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

2021-12-30 01:09田俊巧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深度学习高中语文

摘要:深度学习,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本文以《春江花月夜》为例,探寻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深度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古典诗歌的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培育,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教学;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美国学者费伦斯·马顿(Ference Marton)和罗杰·萨尔乔(Roger Saljo)基于学生阅读的实验,针对孤立记忆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识的浅层学习,于1976年首次提出的关于学习层次的一个概念。北师大教授郭华认为:“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笔者以《春江花月夜》为例,探寻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

一、联想与结构:连接新旧知识

郭华指出,“联想与结构”既指学生学习方式的样态,也指这样的学习方式所处理的学习内容。通过调动以往的经验来参与当下的学习,又要将当下的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结构性的关联,从而使知识转化为与学生个体有关联的、能够操作和思考的内容。

课前,笔者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同学们搜集关于“月”的诗句。导入环节,笔者带领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月”的诗歌,与学生在对话中自然进入诗歌——师:自古以来,“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关月亮的诗句都有哪些呢?学生甲:有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学生乙:有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学生丙:有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师:他们或千里寄相思,或感叹时空永恒,或抒别离愁苦给世人,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还有一位写月的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他在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二、活动与体验:培养思维能力

“活动与体验”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活动”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活动,“体验”是指学生作为个体全部身心投入活动时的内在体验。

为了更好地理解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笔者引导学生回忆古代文人在面对美好河山,优美风光时对宇宙与人生的思考,并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做对比。学生熟知的有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王羲之的“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等等,这些文人与张若虚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有什么异同呢?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很快发现,他们都感叹于宇宙的永恒。不同的是,前几位诗人感叹人生短暂,但张若虚却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就个体而言,人的生命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这是张若虚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诗人跳出了个人生命意义的小圈子,用博大的情怀来关注人类,表现了他对人生的追求和热爱。全诗的基调“哀而不伤”。

三、绘画与改写:助力文本解读

绘画与改写,是深入理解文本的有效方式。语文课堂中经常会运用简笔画来描绘文本。绘画与改写,实际上包括理解、转化和表达三重能力。

在“拓展延伸”环节,笔者还带领学生欣赏了歌曲版、戏剧版、舞蹈版等多个版本的《春江花月夜》,都是人们因喜爱这首诗歌而进行的个性化演绎。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春江花月夜,笔者尝试让学生通过绘画、改写等形式,来展示对这首诗歌的理解。这一环节,同学们更是积极参与,他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勾画自己心目中的春江花月夜,有的学生还用彩色粉笔,为自己的画作涂上了颜色。小小的一幅画作,短短的几句小诗,凝结的却是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独特解读。比如,学生的画作中不仅出现了花树、鱼、扁舟、月等意象,而且有的学生还将月亮画的很大很圆,旁边有一个很小的人儿,他认为这首诗歌主要是写“月”的;有的学生则把月亮画的很小,中间画了两个人物,一男一女,他认为这首诗歌主要是写男女的离情别绪、相思之情;有的学生在画作上写了一首小诗,来展现对这首诗歌的独特解读——“雾锁青山不见月,月照花林流霜泻。今夜清影分外圆,不知扁舟何处还?可怜镜中妇已暮,天地无穷人终故。江月年年复年年,人生却是代代传。”等等。绘画与改写,这有趣的课堂活动,不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启发了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独特思考。

四、价值与评价:促进精神成长

“价值与评价”回答的是教学的终极目的及意义,即明确教学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要以人的成长为旨归。“深度学习的教学活动要自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是经典文本的当代价值,伟大的诗人屈原曾有过《天问》,表现了人类对于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探索,一千多年后的张若虚也发出了对宇宙的疑问,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诗人所特有的“宇宙意识”。“宇宙意识”指个人对时空万物的探索和追问,对自我存在方式的感悟和思考,是宇宙化的生命意识。比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念天地之悠悠”,从“超越个人的渺小,在无穷和永恒的宇宙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角度探索宇宙意识。《春江花月夜》一诗中,诗人在这江天一色的月色下,内心变得澄明清净,心与自然有了一种灵性的交流,“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不仅写了水的永恒,还恰到好处地与“人生代代无穷已”进行呼应。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个体的生命会变得渺小的不值得一提。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对于人类而言都是大事,但对于宇宙来说却微不足道,笔者引导学生站在宇宙的视角上辩证地审视当下,拓展视野、开阔胸怀,正确对待当下所经历的一切,有助于学生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对待人生,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参考文献:

[1]Marton F,Saljo R.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n learning:Outcome and Proces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igy,1976(46):4-11.

[2]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25-32.

作者简介:田俊巧(1987—),女,河南漯河人,单位: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第一高级中学,中教二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深度学习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