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山区的情谊

2021-12-27 06:20卢宝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下井教室学校

张家口涿鹿县下井沟小学教师卢宝

编者的话:在涿鹿县城南30多里远的高寒丘陵区,有一个安静的村落,它就是下井沟村。村里的老人们说,从这里的学校走出去了好多“有出息”的孩子……

2007年3月,我带着自己教书育人的梦想以及学区领导的重托,来到了山区下井沟小学任教。从县城坐车到栾庄乡镇,再行走十多里蜿蜒盘旋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越往上走,海拔越高,阵阵寒气扑面而来。这个季节,在下井沟村正是寒风凛冽的时候,纷纷雪花在眼前跳舞,带着“倒春寒”的清寒,看远处的高山,完全笼罩在圣洁的白雪中,就像一条条静静熟睡的卧龙,在等着太阳的唤醒。小路的左手边长满了酸枣树,那落光了叶子的树上,挂满了精致的银条儿。右手边是一棵棵青苹果树,它们的身上也堆满了毛茸茸的雪球。

经过一段曲折的小土路之后,就看见了村口的牌坊,红色的背景,金色的字体,写着“下井沟村欢迎您”。穿过牌坊,看见好几头驴拴在碾子上吃草。再走过一截子大石头铺的路,左拐到一个小巷子里,看见一个大门用铁栅栏围起来,上面挂着“下井沟学校”五个大字。校门两侧的土墙摇摇欲坠,墙头高高低低的成一条曲线,几间破旧的小平房在风雪中静默着。这,就是我工作的地方了。

改善环境,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校园

我们学校建筑面积只有600多平方米。我来到这里以后,发现学校没有厕所,只有几个简陋的茅坑,有时候孩子们因为“抢茅坑”,还会发生争执。寒冷的冬日,我骑摩托车奔波在教育局与学校之间,争取资金新盖了师生旱厕,解决了师生“如厕难”的问题。

一天上课时,我走进教室,看见两名同学因为“三八线”发生了争吵。究其原因,是下雨天教室漏雨,木质的桌子被雨淋湿,孩子们的书本没有地方放置,俩孩子都想争个干燥的地方放书本,这才引起矛盾。我看到学生们因为抢个干燥的地方而争得面红耳赤,看见他们伏在破烂的桌子上还认真学习,看见他们坐在潮湿的板凳上依然专心写字,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我就到处奔走,后来找到了开大板车的李胜利先生,把我的想法告诉了他。2011年4月,李胜利先生慷慨解囊,拿出资金给我们的学生购买了150套新桌椅。看见孩子们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在教室里欢呼、跳跃,那个时刻我想,就是再辛苦我都值得!

孩子们虽然用上了新的桌椅,可由于教室破旧,每逢雨天,雨水就会沿着墙壁顺流下来,等雨水干掉,墙壁上就留下了一幅幅“水墨画”。有时遇上连阴雨,房屋中间雨水就会滴答下来,时间久了,地面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独特的“滴水穿石”。教室的地面是用砖头一块块铺开的,坑坑洼洼,桌椅都摆不平。打扫卫生时,夹杂在砖头缝儿里的尘土四起,孩子们呼吸到肺里的全是土腥味。操场也是坑洼不平,通往厕所的那部分走的人比较多,地面踩得比较扎实,自然而然也就走出了一条小路;两旁的地面没有人走,杂草随意生长,一到雨雪天就泥泞不堪,学生们弄得满身是泥。于是,我不得不一边上课一边跑外援争取资金,从2012 年开始,像燕子衔泥造窝一样,不断改善,直至硬化了我们的全部校园。

这期间,盖了六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多功能教室(仪器室、图书室、图书阅览室、少先队室)、微机室、教室宿舍等,使我们的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新教室的墙上,挂着高尔基的一幅画像,上面写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Books are the ladder of human progress)。我希望,我们这里的孩子们也能多读书,不断提升自己。在上语文课时,经常会学到四大名著的节选,可若提问孩子们四大名著是哪四本书时,孩子们向我展示出的是“一片茫然”。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拓宽孩子们的阅读视野,我就多方联系,2015 年6 月,北京缘分银饰公司给我们学校的孩子们送来了图书和学习用品。此后,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尚武国际功夫馆、京西亚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也给我们的孩子们送来了图书、体育和音乐器材。这些社会援助,不仅给孩子们送来了物质上的帮助,还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温暖。

学校现有99 名学生,主要来自上井沟和下井沟两村,由于地处坝下,天气多变,降水较少,大风天气较多,十年九旱,村里的许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这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衣食住行大多都是年弱多病的爷爷奶奶管着。孩子们的衣服破旧,冬天还穿着单薄的衣服,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为了能让孩子们穿上温暖的衣服,度过寒冷的冬日,我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求援助,2018 年,北京斑马鱼集团给我们的孩子们捐助130 套校服和书包。

我们学校地处丘陵山区,用水十分不便,孩子们平时在校园喝的水都是地下自来水,为了让他们喝上干净卫生的纯净水,我和北京博大水务有限公司联系,得到了他们的援助,给我们的学生送来了饮水机一台,从而解决了孩子们“喝水难”的问题。

这些年我点点滴滴的付出,乡亲们也看在了眼里。偶有经过村里小卖部的门口,还听见过坐在石头棱上,拄着拐拿着坐垫的老人说过:“这卢宝可是个好老师呀!”当时,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一暖。

倾注师爱,甘为人梯

师爱是什么?我觉得,师爱是孩子们漫漫人生路上前行的光亮。

“卢老师,您是我们家的恩人,要不是您的耐心劝导,我儿子也不可能再次回到学校读书!”2020 年寒假前夕,下井沟村的一对夫妇手捧一面锦旗来到学校,感谢我对其儿子的关心照顾。

这个孩子叫赵文树。他父母离异,母亲再婚,他跟随父亲生活。可是没过多久,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就出生了,他感到自己孤苦伶仃无人关爱,开始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当他看见其他小伙伴上学、放学都有家人接送,而他却没有时,就产生了自卑的心理,上学期间经常以生病为由不到学校上课。我知道以后,就多次以“爷爷”的身份家访,和他谈心,做他的知心朋友,给他讲学校的快乐生活。

“今天,我们上音乐课学习新歌《好朋友来了》!”说着,我拉起他的手,让他跟我一起边跳边唱。

“乒乒乓乓,乒乒乓乓,嘿,有人敲门,谁呀?我呀。你是谁?赵文树。哈哈哈哈哈哈哈,请您进来……”他看见我拉着他的手,也渐渐地开心起来,身体开始跳动,嘴里还跟着音乐哼唱。我又顺势引导说:“弟弟长大以后就是你的好朋友,他会陪你一起跳舞、唱歌,可以和你一起学习成长,成为你的得力小助手,所以你要学会爱他,而不是为此自卑,因为你从此以后又多了一个爱你的亲人……”

陪伴,让他感受到了老师的爱,渐渐地,他改变了厌学的状态,又爱上了学习,重新回到了学校。在2021 年六一儿童节暨艺术节文艺展演活动中,他还成为了课本剧《王二小放牛郎》节目的主演人员。

看到孩子的变化,他的家人非常欣慰,专门到学校来感谢我,还告诉我,他们因我“不嫌环境艰苦,扎根留守在山村”的付出而感动,我想,能有这样的理解,我就知足了!

在教书期间,我到过多个家庭家访,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记忆最深的,是上井沟村的学生张江博,她父母离异,父亲有病不能出去打工,当时他们和80 多岁的爷爷生活在一起,因家庭十分困难,她面临着失学。平时,孩子穿的衣服也很破旧,冬天穿的衣服单薄不能保暖,我多次拿出家里的衣服和鞋送给她,逢年过节,我都会拿着米面油到家探望,并且多方拉赞助来帮助孩子。孩子毕业时,我送上了作为她的老师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有多学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希望你努力学习,成就未来!”

我知道,平凡是绝大多数人一生的注脚,平凡也是每一位乡村教师的底色。但是,当这种平凡与孩子有关,与教育相连,与关爱相系时,无形之中就多了一分重量。

勤奋教学,珍爱每一天的学校生活

下井沟学校是我工作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我成长最快的地方。

我在的山区十分缺老师,这里不分专业,而是缺什么老师,你就是什么老师。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从语文、数学,再到品德、音体美,我样样教过。由于我们山村学校环境差、学生基础差,村里多为老人和小孩,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全凭老师们教育,也正因如此,老师成了孩子们最贴心的依靠。我十几年如一日,每天第一个到校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放学最后一个离校,直到孩子们安全到家我才安心。

农忙的时候,一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早晨四五点起来,先去地里拾杏,然后七点半左右赶到学校,等待孩子们的到来,课间还要担心孩子们的安全,不敢离开教室,下课了就在教室里批改作业。中午孩子们都回家了,就赶紧拿出来上午新交的作业伏在桌子前批改。学校里缺老师,基本上是一个老师在教室里上一整天课。晚上放学等到孩子们都安全到家以后,我再骑车赶去地里干会儿农活,一直到天黑。回到家以后就抓紧时间备课,看作业,一直到深夜……每天都是在与月亮“赛跑”。

2007 年的一场暴雨,洪水冲进了泥泞的校园,地面的积水有2 尺多深,师生们面临着生命危险,我就站在淹没膝盖的雨水里,和老师们一起,把年幼的孩子一个个的从梯子上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学校校舍成了危房不能上课,我就跑到村里给孩子们找上学的地方。新找的房屋潮湿,我就每天生着炉子,一边讲课一边“烤”房屋和床铺……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坚持到孩子们顺利毕业,家长们看到了,感动地说:“我们从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好老师,你为了孩子们真的太辛苦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1984 年1 月参加工作以来,我在山区学校已度过了整整37 个春秋。我用我绚丽的青春、无悔的岁月,以平等的尊重和真挚的师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心灵的钥匙打开他们不可估量的宇宙世界,如果说什么是我的精神支撑,正如墙上挂着的那面锦旗上写的“关心下一代,汗水浇未来”,这里面,有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老教师的朴素的心声……

猜你喜欢
下井教室学校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找井盖
小月亮
学校推介
采煤机的下井与使用维护采煤机的下井与使用维护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