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29 20:23赵晓娣
甘肃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情感态度知识

赵晓娣

【摘要】本文通过案例解析了情境融合、知识融合、情感态度融合、生活融合等四种生涯规划教育和化学学科融合模式,提出了“融合互促、关注本体、突出主体、集智攻坚”的应用原则,希望能够对下一步新课程改革提供有益探索。同时,根据化学学科特点,结合杭州、广州、上海、西安等地经验,立足学校和学生实际,研究形成了四種融合范例。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涯规划教育;情境;知识;情感态度;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5—0186—02

生涯规划教育与高中化学课程融合,是指通过将生涯规划教育的思想、目标、内容、方法融入已有化学学科教学中,以同时达成化学学科教学目标和生涯规划教育目标的一种生涯规划教育的实现途径[1]。高台县第一中学从2019年开始,尝试通过课程融合的方式分年级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融合模式。其中,化学课程的试点年级在高三。高三实施生涯规划教育,便利条件是学生在高中最后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对高考志愿填报、未来职业发展会有一个模糊的认识,对职业生涯教育有一种自然的渴求[2]。

一、情境融合,畅想未来职场

情境教学在化学课程教学中具有非常好的导入效果,能够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案例情境沉浸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升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当前,高考化学科目的考查,更加注重知识与生活情境和案例的融合。通过情境化的题目设计,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情境即生活,这就为生涯规划教育与化学课堂教学融合提供了一个结合点。

教师通过展示兰州新区引进全球首套千吨级规模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电解水之制氢、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等三个基本单元构成的情境,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生活当中生产生活方式进行绿色化改造。同时设疑:CO2和H2为什么在自然状态下不能够合成甲醇。由此引出催化剂的作用及功能。进一步深入阐释在人的生涯旅程中,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把知识转化成为价值。

通过课后的回访,学生对未来化工发展的方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关注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专业和院校。

情境融合模式的应用:一是情境要真实。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沉浸到情境当中,这是该模式应用成功与否的关键。二是情境要新颖。利用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实践前沿,才能实现从当下学到未来使用的有机衔接。三是情境要融合。教师要巧妙地将学科知识、生涯规划教育和情境结合起来,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知识融合,体验化学魅力

教育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学科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在于学习知识本身,更在于领会和应用知识所蕴含的道理,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所谓专业素养,就是用专业的思维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因此,知识融合是化学教学与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个结合点。

在讲授同素异形体的时候,我们提到C元素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石墨烯、石墨炔等。教师以《C(碳)家族之争》的动画引入教学,通过C元素的不同同素异形体之间互相炫耀自己的重要作用、以及“C爷爷”的教诲,学生既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两个角度解析了C元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与联系,又深化了学生对同素异形体本质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明白在人生的路途中,不能因为自己的优点而妄自尊大,也不能因为自己的缺点而妄自菲薄,要用健康的心态正确认识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课后回访过程中,学生对动画教学比较感兴趣,对学科知识理解掌握得更加深刻,对自己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切实起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实现了学科教学目标和生涯规划教育目标。

三、情感态度融合,培育专业精神

“工匠精神”是近年来职场发展的关键词。化学学科要有科学、严谨、规范、精细的专业精神,必须要从启蒙开始培养,让工匠精神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未来赢得职场、赢得人生[3]。专业精神培养不仅是化学学科教学的任务,也是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两者融合的又一个切入点。

实验课是高中化学课程联接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型。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教师的言传身教和耳提面命是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规范性、科学性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着手,严格规范流程和操作。例如,从进入实验室,教师就必须从更换实验服、佩戴手套、护目镜这些平常小事做起。在实验过程中,哪怕是最基本的量取试剂、点燃及熄灭酒精灯等这些基础性的操作,都要严格执行规范的操作,以身示范,让学生从刚开始就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规范。未来,学生走向职场、走向工厂车间,就会形成这样一种安全规范操作的习惯和潜意识,就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隐患。教师在讲解、演示一些危险化学实验的时候,一方面要从规范操作的角度出发,通过教师的规范操作保证最后实验的成功;另一方面,要通过模拟实验课堂、错误操作视频等,演示如果操作不规范、不严谨导致实验失败和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例。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综合发力,让学生牢记规范、科学、严谨、精细的操作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这既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工作的必备关键能力。

情感态度融合模式,重在通过教师的行为、习惯、思想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扣好进入职场的第一粒扣子,形成适合未来专业发展、职业发展所必备的能力素养。该模式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化学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还必须要有能充分把这些素养、精神融合到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这看似简单,事实上对教师的能力素养要求比较高。

四、生活融合,激活知识价值

知识的生命力不在符号和意义,而在于应用。高中化学教育发展必须基于理论和实验,源于生活生产。走向未来,既要在继承前人理论实践的基础上,立足生产生活实际,深刻思考化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秉承“化学即生活,生活即化学”的理念,把化学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生活现象中发现化学规律,在化学教学中解释生活现象。在双向循环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授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时,我们引入当前各地都在新建的化工园区作为一个切入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安全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及危、固、废安全处置等方面,设计一个绿色化工产业发展的初步构想,并进行展示交流。通过小组展示交流,学生所涉及的方案中,包括了如下内容:资源循环利用方面,主要思路是通过各个不同企业之间进行产物、原料之间的循环、产物废弃物之间的循环利用,初步构建发展产业链条;安全生产方面,部分学生提出通过物联网,对园区企业和生产车间进行实时监管,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危、固、废安全处置方面,有学生提到要建立专业处理厂,严防废物污染土壤、空气和地下水。

这个设计案例,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从宏观、微观等方面深入思考分析问题,提出具有较强科学性、针对性的措施方法,推动问题解决;二是为了培养学生绿色化工的发展意识,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三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当前自己生活的周边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总之,推进生涯规划教育与化学学科教学的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发挥教学团队作用,不能靠教师个人单打独斗,要以学科组、教研室为单位,建案例库、教学设计库、课堂实录库,为进一步提升融合效能、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杨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实施途径[J].试题与研究,2020(16):36.

[2]冯姗.“化”说职业生涯[J].湖南教育(D版),2019(07):39-40.

[3]姜旭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8(03):251.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中生涯规划与核心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060)

编辑:张昀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教育情感态度知识
高校辅导员创新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探索
生涯规划教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
2016年重庆中考语文试卷简评
高中体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爱与知识的力量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探索模块中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