同性质得失分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发现直接得分P=0.047,受迫性失分P=0.040,胜负方有显著性差异。创造主动得分P=0.110,非受迫性失分P=0.663,胜负方无显著性差异。 胜方主动得分均值是22.63是最高的,非受迫性失分胜负方均值相差最小。

表5 胜负关系得失分检验

分析可得,胜负方在主动得分与受迫性失分上差异显著,这是决定WH2级别单打运动员胜负的关键所在,其中胜负双方主动得分均值和均值差最大,是决定运动员胜负的最关键因素,在训练过程中要把提高主动得分技术作为练习的重点,这将对取得比赛胜利有重要的作用。胜负双方在受迫性失分方面有明显差异,负方运动员在受迫性状态下失分较多,这也是造成比赛失利的重要原因,表明这部分运动员被动情况下容易失分,而胜方运动员处理被动球能力强,所以运动员的被动能力与主动能力一样对比赛胜利起着决定性作用。非受迫性失分胜负双方均值相差较小,并且无显著差异,说明非受迫性失分不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非受迫性失分总体较少,这与运动员基本功熟练程度有关,并且该级别运动员比赛中只能依靠上肢发力,与常规羽毛球比赛相比缺少了下肢以及躯干的力量,比赛节奏和球速较慢,出球对对手的威胁就会降低,所以非受迫性失分较少。

2.5 主动得分技术统计分析

主动得分技术在WH2级别男子单打比赛中起决定性作用,主动得分技术检验结果见表6。结果显示杀球P=0.001、吊球P=0.004、高远球P=0.002、挑球P=0.019,这几项技术的使用胜负双方有显著性差异。挡网前球P=0.419、放网P=0.155、推球P=0.312、勾球P=0.108,这几项技术的运用上胜负双方无显著性差异。吊球、杀球、高远球均值明显高于其他技术,勾球和挡网前球均值明显低于其他技术。

表6 主动得分技术检验

WH2级别男子单打比赛中,胜负方在杀球、吊球、高远球、挑球技术使用上有显著性差异,不难发现存在差异的技术大多数是后场技术,后场技术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究其原因,与该级别比赛场地的设计有关,该级别比赛前场边线是正规场地的前发球线,边线与球网相隔一段距离,导致与常规单打比赛网前得失分会出现不同结果,网前推球、扑球得分较少,网前处理球威胁变小。例如,放网只能放远网球、吊球只能吊远网球等,并且WH2级别单打比赛中不会出现搓球。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运动员本身,因为该级别运动员需要借助轮椅参加比赛,轮椅在比赛中会很大程度上降低运动员的移动能力,所以提高运动员使用轮椅的移动速度也会提高运动成绩。虽然羽毛球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球类运动,杀球是球速最快的技术,且多项研究也证实杀球是最出色的得分手段,但是本研究调查后发现WH2级别男子单打与之不同,该级别吊球技术是得分最高的技术,因为据各项技术得分均值可以发现,胜方不仅吊球技术得分均值高,且胜负双方得分均值和也明显高于其他技术,分析其原因,这是该级别运动员最常用的战术,该战术是先使用高远球将对手调动到底线,之后吊网前球直接得分,此分析是通过观察视频资料和表4高远球在创造主动得分技术的使用率得出。

3 结论与建议

3.1 WH2级别男子单打运动员使用率最高的是高远球技术,但是主动得分技术、受迫性失分、非受迫性失分技术最多的吊球技术,且在主动得分技术中胜负双方在吊球技术上有显著性差异,所以吊球是该级别男子单打运动员需要改进、提高的技术,吊球技术的提高会带动自身竞技能力的提高。

3.2 主动得分技术对WH2级别男子单打比赛胜负起决定性作用,是训练的主要内容,但是胜负双方在受迫性失分技术上也有显著性差异,所以运动员处理被动球的能力也应是训练的重点。

3.3 杀球是得分效率最高的技术,但在中场的非受迫性失分较多,因此中场的杀球技术应作为练习的重点。科研人员应把WH2级别运动员,在中场杀球时的心理、战术等因素对其杀球效果的影响纳入研究范围。

猜你喜欢
高远球杀球后场
“学、练、赛、评”视角下的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教学策略
一个偷发后场引发的争论
基于TOPSIS+RSR法的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杀球质量综合评价*
中外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不同区域杀球分布及效果研究
围绕学会、勤练、常赛的初中羽毛球高远球教学策略
羽毛球正手打高远球技术动作解析
后场头顶之后场头顶高远球技术
核心力量在羽毛球后场腾空杀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关于杀球的一些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