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化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探讨

2022-01-01 00:26姚力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化学内容

姚力方

(百色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0 前言

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高校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场所就需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化学课程本身是比较注重思考的学科,也能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教师能够利用化学教学的过程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入自己的思考,在实验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高校化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遵从的原则

1.1 以人为本的原则

高校在展开教学任务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自身个性发展,高校在展开化学教育时应该尽可能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突出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求同存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保留学生的个人特色,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1.2 实践性原则

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遵从实践性原则,不要一味地将所要讲的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独立的思考,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并在坚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3 激励性原则

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性能力的时除了要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还应该遵循鼓励性原则,在学生自己探索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学生鼓励和支持,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有动力继续努力学习。

2 当前高校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

高校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掌握课上的教学内容之后,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展开思考,有自己对知识的不同角度的理解和想法,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查阅资料或是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等方式来分析总结出新的角度是否是可行的。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加强和考查,也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的基础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当前教师的教学理念都是更加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没有培养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意识,学生很多对于课上所学内容的思考都被扼杀在了摇篮里,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2.2 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堂上教师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机会,教师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填鸭式”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缺乏互动,教师无法判断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真实水平,学生也不发反馈给教师自己存在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只是机械的记住了这些知识但不是真正的理解,完全依赖教师的授课,对教师讲述的内容也不存在任何质疑,长久下来学生会逐渐丧失自主思考的能力,限制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3 高校化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3.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高校的化学教学不仅仅是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来顺利通过考试,也是为了提升学生对化学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除了注意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还要有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在实验课上增加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完成实验操作,在实践过程中也能够进一步巩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也可以将实验中的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不必把学到的只是局限于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生活中,做饭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油锅着火的情况,一般都会先关闭燃气灶的开关,再将锅的盖子盖上,火就会自然熄灭,而不是像传统意义上的用水来熄灭火,这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盖上锅盖能够隔绝空气,而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就是要有氧气,传统意义上的加水也是为了隔绝氧气,但由于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如果在油锅中加入水就会产生飞溅,会很危险。也就是对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讲课上学的内容也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仅能够加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不仅影响教学质量,学生也很难展开独立思考。那么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在开始授课之前,可以先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示例来引申出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然后开始本次课程的讲解,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增加对多媒体的利用,通过图片或者视频来更加直观的展示所讲的内容,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注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抛出一个小问题让学生回答,也可以在完成一部分讲解之后让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意见,看学生是否对这部分内容还有疑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可以留下问题,关于课堂中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是否能够被应用,学生不管是查阅资料还是彼此之间进行讨论,都能够加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解完戊二醇的相关知识之后,学生可能会对戊二醇的具体应用非常感兴趣,在实验过程中也积极地进行准备,教师也应该积极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在学生遇到什么问题时要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和思考的意义。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应该尽可能做到和蔼可亲,不要因为学生的猜想过于天马行空而严厉批评他们,而是要耐心的为学生解答他们的问题,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出错,本身实验和研究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只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吸取教训,就能够得到更多的收获,也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3 完善教学体系

为了配合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体系也在不断进行优化,新的教学目标被提出,对高校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想能够完成新的教学目标并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化学课程之间的联系本身就比较紧密,大致分为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两个部分,学校可以将两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模块,将比较基础应用比较广泛的内容设置为必修,一些需要学生能力提升的部分或是还值得探讨的内容设置为选修,使课程的安排变得更加能够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同学的需求。教师还可以将课本内容中比较简单的内容交给学生来讲,例如,教师可以先讲解醛类物质的性质及特点,让学生总结要注意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学习醇类物质的性质,然后分为小组在下节课进行展示,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动力,学生能够更加认真对待每节课的学习,对知识点的掌握也会更加扎实,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对于那些对化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进行选修,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也会增加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4 采用多样化的实验教学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还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多加引导,通过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是基础性实验教学。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基础性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主要考验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例如,过滤的正确操作,使用量筒时视线的位置以及天平的使用等,都是实验中的基础操作,是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基础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只有完全掌握每一个基础性的实验操作才能够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其次就是进行综合实验。综合性实验往往会应用到较多的化学知识,不管是课上学的实验性质还是实验相关操作都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和操作,不能出现一点马虎,要确保每一个步骤的连贯性和准确性,一个步骤处理不好就可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但相应的,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也会更大,更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也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更多思考的空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总结

高校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加强这方面的意识,做好引导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授课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不断优化教学体系,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善于将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和运用,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化学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