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实践分析

2022-01-01 00:26赵婷婷覃宁宁谭珍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高职专业学校

赵婷婷 梁 夏 覃宁宁 汪 丹 谭珍媛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南宁 530022)

0 引言

与经济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也应该进行供给侧改革,从人才的供给侧出发来推动社会和行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护理教育应该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局限,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力求实现整个护理行业专业人才的有效供给,推动行业的发展。而当前阶段,如何更好的从实践出发来推动高职护理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是整个高职护理教育行业的工作人员值得深思的地方。

1 专业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无法满足学生专业发展需要

护理专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所学知识较为繁杂,专业技能较难掌握,学生毕业后从事本行业要用到相当多的理论知识,且必须通过专门的资格考试才能从事护理行业。这种种原因决定了护理专业的教学必须由老师多进行理论课程的讲授,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烦冗的专业性理论知识。但其实这种过于重视理论性教学的模式不太适合护理专业的学生,因为护理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只有多进行课外实践才能真正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且在实践过程中还能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使其针对护理问题的处理更加熟练。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新型化的网络教学,但未曾广泛应用于护理教育,究其原因是由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网络教学无法对其进行系统化的专业教学,护理知识传授的不完整性,使其不利于实现护理教育专业化培养。

1.2 考评方式较为单一,未形成专门化的考评制度体系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教育的考试和评价模式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弊端,学校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业成绩的考评多采用理论性考试的方式,这种考评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很好的体现高职院校对于护理职业教育的重视性,也不利于学生专业化程度的发展。学生学业成绩的考评仅仅依靠理论知识的考试无法衡量学生真正的学业水平,也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护理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学校不重视对这两方面的考核,学生就不会重视这两方面的学习,从而影响学生的专业化发展。而且,护理是一门很严谨的专业,要求学校所传授、学生所学的知识要与临床要求相吻合。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专门的护理专业考评制度体系,考评必须同时针对理论性知识、专业操作技能以及临床判断能力,学校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聘请护理专家参与学生学业考评,争取以考评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1.3 学校教学难以满足临床的实际需要

高职护理专业过多的重视理论性课程教学,理论课程结束后没有及时安排学生进行临床实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而在所有专业理论课程结束后,学校才统一安排学生集中开展临床实习,理论知识过多且繁杂,学生的实习任务相当繁重,实习过程要掌握的东西太多,但由于人员较集中也难以找到专业的老师进行请教,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实习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学生由于临床的新技术接触的少,无法熟练掌握新的仪器和设备等,实习效果不理想,毕业后上岗时也难以适应护理岗位对人才多方面的要求。

2 开展高职护理教育供给侧改革实践的措施分析

要想更好的实现高职护理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必须充分处理好护理专业的规模和相应的专业结构性教学之间的关系,来提高护理职业教育的人才质量。此外,学校陈旧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纯书本知识的传授,却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所学严重脱离临床实际的需要,因而学校整体的教学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因此,高职院校要想更好的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技能过硬的护理专业人才,就必须针对供给侧改革进行如下方面的实践性探索工作。

2.1 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学校应积极顺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使学校的护理专业培养与护理行业的产业结构实现最大程度的吻合。目前人口老龄化严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相关的老年人护理方面的产业层出不穷。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育应积极顺应社会产业的发展方向,为老年人护理产业培养更多的人才。而与老年人护理相对应的,妇幼的护理也应该成为学校护理教育的重点培养方向。高职院校应该优化自身的专业结构,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分方向来进行培养。首先,学校应设置专门的老年人护理班,学生多学习对老年人进行护理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应对老年人护理产业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学校护理教育应不断拓展专业方向。其次,妇幼的护理也是高职要重点培养的方向。学校要立足其需求实际,培养学生掌握妇幼护理的专业知识。总之,学校的培养结构必须以老年人护理保健为重点发展对象,全面涵盖妇幼护理、中医与西医相结合护理、专业个人营养与卫生护理、伤员术后康复护理等多个专业方向,积极引导学生理论课程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2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学校应根据社会发展对护理行业人才的需求来全面改革课程体系,按照整个护理行业的标准要求以及不同护理方向的专业度要求来设定新的课程体系,包括“五环节”教学模式、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以及对口升学,提高护理人才升学率,为行业培养顶尖的专业人才,这些课程之间纵横相连,学生能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也能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有利于学生的多样化成长,也有利于高职护理教育的更专业性发展。

(2)高职院校护理教育全面开展“五环节”教学模式,采用综合性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推动其供给侧改革的有效实践。所谓“五环节”教学模式是指学校整体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五个环节,包括理论课程讲授、校内实践操作、校外课程导入、具体岗位实习、学业考核评价等,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学生掌握多样化的护理专业知识和实践性技能。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护理资源共享平台,选取学生日常学习所需的教学资源并加以拓展深入,帮助学生课余时间可以通过平台来巩固所学知识,并在专业知识方面进行不懈探索。能够有效应对学生专业发展的诉求,是推动提高护理供给侧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措施。

(3)高职护理教学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备也是影响其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网络信息化教学成为现代化教育教学整体趋势的大环境下,学校应加大护理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学校教学与行业需求同步,建立专门的网络共享护理资源库,老师授课也可采用线上授课与面授课相结合的模式,打破学生学习的地域和时间的局限,也能培养学生学习中多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互动,从而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进步。

(4)高职应加大护理教育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首先,校内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并制定严格的教师考评制度和体系,督促护理专业的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秉持严谨踏实的教学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应加大热门护理产业的师资储备,如老年人保健护理对护理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学校应积极顺应这一社会需要,优先储备老年人护理的师资团队,才能培养出更多这一产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最后,学校有条件的话可以聘请外校的专家乃至行业的专家来充当骨干教师,既能在教师中充当带头示范作用,又能加强学术交流,巩固学校的师资储备力量。

(5)改革考评方式,推动学业考评制度化、体系化发展。考评方式过于单一僵化是当前高职护理教学的一大弊端,纯理论化的课程考试无法测量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须积极改革护理专业的考评方式,推动学生综合学业成绩的考评往制度化、体系化方面发展。首先,学校要成立专门的考评制度,实现学生学业成绩的考评动态化发展,在日常化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都可以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考核,考核成绩可作为期末学业测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护理知识技能方面的比赛,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并争取拿奖,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的表现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业测评的重要参考。最后,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护理专业考评委员会来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作综合性的考评。考评委员会必须由院校领导、教导主任、专业班主任、专业任课老师以及外校或者行业内的专家所共同组成,通过对学生的综合性考评,能有效发现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关措施积极改正,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水平。

(6)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高职必须顺应社会发展对专业化、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改变传统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首先,革除教学中纯理论灌输的模式,更新教育理念,推动理论授课与学生实践性动手操作相结合。其次,对于教学的重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地方,不能避重就轻,必须深入思考其解决方式,进而传授给学生。

3 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专业性发展是实现高职护理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指标,而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设施、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考评方式等都是影响学生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推动护理供给侧改革的实现,就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水平。

猜你喜欢
高职专业学校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校推介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