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游戏斗草融入幼儿主题活动的方式拓展

2021-12-29 04:07买艳霞
关键词:花草游戏幼儿

买艳霞,刘 娟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6)

传统游戏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化的,往往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发掘传统游戏蕴含的优秀文化因素并用于幼儿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也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斗草是一种既富含文化底蕴又贴近幼儿生活的传统游戏,对斗草游戏进行创造性改造,将它引入幼儿主题活动中,有利于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使幼儿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体验和感受美好的大自然,并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一、传统斗草游戏的传承

斗草又称“斗百草”,是以植物尤其是花草为道具进行斗决胜负的竞技游戏,在古代民间广受欢迎。据说,斗百草游戏起源于春秋时期。唐代诗人刘禹锡《寄苏州白使君》诗中的“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1]289,宋代苏轼《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二首》诗中的“敢将百草斗吴王”[2]116,都沿袭了刘禹锡诗歌中的说法。因此,南宋龚仲希的《中吴纪闻》、明代郎瑛的《七修类稿》等著作以刘禹锡的诗歌为依据,认为斗百草游戏兴起于春秋时期。清代翟灏在《通俗编》卷三十“斗百草”条中指出:“《七修续稿》据刘诗谓斗草即起于吴王,非也。刘盖假设辞耳。”[3]566翟灏认为斗草游戏起源于周初,“申公诗说以芣莒为儿童斗草嬉戏歌谣之辞,则周初已有此戏”[3]566。

斗草游戏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但其起源与古代人们春日踏青郊游或端午节采草蓄药等习俗有关是可以确定的。夏历五月在古代俗称为“恶月”,此时正值蚊蝇孳生的夏季,各种疾病极易流行传播,故而早在夏代人们就有到郊野山间采集草药以祛疾治病的习俗。采草蓄药的季节风和日丽、花草繁茂,让人心旷神怡,于是逐渐形成了郊游踏青的习俗。人们在踏青游玩的时候免不了采摘花草以竞斗决胜,斗草游戏于是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关于斗草游戏方式的最早记载见于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4]89斗草游戏一般分为“文斗”和“武斗”两种方式。“文斗”有竞猜花名、用花草编织器物造型等。竞猜花名的游戏,或者由双方各自报出花草的名目,有点类似对诗句和对对联,以能准确报出花草名目且数量多者为胜;或者双方沿着道路或穿梭于河渠沿岸一边采集花草一边应对,主要比试双方掌握的植物花草知识和采摘的花草品种。“武斗”,即比赛双方各自采摘有韧性的花草,相互交叉成“十”字状,然后用力拉扯,将对方花草茎秆拉断的一方为胜者,主要比试参赛双方的力量技巧和花草的牢固程度。斗草游戏主要有三个功能:一是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识记各种花草的名称,并在识记过程中亲近自然、熟悉自然;二是儿童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拉扯花草茎秆,可以促进力量的发展;三是儿童通过拉扯花草可以对不同花草的韧性有所认知。

斗草游戏在古代非常受欢迎,历代诗文典籍都有相关记载。唐代白居易《观儿戏》云:“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宋代晏几道《临江仙》云:“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柳永《木兰花慢》云:“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李清照《浣溪沙》云:“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明代画家陈洪绶还创作了《斗草图》。可见,斗草游戏在古代民间流传甚广且历久不绝。

二、传统斗草游戏融入幼儿主题活动的原则

斗草游戏作为古代广受儿童乃至成年人喜欢的游戏活动,是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儿童亲近自然情怀的良好媒介,在当代仍然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有回归儿童游戏场域的价值。传统斗草游戏的盛行与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密不可分:古代儿童大多生活在农村,与自然接触较多,识记的花草名称也多。当代幼儿接触自然的机会少,认识的花草品类更少,引领他们参与斗草游戏,可以帮助他们走近自然、观察自然,使他们在与大自然的密切接触中受到熏陶。但是,把传统斗草游戏直接“搬进”幼儿园是不太合适的,需要对传统斗草游戏进行适当改造和转化,使之更加切合当代幼儿参与游戏促进身心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主题[5]6。为了更好地促进传统斗草游戏在幼儿主题教育中的转化,幼儿园在引入斗草游戏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幼儿主题活动中的斗草游戏,其内容选择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契合幼儿认知方式和接受能力,采用阶梯式的递进方式,不能随意设置。面向小班幼儿开展的斗草游戏主题活动,可以围绕幼儿的生活经验提供常见的花草,以便帮助幼儿循序渐进地开展斗草主题活动。比如,游戏可以选择喇叭花、狗尾巴草等常见的花草,这些花草外形可爱、茎部细长、韧度有限,既可以用来制作装饰图画,也可以用来编制器物造型,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用来开展游戏活动。面向中班幼儿开展的斗草游戏主题活动,选择的游戏材料可以不变,但是设置的比赛程序可以繁多一些,难度可以大一些,比赛方法可以更复杂一些。以使用狗尾巴草这一斗草道具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幼儿把两根狗尾巴草合并起来或拧在一起进行拉扯比赛,还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对比用毛蕙拉扯与用茎秆拉扯的差异。针对大班幼儿的斗草游戏主题活动,操作难度可以更大、方法可以更复杂。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把狗尾巴草编成麻花辫的样子,再进行拉扯比赛;在使用单根狗尾草拉扯比赛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开展斗草游戏,既兼顾了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动作特点,又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突出重点原则

突出重点原则要求斗草游戏主题活动的内容要具体,富有针对性,一个游戏活动侧重带领幼儿熟悉一个相关知识点,以有效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记住相关知识点。比如,蒲公英是幼儿身边常见的植物,它有1 个至数个花茎,与叶等长或比叶稍长,上部呈紫红色,成熟的种子上生有白色的蛛丝状长柔毛,看起来就像一个白绒球。这种一吹即飞的小绒球深得幼儿的喜爱,适合用来引导幼儿学习与蒲公英相关的花草知识。教师可以用“绒毛轻又轻,飞舞像伞兵。随风到处飘,安家把根生”的谜语为引子激发幼儿的兴趣,或者带领幼儿开展吹蒲公英种子比赛,锻炼幼儿的肺活量;可以指导幼儿利用蒲公英的花茎开展斗草游戏,进而向幼儿介绍蒲公英的食用药用作用。幼儿通过游戏可以认识到,蒲公英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天然绿色野菜,用它来做蒲公英拌蛋丝、蒲公英炒肉片等美食,味道非常好;蒲公英还有药用价值,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保肝护肝等功效,泡水饮用可以治疗眼睛干涩、感冒等疾病。

(三)动手实践原则

教育家陈鹤琴提出了“幼稚园的老师应当做儿童的朋友,同游同乐地去玩去教”[6]161的主张,这提示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活动时一定要坚持动手实践的原则,让幼儿在“做中学”、在“玩中学”。2009 年6 月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要求“发展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促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发展智力”[7]156,发展动手能力成为现代幼儿智力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斗草主题游戏活动时,务必使所有幼儿积极参予、动手操作,把游戏活动变成幼儿积聚经验、获得知识、享受快乐的过程。比如:芨芨草茎部细长,适合用来开展斗草游戏;叶片浸水后柔韧性大增,适合用来指导幼儿开展对比性斗草游戏。幼儿先用干草叶进行斗草拉扯,再用浸水的叶片进行斗草拉扯,在两种斗草方式的对比中自然而然获得经验和知识。艾草是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略呈半灌木状,有浓烈香气。民间认为艾草具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节有挂艾草于门上用来驱蚊避邪、接纳百福的风俗。斗草游戏也可以选择艾草来进行,同时可以带领幼儿用艾草汁制作甜美的青团,使幼儿在活动中加深对艾草的认知。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制作艾草香包,从而深化幼儿对艾草药用价值的认知。

三、吸纳斗草游戏的幼儿主题活动创设

幼儿主题活动吸纳传统斗草游戏,可以从草本植物的分类、外形、作用入手,通过活动引导幼儿熟悉身边的花草,了解花草形状、分类、用途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审美力、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一)开展“身边的草本植物”主题活动

虽然在生活中花草树木随处可见,但是很多幼儿只能笼统地识别一些花草,未必知道花草的名字,也不了解它们的特性。为此,教师可以创设“身边的草本植物”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区别,认识草本植物容易折断的特点。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身边的草本植物”主题活动时,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创设不同的游戏主题:对于小班幼儿,要重在引导他们识别什么是花草,什么是树木;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可以指导他们进一步认识花草的种类,设置诸如“四季花草知多少”之类的主题,引导幼儿熟悉不同植物的花期、各种草的用途;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认识花草种类,引导幼儿学会根据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特征来识别草木。

(二)开展“你知道花草的年龄吗”主题活动

“你知道花草的年龄吗”主题活动的创设,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幼儿了解草本植物的生长史。以生长期为标准,草本植物可以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三类。幼儿对植物生长期这一概念缺乏基本认知,教师从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基础入手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很容易激起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在具体游戏中接受相关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幼儿熟悉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诗句为引子,引导幼儿思考草能活多久,激发他们参与主题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进而,教师让幼儿知晓自然界中草本植物的生长期是不同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从种子萌发至开花、结实而死亡的过程在一年内完成,如大豆、水稻、玉米等植物;二年生草本植物在第一年萌发、生长,到次年开花、结实,然后枯死,如冬小麦、甜菜、蚕豆等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一般比较粗壮,有的还长着块根、块茎、球茎、鳞茎等器官,如藕、洋葱、甘薯、大丽菊等植物。“你知道花草的年龄吗”主题活动,针对小班幼儿,重在使他们认识到花草也是“有年龄”的,有的只能“活一岁”,有的可以“活到两岁”,还有的可以“活好几岁”;针对中班幼儿,重在使他们掌握不同花草的“年龄”差异,比如一年生的花草有牵牛花、瓜叶菊、狗尾巴草,两年生的花草有二月兰、冬小麦、甜菜,多年生的花草有菊花、荷花;针对大班幼儿,重在让他们认识不同生长期的花草的属性,进而了解花草的文化品格,如菊花象征高洁、兰花象征优雅、牵牛花象征积极向上等。

(三)开展“小小花草作用大”主题活动

幼儿熟悉身边花草的形状、气味,但不熟悉花草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创设“小小花草作用大”主题活动,能够引导幼儿认识到草本植物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具有食用药用价值,增强幼儿了解植物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身边花草的喜爱之情。对于小班幼儿,教师要利用主题活动使他们知晓花草不但可以看,还可以食用,比如荷花可以观赏,莲藕可以食用;对于中班幼儿,教师要利用主题活动使他们了解哪些花草适合观赏,哪些花草适合食用,哪些花草适合药用,比如教师可以从民歌《茉莉花》入手,引导幼儿认识茉莉花不但香气清雅,还可以做成茉莉花茶,具有安神、解抑郁、健脾理气、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主题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花草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关于荠菜,有“盘装荠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的说法,可见它既是古代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也是现代餐桌上受人欢迎的美食。

(四)开展“花草比武”主题活动

传统斗草游戏有“文斗”和“武斗”两种,幼儿教师可以据此进行主题活动创新,在吸收两种斗草方式的基础上融入新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借鉴“花草比武”的游戏方式,可以引导幼儿在愉悦身心的过程中学习花草知识。比如:可以面向小班幼儿开展“花草名谁认得多”活动,通过涂色游戏、连连看等方式帮助幼儿识别花草名目;可以面向中班幼儿开展“花草对对碰”活动,以两字花草名对两字花草名、三字花草名对三字花草名;可以面向大班幼儿开展“斗草游戏的前世今生”活动,把有关传统斗草游戏起源的节庆民俗引入游戏,让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或者开展“为什么它是冠军”主题活动,为幼儿提供多种粗细不同、韧性不同的花草,让他们在拉扯游戏中锻炼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五)开展“花草变变变”主题活动

“花草变变变”主题活动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尝试用花草拼贴图画、编织图案,借此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艺术创作与欣赏能力。针对小班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我是拼画小能手”活动,幼儿以教师提供的简单素材为基础,运用花草补充、完善图画作品。教师可以提供没有尾巴的小狗图片,让幼儿用狗尾巴草装饰图片中的小狗,可以指导幼儿使用不同形状花草叶子在画纸上印制图形,也可以提供基本图形,让幼儿用花草来装饰画面。针对中班幼儿,教师可以创设“花草拼画我最爱”活动。教师让家长带领幼儿收集常见花草带到幼儿园,在课堂上指导幼儿尝试用采集的花草拼成图画或制作较为复杂的图案,比如用芨芨草搭建简单的房子、用玫瑰花瓣制作褶皱层叠的裙子、用荷叶制作漂亮的盘子等。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可以组织更富挑战性的“花草变形记”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动手制作简单的动物造型,如用狗尾巴草拧在一起编织小狗造型、手环造型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制作花草标本,把花草标本制作成书签。

总之,对传统斗草游戏的方式和内容进行创造性转化并用于幼儿主题活动,可以丰富幼儿花草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吸纳了斗草游戏的幼儿主题活动中,花草对于幼儿来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形形色色的植物,而是幼儿生活和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在活动中亲近花草,就是亲近自然,就是与自然和谐共处。

猜你喜欢
花草游戏幼儿
深秋的花草果实(二)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爱护花草
花草春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沉睡的花草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