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心脏骤停复苏成功1例

2021-12-27 16:02刘洁郁丽娜李向宇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阿托品椎管心电图

刘洁 郁丽娜 李向宇

椎管内麻醉(包括腰硬联合麻醉)是目前常用的麻醉方式,虽然被认为是操作简单且相对安全的麻醉技术,但仍然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文献报道,椎管内麻醉期间发生心脏骤停(CA)的发生率从1.3∕10000 到1.8∕10000不等[1]。本文报告1 例老年男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出现CA 并复苏成功的救治经过,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摘要

患者李某,男性,70 岁,身高163 cm,体重66kg。因“反复尿频尿急10 年,加重半年”于2019 年5 月15 日入院。入院时神情,精神可,无胸闷气促,体温36.5℃,脉搏70 bpm,呼吸18 次∕分,血压125∕71 mmHg,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自诉平素血压140-150∕80-90 mmHg,未服用降压药。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病史,无晕厥病史。2017年因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C3∕4颈椎融合术;2018年在喉罩全麻下行膀胱取石术+前列腺活检术,麻醉手术过程均顺利。入院主要诊断:前列腺增生;高血压2 级(高危组)。拟在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前检查:心电图正常。心脏彩超示:二尖瓣、三尖瓣少量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EF 73%。胸片示:主动脉硬化,肺未见异常。血常规、生化、心酶、BNP、肌钙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均正常范围。

患者于2019 年5 月22 日上午8:20 入手术室,常规行心电图、无创袖带血压、脉搏氧饱和度(SPO2)等监测,入室血压153∕90 mmHg,心率68 bpm,SPO295%,呼吸20 次∕分,开放外周静脉通路后给予乳酸钠林格500 mL 静滴。8:40开始在右侧卧位下行L3∕4 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穿刺过程顺利,蛛网膜下腔缓慢推注1%罗哌卡因1.5 mL(用脑脊液稀释至2.5 mL),随后留置硬膜外导管3 cm,过程顺利。8:55患者恢复平卧位。平躺后约1 min,患者诉头晕,此时血压136∕98 mmHg,心率77 bpm,SPO296%。立即予面罩吸氧(2L∕min),并重新测量血压,此时发现心率快速下降,从77 bpm 降至30 bpm,立即快速静注阿托品0.5 mg,快速输液,血压78∕57 mmHg,心率进行性下降至20 bpm,紧接着心电图趋近直线,患者意识丧失,呼之无反应。麻醉医生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PR),呼救并床旁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予面罩通气控制呼吸,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00 μg 后,患者心跳恢复,呈快速型心律,血压升至201∕120 mmHg,后逐渐下降至174 ∕102 mmHg,心率亦逐渐减慢,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频发室性早搏;约5 min 后,患者意识逐渐恢复,再次静注阿托品0.5 mg,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血压约125∕80 mmHg,HR80 bpm,脉搏氧饱和度99%。15 min 后,患者意识恢复至正常。测量麻醉阻滞平面平第六胸神经(T6)平面,手术室内监护观察30 min 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情,诉头晕、轻度胸闷不适,经讨论后决定暂停手术,转入ICU 进一步诊治。出室血压128∕77 mmHg,心率84 bpm,SPO299%,呼吸19 次∕分。

转入ICU 后立即复查血常规、生化、心酶、cTnT、NT⁃ProBNP,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部血管彩超示: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未见明显狭窄扩张,血流正常。右侧椎动脉管径细,血流速度低,左侧椎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近段、无名动脉未见异常。5 月23 日行冠脉造影检查示:冠脉右优势型,LM 体尾部狭窄30%,LAD 近中段狭窄30%-40%,TIMI 血流3 级;LCX 狭窄30%,OM1 开口狭窄50%,TIMI 血流3 级;RCA 狭窄50%,TIMI 血流3 级。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律(平均70 bpm,53-108 bpm);②偶发房性早搏;③频发单源室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部分为室性融合波;④未见发作性ST⁃T 异常。患者病情稳定于5 月25 日出院。

2 讨 论

2.1 椎管内麻醉期间发生CA 的原因 椎管内麻醉期间发生CA 的原因目前还未明确且存在争议。研究报道认为可能的原因包括:全脊麻意外,心肌梗死、心脏传导异常、大量出血或迷走神经兴奋等导致静脉回心血量骤减等[2-4]。本病例发生CA 时血氧饱和度正常,且复苏成功后麻醉平面最高为T6,发生全脊麻的可能性小;患者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患者未见严重的冠脉狭窄,心电图未见缺血性改变,且心酶、肌钙蛋白等检查正常,可排除心肌梗死可能;患者术前及术后心电图检查也未发现有严重的传导阻滞。但本病例发生CA 前出现明显迷走神经兴奋表现,即心率、血压下降。导致迷走神经兴奋的因素多,如疼痛,精神紧张。研究发现静脉回流减少会增强心脏的迷走神经张力,其涉及的心脏保护性反射机制包括:(1)Bain⁃bridge 反射,又称静脉心脏反射:在右心房和腔静脉血管壁内膜下,存在着感知静脉回心血量的容量(压力)感受器,一旦静脉回心血量明显减少,就会通过心迷走神经,引起心率减慢。此反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心房充盈;反之,当静脉回心血量增加时,引起心率加快。(2)Bezold⁃Jarisch 反射,系容量减少引起的血管-迷走反射,当左心室内容量降低时,存在于左心室壁的压力感受器兴奋,通过迷走反射,使心率减慢,以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增加心搏量[5]。因此,本病例出现CA 的主要原因可能:腰麻后阻滞平面到达T6,抑制了交感神经的作用,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变换体位后静脉回心血量骤减,引起严重的迷走神经反射和窦房结血供不足,导致窦房结功能严重抑制,心率急剧下降至接近心室静止,出现CA 的临床表现。

2.2 椎管内麻醉期间发生CA 的复苏 及时有效的CPR是CA 抢救成功的关键,因椎管内麻醉对交感神经有抑制作用等原因,当发生CA 时CPR 的效果可能不尽人意。研究报道椎管内麻醉发生CA 因复苏困难,使用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最终患者成功复苏[6]。本病例处于心电血压等监护状态,在出现意识丧失、心率减慢至20 bpm,即考虑心脏骤停,在心电接近直线时,立即启动了胸外按压、面罩通气等有效的CPR 措施;并及时给予阿托品和肾上腺素。在椎管内麻醉期间,发生心脏骤停前往往先出现严重的心动过缓,当发生心脏骤停时,推荐使用阿托品、麻黄碱或肾上腺素[7]。本病例复苏成功,不仅因发现及时,而且及时进行了高质量的CPR,在抢救过程中及时使用针对可能CA 病因的阿托品及肾上腺素,使患者在无明显缺血缺氧的CA 情况下恢复了自主心率,恢复了意识和维持了稳定的生命体征,复苏成功,无任何后遗症。

2.3 椎管内麻醉期间发生CA 的危险因素 椎管内麻醉期间发生CA 的危险因素有:年龄<50 岁,基线心率<60 bpm,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和Ⅱ级,使用β 受体阻滞剂,感觉阻滞在T6 水平以上,P⁃R 间期延长,当存在两个及以上的危险因素时,椎管内麻醉发生CA 的风险高[5,8]。本病例无发生椎管内麻醉CA 的高风险因素,仍然发生了CA,提醒临床医师除考虑常见的因素外,需时刻警惕意外发生,并做好抢救的充分准备。

2.4 椎管内麻醉期间发生CA 的预防 针对目前椎管内麻醉发生CA 可能的原因,在实施椎管内麻醉时要仔细评估,如患者是否有椎管内麻醉的禁忌症,规范操作,密切监护等,在众多可能导致CA 的原因中,静脉回流减少是最重要的原因[7,9,10]。因此,在椎管内麻醉时维持足够的前负荷是降低CA 风险的关键,且要关注体位变化对循环的影响;过度的焦虑或恐惧可能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所以适当的镇静也可以降低风险。

综上所述,心脏未见严重器质性病变的老年、ASAⅡ级患者在椎管内麻醉期间发生了CA,虽经及时有效的CPR 成功,无任何后遗症,但提醒临床医师在实施椎管内麻醉期间,要充分意识到CA 的风险,并做好充分的急救准备,以提高CPR 成功率。

猜你喜欢
阿托品椎管心电图
HPLC测定洋金花中阿托品的含量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关注中老年人的椎管狭窄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0.01%阿托品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控制儿童中低度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草莓椎管育苗 产出率高一倍
草莓椎管育苗:产出率高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