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与提升策略

2021-12-29 15:41吴海峰王素敏
甘肃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

吴海峰 王素敏

【摘要】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顶梁柱”,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些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压力巨大,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高。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影响着学生的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所以,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尤其重要。为此,可以通过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构建人性化管理制度、完善评价机制等措施,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关键词】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5—0058—02

教师是受人尊重的职业,但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验不到快乐,没有成就感与幸福感。时间久了,教师便对教育教学工作消极应付。由此可见,教师幸福感的缺失,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关于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与提升策略。

一、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

通过教师调查问卷,笔者设计了18个选择题和6个简答题,内容包括教师的总体幸福感、职业认同、专业素养、健康状况、工作压力、学校管理的满意度等6个分类指标,对我校56名教师进行职业幸福感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校有33.3%初中教师认为教师职业挺好,明显能感受到幸福,有55.7%的初中教师从来没有感受到职业幸福感,有11%的初中教师偶尔能感受到职业幸福感。由此可见,我校初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并不高。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等方法,笔者发现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很多,其中教龄、学历、职称、收入、健康等因素对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较大,比如职称、收入越高的教师幸福感越强,身体健康的教师幸福感越强。经过调查分析得知,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初中教师工作压力大,职称晋升难度大。由于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学校以平均分、升学率、合格率等考核评价教师,教师压力大,晋升职称竞争激烈,往往疲于应付。同时,教师工作繁琐,任务重,既要接受省、市、区、校级的检查,收集和准备各种资料,又要写笔记、写教案、写反思、批改作业,还要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大量的工作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职业幸福感无从谈起[2]。

2.工资待遇不高、教师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从问卷统计的结果看,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各种非教学工作,使教师身心疲惫。再加上初中教师工资普遍不高,即使有提高教师待遇的政策,但受制于财政、环境等因素,教师收入的提高十分有限,致使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

二、提升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

1.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通过调查研究得知,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幸福感较强。为了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应以学校资源为依托,为教师成长搭建学习平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学校应积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首先,学校要有浓厚的教研氛围。可以利用每周的教研组活动,确定学习主题,下发学校任务。教师通过阅读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读课程标准与不同版本的教材,整体把握本学段的教学要求和具体学习目标,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能设计出具有自己教学特色的课堂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行走在教育的康庄大道上,感受学习的过程,分享学习的快乐。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得到学生的尊敬、家长的认可、社会的肯定,教师乐于教育教学,善于钻研教材,关爱学生,把教学当作事业,更容易体会到职业幸福感。

其次,学校可以利用学校资源,采用结对帮扶“师带徒”的形式,通过老教师手把手指导,不断促进年轻教师专业成长,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这样既发挥了老教师的特长,增强了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又促使年轻教师成长,提升了年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最后,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专家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让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可以定期請专家来学校指导,通过专家指导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业务水平。教师不仅要向专家学习,还要借助网络学习,可以在学习强国、微信读书APP等平台学习,也可以从网上下载名师课进行研究,可以借鉴名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学校负责搭台,创设良好的学习交流与自我成长发展环境,给教师提供智力支撑和物质保障,让教师尽情发挥才能。同时,还要激发教师前行的动力,引导教师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坚定理想信念,扎实工作,确保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体验到职业幸福感。

2.促进教师职业认同。教师职业认同随着教育环境和学生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营造出尊重教师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对教师的工作给予理解、肯定、尊重和支持,才能让尊重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体会到职业幸福。细数惠师好政策:教师的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增长教师的工龄工资和班主任津贴,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全面保障;提高教师高级职称比例,工作三十年的教师职称提升一级,或者退休后所有教师职称提升一级……这些政策“红利”离不开各地各校的严格落实,只有落实落地,才能使教师感受到教书育人的幸福,从而安心从教,长期从教,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

3.关注教师,重视教师身心健康。教师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并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才能更好地体会到育人的幸福。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创造条件,为教师开设一定的绿色通道,关注教师的实际生活困难,帮助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同时,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特点,在学校里开设太极拳、排球、健美操、围棋、书法、乒乓球等培训班,在校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娱与健身活动,让教师释放压力,强身健体,乐观自信,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4.发挥自我效能,追求职业境界。教师只有喜欢自己的职业,真正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职业追求,才能拥有职业幸福感。只有乐业才能爱岗敬业,敬业才能乐于奉献,看到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教师才是开心、幸福的。教师要争做“四有”好老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事业,学习先进的理念,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走在教育的前沿阵地,做一个有情怀、爱奉献、守规矩的教育人。

5.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完善评价机制。首先,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校制度和管理思想。人性化的管理能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教师的态度端正、心态阳光,才能乐于付出。学校领导亲和力强,经常讲民主,坚持校务公开,落实教代会制度和民主制度,的重要决策通过教职工集体商议后再决定。这样一来,教师得到应有的尊重,能感受到自己的职业价值,体会到做教师的幸福。[3]其次,完善评价机制,为教师减压。调查显示,繁杂的考核条例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应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评机制,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给教师减压。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评价方案,完善教案检查制度,改进成绩评价制度,不以“一分三率”衡量教师。同时,学校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中,应尽量做到公平而合理,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教师职称晋升体系,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师,都一视同仁。并建立职称评价考核小组,按照标准执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在学校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教师,做一个快乐、幸福的教师,是教师自身的需求,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可以说,只有教师感觉到幸福,才能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陶玉侠.有效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1(12):36.

[2]李月月.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3]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5):65-66.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数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320)

编辑:彭雪亮

猜你喜欢
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
初中教师职业倦怠与激励机制
陕西省初中教师教育科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基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看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中的实践应用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