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2022-01-01 00:2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

胡 亚

(福建师范大学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1 研究背景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是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同时还关系到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安全稳定。近年来,国内高校在教学、科研综合支撑能力建设方面发展迅速,实验室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承接的实验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科研项目与日俱增,实验室利用率逐年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实验室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复杂多变,安全管理压力日益凸显,尤其是近年来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中一部分甚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和问题

2.1 组织管理体制不健全、多头管理现象严重

组织管理体系影响着管理目标的制定与实现,是实验室安全管理有效开展的基础和保障。国内高校普遍缺乏能够专门统筹实验室建设与安全运行的职能部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多数由校保卫处、教务处、科技处、资产处等多个相关部门协同负责。各职能部门之间往往也未建立联动机制,因此在工作衔接上易出现一定重叠或盲区,客观上导致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衔接不到位的情况。一旦发生实验室安全突发状况,容易出现协调沟通应急处置不畅,很难保证问题得到快速、有效的处理。

2.2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使得实验室安全工作“有理有据,有章可循”。有些高校存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或长期未修订,针对危险性设备、实验缺乏安全操作规程,重点区域无安全标识,缺乏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现象。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存在制度基础欠缺、缺乏可执行性、监管内容漏项等诸多问题,造成实验室安全工作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2.3 安全教育培训不足、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教育与培训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决定了实验室管理水平的上限。多数高校实验室安全知识宣讲及培训教育不到位,缺乏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专业性应急演练,安全教育普遍存在“重形式,轻效果”现象。“注重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安全”,鲜有高校将实验室安全教育进学分、进课程。长期的实验室工作学习加之缺乏有效的安全培训、演练,一方面使得一些师生安全意识淡薄,思想松懈麻痹,对各项安全规定置若罔闻,为图省事而简化操作、违规操作。另外一方面使得师生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对实验室安全隐患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强;这也是众多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4 实验室规划不合理,基础安全设施不到位

随着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实验室新型设备和仪器的购置逐年增加,各高校普遍面临实验室用房紧张问题。大量实验室布局凌乱、空间拥挤、物品摆放无序、通道不畅,甚至出现有毒有害实验区与生活区、学习区混用的现象,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为了缓解实验用房不足,部分高校将办公室、教室等房间改造成实验室。由于此类房屋在建造之初就未按照实验室标准设计,即使经过改建也无法完全满足实验室所需用电、排气、排水、通风等要求。另外,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实验楼始建年代较早,年久失修,结构不合理,线路老化,消防、应急等基础安全设施也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逃生安全通道不畅通,消防门被封堵、灭火器配备不合理及未定时巡检;实验室缺乏配套的紧急喷淋和洗眼装置、防护罩等个体安全防护设施,也没有配备烟感装置、危险气体、视频监控等安全设施。

2.5 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需要极强的潜在危险辨识能力作为支撑进行监督检查。据统计25.9%的高校没有专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相当数量的管理人员同时承担着行政事务等其他方面的工作,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时间、精力投入均无法保证。同时高校普遍忽视对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持续培养,绝大多数高校均将实验室管理人员列为教辅系列和行政系列,缺乏职称晋升机会、福利待遇相对较低、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导致人员流行性大,安全技术管理业务水平低。

3 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思考

3.1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高校应结合实际,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职责明确、无缝连接的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安全管理主体。学校层面,设置专门的校级实验室管理主体部门,同时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协助管理部门职责、任务,做到既分工明确又通力合作,实现对全校实验室安全的联防联治。学院层面,设立专职实验室安全管理岗位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落实全院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实验室层面,实验室负责人是所在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同时应配备安全员,根据本实验室的专业、学科特点,制定具体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负责落实隐患整改工作,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细化、量化。此外,在管理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逐级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

3.2 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科学严谨、规范完善、细化量化、符合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1)基本安全管理规定,包括安全用电,防火防爆,实验人员行为规范,实验室安全事故分级、分类与责任追究方法等;(2)实验室环境安全制度;(3)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4)辐射安全防护制度;(5)实验室危废安全管理制度;(6)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7)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8)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9)实验室安全督查与整改制度;(10)培训与实验室准入制度;(11)其他细节方面的制度。

此外,对于危险源较多的实验室,应要求在醒目位置张贴危险警示标识,悬挂实验操作规程。

3.3 加强校园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遵循“以人为本”开展实验室安全工作,把防范意识、环保理念和专业知识统一到“人”的主体上来,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效果。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以及高校安全管理难度最高的部分。

3.3.1 加强教育培训,实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高校实验室人员尤其是学生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开展系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辅以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能够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素质,有效减少安全隐患、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1)组织新生和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讲座,如综合安全准则,气瓶、烘箱的安全使用等;

(2)安排实验室应急演练,组织师生进行灭火逃生、感染疏散的演习,提高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3)在高风险院系开设实验室安全相关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4)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针对化学、化工等重点院系设立安全考试制度,只有通过考试人员才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

3.3.2 加强安全宣传,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

加强实验室安全宣传,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发挥实验室安全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是实验室安全文化的重要任务。(1)组织专家编写“高校实验室安全手册”,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传达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安全防护以及安全急救等知识;(2)张贴海报,安全警示标志、标语,制作展板不断向学生渗透安全理念;(3)利用新媒体拓展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宣传途经和宣传范围,如建设手机APP题库训练、实验室安全知识学习网站、实验室安全微信公众号、制作实验室安全微电影、纪录片等;(4)开展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征文、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学习兴趣,变强制灌输为潜移默化的教育,努力做好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让制度变为习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人人参与,主动防控。

3.4 加强安全设施建设,保障实验室安全管理

高校应树立安全隐患无小事的理念,重视实验室环境建设,保证实验室安全投入,及时修缮实验用房以满足实验需求,及时改造、维修隐患设备系统,及时配备安全设施和防护设备。如为使用易燃易爆品、危化品的场所配备适合的灭火器、灭火毯、灭火专用沙箱等消防设施,储存使用气体的场所加装气体泄漏报警装置,并定期对消防设施设备及自动报警装置进行维护检测,以确保其使用状态良好。实验室配备相应的急救药箱,实验大楼醒目位置贴有逃生线路指示图,化学品仓库等重点部位配有门禁和监控设施,化学和生物类等相关实验室安装紧急喷淋和洗眼装置。此外,学校应建立统一的危险化学品采购平台,对采购、配送、出入库、领用与危险废物处置的全周期进行管理,建立清晰的化学品使用台账,从源头抓起,做到降低采购成本,监管使用情况,有效减少采购量、库存量,降低学校实验室安全风险。

3.5 加强实验室安全监管,落实隐患整改

没有常态化检查、监督,实验室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可能就会流于形式,无法落实。高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如成立校级层面实验室安全管理督导专家组,开展全校实验室定期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检查;二级学院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学生代表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实验室安排值日人员进行常规的每日安全自查;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统计归纳安全隐患数据等。同时,实验室安全检查应有参考指标,可参考对照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体系,使得检查更系统,更全面,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依。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形成整改通知书,反馈给各学院、实验室,并限期落实整改要求。“回头看”时若有二次出现同样的隐患问题,需网上公示、约谈责任人。若情节严重应封停实验室,直至隐患消除。通过监督检查,可提前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实验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促使实验室形成自律的安全氛围,将事故扼杀在萌芽期。

4 结语

安全重于泰山,实验室安全是整个高校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由于实验室具有危险源复杂、研究内容变化多、人员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更要求高校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设施建设以及重视安全宣传、教育等工作,做到人人重视安全、处处围绕安全、事事落实安全防范,从而确保高校实验室能够安全、有序、高效运行。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