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化工安全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2022-01-01 00:26单葆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化工实验室培训

单葆虹

(杭州和韵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501)

化工安全主要是指在进行化学相关的研发、生产、工程等方面的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对化学介质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危害具有高度的重视。化工领域是对人类造成最大危害和威胁的领域,因此,对于化工安全教育的工作势在必行。

1 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经过调查表明,大多数安全事故的起因都是安全意识薄弱所引起的,安全意识薄弱成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由此我们能够明显看出虽然树立健全、合理的公众安全意识教育具有的极大重要性,但是公众安全意识的教育树立必须是长期的持续工作,需要持久的不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才真正能够逐步的完全建立和突出完善的公众安全意识。现阶段,我国的基础化工行业安全意识和职业化工安全知识教育极度严重缺乏,已经同日益快速发展的我国化工行业发展形成巨大而复杂不可充分调节的矛盾,这种情况正是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 安全培训中存在的差距

2.1 职能与财务管理岗位交叉,产生混乱

有不少培训企业人员反映,负责安全质量生产管督监察管理部门与其他培训管理职能部门在企业培训管理职能上往往存在管理职能与业务管理上有交叉点的问题,造成培训企业无所适从。

2.2 培训管理制度不健全

政府对企业培训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法规约束,有些企业地方和培训单位还普遍存在企业培训问题、轻企业培训和重质量,致使企业培训流于形式,造成经济社会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事故依然频发。

2.3 培训师专业能力严重不足

很多的大型企业在专门进行安全工艺生产技术培训相关培训师的兼职招聘中,一般更加的注重看中这些培训师的具体薪资待遇要求,而往往忽略了这些培训师及其个人的专业水平,导致这些培训师及其个人专业能力不能够合格,在企业进行安全技术生产人员能力管理培训相关课程实际应用的培训过程中,一般往往难以完成培训课程内容的具体教学。

2.4 课程教学模式流于形式,难以充分发挥培训效能

企业安全质量生产管理培训系列课程的人员大多是一些企业的在职员工,这些企业员工已经学校毕业多年,因此,难以再度参加学习。在很多的生产企业安全型的生产管理培训教学课程中,都仅仅认为是我们了解了安全企业生产管理能力素养培训的一种教学模式,而从实际上讲却忽略了安全企业生产管理能力素养培训的教学重点。因此,这导致很多的大型企业安全教育生产管理培训系列课程在实际应用内容的安全教育实践教学中,不能及时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企业员工也常常会对这种传统教育式的教学模式常常产生反感。

3 化工安全教育的目标及设计思路

化工安全教育是化工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化工安全教育只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需要配合安全制度、安全检查、安全预防、安全评估等步骤一同进行建设,使得成为一个整体,共同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化工安全教育不能够只存在于课堂之上,单独的进行说教和事故分析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也不能只将安全教育作为一必修课。合理、科学的化工安全教育应该是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并且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逐渐的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化工安全教育应该凌驾于其他的所有安全知识技能的传授之上,提升到为企业管理人员树立工程伦理和职业伦理价值观的层次上。这种教育手段,应该是我国企业化工系的安全教育目标,为企业人员的健康提供基础的保障。以往的说教模式已经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应该积极的为化工安全教育赋予更多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在工科系进行化工安全教育时,就可以通过许多环节进行渗透,也是为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化工安全教育的最佳时机。

4 化工安全教育的实施

4.1 工程理论价值观的塑造

工程伦理是一种普遍接受的价值取向,是所有从事工程活动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清楚的道德规范,尤其是在企业工作的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工程伦理观。首先,在工作人员处于概念实习的阶段时,应该积极的进行工程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学习与讨论,对这方面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是保守的课堂教学,要结合实际,带领工作人员参观化工厂、污水处理厂等,通过实际情况进行讲解知识,会使工作人员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彻。当企业遇到比较典型的失败案例时,应该在不严重影响在企业的工作人员对国家经济社会利益和个人职业道德正确进行权衡的必要前提下,可以适时组织在企工作人员以专题辩论的多种形式对其进行专题讨论。通过这种自主学习的互动方式,会有效使得企业工作人员在今后或者进入一定工作时期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工作人员将会作为未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领军人物,他们的每一个决定,可能会直接对社会、人文和生态产生重要的影响。无论工作人员处于企业哪个阶段,随时随地的教育都要以工程理论为准则,使得工作人员在化工安全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等过程中逐渐的掌握化工安全的要素。化工安全管理要素主要内容包括:预知、警示、防护、正确安全操作、应急事故处理等。通过石化工程职业伦理培育教学的工作人员,在准备进行每一个与化工专业相关的工作环节时,都非常需要认真考虑怎么做才是真正符合职业道德、伦理和职业可持续发展,既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不损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化工安全知识教育不一定能够只仅仅停留在教育课堂之中,需要在参与化工安全活动的所有一个细节中都能得到深刻的经验体会和深入理解。组织工作人员参观化工厂,感受化工厂的安全管理文化;参观研究所,学习早已完善化工安全制度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经验。企业还应该定期举办防火自救讲座,组织工作人员多次参加消防演习等。争取每一次的安全活动都能够让工作人员对化工安全有进一步的了解,清楚工程伦理的价值和重要性。企业管理人员要教导工作人员安全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企业的硬性要求,还是对工作人员自身生命健康的尊重,使得工作人员从心底愿意与教育者一起用专业的知识和理论提升实验室的安全水平。同时,在工作人员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以这种安全理念作为行为准则,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与化工安全文化建设相结合

企业在进行化工安全教育时,不能够只进行简单的学习培训,需要将这种化工安全教育与化工安全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成为化工安全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认知基础。化工安全实验室的安全知识文化体系建设也同样应该能够给予工作人员足够的高度重视,使得参与进行绿色化工安全实验的广大工作人员能够在心中时刻树立健全的安全知识理念,在鼓励工作人员今后参加绿色化工安全实践或者今后选择就业于绿色化工企业时,能够时刻以高标准的科学化工安全知识理念将其作为职业准则,为推动我国的绿色化工行业的安全发展做出理所应有的积极贡献。近几年我国对化工的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应急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也越来越专业和全面。形式也多样化,由以前的书面资料监管和现场的监督检查等手段扩充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手段对企业全方面的指导和监管。利用互联网建设了各种数据收集和监管平台,可以实时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动向。也可以及时的跟进企业的安全隐患整改进度。作为企业也要顺势而为,也要及时的调整安全培训体系的培训内容,结合当下的情况,调整培训内容和手段,使化工安全培训更完善、更专业,也更技术化。偏工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教育文化应该进行安全教育文化的深入建设,使得化工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让已经走出安全管理教育文化课堂的广大工作人员,能够从各种多方面深刻感受到身边的安全教育文化,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在现实企业中,有很多工作人员在职位处于较低阶段就已经获得实验室的准入证,但是到了较高阶段之后,可以要求工作人员对自身所处的实验室进行“挑毛病”,让这些高阶段管理的工作人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改善措施,这样就可以证明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平是否符合标准,只有真正想要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才会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供真正的帮助。

4.3 不回避事故和问题

化工行业的行为准则与其他行业相同,同样是以安全为主。无论是否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包括只是化工厂废气泄露的安全事故和化学实验室可能出现的其他安全事故,我们都要以正确的客观态度和心理状态去认真正视这个问题,积极的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不能出现回避的心理。进行安全案例讨论分析安全是一个企业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必须同时进行的重要内容,实验室若是同时发生此类安全事故,即便真的是当时及时处理之后,对整个实验室没有较大危害影响的安全事故,我们也认为应该及时进行安全教育讨论,以此作为警示,避免今后再出现类似事故。事故分析是进行安全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应该打破以往将事故“藏起来”的观念,只有进行公示,才会真正的起到预警的作用,让工作人员能够引以为戒,确保不会再次发生。安全文化氛围同样是需要积极建设的工作,能够使所有人将安全放在行为的第一位,还需要将发生的每一次事故都记录在案,组织人员进行分析,总结出经验之后在进行全方位的通报。

5 结语

总而言之,对企业员工进行化工安全教育能够使师生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经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使得新员工在进入实验室之后,能够从多方面去保证自身、他人、环境的安全。事实上,化工安全教育是没有终点的,必须将安全管理机制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发展,努力提升教师、技术人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尽最大可能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我国企业的化工教学提供更加优良额度环境。

猜你喜欢
化工实验室培训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