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亲社会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

2022-01-04 05:26琦,张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养公正信念

俞 琦,张 婷

(皖南医学院 a.研究生学院;b.人文与管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1 问题提出

近年来中学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给社会风气带来恶劣影响,为了遏制这种现象,2017年教育部门颁布了《加强中小学欺凌综合治理方案》[1]。除了对问题行为进行控制以外,培养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对维护校园和谐,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待而对他人、群体和社会有利的行为。高中生处于自我意识、个性发展、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时期,但由于这一时期心理的发展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导致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动荡性[2],其身心健康、个性发展仍然依赖于家庭和学校教育[3]。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载体,父母教养方式是家庭教育环节的重要因素,是父母教养态度、行为的集合[4],个体在与家庭成员的交往中形成自身的行为习惯。Elisabeth等[5]通过延续三年的纵向研究发现,父母对青少年的社会性有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个人和社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姜文斌等[6]研究表明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对亲社会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由此我们提出假设,青少年可能从情感温暖的父母教养方式中学习发展自身的亲社会行为倾向。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对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Spencer等[7]研究发现,严厉的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之间受到同理心和社会排斥的影响。同时,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共情的中介作用[8]。青少年的社会行为发展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其他变量的影响。公正世界信念是个体对世界是否公正的看法,其理论认为人们有一种基本的需要,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得其所应得,应得即所得的公正世界里[9]。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是个体公正世界信念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10],而个体对世界公正的看法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公正世界信念能够正向预测利他行为[11]。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在家庭中通过观察学习的方式习得他人的价值观、态度、认知方式和行为习惯[12]。青少年对世界公正的看法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并且其形成的世界观进一步影响了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

以往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和公正世界信念的重要因素。同时,公正世界信念影响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这意味着,父母教养方式既可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同时也可能通过公正世界信念来影响亲社会行为。研究探讨高中生亲社会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并假设公正世界信念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德市两所中学的在校高中生共计600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80份,有效问卷563份。

2.2 研究工具

2.2.1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采用蒋奖[13]修订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内容包括三个维度:父母拒绝、父母情感温暖和父母过度保护,共42个题目。该量表的应用人群多范围广,且在多个研究中信效度验证较好,主要用于测量个体感知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各维度α系数依次在0.827~0.920之间。

2.2.2 公正世界信念量表

采用苏志强[14]修订的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共13个题目,分数越高个体对于公正世界信念的水平就越高。量表总α系数为0.874.

2.2.3 亲社会行为量表

采用寇彧[15]修订的亲社会行为量表,共26个题目,总分越高,个体亲社会行为倾向越高。量表的α系数为0.918。

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Bootstrap分析。检验水准P<0.05。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研究使用的量表都是自我报告的量表,因此使用了Harman单因素法[16]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析出特征根大于1的公共因子数为20个,第一个公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15.411%,低于40%,因此本研究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3.2 高中生亲社会行为得分和人口学变量差异

研究表明,高中生亲社会行为得分为91.29±15.246,高于量表均值78分,说明高中生总体具有较高的亲社会行为倾向[17]。

差异性检验显示,高中生亲社会行为得分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是否单亲和是否独生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1)。

表1 亲社会行为得分的人口学差异

3.3 高中生亲社会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公正世界信念的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高中生亲社会行为与父母拒绝呈负相关,与父母情感温暖呈正相关。研究表明,亲社会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出现在父母情感温暖的家庭中。公正世界信念与父母拒绝呈负相关,与父母情感温暖和亲社会行为呈正相关。研究表明,公正世界信念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出现在父母情感温暖的家庭中,同时更容易产生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以及公正世界信念与父母过度保护皆无统计学意义相关(表2)。这说明能在亲社会行为、父母拒绝、父母情感温暖和公正世界信念之间建立一定的模型。

表2 高中生亲社会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公正世界信念的相关关系

3.4 公正世界信念在父母教养方式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由表2相关分析得知父母过度保护与亲社会行为无统计学相关,参考余培林[18]、沈倩如等[19]的文章,在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时去除父母过度保护这一维度,此时父母教养方式剩下父母拒绝和父母情感温暖这两个维度。检验公正世界信念在父母拒绝、父母情感温暖和亲社会行为中的中介作用。参考温忠麟等[20]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并采用Hayes[21]编制的SPSS Process宏和Bootstrap分析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运算检验。分析结果如表3、表4、表5、表6及图1、图2所示。

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拒绝维度:父母拒绝对亲社会行为负向预测作用显著(P<0.01);对公正世界信念负向预测作用显著(P<0.001)。当加入公正世界信念这一变量后,父母拒绝对亲社会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不再显著(P>0.05),而公正世界信念对亲社会行为的正向预测显著(P<0.01)(表3、图1)。采用Process宏中的Model 4(简单中介模型),得到公正世界信念在父母拒绝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高中生的父母拒绝的教养方式要通过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才能预测亲社会行为。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效应值为73.60%(表4)。

图1 公正世界信念在父母拒绝预测亲社会行为的中介路径 图2 公正世界信念在父母情感温暖预测亲社会行为的中介路径

表3 父母拒绝、公正世界信念和亲社会行为的回归分析(标准化)

表4 公正世界信念对父母拒绝和亲社会行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维度:父母情感温暖对亲社会行为正向预测作用显著(P<0.01);对公正世界信念正向预测作用显著(P<0.001);当加入公正世界信念这一中介变量后,父母情感温暖对亲社会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不再显著(P>0.05),而公正世界信念对亲社会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P<0.001)(表5、图2)。公正世界信念在父母情感温暖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高中生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需要通过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才能预测亲社会行为。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效应值为64.98%(表6)。

表5 父母情感温暖、公正世界信念和亲社会行为的回归分析(标准化)

表6 公正世界信念对父母情感温暖和亲社会行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4 讨论

4.1 高中生亲社会行为受到性别、年龄影响

研究表明高中生亲社会行为在性别和年龄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女生的亲社会行为得分高于男生,但杨振宁等[17]的研究表明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并不明显,这种存在争议的结果可能与被试选择的样本量、地区等有关。高二年级的亲社会得分高于高一年级,仝晓晶等[22]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表明高年级的学生会报告出更高的亲社会行为,高年级的学生拥有更丰富的阅历,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较低年级更完善,所以报告出的亲社会行为更高。在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单亲家庭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尽管这与以往大众认知中的结果不同,但其他研究也得出这样的结果[23],这表明高中生在学校教育[24]、同伴影响[25]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家庭结构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不再显著。

4.2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亲社会行为与公正世界信念相关

相关分析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拒绝和父母情感温暖都与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和公正世界信念相关。这体现出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以及对世界公正信念形成的重要作用[26]。并且父母拒绝这一教养维度与亲社会行为和公正世界信念呈负相关,反之,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亲社会行为和公正世界信念呈正相关。这表明,当高中生感受到的父母拒绝越多,他们越难以从与父母的相处中学习到如何助人,从而导致其亲社会行为较少,并且由于父母拒绝的伤害,导致他们认为世界是不公平的。而当高中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对待越多,他们越能从父母的善意中学习如何理解他人并释放善意,促使其亲社会行为增多,并且由于父母的情感温暖,他们感受到世界的公正,并对公正世界有所期待。同时,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的公正世界信念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呈正相关,这表明,当高中生的公正世界信念越强烈,亲社会行为发生的倾向越高[27],证实了公正世界信念的形成对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正面影响。

4.3 高中生公正世界信念在父母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分析结果支持了公正世界信念在父母教养方式和高中生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正如前文所述,父母越倾向于拒绝的教养方式,个体的亲社会水平和公正世界信念水平越低。反之父母越倾向于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个体的亲社会水平和公正世界信念水平越高。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是朝积极方向发展的有机体,而这种积极发展倾向需要从环境中不断学习产生[28],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的行为、思想[29]等方面的影响十分重大,当个体从父母身上无法获得支持,那么父母的拒绝就会内化成为孩子的行为模式,反之亦然。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其公正世界信念的形成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较高的公正世界信念可以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社会责任感[30],通过降低负性生活事件的负面影响提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31]。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对高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对于高中生思想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研究结果强调了高中生通过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降低了父母拒绝的教养方式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即通过公正世界信念的加工,调节了父母拒绝对其亲社会行为的消极影响。同时,通过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形成的公正世界信念可以进一步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结论

研究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倾向整体高于平均水平。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和公正世界信念的形成都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产生。父母拒绝的教养方式对其亲社会行为产生的消极影响,可以通过培养高中生的公正世界信念来进行调整。

猜你喜欢
教养公正信念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教养方程式
信念
公正赔偿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吕坤公正观浅析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
公正俄罗斯党往何处去?