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22-01-01 21:36李书舟刘宗瑶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8期
关键词:立德德育理念

容 慧 李书舟 刘宗瑶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1)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速度逐渐加快,网络文化的良莠不齐为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对高职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将立德树人作为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但是同样也为德育教育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教育的本质内容就是培养学生成为什么人才,在教育中如何培养人才,立德树人理念是对德育教育本质的最好解释。

1 高职德育教育中立德树人理念的内涵

立德树人理念中的“德”字充分体现了德智体美劳的诸多元素中,德对于高职学生的重要性,同时体现了德育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从而有效地为立德树人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立德树人理念在狭义上的来讲,他就是一种教学原则通过对德育教学的渗透,使德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所依据,从而逐渐提高高职的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同时在广义上来讲,立德树人理念又是一个教育原则,需要在高职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对立德树人理念进行贯穿,从而有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立德树人理念是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是所有高职教育工作者的基本教育准则。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对学校解决培养人才方向以及培养人才方式的根本问题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毕业生的技术水平以及能力素养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职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应试教育中学习能力不足,不甘于平凡的生活,所以走上高职学习的道路,希望能够对自己有所提高,将来能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高职院校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理念,就可以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以及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思想品质以及道德素养进行培养。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为学生将来走向成功铺平道路,打下基础,有效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2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德育教育的不足

2.1 学校的就业压力,导致德育教育不足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近些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就导致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数量逐年增加,高职毕业人员的数量剧增,就导致学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很多的高职院校想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在高职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技能水平培训比重偏重,德育教育程度严重不足,高职院校逐渐成为一个大型的职业培训机构,为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很多的高职院校采用2+1的教育模式,把学生的实习时间由原来的半年转变成一年,教学时间的严重压缩,导致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过程中,刻意缩减德育教学的课程安排,导致很多学校的德育教育水平严重不足,学生缺少专业的职业素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处处碰壁,导致学生的就业率严重不足,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对高职院校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2.2 学校的评价标准,阻碍德育教育开展

在很多的高职院校的评价过程中,一所学校评价的好坏对学校的招生工作以及学生的就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今的在对高职院校的评价过程中,主要是看学校的规模大小,教学楼实验楼的新旧程度,学校是否获得什么奖项,以及学校的在校生规模等对学校进行评价,不注重对学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以及学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进行考虑,不注重从长远角度对高职院校进行评价,对学校的办学历史以及学校的培养的著名人才不予重视。由于在实际的高职的教育过程中,缺乏对高职院校的人才质量有效的评价方式,很多的学校侧重于办学规模以及硬件设备的提高,就导致学校高层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缺少良好的资源配置以及时间安排,就导致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不足,学生的思想品质以及专业职业素养在高职的教育中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对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2.3 社会环境的影响,降低了德育教育效果

高职毕业生对社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使祖国实现快速发展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所以在高职的教育过程中,能否把学生逐渐培养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对我国社会主义进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建立以及原本的道德规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很多的高职学生出现信仰丢失,道德水平不足,缺乏坚定的理想观念,社会价值观念不正确以及社会责任意识严重不足的现象,严重阻碍了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对高职的德育教学的教学效果提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在高职的德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立德树人理念的熟练应用,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使学生建立责任意识,逐渐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高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3 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教育的主要因素

3.1 学生是立德树人的核心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基础是职业教育,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提高学生职业水准的同时,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在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高职学生肩负着促进时代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伟大责任。所以在进行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德育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将学生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这就需要学校的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重要德育问题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方式创新。在教学工作中深挖时代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逐渐解决学生的德育问题,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逐渐提高,逐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有品质、有技术的专业性人才。

3.2 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关键

教师作为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的引导者,所以在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有着关键性作用,教师就像是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的灯塔,能够为学生指引出最正确的路,对学生的德育水平提高,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立德树人背景下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全面了解,从而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的德育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理论的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引导,使学生能逐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做好以德立身,以德育德,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与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规范加以约束,为学生树立一个优秀的德育榜样。通过自身的榜样力量使学生的德育水平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1]。

3.3 学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水平提高有着重要作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水平是检验高校工作水平的根本标准,这就需要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技能培养、德育教学进行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这就需要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过程中,注重学生德育教育课程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有时间进行德育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同时要注重对德育教学资源的投入,使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能够逐渐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同时在学校还要学校德育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通过德育教育活动,使所有的学生的德育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达到以德树人的根本要求[2]。

4 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实践应用

4.1 坚定学生理想,提高责任意识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树立坚定的理想观念以及建立责任意识对立德树人理念的贯彻有着重要作用,高职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不断发展的国家形势,能够勇于承担自己对国家发展的责任,建立自己的社会主义理想观念,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社会责任理念,红色文化以及国家复兴理念与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有效融合。通过这种新的教学内容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对国家发展以及中国伟大复兴的责任意识,使学生的个人理想能够与国家的理想进行统一,使学生的理想观念得到有效的巩固,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的人才[3]。

4.2 开展爱国教学,提高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精神是所有人必须要具有的一种精神,所以这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养成爱国情怀,使学生能够居安思危,时刻面对国际上带来的挑战,不断通过努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这就需要在实际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从中找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通过德育教育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得到充分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逐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使爱国情怀能够逐渐成为学生的基本品质。同时在学校在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开展爱国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爱国爱党的专业人才[4]。

4.3 开展文化教育,建立价值观念

在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社会主义文化的融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我国伟大人民的伟大信仰和崇高的理想,也是我国人民不怕困难勇于抗争精神的一种体现,对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建立有着重要作用。高职学生属于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在进行学生的德育过程中,通过社会主义文化的引入,使学生能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本质出发,对中华民族文化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能够养成对事情的正确认知,能够充分抵挡文化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时代的弄潮儿[5]。

4.4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制观念

在高职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法制知识教育,对贯彻立德树人理念有着重要的意义。做人的根本品质就是遵纪守法,现今的高职学生由于缺乏法律知识教学,就导致很多的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常识严重缺乏,进行发生违法乱纪的事情,同时学生在遇到不法侵害时,不知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一种趋势。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法律事知识渗透,这其中就包括《宪法》《刑法》还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民法》,使学生能够逐渐提高自身的法律水平,善于用法律这把武器进行自我保护。同时网络诈骗以及网络犯罪发生的概率明显增加,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法》的德育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效的识别网络诈骗,远离校园网贷的深渊,使学生能够在实日常生活中,做到文明健康上网。成为一个懂法,守法,敬法,用法的合格公民[6]。

4.5 传承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养

我国的大国工匠精神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快速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就需要在实际的德育教学过程中,对我国的工匠精神进行传承。使我国工匠的那种专注严谨,爱国敬业,精益求精,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能够不断得到弘扬与发展,这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教育内容与创新能力,诚信意识,敬业精神等工匠精神进行有效的融合,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作用,使学生的工匠精神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与提高,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做到勇于创新,不畏艰难,从而逐渐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以及科技水平,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快速进步作出重要贡献[7]。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人才教育的根本要求,这就需要在这种背景之下,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样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才能保证学生的技术水平和思想品质能够得到全面发展,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为社会发展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立德德育理念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