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材中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的思考

2021-12-27 09:56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教研室付海燕
内蒙古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竹节课文目标

●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教研室 付海燕

自2016年秋季统编语文教材开始投入使用以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与教研,相信大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已经了然于胸,使用起来得心应手,能较好地落实教材设定的每个教学目标。但是,据笔者观察, 3~6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仍然让许多教师望而却步。如何上好阅读策略单元?如何更有效地完成这类特殊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一线教师应该持续深入探究的课题。

笔者深入课堂发现,教师对于阅读策略单元解读不到位,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的设计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一、过分注重阅读方法和策略,课堂失去了“语文味”

举一个例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蝴蝶的家》,本单元的“单元页”写着: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蝴蝶的家》是本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自读提示”要求“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分类,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三个问题,并尝试解决” 。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

谁能来回忆一下,我们从第5课到第7课都学到了哪些提问的方法?

(学生回答)

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蝴蝶的家》。“提问”是一个很重要的阅读策略,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通过一个闯关游戏来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第一关“读”: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关“问”:读完课文后,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三关“分”:把提出的问题分类 ,看它是从哪个角度提出的问题?

第四关“选”: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选出来。

第五关“答”:现在你能回答这些问题吗?

《蝴蝶的家》是一篇很有感情的美文,但这节课上得枯燥乏味,毫无美感可言,学生像在考试答题,没看到有任何情感上的触动。教师基本没有让学生对词、句、段做深入的赏析与交流,学生根本没有从对文字的阅读里体会到蝴蝶的可爱、弱小;没有和作者一样着急,没有和作者一样想要保护蝴蝶。教师只注重教方法、讲操作,殊不知,方法策略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涵。

二、注重解读文本内容,对阅读策略视若无睹

阅读策略单元的安排,目的在于纠偏——原来语文课过于重视人文主题和语言品析,忽视阅读方法、语文思维培养。然而,有的老师不能深刻认识阅读策略单元的功能与定位,还是按老思路教学,重人文、轻方法,规定的教学目标很难落实。

比如,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有位老师这样设计教学流程。在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文,上课后仍是普通单元的教学安排,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读读老屋和小动物的对话。

2.思考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屋?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认为老屋最后倒了吗?为什么?

课堂上主要的教学环节都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句子,重点理解字、词的意思,然后体会“人物”的品质,这显然没有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预测”这一阅读策略。

教师要充分把握阅读策略单元中选文的功能,准确设定教学目标,既要教给学生阅读策略,又不失对语言的品味与感悟,同时,教师需继续探索如何把教学策略的落实与语言的品析、感情的体悟较好地结合起来。

策略单元是统编教材中的一个特殊单元,说它特殊,是因为它的单元目标定位明显,目的在于引起师生对阅读方法、规则等方面的重视。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冀中的地道战》一文,它的单元目标是培养学生“快速默读”的能力,教师可以这样设计:

1.默读课文,交流你了解的内容。

2.再次默读,明确自己了解了哪些内容,试着一个个概括,并写下来。

3.试着用课文中的语言,尽可能生动地和同学交流你的收获。

4.默读《地雷战》一文,和同学讲一讲你的收获。

这样设计,就兼顾了快速默读、大意掌握与语言学习。

再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竹节人》一文,它是一篇语言幽默风趣、故事性强、内容完整的文章,所以,老师切不可只落实“有目的的阅读,完成目标任务”这一策略。有位名师这样设计教学流程:

1.明确“有目的的阅读”这一概念。

2.快速阅读,根据三个目标任务画出相应的课文内容,概括大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意识。

3.明确每个目标任务之下的课文内容,尝试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复述完成三个任务。

4.细读品味语言,分享你觉得写得好的一两处语段。

5.拓展阅读短文《竹蜻蜓》 。

(1)出示目标任务,用“有目的的阅读”策略去读一读。

(2) 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在课堂上,学生在自己的个性阅读活动中,用“抓关键信息”的方法找出“竹节人制作指南和玩法”;用“关注有趣的词语、句段”体会“竹节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用掌握“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讲好“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在讲述“竹节人传统玩具带给人们的快乐”时,孩子们几乎把文中所有生动有趣的词语都用上了,给竹节人起的名号、把竹节人打斗的场面讲得绘声绘色。这就是一堂很成功的课。

阅读方法与策略不是只能在阅读策略单元里教,策略单元编排的目的是要师生树立阅读方法意识,这种方法的训练也要渗透到其他课文的讲授中去,让学生学会读书。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师通过各个教学活动教学生“提问”这一阅读策略,目的是培养学生质疑、思考的习惯,以及清晰、有条理的思维品质,让他们能真正实现独立阅读。再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要求“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学生学会了批注,在以后的阅读中就可以灵活使用批注方法,进而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统编语文教材对师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提升的作用。所以,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深入研读统编语文教材,让语文课堂更有实效。

猜你喜欢
竹节课文目标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竹节人”中说“趣味”
背课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