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归来叹少年

2021-12-28 09:45王景慧
当代旅游 2021年6期
关键词:少林寺少林钢板

文/王景慧

到地处中原的河南旅行,导游李俊峰为我们解析了河南五个字特点:古,河南是探古、考古、访古的上佳选择;河,河南地处黄河之南,以黄河、洛河为依托,形成了闻名天下的河洛文化;武,河南是武术的故乡(武乡),少林武术、焦作温式太极等享誉世界;根,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寻根文化长盛不衰;花,在河南,洛阳牡丹甲天下,开封菊花冠中华。在此,我侧重讲一讲河南五个字特点中的“武”字。

我对河南作为“武术的故乡”第一印象,缘于1983年公映的一部电影:《少林寺》。影片中展示的精湛武功,留给我太多的回忆,伴随我度过了青葱的岁月。影片的主题曲《少林少林》,每一次回放都让我荡气回肠:“武术的故乡、迷人的地方……”可现实中的武乡又是啥样?当得知我们在河南行程中,有参观嵩山少林寺的安排,已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我,竟如少年时的感动。

临近少林寺时,我们途经河南少林塔沟武校。李导调侃道,塔沟武校大家熟悉吧,这可是央视春晚的“钉子户”呢。我一想,还真是这样,在2019年央视春晚上,由塔沟武校学员表演的武术节目《少林魂》,万余人的阵容,4分钟的表演,整齐划一,大气磅礴,嵌入由人摆成的国旗、春字等景象,分合自如、变化多端,聚像一团火,散似满天星,留给我的震撼至今无法磨灭。

可是,当我零距离接触塔沟武校的孩子,发现他们皮肤黝黑,宛如“煤球”,这是他们长期野外练武,饱经风吹日晒的写照。

随后我们来到一处表演场,一场“英雄少林会”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只见大刀、长枪、七节鞭、少林棍……各般兵刃轮番“厮杀”,宛如行云流水,竞相展示着雄劲刚猛、壮怀激烈的少林雄风。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少林象形拳,模仿动物的招式:蜿蜒游动的蛇拳,看似柔韧无骨,实则攻防兼备;虎啸山刚的虎拳,撼天动地,可谓虎拳练武、钢筋铁骨;那刚健勇猛、鹰击长空的是鹰拳,鹰拳又称鹰爪功,以其刁钻勇猛犀利而著称武林;那神形多变、刚柔相济的是螳螂拳;那潇洒稳健,憨态可掬,不难看出这是活泼可爱的鸭子拳;而顽劣成性、灵巧可爱的猴拳,既快速敏捷,又形神合一;还有蟹子拳,招之即来,打击要害。而追根溯源,少林寺地处深山老林,常有野兽出没,因而少林弟子在研修武学中,融入了一些针对动物的防身招式,换言之,在少林武术的原生态中,确有对动物招式模仿式改造的成分,难怪少林象形拳会如此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那天“英雄少林会”上的气功组合,同样高潮迭起、令人叫绝。有头开钢板,只见一弟子调心入静、气沉丹田,有人用一块坚硬的钢板,以洪荒之力往这名弟子头盖砸下,钢板迎声而啐,弟子毫发无损,李导告诉我,这次用的是生钢,以前用熟钢板表演时,能将钢板一下子砸弯了,再一下子砸直了;有金指碎碗,一男儿在热身时,用二指禅功做了俯卧撑,然后用指力向瓷碗一戳,那只瓷碗顿时“粉身碎骨”;有腹部吸碗,表演者运用丹田之气,通过腹部将一只底部带圈的饭碗吸住,然后腹部向上手足触地倒卧,另有两人用长棍穿过碗底圆圈,将表演者抬离地面,碗依旧牢牢吸在其腹部;那天还表演了飞针穿玻璃的绝技,一儿郎用一枚小得我在台下看不见的钢针,向一面厚厚的玻璃一甩,钢针穿透玻璃,一下子将玻璃另一侧的气球击爆。

那天的压轴节目是舞台剧:《少年中国》。数十名身怀绝技的孩子,于精美的武术造型中,铿锵有力、整齐划一朗诵梁启超的传世经典《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声音直冲云霄,亦直撞我的心灵。

孩子们精彩绝伦的表演,让我蓦然想起两个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河南作为“武术的故乡”,能让中华武术在普及中提高、在提高中普及,无疑可用这两个词加以诠释。接下来在少林寺的参观中,我轻而易举地找到了佐证。

我们知道,大凡一座寺庙,其主业集中体现为一个“禅”字。然而,那天我在少林寺的山门上,看到了“禅武”二字,我想,这正是少林寺与众不同之处,即对少林寺来说,修禅与习武同等重要,以禅入武,禅武双修,进则护寺报国救众生,退则参禅习武修道行。持之以恒的禅武双修,让少林寺不仅以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名扬天下,而且以中华武术正宗流派驰名中外,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在少林寺大雄宝殿东南的钟楼前,矗立一块《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称《李世民碑》。这块刻立于盛唐时期的寺碑,正面是唐太宗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卓著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背面刻有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13棍僧救秦王的故事。1983年上映《少林寺》,正是据此史实加以艺术再现。

而在少林寺的藏经阁,我发现藏经阁的“藏”字居然隐去了几笔,便向李导求证,李导说是“有意为之”。原来,藏经阁在鼎盛时期,收藏了功法秘笈、器械套路等书卷900余种,可惜在1928年,军阀石友三的一把大火,将藏经阁连同那些书卷基本烧光。而今的藏经阁为1994年重建,阁内涉及武功的书卷,为少林寺劫后余生的高僧,凭着记忆重写的,尽管只写出了300余种,仍然成为了孤本。由于阁藏书卷已残缺不全,于是将藏经阁的“藏”字隐去几笔,少林寺就是如此严谨与可敬。

遗憾的是,少林寺最大的佛殿——千佛殿,那天我未能进入。据说在300平方米的殿内砖铺地面上,有4排48个站桩坑,这是历年少林寺僧练拳习武的脚坑遗址,令人从中感知了“要练武,不怕苦”的真谛。我想,少林弟子正是以此种精神练成了硬功夫,才能在历次的斗争中,用肉身击碎了钢铁。

参观了少林寺的主建筑,我们又来到少林寺西几百米处的少室山脚下,在这林木葱郁、环境幽雅的处所,有一片塔林,这是少林历代高僧安息的墓寝。塔林区现存唐代至今的各类塔256座,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级到七级不等。让我久难释怀的是,尖尖顶下的是武僧,平平顶下的是文僧,那天在塔林区我留意了一番,发现尖尖顶的武僧塔占据了压倒多数。

现如今,我从河南归来已经很久,但是,那些精湛的武艺、盖世的神功,依然让我心驰神往。当然,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依然会在我的耳畔回响:“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武乡归来,我好想重返少年时!

猜你喜欢
少林寺少林钢板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观山海
编辑部的故事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寺2》立项拍摄
少林小罗汉拳(五)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SA—387Gr11C12钢板(6=88mm)厚压裂原因分析
骨折手术的钢板 可以不拆吗
少林寺与政治的千年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