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中心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以云南JZ学院为例

2022-01-01 00:26杨图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产教云南省云南

马 彬 杨图南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深化校企合作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要多方共建,协调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资源或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本研究以云南JZ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中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进而为提高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设。

1 云南JZ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情况

1.1 学校概况

云南JZ学院于2001年4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始终坚持立足服务交通行业办学校、学校办企业,构建学习型、实体性、产学研紧密结合型特征的产业服务型高职院校,健全服务云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专业群,形成了鲜明的类型教育特点,已培养了10万余名守边疆、固国防、促进民族团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先行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为云南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被誉为云南交通专门人才培养的摇篮。

1.2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情况

1.2.1 初期阶段

2014年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2011计划”)》,大力推进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工作,在各部门积极申报的基础上,学院组织省内知名专家以会议答辩的方式进行了认定。建立了行业产业类“工程机械系列产品技术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和“云南省交通心理协同创新中心”。并安排专项资助经费用于中心的建设和培育。

1.2.2 发展阶段

2017年通过学校优质校项目资金支持,在原有的协同创新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搭建功能完善的“产、学、研”平台或服务行业企业的产教融合研发中心,开展相关技术的前瞻性研究、集成创新性研究、工程验证性研究、地方标准(规范、规程、指南等)编(制)定研究和科技成果应用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先后建立了以下中心:

(1)公路工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

公路工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全程参与了陆地交通气象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的验收。在重大科研项目中采用共建、共研、共用等方式开展合作。整合学院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交通土木工程检测研究中心等优质资源,重点突破公路基础设施无损检测、病害诊断和快速维修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围绕提高公路基础设施耐久性和安全性,开展了结构、材料、设计等方面的关机技术研发。为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工程技术验证和咨询服务,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2)汽车新技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

汽车新技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结合云南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状况和山区公路影响行车的主要技术问题,增加了汽车运用、安全检测等相应的软件和设施设备。已初步具备了开展公路安全改善技术研究、汽车产品维修和质量鉴定的基础条件。汽车新技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带动汽车专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1+3+5的发展格局,以一个专业为发展龙头(教育部示范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以德系、美系、日系校企合作项目(德系:中德职教汽车机电合作项目、戴姆勒“铸星”教育项目;美系:长安福特校企合作项目;日系T-TEP学校项目)组成的三驾马车为发展载体,带动五大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建设和发展。

(3)城市轨道交通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

城市轨道交通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建设一支适合专业群建设需要及服务行业企业科技研发需求的教学科研团队;拥有满足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科技研发的实习实训基地。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面向企业,面向云南以及南亚、东南亚区域主动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提供相关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科研项目、培训及其他服务。努力成为面向全国尤其是面向西南地区以及南亚、东南亚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及科技研发中心。积极开展校企共建专业,与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合作办学,探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产教深度融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

(4)智能交通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

智能交通产教融合协同中心与联想、讯飞等IT行业标杆企业深度合作,打造综合交通、绿色交通、智慧交通、平安交通的信息化。根据交通运输行业对交通大数据应用服务的需求,与企业共同投资建设智能交通数据云运维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充分发挥高校在云南省交通系统中的资源优势,采用“内联外引、资源共享”的方式,整合人才资源和项目资源,开展智能管理系统、信息共享系统、交通安全系统、节能环保系统、车路协同系统和交通灾害预警系统等六个方向的技术研发。

(5)物流管理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

以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为载体,充分利用物流管理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和省级教学名师的师资力量,依托云南省省级高职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云南省交通运输厅、云南省物流行业协会、物流企业(百世物流公司、苏宁昆明物流公司等)共同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可以为云南省物流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技术研发、运营管理、技能培训等服务,积极开展云南交通物流地理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

(6)云南省交通安全心理协同创新中心。

云南省交通安全心理协同创新中心由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牵头,协同云南省交通运输管理局、云南省交通运输集团公司、云南省交通警察总队、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六家核心单位共同组建。建立了客运汽车驾驶员心理素质测评管理系统体系、明确了客运汽车驾驶员心理准入标准。并且建立了道路交通事故心理援助队伍,完善了交通管理部门的心理救援机制,对道路交通事故受害者和其他困难人群,给予长期的支持与服务。积极开展成果转化方面的探索,先后为西部山区道路运输安全警示教育基地(交通运输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昆明市出租汽车管理局、昆明市航务管理局等单位开展心理测评、培训等技术服务工作。

2 存在的问题

云南JZ学院通过搭建产学研平台,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实现科研教学双向互补。目前,已建成教育部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两个。多项科研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高原山区高弯坡装配式部分预应力桥梁的研究与应用”获交通运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公路数字化地面模型(DTM)应用研究”“道路交通事故心理援助”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但是,还是存在责权利不明晰、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

2.1 学校对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视程度不足

云南 JZ学院在2014年和2017年建设的协同创新中心主要是由于创新行动计划和优质校的建设的需要,自主建设动机弱,企业、政府参与度和积极度不高。学校对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更多的是处于锦上添花的性质,没有真正形成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作用。

2.2 政府对高职院校的政策扶持力度较弱

政府更多的专注于一些研究性大学和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并给予了大量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忽视了高职院校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重要贡献和协同创新中心对于地方产业的促进作用,没有给予政策扶持或者扶持力度较弱。

2.3 主办单位资金投入不足

高职院校的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单位主要是院校本身,其资金收入主要是靠财政资金拨款,自我造血功能较弱。在没有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很难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

2.4 技术研发能力不足

交通行业、企业技术和产品改造需求迫切,中心成员对新技术掌握不够,技术研发水平低。代表较强实力和水平的重大项目较为缺乏,成员在学科领域,科技平台条件还不能满足高水平科研工作的需要。研究人员和团队原始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等原因,使得近年来在高层次项目立项上一直没有新的突破。

2.5 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力度不够

虽然大力支持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制定了校级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在教师职称评定和绩效奖励中制定了倾斜政策。但云南 JZ学院还是缺乏重大的项目研究及技术成果,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技成果转化难,实现产业化更难。教师和研究人员项目成果评价的重要性和后期发展及成果的转化应用认识不到位,所产生的成果缺乏有效整合及引导、严重制约了成果的产出、转化及应用。

3 对策建议

3.1 明确建设原则

协同创新中心的申报建设应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规划以及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规划,突出面向市场的应用技术研发,强化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产业等多部门的合作共建。申请部门应具有某一项应用技术研发能力,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条件,且在该方向或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协同能力。

3.2 强化政府职责

建立多元共建机制,在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中常常重视了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多元主体合作,但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个主体——政府。政府的安排和推动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的职能是不可替代的。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布局往往都是由政府主导,学校和企业要在政府搭建的框架内,发挥各自的人才、技术、资金优势,推动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中心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实力以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在扶持高职院校开展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应当承担重要的责任。

4 结语

本研究以云南JZ学院为研究对象,对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中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对策。目前,高职院校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研究的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在今后的研究中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产教云南省云南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