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管理策略初探
——以重庆市石柱县第一初级中学校为例

2021-12-29 22:25刘学元
科学咨询 2021年26期
关键词:石柱办学高质量

刘学元

(重庆市石柱县第一初级中学校 重庆石柱 40919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了“建成教育强国”的远景目标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大任务,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新时代的中国基础教育,已经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横跨小学和中学阶段,占据了个体人格培育以及精神发展的关键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时代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目前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如何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办好高质量教育体系下的学校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战略任务[1]。

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首要任务在于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在人才培养观念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要与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点紧密结合,推动“五大发展理念”的落实。

党从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和长远性着眼,确立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五大理念。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者,我们尝试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来指导学校的管理工作,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学校治理建设、办学环境优化、师资素质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学校文化培育、提升学生全面发展水平等方面,最终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成效,全面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品质。

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提出触发了学校基于办学和改革的反思,并倒逼学校为适应人才培养的理念的变革进行管理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市石柱县第一初级中学校(后文简称“石柱一中”)在总结自身校情、教情、学情基础上,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管理策略创新,并初步形成了一定成果。

一、以“创新、协调”理念为指导,完善学校办学愿景

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不断推进育人理念创新,就是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认真把握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办满足国家、社会、家庭、学生协调发展需求的学校。石柱一中在探索学校管理策略中以“创新、协调”为指导,第一步就是对学校育人理念的深度挖掘和系统重构,这是关于学校办学要走向哪里、如何前往的顶层思考。石柱一中的教育理念是“德才至善,和谐发展”,其理念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觉醒和生命成长,实现“德”与“才”的协调发展并逐步达到符合民族文化传统、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的一种至高境界,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筑基,实现人生中的华丽转身[2]。

自我觉醒是“德才至善,和谐发展”的第一步。只有自我觉醒的个体,才能有清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才能清楚自己所需要的以及所探求的方向,从而实现“德”与“才”之间的平衡与发展。而生命成长则是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个体要实现终身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具备相关各种素养。这里的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取得个人成功以及社会和谐所必须拥有的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教育理念,石柱一中进一步建构了以“创新、协调”为指导的育人理念体系,具体包括:

办学理念:育大格局的人。

办学宗旨: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办学目标:立足现实,面向世界,着眼未来,创建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市内强校。

育人精神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育人方略: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养成开始。

校训:让生命更充实、让灵魂更纯洁、让内心更强大。

校风:立德、立行、大智、大美。

教风:乐教、善教。

学风:爱学、会学。

一中精神:求真、务实。

这套育人理念体系是学校精神财富的沉淀,更是指导和引领学校具体的办学举措的纲领。在育人理念体系的顶层设计下,学校办学才能展现出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发挥出愈加显著的文化内驱力。

二、以“绿色”理念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关注学校细节管理,渗透“六大绿色文明”建设

情境学习理论是有关于学习理论的最新理论成果,布朗(J.S.Brown)等于1989年提出“情境性学习”(situated learning),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出:“知识与活动是不可分的,知识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不断地被运用和发展,知识具有情境性。”情境学习是我国近年来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命题,也是学校开展办学以及课程改革的必然方向之一。换句话说,当学生处于一个绿色、原生态、符合学生身心规律的学校文化情境中,他们想不优秀都不行。而如何结合相关工作目标的规划和推进来建设学校绿色文化的情境场,将是石柱一中进一步工作的重心和方向[3]。

坚持“绿色”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建设一个积极、上进的学校文化情景场,就必须渗透在学校管理工作的各种细节中。在“德才至善,和谐发展”的引领下,学校全面综合了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考量,开展了“六大绿色文明”建设,具体内容如下:

绿色环境文明建设:打造最清洁、最整洁、最环保的校园环境;

绿色寝室文明建设:打造最规范、最卫生、最文雅的寝室环境;

绿色就餐文明建设:打造最节约、最干净、最营养的就餐氛围;

绿色跑操文明建设:打造最规范、最有序、最健康的跑操效果;

绿色课堂文明建设:打造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善良、富有爱心、勤于学习、充满智慧、良好形象、个性课堂、优质教学的课堂效果;

绿色管理文明建设:打造班子成员及班主任爱岗敬业、为人善良、富有爱心、勤于学习、充满智慧、勤于管理、善于管理的服务形象。

三、以“开放、共享”理念为指导,建立以“大格局”为核心的办学工作目标驱动系统

在办学和管理过程中,除了办学理念的顶层设计作为纲领,还需要具体的目标系统来规划和驱动具体的工作的开展。在贯彻“德才至善,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石柱一中通过对校情、教情、学情以及一线教育需求的SWOT 分析,着重分析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的机遇与挑战,明晰学校办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可能性,并参考泰勒原理对学校的办学工作和课程开展目标进行筛选,确定石柱一中以“开放、共享”理念为指导,建立以“大格局”为核心的办学工作目标驱动系统。坚持开放和共享优质办学,培养有国际视野的学生,促进学校发展和文化交流。从“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一要求出发,不断提高学校品质,提高优质教育的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教育需求。具体包括:

总目标:建设有大格局的教师队伍,育有大格局的学生,建设有大格局的学校,办百姓满意的高质量教育。

具体目标:

1.教师队伍发展目标

有大格局的教师队伍,即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理论全面深刻,学识丰富,教师素质高强,以学生成长为本,方法灵活多样,充满智慧,视生如子,爱岗敬业,勤奋工作,成绩卓著。

2.学生发展目标

培育有大格局的学生队伍,即培育有中华优秀儿女的思想意识觉悟,必须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行为习惯、卓越的学业成绩、崇高的精神境界,为今后的卓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发展成一群能成大器、成大业的学生队伍。

3.学校发展目标

有大格局的学校,即重庆市内强校。两步走发展战略:一是用四年左右的时间,重点打造石柱一中升学率和特色办学在当地的优势地位和品牌效应;二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建精品强校,从而跻身重庆市内强校之列,为提高渝东部地区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新发展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命题。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具有高质量内涵的学校办学路径,是契合时代使命、彰显教育担当的重要命题。石柱一中在结合时代视野和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尝试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来指导学校的管理工作,通过学校管理策略的创新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推动了基于实际校情、教情、学情的研究与实践进程,为其他高质量教育体系视野下的学校办学和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在后续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学校如何结合“五大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号召,进一步发挥不同群体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通过管理策略的创新撬动学校办学和课程改革的落实,将成为深化该领域研究的重点[4]。

猜你喜欢
石柱办学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石柱迷宫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蘑菇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